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

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蔚六,韩德民,张志愿 等 编
图书标签:
  • 创伤医学
  • 口腔外科
  • 颌面外科
  • 颈部创伤
  • 急诊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解剖学
  • 诊断学
  • 手术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885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62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创伤医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字数:7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国对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贡献当属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公元652年)对颞下颌关节复位的叙述与现代的复位手法基本一致。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国立即派出了以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科医师组成的医疗队至东北前线参与战伤救治工作,先后有以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和宋儒耀分别为首的上海医疗队和西南医疗队,及时参加救治,同时沈阳中国医科犬学也在苏联专家参与下设立有口腔颌面、头颈创伤病区。这一经历,不但提高了战伤救治的水平,还促进了我国整形外科及口腔领面外科学科建设的飞跃前进。
  20世纪6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同道为主的野战医疗队救死扶伤,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我国在颌面部创伤的诊治水平。对颌面部火器伤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张涤生、宋儒耀等老专家外,对我国做出贡献的还有王翰章、吕培锟、侯兢存、丁鸿才、周树夏、刘宝林等口腔颌面外科专家。
  口腔颌面颈部生理功能众多,而且十分重要。诸如呼吸、语言、咀嚼、吞咽、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等都要通过口腔颌面颈部各器官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人的面容面貌和上述各种功能的实现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为此,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救治目标是,不但要抢救生命,还要保证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复。简而言之,“既要生存,还要有生存质量”。
  口腔颌面颈部上连颅底,下续颈部,故伴发颅脑和颈椎创伤亦非罕见。当然,口腔颌面颈部创伤与全身其他部位同时发生多处伤也很常见。复合伤虽然少见,但在处理上却更为复杂和棘手。
  口腔颌面颈部伤可分为战时伤与平时伤两大类。
  战时伤一般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战时伤的特点是以火器伤、爆破伤为主,还可有烧伤、化学伤、核辐射伤,甚至毒气伤。近距离搏斗时,还可发生刺伤、撕裂伤以及钝器伤等。
  平时伤可分为交通伤、工伤、摔伤、运动伤、动物伤等等,其中又以交通伤为*常见。与战时伤不同的是:平时伤发生的持续时间长,没有规律性,地域性广泛,且随现代化、机械化、高速化发达程度而逐渐有明显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金会庆,2001)显示:我国20世纪万车死亡率从1951年的137.64/10万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万,下降了88.7%;说明随着交通管理的进步,车祸发生率明显下降。若以10万人口死亡率计,则从1951年的0.15/10万到1999年的6.25/10万,呈直线上升趋势,上升约42倍;说明高速交通愈发达,伤情愈严重,救治存活率愈低。这为今后交通伤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数据。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口腔颌面颈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颌面部软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面部皮肤
二、头面部肌
三、颌面部血管
四、唾液腺
五、神经
第二节 颌面部骨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上颌骨
二、下颌骨
三、颧骨
四、腭骨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应用解剖和运动生理
一、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的特点
二、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三、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
第四节 口腔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五节 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外鼻
二、鼻腔
三、鼻窦
第六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颞骨
二、外耳
三、中耳
四、内耳
五、听觉生理
六、前庭生理
第七节 咽、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咽的应用解剖
二、喉的应用解剖
三、咽、喉的生理
第八节 颈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颈部肌群和颈部三角
二、颈部血管、神经和淋巴导管
三、颈部相关的解剖结构

第三章 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伤情判断与处理
第一节 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伤情判断及急救原则
一、院前急救与伤员运送
二、伤情判断与院内急救
第二节 上呼吸道梗阻及其处理
一、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二、上呼吸道梗阻的紧急处理
第三节 颌面颈部大出血及其处理
一、几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二、鼻出血填塞法
三、颈外动脉结扎术
四、出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合并颅脑创伤及其处理
一、合并颅脑创伤的伤情判断
二、几种常见的颅脑合并伤及其处理原则
第五节 合并颈椎创伤及其处理
第六节 合并胸腹、四肢创伤及其处理

第四章 口腔颌面颈部软组织伤的分类与处理
第一节 口腔颌面颈部软组织伤的临床分类
一、擦伤
二、挫伤
三、裂伤
四、撕脱伤
五、动物咬伤
第二节 口腔颌面颈部软组织清创术
一、冲洗伤口
二、清理伤口
三、关闭伤口
第三节 特殊部位软组织伤的处理
一,唇部
二、外耳
三、外鼻
……

第五章 颌面骨骨折复位与坚强内固定
第六章 牙创伤及牙槽突骨折
第七章 下颌骨骨折
第八章 颞下颌关节创伤
第九章 上颌骨骨折
第十章 颧骨颧弓骨折
第十一章 鼻眶筛区骨折
第十二章 颌面部特殊类型骨折
第十三章 眼部创伤
第十四章 鼻部创伤
第十五章 喉部创伤
第十六章 耳部创伤
第十七章 气管、食管、颈部和颅底创伤
第十八章 口腔颌面颈部脉管创伤
第十九章 面颈部神经创伤

前言/序言

  广义来说,口腔颌面颈部包含口腔、颌面、耳鼻咽喉、眼以及颈部等各器官;是人体的重要解剖区域之一。由于长期暴露在外,因而也是容易遭受创伤的部位之一。
  口腔颌面颈部创伤救治的发展和进步应当说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而在平时则以交通伤、工伤最多见。
  战时,特别在常规战争中,战士多隐身于战壕或防御掩体中;头戴钢盔,但面部必须暴露在外,以便观察敌情,致颌面颈部创伤率特高。
  平时,交通伤,无论是高速摩托还是高速汽车,特别是坐副驾位又不系安全带者,颌面颈部严重创伤更为多见。
  翻开口腔颌面颈部创伤救治的历史显示,在公元前的医书中已有所记载。例如:SmithPapyrus是用亚麻布(linen)作为绷带进行颌面骨折固定的第一人。后来Hippocrates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了各式绷带对颌面骨骨折的应用。而在意大利的Etruscans时代则是用可摘金属牙桥(removablementalbridge)进行颌骨骨折固定,显示了牙科治疗首次介入颌骨骨折治疗的历史。
  从19世纪开始,现代创伤治疗理念与方法层出不穷。经多方改进,对颌面骨折的处理从单颌结扎、颌间结扎、颌间导板、金属夹板、口外固定(如克氏钢针,石膏帽牵引固定)、环状金属丝固定、骨内固定,到最近代先进的AOlASIF骨内固定系统的问世,都聚集了不少外科医师的智慧和创新。这其中包括18-19世纪的RichardWiseman,P.JDesault,N.WKingasly,J-BBurdens,GardonBuck,Jr.,以及19-20世纪的W.M.Adams,G.V.Black,V.P.Blair,J.B.Brown,J.B.Erich,H.D.Gillies,ReneLefort,T.L.Gilmer,R.H.Ivy,V.M.Kazanjian等。其中H.D.Gillies对诊治面部创伤救治的贡献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就已经专门涉足面部创伤的救治。一战结束后的两年内经他诊治的病例已逾11000名。他在伦敦玛丽皇后医院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颌面创伤的诊疗中心(P.J.W.Stoelinga,J.Williams.50yearsofIAOMS),他的团队以整形外科医师为主,但兼有口腔外科和耳鼻喉科医师。H.DGillies还为全球各国、各地培养了不少处理面部创伤的医师。他于1920年正式出版了一战中的经验总结性书籍Plastic Surgery of the Face(《面部整形》)。因此,Gillies不但是著名的整形外科医师,而且被认为是颌面外科的创始人。此外,法国整形外科医师LeFort的上颌骨骨折三分类法,也被认作是对创伤骨折的杰出贡献。
  我国对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贡献当属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公元652年)对颞下颌关节复位的叙述与现代的复位手法基本一致。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国立即派出了以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科医师组成的医疗队至东北前线参与战伤救治工作,先后有以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和宋儒耀分别为首的上海医疗队和西南医疗队,及时参加救治,同时沈阳中国医科犬学也在苏联专家参与下设立有口腔颌面、头颈创伤病区。这一经历,不但提高了战伤救治的水平,还促进了我国整形外科及口腔领面外科学科建设的飞跃前进。
  20世纪6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同道为主的野战医疗队救死扶伤,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我国在颌面部创伤的诊治水平。对颌面部火器伤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张涤生、宋儒耀等老专家外,对我国做出贡献的还有王翰章、吕培锟、侯兢存、丁鸿才、周树夏、刘宝林等口腔颌面外科专家。
  口腔颌面颈部生理功能众多,而且十分重要。诸如呼吸、语言、咀嚼、吞咽、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等都要通过口腔颌面颈部各器官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人的面容面貌和上述各种功能的实现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为此,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救治目标是,不但要抢救生命,还要保证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复。简而言之,“既要生存,还要有生存质量”。
  口腔颌面颈部上连颅底,下续颈部,故伴发颅脑和颈椎创伤亦非罕见。当然,口腔颌面颈部创伤与全身其他部位同时发生多处伤也很常见。复合伤虽然少见,但在处理上却更为复杂和棘手。
  口腔颌面颈部伤可分为战时伤与平时伤两大类。
  战时伤一般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战时伤的特点是以火器伤、爆破伤为主,还可有烧伤、化学伤、核辐射伤,甚至毒气伤。近距离搏斗时,还可发生刺伤、撕裂伤以及钝器伤等。
  平时伤可分为交通伤、工伤、摔伤、运动伤、动物伤等等,其中又以交通伤为最常见。与战时伤不同的是:平时伤发生的持续时间长,没有规律性,地域性广泛,且随现代化、机械化、高速化发达程度而逐渐有明显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金会庆,2001)显示:我国20世纪万车死亡率从1951年的137.64/10万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万,下降了88.7%;说明随着交通管理的进步,车祸发生率明显下降。若以10万人口死亡率计,则从1951年的0.15/10万到1999年的6.25/10万,呈直线上升趋势,上升约42倍;说明高速交通愈发达,伤情愈严重,救治存活率愈低。这为今后交通伤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数据。
《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 本书是“现代创伤医学丛书”的第三卷,聚焦于口腔颌面颈部这一复杂且关键的解剖区域所面临的各类创伤。本卷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该领域创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急救处理、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各个环节,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前沿的诊疗指导。 一、 概述与基础 本书首先对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概述。随后,详细回顾了该区域的解剖学结构,包括骨骼、软组织、神经血管束、颌面部肌群、颌下腺及唾液管系统、咽喉部结构等,强调了理解精细解剖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创伤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了深入剖析,解释了不同类型损伤的形成过程。 二、 创伤分类与评估 本书将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进行了系统分类,包括但不限于: 骨折创伤: 涵盖了颧骨、眶下缘、上颌骨、下颌骨(包括髁突、体部、升支、喙突等)、鼻骨、额骨、颅底等骨折的特点、诊断(如X线、CT、MRI的应用)和复位固定技术。 软组织创伤: 详细讨论了皮肤、黏膜、肌肉、神经、血管、唾液腺及导管、牙齿、舌、唇、口底、咽喉等软组织的撕裂伤、挫伤、穿通伤、切割伤、烧伤、冻伤以及颌面部缺损的修复原则与技术。 复合创伤: 重点阐述了多发性骨折、骨软组织复合伤、合并颅脑损伤、眼眶损伤、颈部血管神经损伤、呼吸道损伤的评估和多学科协作治疗策略。 特殊类型创伤: 包括爆炸伤、枪伤、钝性暴力伤、动物咬伤、外伤性口角裂、外伤性鼻窦炎、外伤性颈部血肿、气道压迫性损伤等。 在评估方面,本书强调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损伤机制、意识状态、出血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局部检查、神经功能评估、口腔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常规X线、CT三维重建、MRI)的有机结合,以期全面、准确地判断伤情。 三、 急救与早期处理 本书对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早期处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重点包括: 建立和维持有效气道: 强调了在颌面部创伤中气道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详细介绍了鼻咽通气、口咽通气、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技术。 止血与抗休克: 论述了局部压迫止血、填塞止血、血管结扎、血管介入栓塞等方法,以及抗休克治疗的原则和常用药物。 伤口清创与初步处理: 强调了及时、彻底的清创缝合,特别是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 四、 外科治疗原则与技术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详细介绍了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外科治疗原则与具体技术: 骨折复位与内固定: 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骨折的解剖复位原则,以及钢板内固定、内固定螺钉、导板、骨缝合、牵引等多种固定方法的适应症、操作要点、优缺点及并发症。重点关注咬合重建、颌面部轮廓恢复以及关节功能维持。 软组织修复与重建: 涵盖了各种皮瓣、肌皮瓣、骨皮瓣、黏膜瓣、游离皮瓣、肌瓣以及联合皮瓣的显微外科技术,用于修复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详细讲解了组织移植、植皮、局部皮瓣转移、邻近皮瓣转移等技术,并对复杂缺损的重建进行了深入探讨。 神经血管修复: 重点介绍了神经的修复(直接缝合、神经移植)和血管的吻合技术,以期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和血供。 唾液腺及导管损伤的修复: 详细阐述了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损伤处理,以及唾液导管的吻合、造口等技术。 牙齿与牙槽突损伤的处理: 包含牙齿的复位固定、牙髓保护、拔牙适应症,以及牙槽突骨折的固定。 颌面部缺损的功能重建: 针对大面积、深部颌面部缺损,本书介绍了组织工程、骨瓣移植、假体植入等多种重建策略。 五、 特殊创伤的处理 本书还对一些特殊类型的创伤进行了重点关注: 感染性创伤: 详细阐述了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临床表现,抗生素选择,脓肿切开引流,以及对特殊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和处理。 火焰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 探讨了颌面部不同类型烧伤的特点,创面处理,植皮适应症,以及功能和美学重建。 颌面部枪伤、爆炸伤: 详细分析了其特点、伤道处理、弹片取出、继发感染预防以及晚期修复。 颈部血管神经损伤: 强调了颈部血管(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和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等)损伤的诊断与急救,以及血管吻合、神经修复的技术。 颌面部外伤性神经麻痹: 涵盖了面神经、三叉神经等损伤的评估、电生理检查以及神经减压、神经吻合、神经移植等治疗方法。 六、 术后管理与康复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重于术后管理和康复: 术后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详细列举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肿、固定失败、神经功能障碍、吞咽咀嚼障碍、开口受限、美学外观改变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营养支持: 强调了创伤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了鼻饲、肠外营养等多种支持方式。 康复治疗: 论述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包括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开口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 心理支持: 强调了对创伤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著。它整合了当前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普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等多个学科的最新进展,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和临床案例分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处理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这一复杂疾病时,提供了一份权威、实用、可操作的指南。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高该领域创伤的诊治水平,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其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学习的医学生,最近对创伤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接触到《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这本书后,更是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易懂,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的概念。书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种解剖结构和手术操作,这对于我理解抽象的医学知识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创伤后心理康复的章节,它不仅仅关注身体上的治疗,还强调了患者的心理健康,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康复过程,必须包含身心的同步恢复。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前沿的治疗技术,比如3D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这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期待。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关注创伤医学的发展,并努力掌握书中介绍的知识和技术,为将来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口腔颌面外科的住院医师,我最近有幸拜读了《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全面阐述了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复杂病例的分析,作者们不仅列举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还对每一种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例如,在关于颌骨骨折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骨折的影像学特征,以及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所选择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例如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钛网植入修复,甚至是骨移植等。对于软组织损伤,书中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描绘,从挫裂伤、撕脱伤到烧伤、冻伤,都提供了相应的清创、缝合、植皮以及后续功能重建的建议。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处理伴有颅脑损伤、胸腹部创伤的患者时,如何与其他专科医生协同作战,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这种全面且精细的指导,对于我们年轻医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处理复杂病例的信心和能力。

评分

我在急诊科工作,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创伤患者,其中很多都涉及口腔颌面颈部。因此,《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救命指南”。书中关于早期评估和稳定患者的原则,以及快速有效地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的流程,对于我们在急诊现场的决策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气道管理的部分,因为颌面部创伤常常伴随气道梗阻的风险,书中提供的各种气管切开和插管技术,以及不同情况下的选择标准,都非常实用。此外,书中关于大出血的止血原则和方法,以及早期抗感染的策略,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复杂的创伤处理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使得我们在高压的抢救环境下,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操作。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颌面部创伤患者的能力,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每一个紧急时刻。

评分

我是一名对医学史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最近偶然翻阅了《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这本书,虽然我并非医疗专业人士,但书中的内容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惊叹于人类在医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从早期对创伤的束手无策,到如今能够精细地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书中对早期颌面部创伤治疗史的回顾,让我看到了前人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例如,书中提及的在二战时期,为了救治战争创伤的士兵,外科医生们在技术和理论上所做的突破,让我肃然起敬。同时,我也对现代医学的精准和高效感到震撼,书中描述的各种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如CT、MRI,以及微创手术技术,都展示了科技如何改变医学的面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温度,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器械和数据,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关乎着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

评分

作为一位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老专家,我不得不说,《现代创伤医学丛书(Vol.3):口腔颌面颈部创伤》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著作。它的内容严谨,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现代创伤医学的最新进展。书中对于一些罕见且复杂创伤的处理,如复杂性颧颌骨联合骨折、颈部深部穿透伤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这些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详细阐述,例如术后感染、骨不连、关节强直等,这些都是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难题,书中提供的针对性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此外,书中对康复期的管理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患者最终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学术专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