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精粹】朱光潜美学散文精选集,全彩典藏版。谈生活,谈做人,历经时间沉淀,平实深永,內蕴珠玑,自有力量。
【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想象的田地。人所以可贵,就在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去改变它、征服它。
【如何看待生活的不完美】在不美的岁月,依旧温和地坐在黑暗里,听叶落花开。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深化对人情物理的深广认识。美的影响尽管微细,却蔓延无穷。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人生一桩事是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忙是心灵死亡。不要让这华丽丰富的世界,变成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装帧看点】特邀知名设计师量身打造装帧方案,清雅薄荷绿色系,完美凝萃大师的精气风神。
【版本特点】收录30余幅东西方艺术名作,搭配155*230mm精致开本。特种纸护封,柔和象牙白内文用纸。
【随书附赠】朱光潜推荐阅读书单雅致拉页
《一升露水一升花》是朱光潜美学散文全彩精编,收录《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选编了《谈动》《谈读书》《悲剧与人生的距离》等经典佳作,更特别精选了30余幅东西方艺术名作,图文并茂,全彩装帧,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想象的田地。美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它饥不可为食,冷不可为衣。但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点,就在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不要让这华丽丰富的世界,变成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美学泰斗,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代表,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我国现当代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厚积落叶听雨声》《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李泽厚: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望尘莫及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余光中: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朱自清: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朱光潜的著作,“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决不会空手回去的。”
柴静: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第一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动
谈静
谈交友
谈学问
谈读书
谈情与理
第二章 一升露水一升花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两种美
怎样学习美学——答青年同志们的来信
第三章 从心所欲不逾矩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第四章 随心拾得一袖香
我与文学
情与辞
谈中西爱情诗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第五章 温和地坐在黑暗里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回忆二十五年前香港大学
旅英杂谈
学业·职业·事业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第六章 “无目的”的人生清凉
小泉八云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咬文嚼字
资禀与修养
谈学文艺的甘苦
这本小册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
谈动
闲人大半易于发愁。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谈静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谈交友
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谈学问
一个人在学问上如果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见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
谈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谈情与理
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no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欣赏美,就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立刻就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
两种美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殊相,然而可象征一切美。
从心所欲不逾矩
美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它饥不可为食,冷不可为衣。但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点就在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空中楼阁
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当然,亦是生活家的极境。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
随心拾得一袖香
我觉得文章只有三种,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次是向许多的人说话。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愈纯正。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我与文学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情与辞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
谈中西爱情诗
西诗最长于“慕”,中诗最善于“怨”。西诗以直率深刻铺陈胜,中诗以委婉微妙简隽胜。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澈悟和留恋。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我相信,如果读者将这寥寥数十部书仔细读过,他对于人类文化的了解不会很错误。
温和地坐在黑暗里
不要让这华丽丰富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回忆二十五年前香港大学
一个艺术家才能把一个平凡的世界点染成为一个美妙的世界,一个有教书艺术的教授才能揭开表面平凡的世界,让蕴藏着美妙的世界呈现出来。
旅英杂谈
一国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可以从民众娱乐品测量得出来。中国民众的趣味太低,烟酒牌骰娼妓皮黄戏以外别无娱乐,自是一件不体面的事。
学业·职业·事业
这个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一个人如果想以寄生虫的心习,去侥幸获取只有勤奋的蜂蚁所能获到的花蜜,他终究必归自然淘汰。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我个人深切地感觉到中国社会所以腐浊,实由我们人的质料太差,学问、品格、才力,件件都经不起衡量。要把中国社会变好,第一须先把人的质料变好。
“无目的”的人生清凉
这个世界原来是让大家闲谈“今天天气好”的世界。
小泉八云
作品的价值大小,要看它所唤起热情的浓薄。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
咬文嚼字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资禀与修养
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
谈学文艺的甘苦
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
“一升露水一升花”,这个名字带给我的,是一种极具画面感和情感张力的联想。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可能的意境。或许,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失去与寻回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如同小心翼翼收集露水般,珍藏着与爱人曾经的点滴回忆,这些回忆是如此纯净而脆弱,然而,正是这些回忆,支撑着他在失去后,依然能够“种出”新的希望,如同“一升花”般,在绝望中重新绽放生命的光彩。又或者,这本书探讨的是艺术创作的艰难与美好。艺术家如同在清晨收集露水,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然后将这份灵感浇灌在画布上,雕刻刀下,或是音符中,最终“开出一升花”,那是他的心血,是他的灵魂的体现。我对于这本书所传达的情感力量感到特别好奇,它是否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对于爱、对于付出、对于生命韧性的理解?我渴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温暖而深刻的启示,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也依然能够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评分“一升露水一升花”——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我仿佛看见,在静谧的黎明时分,有人提着一个古朴的铜壶,小心翼翼地收集着草叶上闪耀的露珠,那是一种对纯净最虔诚的致敬。而“一升花”,则更像是一种丰收的喜悦,是生命力在适宜的培育下,所展现出的最灿烂的姿态。我设想,这本书也许是以一种非常细腻和缓慢的节奏展开,如同露水凝结和花朵绽放的过程一样,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它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耐心、关于付出、关于静待花开的故事。也许,主人公是一位园丁,他用一生的心血去培育一株珍稀的花,而“露水”象征着他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最终换来了“一升花”的盛开,那是对他生命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这本书是否会触动我内心深处关于坚持和收获的情感?它是否能让我体会到,即使是最平凡的付出,也能孕育出最动人的美丽?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找到那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生命哲学。
评分拿到《一升露水一升花》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它的封面设计。那种淡雅的色调,如同水墨晕染开来,将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烘托得淋漓尽致。我仔细观察着封面上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纸张细腻的触感,以及油墨散发出的淡淡香气。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与自然、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能讲述的是一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从自然界汲取灵感,如同收集露水般,将转瞬即逝的灵感捕捉下来,然后将它们精心打磨,最终绽放出如花朵般绚烂的作品。又或者,这是一种关于成长的隐喻,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无论多么微小,都如同露水般滋养着我们,让我们逐渐成熟,最终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彩。我尤其在意的是,作者如何处理这种“一升”与“一升”的平衡与对照。是某种物质上的对应,还是精神层面的呼应?这本书会不会带我进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我期待它能够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让我对生活多一份温柔的注视,对万物多一份静谧的感悟。
评分《一升露水一升花》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极其清新的感觉,仿佛扑面而来的是夏日清晨,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以及沾染着露珠的、娇嫩欲滴的花瓣。我忍不住要去想象,这本书里会描绘怎样的场景。它可能是一系列关于乡村生活的散文,记录着作者观察到的,那些朴实而充满诗意的瞬间。比如,清晨采摘露水浸润的蔬菜,夜晚回到家中,用这些新鲜的食材烹饪出充满家常味道的饭菜,而“花”,或许就是餐桌上那一束随手插上的野花,亦或是院子里盛开的月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逃离城市的喧嚣,去感受那种慢节奏的生活,去体会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中的小确幸。它会不会是一种关于“活在当下”的诠释?通过对露水和花的描绘,来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发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所蕴含的诗意。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又是如何将它们编织成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故事。
评分光是书名《一升露水一升花》,就足以让我心生无限遐想。想象一下,晨曦微露,草叶尖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每一滴都承载着一夜的清凉与宁静。而“一升花”,又该是怎样馥郁芬芳、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它像一首含蓄的诗,低语着生命中的点滴美好,以及那些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的动人瞬间。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否将这些意象具象化,是否能在文字间勾勒出一幅幅细腻而生动的画面。它或许描绘的是一位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的女子,她的生活清简而富有诗意,每一天都从收集那一升露水开始,然后将这份纯净灌溉给一升娇艳的花朵。亦或是,这是一种比喻,比喻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无限价值的珍贵情感和经历。露水象征着纯粹和短暂,花朵则代表着美丽和生长。或许,作者想通过这样的名字,来探寻我们在纷扰世界中,如何去发现并珍藏那些微小的、却能滋养心灵的美好。我非常好奇,书中会以何种方式来展开这个引人入胜的命名所带来的故事,是舒缓的散文,还是充满哲思的短篇?它能否触碰到我内心深处对于纯粹、自然和生命力的渴望?
评分买给小朋友 包装好,质量好,读后感反馈不错~~~
评分封面有所差异,在京东自营购买送货速度快。
评分京东的书质量很好,物流很快。能促销买到名家的书是真滴很开心喽!
评分放在购物车很久了,这次大促果断下手,呵呵,留着慢慢读。
评分喜欢这个印刷,就是书里面好大一股味儿,不太喜欢。
评分《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精编,收录《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选编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更特别精选了近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精美图文,全彩装帧,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评分书很精致,我非常喜欢,好评
评分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评分经典值得阅读和收藏,价格实惠,到货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