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編:汪永平
汪永平,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文物局專傢,南京曆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198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係,獲建築曆史與理論碩士學位,為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客座教授,1997年迴國,在南京建築工程學院任建築係主任、教授。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藏式傳統建築研究”(50478004)、“西藏藏傳佛教建築研究”(50678082)、“西藏藏東鄉土建築研究”(50878104)、“西藏苯教建築研究”(51078181),主持江蘇省內多項古建築保護和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項目,發錶古建築保護與建築教育論文50多篇。
第一章拉薩的曆史沿革
第一節吐蕃時期至帕竹政權時期拉薩的發展演變
1.吐蓄時期的拉薩曆史沿革
2.分裂割據時期的拉薩曆史沿革
3.統一政權時期的拉薩曆史沿革
第二節甘丹頗章政權時期拉薩城的發展演變
1.早期拉薩城的興建
2.中期拉薩城的擴張
3.晚期拉薩的城市轉型
第二章拉薩城市基礎與文化構成
第一節城市基礎
1.地理位置
2.驛傳綫路
3.商貿往來
第二節城市規模
1.城區規模
2.人口規模
第三節文化背景
第四節社會與宗教
1.市民構成
2.宗教流派
3.宗教節日
第三章拉薩官署建築
第一節政教閤一的官署建築
1.布達拉宮
2.大昭寺
第二節普通官署建築
1.駐藏大臣衙門
2.朗孜廈
3.雪勒空
第三節紮什城
1.駐軍製度的設立
2.紮什城的營建
3.紮什城的空間結構
第四章拉薩宗教建築
第一節藏傳佛教建築及其分布
1.拉薩城內格魯派的主要寺廟
2.攝政活佛的喇讓
3.拉薩三大寺
4.拉薩城郊的其他寺廟建築
第二節其他宗教建築及其分布
1.清真寺
2.教堂
3.關帝廟
第五章拉薩傳統居住建築
第一節世俗貴族的府邸
第二節平民住宅
第三節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況
第六章拉薩林卡
第一節林卡的發展狀況
第二節林卡的類型及分布
1.行宮園林
2.寺廟園林
3.莊園園林
第三節林卡營造的城市公共空間
第七章拉薩曆史街區與城市公共空間
第一節拉薩曆史街區——八廓街
1.空間結構
2.文化特徵
3.街巷體係
4.商業與市場
5.“內寺外市”的布局模式
第二節拉薩城市公共空間
1.城市廣場
2.轉經道與城市道路體係
3.拉薩城市空間結構的意象錶達
結語
附錄城市年代錶
圖片索引
參考文獻
1. 觸摸拉薩的靈魂: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朝聖 閱讀《拉薩城市與建築》這本書,與其說是在翻閱一本學術著作,不如說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沉浸式文化朝聖。我仿佛跟隨作者的筆觸,一步步丈量著這座古老城市的肌理。從那些巍峨聳立的寺廟,到錯落有緻的民居,每一個建築都承載著韆年的故事,訴說著信仰的力量和民族的智慧。書中對布達拉宮的描繪,不僅僅是建築學上的分析,更是對藏傳佛教精神內核的深度挖掘,讓我得以窺見那紅白相間的宮殿背後,無數代人心中的虔誠與追求。同時,那些隱藏在街巷深處的藏式民居,它們粗獷而又不失精美的石牆,層疊錯落的屋頂,以及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庭院,無不展現著拉薩人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哲學。我能想象到,在高原的陽光下,那些色彩斑斕的經幡隨風飄動,與古老的建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絕美的畫捲。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知識,更傳遞一種情感,一種對拉薩這座城市深沉的眷戀和對她獨特文化遺産的敬意。它讓我對“城市”的定義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集閤,而是活生生的、有靈魂的生命體。
評分4. 巷陌間的煙火氣:拉薩的日常與生活美學 拋開那些宏偉的寺廟和宮殿,《拉薩城市與建築》在描繪拉薩城市風貌時,也同樣關注到瞭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尋常百姓傢。書中對藏式民居的細緻描繪,讓我感受到瞭拉薩這座城市鮮活的“煙火氣”。我看到瞭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庭院,婦女們在陽光下晾曬著色彩鮮艷的衣服,孩子們在巷道裏追逐嬉戲,空氣中彌漫著酥油茶和糌粑的香氣。那些建築細節,比如依勢而建的木結構,精心設計的窗戶,以及色彩搭配,都體現瞭拉薩人民對於居住環境的獨特理解和生活美學。它讓我意識到,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標誌性建築,更在於構成這座城市肌理的無數個鮮活個體和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本書讓我得以窺見,在拉薩的日常生活中,傳統文化是如何與現代生活巧妙融閤,如何在這片高原土地上,綻放齣獨特的生機與活力。
評分9. 傳承與發展:拉薩城市建築的未來展望 閱讀《拉薩城市與建築》,在驚嘆於其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的同時,也讓我開始思考這座城市建築的未來。書中對傳統建築保護的探討,以及對現代城市發展需求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拉薩在傳承與發展之間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我理解到,如何在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産的同時,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在傳統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理念,這是拉薩城市建築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拉薩的建築不僅僅是過去的遺存,更是通往未來的橋梁。它讓我對這座城市在未來如何繼續書寫其建築篇章,充滿瞭期待。
評分2. 穿越曆史的縫隙:建築講述的拉薩故事 翻開《拉薩城市與建築》,我感覺自己像一位曆史的探險傢,在每一頁的字裏行間,都在努力尋找那些被時間遺忘的綫索。書中所呈現的拉薩,是一個曆史層層疊加的迷人之地。它並非一夜之間崛起,而是經曆瞭漫長的演變,每一個時期的建築風格都留下瞭獨特的印記。從早期宗教建築的雛形,到後來宏偉宮殿的興建,再到普通民居的演化,作者通過對這些物質遺存的細緻解讀,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幅拉薩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清晰脈絡。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不同時期建造技術的論述印象深刻,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在高原環境下得以傳承和發展,如何應對嚴酷的氣候條件,這些細節都讓人驚嘆。它讓我意識到,建築不僅僅是庇護所,更是曆史的見證者,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方式、信仰追求和社會結構的物質載體。閱讀這本書,仿佛在與過去的拉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聆聽那些沉默的石頭和木材所講述的,關於權力、信仰、生活和文明的故事。
評分5. 建築的語言:解碼拉薩的文化密碼 《拉薩城市與建築》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拉薩文化的新視角——通過建築的語言。書中對各種建築元素的細緻解讀,讓我仿佛學會瞭一種新的“閱讀”方式,能夠從建築的形態、結構、材料和裝飾中,破譯齣拉薩深厚的文化密碼。我開始留意那些建築上的雕刻,它們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承載著宗教象徵、民間傳說甚至曆史事件的圖像敘事。書中對色彩的運用,比如紅、白、金的搭配,以及它們在不同建築中的象徵意義,都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有瞭更深的認識。我理解到,拉薩的建築不僅僅是功能性的,更是充滿象徵意義的,它們是當地居民世界觀、價值觀和信仰體係的物質化體現。通過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看”拉薩的建築,而是開始“理解”它們,開始聆聽它們無聲的講述。
評分7. 城市肌理的變遷:拉薩在曆史長河中的足跡 《拉薩城市與建築》這本書,讓我對拉薩這座城市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肌理”變遷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不僅僅關注瞭那些獨立存在的著名建築,更著重描繪瞭城市整體的空間布局、街道的走嚮、建築的密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我能感受到,隨著曆史的發展,拉薩的城市形態也在不斷演化。從最初以寺廟為核心的聚落,到後來商業和行政功能的逐漸增強,再到近現代城市化的影響,每一個階段都在這座城市的肌理上留下瞭獨特的印記。書中對這些變化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城市發展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它讓我明白,城市的“肌理”是一種活態的記錄,它講述著城市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的故事。
評分10. 跨越邊界的文化對話:拉薩建築的普世價值 《拉薩城市與建築》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拉薩的城市與建築文化,並非僅僅是地域性的獨有財富,它所蘊含的許多理念和智慧,具有跨越邊界的普世價值。書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探討,對信仰與精神生活的強調,對社區和生活方式的關注,這些都是人類社會共同麵臨的議題。拉薩建築所展現齣的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哲學,對精神層麵的追求,以及注重人際關係和社區營造的特點,都為我們今天思考城市發展和人居環境提供瞭寶貴的藉鑒。它讓我意識到,從不同的文化中學習,能夠豐富我們對“好城市”和“好生活”的理解。拉薩的建築,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種與西方現代城市發展模式不同的,充滿東方智慧和人文關懷的城市發展路徑。
評分8. 藏式建築的藝術魅力:細節中的東方美學 《拉薩城市與建築》讓我沉醉於藏式建築所散發齣的獨特藝術魅力。書中對建築的細節描繪,如精美的木雕、彩繪,以及窗戶、門扉的設計,都展現瞭東方美學的獨特韻味。我尤其被那些色彩鮮艷的壁畫所吸引,它們不僅是裝飾,更是充滿宗教故事和哲學思想的視覺呈現。書中對色彩搭配的分析,以及那些幾何圖案和象徵性紋樣的運用,都讓我看到瞭拉薩建築在形式美上的獨到之處。我能想象到,在高原純淨的陽光下,這些建築的色彩和綫條,與周圍的山川、天空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畫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藏式建築的美,是一種內斂而又深刻的美,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追求。
評分6. 高原上的生存智慧:拉薩建築的適應性與創新 閱讀《拉薩城市與建築》,我深刻體會到拉薩人民在高原生境下的生存智慧,而這種智慧,最直觀地體現在瞭他們的建築之中。書中對高原氣候、地理環境以及建築材料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拉薩建築是如何因地製宜,巧妙地適應和利用自然條件的。我瞭解到,厚重的牆體是為瞭保暖,屋頂的設計是為瞭應對陽光直射和可能的降雪,而建築材料的選擇,也往往是就地取材,體現瞭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同時,書中也讓我看到瞭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拉薩的建築也在不斷地演進和創新,以滿足新的生活需求。這種將傳統智慧與現代需求相結閤的能力,是拉薩建築能夠曆經韆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建築智慧,不僅僅在於美觀,更在於它能夠有效地解決人類在特定環境下的生存問題。
評分3. 遠眺蒼穹的信仰之城:拉薩的精神圖騰 《拉薩城市與建築》這本書,讓我最為震撼的,莫過於它所揭示的拉薩作為一座“信仰之城”的深層意涵。書中對拉薩眾多寺廟的深入剖析,不僅僅停留在建築的藝術美學層麵,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建築與藏傳佛教的教義、儀軌以及信徒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能感受到,那些莊嚴的佛殿、精美的壁畫、虔誠的轉經筒,無不散發著濃鬱的宗教氣息,它們構成瞭拉薩這座城市獨特的精神圖騰。書中對於轉經的描繪,讓我體會到那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虔誠,以及這其中蘊含的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我仿佛能看到,在晨曦微露時,身著藏袍的信徒們,懷著一顆敬畏之心,緩緩走過朝聖之路,他們的身影與古老的建築融為一體,構成瞭一幅動人的畫麵。這本書讓我理解到,拉薩的建築不僅僅是物理空間,更是精神寄托的載體,是連接人與神、連接當下與永恒的橋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