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

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甲 黄建萍 马云荣 杨庆华 姚晶晶 于丽锦 曾里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绘本
  • 成长
  • 教育
  • 亲子
  • 启蒙
  • 故事
  • 阅读
  • 童年
  • 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295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88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套装数量:2
字数:53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8-99岁

《童年的力量》Q&A;

Q:这是一本什么书?

A:考究的八卦书。

用3D立体式的方式八卦二十世纪美国童书天才的故事,纵挖从祖上到后代,横搜各天才的情感纠葛、工作来往,每一条八卦都有可靠的出处来源。

Q:适合什么人阅读?

A:·爱看八卦的吃瓜群众、童书发烧友

·童书行业工作者(创作者、编辑、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研究者、童书史学家……)

Q:吃瓜群众和发烧友能读到啥?

A:·童书天才们的感情生活是怎样的?听说很(you)丰(ba)富(gua)?

·《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爱心树》《树真好》《逃家小兔》《晚安,月亮》《让路给小鸭子》《阿罗有支彩色笔》《胡萝卜种子》《好奇的乔治》……这些经典童书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天才们在成为大师之前,都在干啥?

·童书天才们令人意外的关系网!居然涉及爱因斯坦、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女王、温莎公爵夫妇、美国总统罗斯福、肯尼迪、奥巴马?!

……

Q:童书行业工作者能读到啥?

A:·天才为什么会成为天才?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怎样成为(培养)天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约半个世纪美国童书生态的巨幅截面

·为何会在这段时期,近乎奢华地出现如此庞大的童书天才队伍?


内容简介

《童年的力量——二十世纪美国童书天才那些事儿》,由美国著名童书史学者伦纳德·S.马库斯的著作《亲爱的天才》衍生而出,因此取名为“亲爱的天才”系列。

本书以《亲爱的天才》所提供的人物为线索,按照他们的出生年月顺序,逐个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而将这些故事连缀在一起,竟然出现了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约半个世纪美国童书生态的巨幅截面!

美国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进运动、大规模的移民潮、二战、民权运动、越南战争、反战运动、肯尼迪总统遇刺、马丁·路德·金遇刺、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同性恋者反抗警察的暴力冲突……各类历史事件层出不穷,而在童书世界许多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恰好在这一年代诞生。其中到底有什么关联?美国早年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的兴起,对美国儿童文学创作理念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那些经典童书在不同儿童观的碰撞下,引起了怎样的风潮?本书中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每个童书天才的个人人生轨迹,更是一部儿童观进化史、童书发展史。


作者简介

阿甲,儿童阅读推广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是无书不读的大书虫,一个可爱女孩的爸爸。从事过多种职业,因为醉心于“为孩子们做点儿事情”终于投身到整日与孩子们一起疯疯癫癫的事业里。2000年与萝卜探长等共同创办儿童网站“红泥巴村”;2002年共同创办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积极推广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活动。著有《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合著)、《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合著)、《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合著);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并译有多本图画书包括:《勇气》《小房子》《石头汤》《星月》《绿笛》《野兽出没的地方》《阿莫的生病日》,“比得兔的世界”、“米菲绘本”系列、“绘本大师李奥尼经典杰作”系列等。

黄建萍,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程学士学位。自幼喜爱语言和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先后在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系和诺基亚中国公司做了20多年的计算机及移动通信技术工作,期间始终沉迷于语言学习和文字中,做了妈妈后,更是和儿子一起如痴如醉地一头扎进儿童文学的乐园,无意间竟找到了红泥巴这块世外桃源,于是在那里和一群大小书虫们快快乐乐地徜徉在书的乐园里。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

马云荣,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从事编辑工作。女儿的诞生改变了我单调的生活状态。女儿的成长带我走入图画书的世界,走入儿童文学领域,走入红泥巴童书研读会,走入天才们的宇宙……我不知道,这条路还会通向哪里,但这份热爱,让我的生命更加丰满。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

杨庆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营进出口公司和外企工作,从事过进出口贸易,以及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推广交流,现在一直坚守在一家意大利金融企业的北京代表处,从事促进中意之间经济贸易合作的工作。自幼喜爱儿童文学,这颗种子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深埋了很久,终于在儿子出生后,落在了红泥巴这块沃土上,慢慢地生根发芽了……只要有一颗《胡萝卜种子》,它终将发芽、生长,不论需要等待多久,不是吗?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

姚晶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及文学硕士。做过政府官员,当过白领,创过业,现为自由人口译工作者,长年为各国政府官员、商界领袖、皇室成员、科学、工程及艺术界人士提供口译服务。“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是我很喜欢的《蓝精灵》里的一句名言,也是我的生命实践:二十多岁时,我走过了四十多个国家;三十多岁时,我成了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从此开始折腾在国际母乳会、红泥巴童书名著研读会、苇航书院、青青子衿读书会、亲范学堂等以父母成长为主题的学习圈子中;四十多岁时,我学会了滑雪......感谢女儿带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世界。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

于丽锦,大学毕业后一直盘踞在某央企财务部,从数豆者到钢丝绳上的舞者,经年累月在准则与现实中寻求平衡,栖居在零到九构建的数字大厦之中,感受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温度,品味人情冷暖爱意人生,闲时坐观经济风云卷舒缱绻。本以为我的人生就如此了。孩子四岁之时,机缘巧合遇到红泥巴,从此怀揣着未曾忘却的童心混迹泥巴里,与图画书为伴,与精灵、魔法师为伍,在梦幻的童书世界中与儿子一同幸福成长。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

曾里,自幼喜欢文科,有着被祖父母溺爱、在匮乏年代可以乱买书的童年,但在崇尚数理化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父命随大流学习计算机软件,逾二十年软件工程师及对日软件开发培训工作后,转行儿童教育、多媒体编辑出版以及行政管理等,有在三个国家5个城市的国企、外企、民企、国际学校、慈善基金会等工作经验。同时,作为一名长腿帅哥的妈妈,陪伴儿子从小读书、玩耍,竟意外开启第二个童年模式,由此邂逅新浪网育儿BBS、大华风采和红泥巴等机构,和一大批国外优质儿童图书相遇。零星发表文章、编辑出版CSL教材之外,作为特邀编辑出版过《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林菁菁著)。


目录

目 录

导言???????????????????????? 1

罗兰·英格斯·怀德…………………………………………… 1


珍妮特·斯伯林·劳瑞…………………………………………25


凯瑟琳·宾尼·希彭……………………………………………33


乔治斯·杜普莱克斯……………………………………………37


H. A. 雷… …………………………………………………………41



伊娃·列·高丽安………………………………………………59

 

詹妮·D. 林德奎斯特… …………………………………………71


E. B. 怀特… ………………………………………………………77

 

凯瑟琳·S. 怀特……………………………………………………97


露丝·克劳斯………………………………………………… 105


克罗格特·约翰逊…………………………………………… 121

 

埃丝特·艾弗里尔…………………………………………… 133

 

贝蒂娜·艾丽奇……………………………………………… 137

 

克莱尔·忒蕾·纽伯瑞……………………………………… 141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149


梅因得特·德琼……………………………………………… 161


娜塔莉·萨维吉·卡尔森…………………………………… 173


弗莱德·本杰明·吉普森…………………………………… 181


凯·汤普森…………………………………………………… 195

希拉里·奈特………………………………………………… 197


厄苏拉·诺德斯特姆………………………………………… 221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231


克雷门·赫德………………………………………………… 245


维吉尼亚·哈维兰…………………………………………… 255


米莉森特·E. 塞尔萨姆… …………………………………… 267

 

伽斯·威廉姆斯……………………………………………… 275

 

悉德·霍夫…………………………………………………… 287


夏洛特·左罗托夫…………………………………………… 295

 

吉娜·萨瑟兰………………………………………………… 309


马可·塞蒙…………………………………………………… 319


艾兹拉·杰克·季兹………………………………………… 331


威廉·佩内·杜·波伊斯…………………………………… 349

 

雷欧纳德·威斯伽德………………………………………… 359

 

埃德娜·艾克………………………………………………… 369

 

玛丽·斯托尔兹……………………………………………… 373


埃尔斯·霍姆伦德·米纳里克……………………………… 381


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 389


克罗丝碧·邦索尔…………………………………………… 399

 

埃里克·布莱格瓦德………………………………………… 405

 

拉塞尔·赫班………………………………………………… 415


爱德华·戈里………………………………………………… 423


纳特·亨托夫………………………………………………… 437


乔治·伍兹…………………………………………………… 443


玛丽·卡尔霍恩……………………………………………… 449


玛丽·查尔默斯……………………………………………… 453


M. E. 克尔… …………………………………………………… 457

 

玛雅·沃伊奇乔斯卡………………………………………… 465


莫里斯·桑达克……………………………………………… 471


贾尼思·梅·伍德里………………………………………… 501


露易丝·菲兹修……………………………………………… 507


约翰·多诺万………………………………………………… 523


谢尔·希尔弗斯坦…………………………………………… 531


玛丽·罗杰斯………………………………………………… 549


汤米·温格尔………………………………………………… 563


卡拉·库丝金………………………………………………… 579

 

艾诺·洛贝尔………………………………………………… 591

安妮塔·洛贝尔……………………………………………… 595

 

苏珊·卡尔·赫希曼………………………………………… 609


弗兰·马努什金……………………………………………… 621


约翰·刘易斯·斯特普托…………………………………… 629


参考资料……………………………………………………… 637

索引…………………………………………………………… 655

已引进中文简体版书目……………………………………… 691


精彩书摘

  《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
  小木屋的真实故事
  我最早接触“小木屋”的故事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的电视连续剧,那个在大草原上拓荒的故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喜爱、感动、向往……后来虽曾读过《草原上的小木屋》,但第一次完整通读“小木屋”系列全部九部作品是在2005年,这一年中国大陆第一次引进出版此系列的全部作品,而且是伽斯·威廉姆斯的插图版(到《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完稿的2016年为止,这套插图版是唯一的一次引进)。罗兰·英格斯·怀德平实的文字,加上伽斯·威廉姆斯写实的插图,仿佛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把我们带入那个异常艰苦却也富有浪漫情怀的拓荒年代。展读这套“小木屋”,就像参观一座美国西部拓荒的博物馆,细细领略十九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拓荒者的奋斗与家庭生活。
  不过读罢小说,我也十分好奇: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罗兰又是怎样成为一位作家的呢?幸好,关于她和小木屋的书和资料很多。下面我整理一个粗略的故事与大家分享。罗兰的家世
  罗兰出生时名叫罗兰·伊丽莎白·英格斯,英格斯是父姓,罗兰是她祖母的名字,也是一个小姑的名字,中间名伊丽莎白应该是专为她取的。后来她嫁给阿曼乐·怀德后,名字改为罗兰·英格斯·怀德,阿曼乐不想叫她罗兰,因为这也是他大姐的名字,就叫她“贝西”(伊丽莎白的昵称),而女儿罗斯一般叫她“贝斯妈妈”。
  罗兰的母亲原名卡洛琳·莱克·昆纳,她的生父早逝,留下了他们六个兄弟姐妹,继父霍布鲁克对他们也很好。罗兰的父亲查尔斯·菲利普·英格斯1836年生于纽约州西南角的库巴村,是家中九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二,英格斯一家逐步向西拓荒,先经过芝加哥,然后迁至威斯康星州的丕平村。当时那里还是一片大森林,只有零星散落的一些农场。昆纳一霍布鲁克家与英格斯家的农场靠得比较近,所以两家人常有往来,孩子们也常一起玩耍一起劳动。查尔斯娶了昆纳家排行老四的卡洛琳,查尔斯的大哥彼得娶了卡洛琳的五妹艾丽莎,四妹波莉嫁给了卡洛琳的二哥亨利。就这样,两家人又成了关系紧密的亲戚。罗兰待在丕平村的时候从不缺少玩伴,她有一堆堂兄弟姐妹,同时也是表兄弟姐妹。
  罗兰后来在胡桃林村上学时(《在梅溪边》那一阶段)开始学历史。,爸爸告诉她,他们家的祖先是乘五月花号来到美国的,这让罗兰特别骄傲,她对于历史也特别感兴趣。不过,罗兰父亲这一支的前十代先祖埃德蒙·英格斯虽然是在十七世纪上半叶从英国来到美国(后于1648年逝于马萨诸塞州),但似乎不是在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来的。倒是埃德蒙孙媳妇的祖辈是五月花号的乘客,也就是在《五月花号公约》上签过字的理查德·沃伦先生。这一支传下来有许多名人,单美国总统就有三位,包括最著名的第三十二任的罗斯福总统。这么论起来,罗兰与罗斯福总统还是远房亲戚。西部拓荒的背景
  罗兰与其先辈向西部拓荒的经历是整个美国西进运动的一部分。在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实际上只控制着现今美国东部狭长的一带,从阿巴拉契亚山脉直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大地尚未开垦,只有人数很少的印第安原住民。如果这种状态保持至今,美国至多也只是个中等面积的发达国家。因此从十八世纪末开始,美国政府通过购买、战争和谈判,不断把版图向西扩张,比如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购地”就使领土扩大了一倍。但突然间增加的这么多未开垦的土地如何开发呢?美国政府就大力鼓励个体农民去拓荒垦殖,并规定先行拓殖者可以在土地拍卖之前以低价优先购买。这对于那些渴望拥有土地的农民,实在太有吸引力了。于是,成群结队的农民不畏艰险涌向西部,即使有不少人在险恶的征途中倒下变成白骨,也仍然有追逐梦想者前仆后继地赶来。
  在西进的大军中,最典型的装备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中所描绘的大篷车:爸爸妈妈将全部可以携带的家当都装在一个大篷车里,由几匹马拉着行进,全家大小都坐在大篷车里,晓行夜宿。晚上常常会露宿在野外,生起篝火御寒,如果遇上恶劣天气,就只能躲在车里。他们就这样一路走着,可能要走几个月才能到达理想的目的地,而目的地也不过是一片没有开垦过的荒地。
  “小木屋”系列的故事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而在1865年,十分惨烈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罗兰的几位叔舅曾参加北军,一位舅舅在战场上牺牲。1860年林肯总统入主白宫后,主持通过了著名的《宅地法》,规定每个家庭户主或年满二十一岁的美国公民,以及取得美国国籍而又未曾使用武力对抗过美国的人,可以无偿获得一百六十英亩西部公共土地,在连续耕种五年后即可获得该片土地的所有权。如果再具体一些,就是要先找到一块没人申请的公共土地,提出申请,作为“放领地”,然后在上面建至少一所房子,打一口水井,至少开垦其中的十英亩土地,连续耕种五年,经过当局确认后,这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就归你了!这个法案在当时点燃了无数农民的热情,也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在南北战争中,北方军队最初的条件非常艰苦,但在北方人民的支持下逐渐转为优势,这其中北方农民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宅地法》的颁布也是帮林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时北方的农民中流传着一首歌,唱的是“我们阔绰的山姆大叔要给所有人送农场了”!
  ……
好的,这里有一份不包含“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力求自然流畅。 --- 探寻知识的边界:人类文明的辉煌与挑战 一部横跨历史、科学、哲学与艺术的宏大叙事 本书精选自全球视野下最具影响力的十部非虚构力作,汇集成册,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深度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全景图。我们不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而是渴望构建一个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这套书的每一册都如同一扇通往特定知识领域的精密之门,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直抵文明演进的核心。 第一部分:人类的起源与心智的演化——我们从何处来? 《失落的部落:人类学田野调查手记》 本书收录了二十世纪中叶几位人类学家的经典田野调查记录。他们深入亚马逊雨林、太平洋岛屿和非洲大裂谷,记录了那些即将消失的部落的社会结构、信仰体系和日常生活。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朴实的语言,作者揭示了“原始”文化中蕴含的复杂逻辑与智慧。它挑战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让我们认识到人类适应环境、构建意义的方式是何等多样和精妙。书中的案例分析,如亲属关系的复杂编码、对自然界万物的拟人化理解,为理解人类心智的普适性与地域差异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心智的黎明:认知科学的最新突破》 我们如何思考、感知、记忆和做决定?这本书汇集了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计算科学的前沿成果,探讨人类认知能力是如何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书中详细介绍了“默认模式网络”(DMN)在自我意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身认知”理论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头脑”的传统理解。它以清晰的图表和实验案例,解释了直觉与理性之间的微妙博弈,以及语言习得过程中大脑所经历的奇迹般的重塑。对于任何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最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二部分:文明的兴衰与社会结构的重塑——我们如何组织彼此? 《看不见的契约:现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基础》 法律并非仅仅是规则的集合,它是一部关于权力、正义与信任的史诗。本书深入剖析了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当代国际法的发展脉络。重点探讨了社会契约论的核心争论——霍布斯、洛克与卢梭的观点差异及其对现代民主制度的深远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平衡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分析了数字时代个人隐私权与集体安全之间的张力。通过对经典案例的重构,读者能体会到法律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扮演的精妙而脆弱的角色。 《大分流:技术革命如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1750年前后,世界历史迎来了关键的“大分流”,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方社会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并迅速拉开了与东方世界的经济差距。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技术发明,而是着重分析了制度创新、资源获取(尤其是煤炭和钢铁)以及金融工具的演变如何共同作用,促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作者详尽地对比了欧洲的专利保护制度与中国当时的科技管理模式,揭示了社会组织形式在技术扩散中的关键作用。这是一部关于结构性力量如何塑造国运的权威著作。 第三部分:宇宙的奥秘与科学的边界——我们身处何方? 《时空的几何: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革命》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实在本质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本书以生动的叙事手法,勾勒了经典力学如何构建起一个确定性的、机械的宇宙观,以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如何彻底打破了这一图景。书中对广义相对论中时空弯曲的描述,借助清晰的类比,帮助非专业读者领略了黑洞、引力波这些宏大概念的数学之美与物理现实。它不仅是科学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思维突破固有框架的史诗。 《生命的密码:基因组学与未来的伦理困境》 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只是开端。本书聚焦于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进展,包括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对环境影响的记录,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远意义。作者以负责任的笔触,探讨了基因编辑可能带来的医学奇迹,同时也严肃提出了关于“设计婴儿”、遗传平等性以及人类生物学边界的深刻伦理问题。阅读此书,如同站在了生物技术爆炸的前沿,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这份近乎创世的力量。 第四部分:艺术的永恒与精神的追求——我们为何而活? 《图像的统治:视觉文化与符号的解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图像所包围、引导和定义。本书追溯了从洞穴壁画到数字媒体的视觉文化史。它运用符号学和美学理论,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广告、电影、社交媒体中的视觉语言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欲望和身份认同。这本书教导我们如何穿透图像的表层吸引力,去理解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意图。 《巴赫的数学:音乐结构中的宇宙秩序》 音乐,被誉为最抽象的艺术形式,却蕴含着最严谨的逻辑。这本书深入分析了西方古典音乐,特别是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如赋格)的结构。作者揭示了平均律、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等数学原则如何在和声进行与旋律布局中被巧妙地运用,从而创造出超越语言的和谐感与情感张力。对于喜爱音乐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理解音乐深层智慧的钥匙。 《寂静的传统:东西方冥想哲学的比较研究》 人类对内心平和与超越性体验的追求从未停止。本书比较了佛教的内观(Vipassanā)、道家的清静无为、以及西方神秘主义的静观传统。它不仅阐述了这些实践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定义“自我”、“觉知”和“实在”。通过对这些古老智慧的梳理,读者可以找到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重塑内心稳定性的方法论。 《未竟之城:乌托邦思想的兴衰史》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摩尔的《乌托邦》,再到二十世纪的各种社会实验,人类从未停止构建完美社会的梦想。本书以批判性的视角,梳理了历史上主要的乌托邦构想,并分析了它们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理想化的人性模型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引导我们反思,真正的进步是否在于寻找一个“最终答案”,还是在于持续修正我们通往更公正社会的道路。 --- 这套精选集不仅是对知识的梳理,更是一次对人类心智潜能的全面激发。它邀请读者放下既有的成见,以开阔的视野,去迎接一个知识复杂而精彩的新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选择童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能否真正打动人心,能否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记。这套书做到了。它没有刻意去迎合某种潮流,也没有强加给孩子一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而是用最纯粹、最真挚的方式,展现了童年最宝贵的那些特质——好奇、勇敢、善良、友谊。我反复阅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女孩如何从胆怯变得自信的过程。她起初害怕黑夜,害怕独自一人,但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家人的鼓励,她逐渐发现了夜晚的美丽,也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强大。这个过程的刻画非常真实,让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孩子都能产生共鸣。而且,故事的结局也不是那种戏剧性的转变,而是循序渐进的成长,这反而更具启发性。它告诉孩子,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被肯定。读完这些故事,我常常会和孩子讨论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听听他们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亲子互动。

评分

市面上童书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让我感到惊喜的并不多。这套《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扇窗,让孩子得以窥见童年最纯粹、最美好的模样。我特别喜欢它对“力量”的解读,这种力量并非是肌肉上的强壮,而是源于内心的勇气、善良和坚持。每一个故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种力量,或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或是在困难面前伸出援手,或是在迷茫时寻找方向。这些故事不枯燥,不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我时常会回想起书中那些令人捧腹的瞬间,以及那些触动人心的情节,它们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甚至觉得,这些故事也给我这个成年人带来了力量,让我重新审视和珍视自己曾经的童年,也更加懂得如何去陪伴孩子成长。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书本本身的意义。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温暖的、略带复古感的插画风格,瞬间就把我拉回到了小时候。拿到手的时候,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就让人心情愉悦,很有收藏的价值。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本的封面,几个孩子在树下奔跑嬉戏,背景是金色的夕阳,那种无忧无虑的画面感,让人看了就心生向往。另一本的封面则更具想象力,有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手里捧着一本闪闪发光的书,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梦想和成长的故事。翻开书页,字体大小适中,排版也很舒服,即使是给孩子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疲。装订也很牢固,孩子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总的来说,从书籍的外观设计到触感,都充满了童趣和质感,这无疑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开端,让他们在接触故事内容之前,就已经被这本书的美好所吸引。这种对细节的用心,真的是我选择这套书时非常看重的一点,毕竟,一本美好的书,是能够带来双重享受的。

评分

阅读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的语言是否生动有趣,以及插画是否能与文字相辅相成。这套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文字方面,作者运用了很多富有童趣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孩子很容易理解。例如,描述风的时候,会说“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这样的描述一下子就让孩子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句子的长度也恰到好处,不会过于冗长,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亲子共读。插画更是亮点,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节和色彩。画风清新自然,人物表情生动,场景描绘也很有层次感,仿佛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闻到泥土的芬芳。我特别喜欢插画中对光影的处理,那种柔和的光线,温暖的色调,让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层温馨的氛围中。有时候,即使不看文字,光看图画,也能大概猜出故事的内容,这说明插画的叙事能力非常强,它们不仅仅是点缀,更是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童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在孩子心中播下情感的种子,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共情和成长。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故事的主角们,无论是活泼好动的男孩,还是聪明伶俐的女孩,都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惑和惊喜,都仿佛是我们自己孩子的影子。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通过朋友的帮助和自己的勇气,最终克服障碍。这个过程的描绘非常细腻,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情节的自然发展,让孩子体会到坚持和友谊的力量。另一个故事则关注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旅程,让我在阅读时也仿佛置身其中,体验到了那种天马行空的乐趣。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评分

这套书是超级种草机啊,堆起来想买买买买个不停。

评分

这套书是超级种草机啊,堆起来想买买买买个不停。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物流很快,价格也很实惠,希望京东越来越好

评分

非常想学习的书 这个是需要学习的书 很好 很快 这么容易就买齐了 解决了大问题

评分

很好的产品,性价比超高,品质也好,一直京东购买

评分

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

评分

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耕林童书馆:童年的力量(套装共2册)

评分

讲述了一个个天才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可以开拓大人及小孩的视野,值得一读

评分

书非常好, 值得购买,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