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乡建十论》一论乡村工作方法、二论环境保护与资源分类、三论农民主体与乡村精英、四论文化与艺术、五论乡村治理与乡村宗祠、六论城市与乡村、七论乡村建筑与乡村规划八论信仰与文化、九论乡村产业与金融发展、十论三农问题与百年乡建。
作者简介
孙君,马鞍山人。画家、教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助教班。中国乡村建设领军人物、中国乡村规划与乡建学推动者。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员秘书长,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理事,中国乡建院联合发起人,北京绿十字发起人、总顾问。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半汤乡学院校监,清华大学“清农学堂”教授、总督学。
2010年荣获“2009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
2013年荣获“中国年度时尚先生”
2013年“郝堂村”荣获“中国宜居美丽乡村”综合评比一名
2014年荣获中国设计年度特殊贡献奖
2016年初,都堂茶人家荣获住建部颁发的“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6年荣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银奖
2016年12月荣获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刘燕双,湖北人。
2010年,协助拍摄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2017年,创办微信公众号“我在嫘祖等皇帝”。长期在基层乡镇政府工作,近几年参与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工作,从事过诸多岗位,熟知农村,了解农民,热爱乡村建设、旅游工作。
目录
第一篇 乡建十论
一论 论乡村工作方法
二论 论环境保护与资源分类
三论 论农民主体与乡村精英
四论 论文化与艺术
五论 论乡村治理与乡村宗祠
六论 论城市与乡村
七论 论乡村建筑与乡村规划
八论 论信仰与文化
九论 论乡村产业与金融发展
十论 论“三农”问题与百年乡建
第二篇 感觉中的探索
乡建需要方向
好坏说郝堂
高椅村——再活500年
马厩·老宋的境界
村里村外2016
特色,我不敢说
土城曲水楼
转型时代的村干部
第三篇 实践中的理论
家国同构
设计与艺术的区别
特色小镇有点疯
香火中的三瓜公社
村长助理
宗族下的乡村治理
乡村,城市生命之源
文化取善
后记
精彩书摘
《乡建十论》:
“绿十字”在乡村建设实践中,先后提出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开启民智,双向扶贫”“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先生活,后生产”“把艺术还给农民”和“财力有限,民力无限”等乡村建设的理念;提出了“知情、明理、参与、得利”的乡村建设方法,“农民参与,三方合作”(亦说“农民参与,合作共赢”)的参与式合作发展的乡村实践路径。
农旅的核心是留住农民,守住乡村,让耕者有其田。
在“绿十字”的乡村实践中,教育农民,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参与能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新农民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同时“绿十字”非常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实践方法的探索,由此形成了一套乡村建设方法——调查、培训、合作和复制。用教育开启民智,实现人观念的转变;用参与推动合作,实行互动路径的转变;用融合促进和解,实现行为方式的转变;用发展活跃经济,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用自治推进民主,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从问题中寻找希望,在困惑中寻找方法,把“三农”问题转化成“三农”希望。因为出发点不同,心态自然不同,结果也肯定不同。在乡村建设中,我们更重视农民的协作精神和公众参与的能力,倡导先生活后生产的理念,倡导有钱时做有钱的事,没钱时做没钱的事。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方向。转变干部观念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所谓“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就是要构建乡村的价值体系,重树城乡市场定位;让农民生活更方便,让农村小区更和谐;建设一个新村与旧村并存,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共融,绿色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农村,即在生活、生产、行为、环境、社会性上突出乡村的特点。只有这样,农村才具备了特有的市场价值,才具有了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不了解乡村。说得再简单一点,是在没有诊断病人的病因下就给病人开药方了,是把农村当作城市建,把农民当作市民来教育,把农业当作工业在发展,把乡村当成园林来规划,这些就是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根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人为地把农村中的生态环境、村民生活、乡村文化、硬件建设分开规划,相互之间没有太多关联,这不正常,是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专业性了解不够。人、自然、建筑、精神、文化是一个生命体。只要有独立的规划和建设,系统就不存在,新农村建设也就很难做得完整,也就谈不上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村民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主体,因为我们要建的是农民的新农村,不然新农村建设就是一次更彻底的破坏。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是一个很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理念,也是两种文化和文明差距的市场价值所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村建设已是城市发展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再把农村建设得村不村、城不城。拉大城乡的价值体系,就是稳定城乡文化和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一实践形式,实现树上有鸟、地上有虫、鱼塘有鱼的农村自然风光,也达到村民自治、村容整洁的目的。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要改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与乡村极端化的割裂现象,建设一个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的“更像农村”的新农村,一个田园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田园浑然一体的新的乡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引入现代化元素的同时,不摒弃农村固有的本质属性和乡村文明,建设具有现代城市文明意识又有农村传统文化特点——“新村与旧村并存,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共融,绿色与产业结合”的新型农村。
保护乡村的个性形态,存留乡村文化的历史感,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乡村建设理念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有历史感、文化个性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才是一个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
前言/序言
乡村建设,越做越迷糊。后来做着做着,我发现原来乡村建设很简单,把活儿交给农民,我们略做指导就可以了嘛,这样传统有了,现代文化与规范要求也有了。很多时候我们真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并且越做越难。近百年来,我们已把传统丢得差不多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乡村建设一直找不到方向,更多的乡村建设本末倒置,实施者却还津津乐道,以致中国乡村文化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矫枉过正,亡羊补牢,今天我们面对乡村,该如何去做?(一)建房。近几十年,很多做过乡村建设的村子中,农民的房子越建越不像乡村的房子,越建农民的生活与生产越不方便。为什么?因为很多设计图纸是城市人为农民画的(因为城市设计师有设计资质),农民虽然能把村子建得更像乡村,但没有资质。近十几年,我就不信这个邪,专门请农民建造师、设计师与我一起做乡村设计,结果五山堰河村、信阳郝堂村、广水桃源村、十堰市郧县樱桃沟、荆门市太子山小镇、安徽三瓜公社,均成为全国的经典之作。方法很简单,让农民参与设计自己的村庄,他们只要一出手,就有浓浓的乡愁。(二)种地。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农田,现在不会种了,也不愿意种了,不会种是因为农民有自己的标准,而专家学者是以有机标准来与农民对话的,现在是不种田的教种田的人如何种地,可现在中国人的一些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另外,几千年农民种田能养活自己,今天仅依靠种田养不活了,很多农村家庭的打工收入是主要的经济支柱。田还是以前的田,农民照样种田,这个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农民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一句话,农民真的不再种田,中国很可能产生更多不稳定因素。社会不稳定与稳定农民,哪个更重要,这笔账不能仅仅用经济来平衡,这个账也许只有政治家才能明白,学者与专家可能并不容易弄懂。(三)规划。中国城乡规划法并不适合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只要把权力交还给村干部,还给民间艺人,中国乡村马上就像乡村,乡村就有了灵魂、有了文化。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做不好,最简单的事被做得极为复杂。今天,说乡愁的人不一定是农民,说乡愁的人不一定会住在乡村。.有的农民不愿住在村里是有一定原因的,他们放弃老建筑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很多老建筑只要挂上名(文物保护与传统村落)就麻烦,想修没有那么多钱,不修又实在不适合居住,拆又不能拆。农民更愁的是村里年轻人都离开了,房子没有人住,老屋被快速拆除,新建的房子盖得都怪里怪气的,平均15年就要拆掉重建,愁啊。(四)还权于村“两委”。乡建不是建设为主,也不是扶贫为主,而是系统性自治修复,拉大与城市的差异。让村干部能说话算话,让村干部责权利对等,什么时候能做到还权于村“两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才能被真正激活,才能有效地将旧村营造成新村。乡村建设千万不能以设计师、政府与专家为主体,只要不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项目,注定失败。帮忙不添乱,这是乡建的原则。要还权于村“两委”,乡村选举值得商榷。在湖南、湖北我问了十几个村干部,让他们谈谈对村庄未来的打算,没有想到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我们三年一选,所以只能想三年的事,三年后我还不知道能否选上,我怎么有打算?这种情况下,村干部怎么能安心工作?
乡建十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乡建十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