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编:汪永平
汪永平,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物局专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198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为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回国,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任建筑系主任、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藏式传统建筑研究”(50478004)、“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研究”(50678082)、“西藏藏东乡土建筑研究”(50878104)、“西藏苯教建筑研究”(51078181),主持江苏省内多项古建筑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发表古建筑保护与建筑教育论文50多篇。
第一章拉萨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吐蕃时期至帕竹政权时期拉萨的发展演变
1.吐蓄时期的拉萨历史沿革
2.分裂割据时期的拉萨历史沿革
3.统一政权时期的拉萨历史沿革
第二节甘丹颇章政权时期拉萨城的发展演变
1.早期拉萨城的兴建
2.中期拉萨城的扩张
3.晚期拉萨的城市转型
第二章拉萨城市基础与文化构成
第一节城市基础
1.地理位置
2.驿传线路
3.商贸往来
第二节城市规模
1.城区规模
2.人口规模
第三节文化背景
第四节社会与宗教
1.市民构成
2.宗教流派
3.宗教节日
第三章拉萨官署建筑
第一节政教合一的官署建筑
1.布达拉宫
2.大昭寺
第二节普通官署建筑
1.驻藏大臣衙门
2.朗孜厦
3.雪勒空
第三节扎什城
1.驻军制度的设立
2.扎什城的营建
3.扎什城的空间结构
第四章拉萨宗教建筑
第一节藏传佛教建筑及其分布
1.拉萨城内格鲁派的主要寺庙
2.摄政活佛的喇让
3.拉萨三大寺
4.拉萨城郊的其他寺庙建筑
第二节其他宗教建筑及其分布
1.清真寺
2.教堂
3.关帝庙
第五章拉萨传统居住建筑
第一节世俗贵族的府邸
第二节平民住宅
第三节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
第六章拉萨林卡
第一节林卡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林卡的类型及分布
1.行宫园林
2.寺庙园林
3.庄园园林
第三节林卡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
第七章拉萨历史街区与城市公共空间
第一节拉萨历史街区——八廓街
1.空间结构
2.文化特征
3.街巷体系
4.商业与市场
5.“内寺外市”的布局模式
第二节拉萨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广场
2.转经道与城市道路体系
3.拉萨城市空间结构的意象表达
结语
附录城市年代表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5. 建筑的语言:解码拉萨的文化密码 《拉萨城市与建筑》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拉萨文化的新视角——通过建筑的语言。书中对各种建筑元素的细致解读,让我仿佛学会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能够从建筑的形态、结构、材料和装饰中,破译出拉萨深厚的文化密码。我开始留意那些建筑上的雕刻,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承载着宗教象征、民间传说甚至历史事件的图像叙事。书中对色彩的运用,比如红、白、金的搭配,以及它们在不同建筑中的象征意义,都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理解到,拉萨的建筑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是充满象征意义的,它们是当地居民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物质化体现。通过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看”拉萨的建筑,而是开始“理解”它们,开始聆听它们无声的讲述。
评分8. 藏式建筑的艺术魅力:细节中的东方美学 《拉萨城市与建筑》让我沉醉于藏式建筑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书中对建筑的细节描绘,如精美的木雕、彩绘,以及窗户、门扉的设计,都展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我尤其被那些色彩鲜艳的壁画所吸引,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充满宗教故事和哲学思想的视觉呈现。书中对色彩搭配的分析,以及那些几何图案和象征性纹样的运用,都让我看到了拉萨建筑在形式美上的独到之处。我能想象到,在高原纯净的阳光下,这些建筑的色彩和线条,与周围的山川、天空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藏式建筑的美,是一种内敛而又深刻的美,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评分7. 城市肌理的变迁:拉萨在历史长河中的足迹 《拉萨城市与建筑》这本书,让我对拉萨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肌理”变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不仅仅关注了那些独立存在的著名建筑,更着重描绘了城市整体的空间布局、街道的走向、建筑的密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能感受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拉萨的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化。从最初以寺庙为核心的聚落,到后来商业和行政功能的逐渐增强,再到近现代城市化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书中对这些变化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城市发展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它让我明白,城市的“肌理”是一种活态的记录,它讲述着城市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故事。
评分6. 高原上的生存智慧:拉萨建筑的适应性与创新 阅读《拉萨城市与建筑》,我深刻体会到拉萨人民在高原生境下的生存智慧,而这种智慧,最直观地体现在了他们的建筑之中。书中对高原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建筑材料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拉萨建筑是如何因地制宜,巧妙地适应和利用自然条件的。我了解到,厚重的墙体是为了保暖,屋顶的设计是为了应对阳光直射和可能的降雪,而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往往是就地取材,体现了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书中也让我看到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拉萨的建筑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以满足新的生活需求。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相结合的能力,是拉萨建筑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建筑智慧,不仅仅在于美观,更在于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问题。
评分1. 触摸拉萨的灵魂: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朝圣 阅读《拉萨城市与建筑》这本书,与其说是在翻阅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沉浸式文化朝圣。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一步步丈量着这座古老城市的肌理。从那些巍峨耸立的寺庙,到错落有致的民居,每一个建筑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诉说着信仰的力量和民族的智慧。书中对布达拉宫的描绘,不仅仅是建筑学上的分析,更是对藏传佛教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让我得以窥见那红白相间的宫殿背后,无数代人心中的虔诚与追求。同时,那些隐藏在街巷深处的藏式民居,它们粗犷而又不失精美的石墙,层叠错落的屋顶,以及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庭院,无不展现着拉萨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哲学。我能想象到,在高原的阳光下,那些色彩斑斓的经幡随风飘动,与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知识,更传递一种情感,一种对拉萨这座城市深沉的眷恋和对她独特文化遗产的敬意。它让我对“城市”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而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生命体。
评分9. 传承与发展:拉萨城市建筑的未来展望 阅读《拉萨城市与建筑》,在惊叹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让我开始思考这座城市建筑的未来。书中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探讨,以及对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拉萨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理解到,如何在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在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这是拉萨城市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拉萨的建筑不仅仅是过去的遗存,更是通往未来的桥梁。它让我对这座城市在未来如何继续书写其建筑篇章,充满了期待。
评分10. 跨越边界的文化对话:拉萨建筑的普世价值 《拉萨城市与建筑》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拉萨的城市与建筑文化,并非仅仅是地域性的独有财富,它所蕴含的许多理念和智慧,具有跨越边界的普世价值。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对信仰与精神生活的强调,对社区和生活方式的关注,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议题。拉萨建筑所展现出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哲学,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注重人际关系和社区营造的特点,都为我们今天思考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让我意识到,从不同的文化中学习,能够丰富我们对“好城市”和“好生活”的理解。拉萨的建筑,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种与西方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不同的,充满东方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城市发展路径。
评分2. 穿越历史的缝隙:建筑讲述的拉萨故事 翻开《拉萨城市与建筑》,我感觉自己像一位历史的探险家,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在努力寻找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线索。书中所呈现的拉萨,是一个历史层层叠加的迷人之地。它并非一夜之间崛起,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每一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从早期宗教建筑的雏形,到后来宏伟宫殿的兴建,再到普通民居的演化,作者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的细致解读,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拉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时期建造技术的论述印象深刻,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在高原环境下得以传承和发展,如何应对严酷的气候条件,这些细节都让人惊叹。它让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庇护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信仰追求和社会结构的物质载体。阅读这本书,仿佛在与过去的拉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聆听那些沉默的石头和木材所讲述的,关于权力、信仰、生活和文明的故事。
评分4. 巷陌间的烟火气:拉萨的日常与生活美学 抛开那些宏伟的寺庙和宫殿,《拉萨城市与建筑》在描绘拉萨城市风貌时,也同样关注到了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家。书中对藏式民居的细致描绘,让我感受到了拉萨这座城市鲜活的“烟火气”。我看到了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庭院,妇女们在阳光下晾晒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孩子们在巷道里追逐嬉戏,空气中弥漫着酥油茶和糌粑的香气。那些建筑细节,比如依势而建的木结构,精心设计的窗户,以及色彩搭配,都体现了拉萨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独特理解和生活美学。它让我意识到,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标志性建筑,更在于构成这座城市肌理的无数个鲜活个体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本书让我得以窥见,在拉萨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是如何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如何在这片高原土地上,绽放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评分3. 远眺苍穹的信仰之城:拉萨的精神图腾 《拉萨城市与建筑》这本书,让我最为震撼的,莫过于它所揭示的拉萨作为一座“信仰之城”的深层意涵。书中对拉萨众多寺庙的深入剖析,不仅仅停留在建筑的艺术美学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建筑与藏传佛教的教义、仪轨以及信徒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能感受到,那些庄严的佛殿、精美的壁画、虔诚的转经筒,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它们构成了拉萨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图腾。书中对于转经的描绘,让我体会到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虔诚,以及这其中蕴含的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我仿佛能看到,在晨曦微露时,身着藏袍的信徒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缓缓走过朝圣之路,他们的身影与古老的建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本书让我理解到,拉萨的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精神寄托的载体,是连接人与神、连接当下与永恒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