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以地级行政区域为地理单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理为载体,详细地展现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地理国情、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并归纳提炼出特色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可以称得上一部区域的“百科全书”,对提升城市软实力,扩大对外影响力,助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这套丛书的意义远远超出地理区域,它展示和讲述的虽然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局部,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不同的视角,一个个不同的出发地,让人们多角度地去认识一个多元一体化的伟大国度,从而生动而具体地领略它的包容博大、多姿多彩、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这套丛书绝非地域推介的集成,而是一套从个性出发,了解我们国家全貌、民族完整历史的教科书。丛书将文字、图片、地图、信息图表相融合的设计,为传统的图书注入了新的视觉体验,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将中华文化和各地人文地理的精华呈现给社会大众,为读者带来了一份精彩的文化大餐。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7个城市分卷之一。《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丛书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担任总顾问并作总序,以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地理国情、宣传发展成就、描绘城市蓝图为宗旨,立体、详细地展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名片。丛书面向国内外发行,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文化交流,全面提高中国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序
3 序
10 大庆名片
10 大庆精神
12 绿色油化之都
14 天然百湖之城
16 北国温泉之乡
001 大庆概况
002 政区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行政区划
006 气 候
007 人口与民族
008 自然资源
009 产业经济
010 交通区位
012 工业园区
015 历史溯源
018 历史概况
020 龙江第一人东明的传说
022 “皇后店”传说
024 辽帝的春捺钵
026 出河店之战
030 大同土盐
034 六烈士血洒肇州
039 石油石化
040 油田的发现
050 石油会战
058 工业学大庆
064 快速上产
070 高产稳产
076 百年油田
084 大庆石化
093 城市脚印
094 城市建设历程
098 矿区建设阶段
104 城市建设阶段
110 现代宜居城市建设阶段
114 城市功能建设
120 城市空间布局
133 大庆精神
134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140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144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148 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154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156 大庆“红旗”
165 地域文化
166 大庆地域文化
172 渔猎文化
178 饮食文化
182 站人文化
188 大庆“非遗”
197 大庆旅游
198 “游城”大庆
206 石油文化游
212 湿地温泉游
224 民俗风情游9
230 历史文化游
239 发展成就
240 共和国“加油机”
242 宜居宜业之城
243 发展思路创新
249 科技创新
250 产业创新
254 “体育大庆”
257 城市蓝图
258 推动创新发展,打造多元产业支撑的实力大庆
262 推动协调发展,打造城乡协同共进的宜居大庆
264 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环境优良和美的生态大庆
266 推动开放发展,打造深度对外合作的活力大庆
270 推动共享发展,打造民生均衡改善的幸福大庆
272 附录
精彩书摘
石油被誉为“工业血液”,毛泽东曾指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195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了石油工业部的汇报后说:“石油勘探工作应当从战略方面考虑问题。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能够在东北地区找出油来就很好……”邓小平的这次谈话,加速了我国石油勘探东移的进程,对我国石油工业实现大发展和质的飞跃意义非凡。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说:“小平同志的指示,给我们明确了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方针、布局、办法。”
1958年3月,根据邓小平石油勘探重点东移的指示精神,松辽盆地正式成为战略东移的主战场之一。毫无疑问,石油勘探战略东移,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是一个关键性的决策。
……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大庆》系统地介绍了大庆的自然概况、资源优势、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成就,是宣传和推介大庆的重要载体,必将进一步提升大庆的知名度,增强城市影响力。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北部,1960年开发建设大庆油田,1979年建市。大庆的土地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20万,下辖五区四县、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中直石油石化大企业。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庆油田创造了“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23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40%以上;上缴税费第一,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2.6万亿元,连续多年上缴利税超千亿元;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达到50%,超过国际先进水平10~15个百分点。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大庆还孕育和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内涵的大庆精神。大庆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大庆是一个产业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壮大接续产业,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在巩固石油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石化、汽车、新材料、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积极谋划“互联网+”、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目前,石化产业已具备百万吨乙烯、百万吨丙烯、千万吨炼油、60万吨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新车型沃尔沃S90于2016年年底实现批量生产,并面向全球销售;福瑞邦集团进入国内生物类药品研发及产业化的先进行列。此外,在煤化工、环保、大数据、电子商务、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也引进了一大批战略龙头项目,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大庆是一个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的生态宜居城市。大庆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大片的湿地、辽阔的草原、众多的天然湖泊和优质的地热资源,被誉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拥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个荣誉。大庆城市布局疏朗开阔,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十分便利,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就业、低保救助、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较高,是我国内地较为富裕的城市之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黑龙江省前列。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针对黑龙江的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以此为动力,正全力抓住国家推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积极融入“龙江丝路带”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接续产业,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传承并弘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坚定不移地勇闯转型发展和全面振兴新路子。“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把大庆建设成为产业多元发展的经济大市,彰显大庆特色的文化名市,促进区域繁荣的中心城市,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以及人民群众认同感、自豪感、获得感不断提高的幸福城市。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大庆人的共同努力,大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大庆红旗会更加鲜艳。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大庆 一、 篇章结构与叙事脉络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大庆》并非一本简单的地理志或历史编年。它以宏大的视角,将大庆这座城市置于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中,深入剖析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元维度,呈现一个立体、鲜活、充满生命力的大庆。全书以“地理根基,人文脉动”为主线,通过层层递进、相互辉映的篇章设计,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大庆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时空之痕——大庆的地理密码 本部分是全书的基石,着重于描绘大庆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后续人文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一章:松嫩平原上的崛起 地理坐标与地貌特征: 详细介绍大庆的地理位置,其坐落于松嫩平原腹地的战略意义。深入分析构成大庆地貌的基底——广袤的草原、连绵的丘陵以及蜿蜒的河流,如嫩江、松花江的支流对地貌的影响。 气候的塑造: 深入剖析大庆所处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包括四季分明的温度变化、降水量的季节性分布,以及这些气候因素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水系与生态: 聚焦大庆的水系网络,详述河流、湖泊(如镜泊湖支流、月亮湖等)在调节区域气候、孕育生态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探讨水资源分布的不均以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 土壤与植被: 描绘大庆肥沃的黑土地,阐释其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介绍区域内主要的植被类型,如草原、森林,以及它们构成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大地深处的馈赠——石油的召唤 地质背景与石油成因: 结合地质学知识,解释大庆地区形成富集石油的独特地质构造和成藏条件。追溯石油的形成过程,强调其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变。 资源的地理分布: 勾勒出大庆油田的主要分布区域,以及石油资源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环境的挑战与机遇: 探讨石油资源的开发对大庆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土地、水体、空气等方面。同时,也分析如何通过科学的开采和环境保护措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部分:时代洪流——大庆的成长史诗 本部分将时间轴拉长,聚焦大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点,发展成为中国重要工业城市的辉煌历程。 第三章:拓荒者的足迹 奠基:一场国家级的壮举: 回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以及党和国家作出开发大庆石油的战略决策。 “铁人精神”的诞生: 深入剖析王进喜等石油工人“为国找油”的奋斗历程,重点阐述“铁人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科学求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成为激励一代代大庆人的精神动力。 会战中的艰辛与辉煌: 描绘在大庆油田大会战期间,无数建设者克服千难万险,在艰苦条件下奋力拼搏的场景。详细叙述石油勘探、钻井、采油等关键环节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第四章:工业巨子的蜕变 石油工业的体系化建设: 介绍大庆石油工业从初步开发走向成熟、完善的生产体系,包括炼油、化工等下游产业的逐步发展。 经济引擎的强大动力: 论述石油工业如何成为大庆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支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多元化发展的探索: 在立足石油的同时,探讨大庆在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展示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 第五章:从“油罐”到“花园”——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 规划与建设的蓝图: 展现大庆从一个石油作业区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成就。介绍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 宜居城市的打造: 聚焦大庆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如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大庆成为一座宜居的城市。 文化的熏陶与传承: 探讨石油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等在大庆的融合与发展,以及这些文化如何丰富了城市的精神内涵。 第三部分:人文风采——大庆的文化印记 本部分将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深入挖掘大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 第六章:铁人精神的时代回响 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详细阐述“铁人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如何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并体现在不同领域的人物故事中。 榜样的力量: 介绍新时期涌现出的、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的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担当和创新。 文化符号的构建: 分析“铁人精神”如何渗透到大庆的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风尚之中,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第七章: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 追溯大庆油田建设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带来的不同地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在大庆的融合过程。 知青岁月的印记: 重点关注大批知识青年在大庆的生产建设经历,以及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记,如艰苦奋斗的精神、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移民文化的塑造: 探讨伴随石油开发而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形成的多元移民文化特征,包括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的交流与演变。 第八章:艺术与创意的城市 文学艺术的繁荣: 介绍大庆在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创作与成就,以及如何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 工业美学的探索: 探讨大庆特有的工业景观如何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例如以石油工业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 文化产业的兴起: 关注大庆在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尝试,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大庆的时代新篇 本部分着眼于大庆当前的发展态势和未来的发展愿景,展现城市的活力与潜力。 第九章: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 能源革命下的挑战与机遇: 分析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对大庆石油工业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 科技创新的引擎: 聚焦大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成就,特别是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相关的技术研发,以及如何推动产业升级。 开放合作的战略: 探讨大庆如何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拓展对外开放的格局。 第十章: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强调大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长期努力,包括水土保持、空气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绿色能源的探索: 介绍大庆在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实践,以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描绘大庆未来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二、 核心主题与思想内涵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大庆》并非孤立地呈现一个城市的地理特征,而是通过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和人文积淀,展现出更为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伟大的奋斗精神”的具象化: 大庆的崛起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铁人精神”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和精神符号,贯穿全书,成为理解大庆乃至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视角。这本书将这种精神从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城市气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奋斗的力量。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探索与启示: 大庆的经历是众多资源型城市发展道路的缩影。本书在叙述石油工业辉煌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资源枯竭的潜在危机,并详细阐述了城市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多元发展,实现从“一煤独大”到“百花齐放”的转型。这对于其他资源型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思考: 石油资源的开发在为大庆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压力。本书在展现自然地理特征的同时,也关注环境保护的努力,以及城市如何在发展中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体现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动样本: 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俗在这里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了大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本书通过对知青文化、移民文化的描绘,展示了这种文化融合的生动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活力。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大庆的变迁,从一个荒芜之地到工业重镇,再到一座现代化宜居城市,恰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它折射出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在发展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三、 叙事手法与风格特点 本书在叙事手法上力求严谨与生动并存,避免了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多角度、多视角的呈现,构建出丰富而立体的阅读体验: 宏观叙事与微观聚焦相结合: 大处着眼,将大庆置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宏观分析其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小处着手,深入挖掘具体的人物故事、事件细节,让历史鲜活起来。 史料考据与人文关怀并重: 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同时,注重情感的投入和人文关怀,捕捉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引发读者的共鸣。 图文并茂,视听结合: 充分利用地图、老照片、新拍摄的景观图等视觉元素,直观地展现大庆的地理风貌、历史变迁和人文景观。 语言风格: 语言朴实、厚重,同时又不失生动和感染力。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力求客观严谨;在描绘人物精神和城市气质时,则富于情感色彩和人文温度。避免使用过于花哨或空洞的词汇,力求以真挚的语言打动读者。 四、 目标读者与阅读价值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大庆》适合广泛的读者群体,包括: 对中国现代史和工业史感兴趣的读者: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发展工业,以及石油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注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读者: 学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挑战,理解城市发展背后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 对“铁人精神”等时代精神主题感兴趣的读者: 深入理解这种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希望了解中国北方城市独特风貌的读者: 感受大庆这座因石油而生、因奋斗而荣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地理、历史、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提供宝贵的案例研究资料和深入的理论探讨空间。 本书的阅读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大庆的地理人文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奋斗、转型与梦想的史诗。它将引导读者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艰辛与辉煌,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与个体如何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