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时代的“人间喜剧”,世界文学瑰宝,周作人校订版
记载妖怪见闻与民间传说,展现庶民生活百态,充满野性、幽默、机智的魅力
芥川龙之介、黑泽明、梦枕貘的灵感来源
《罗生门》《鼻子》《丛林中》《阴阳师》等诸多作品均取材于《今昔物语》
《今昔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旧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宇治大纳言源隆国,共三十一卷,故事千余则。一至五卷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震旦(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本朝(日本)部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二字,故名《今昔物语》。
本书所译为本朝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
《今昔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瑰宝,是了解当时日本社会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并成为后世物语、说话等文学的创作典范,也是日本多位作家的创作素材宝库。《罗生门》《鼻子》《丛林中》《阴阳师》等诸多作品均取材于此书。
《今昔物语》作者不详,相传原始编者为日本平安时代的皇族公卿源隆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编译社日文组从原文译出本朝部全文,并特请周作人校订全部译文。
每当我摊开《今昔物语》,那个时代人们的哭泣与欢笑便会扑面而来,我甚至感觉到掺杂其中的轻蔑与憎恨。——芥川龙之介
上册
卷十一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圣德太子在日本传播佛教
第二篇 行基菩萨学习佛法劝化世人
第三篇 役优婆塞诵咒使鬼神
第四篇 道照和尚赴唐传来法相宗
第五篇 道慈赴唐传来三论和本国的神睿互相比法
第六篇 玄防僧正赴唐传回法相
第七篇 婆罗门僧正从天竺来访行基
第八篇 鉴真和尚由震旦来日本传戒律
第九篇 弘法大师赴唐传来真言教
第十篇 传教大师赴唐传来天台宗
第十一篇 慈觉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二法
第十二篇 智证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之法
第十三篇 圣武天皇初建东大寺
第十四篇 淡海公初建山阶寺
第十五篇 元明天皇初建元兴寺
第十六篇 历代天皇在各地建造大安寺
第十七篇 天智天皇建造药师寺
第十八篇 高野姬天皇建造西大寺
第十九篇 光明皇后建造法华寺,后改尼庵(全篇缺)
第二十篇 圣德太子建造法隆寺(全篇缺)
第二十一篇 圣德太子建造天王寺
第二十二篇 推古天皇创建元兴寺
第二十三篇 建造现光寺供奉灵佛
第二十四篇 久米仙人初建久米寺
第二十五篇 弘法大师初建高野山
第二十六篇 传教大师初建比睿山
第二十七篇 慈觉大师初建楞严院
第二十八篇 智证大师为门徒初建三井寺
第二十九篇 天智天皇建造志贺寺
第三十篇 天智天皇的太子初建笠置寺
第三十一篇 德道圣僧初建长谷寺
第三十二篇 田村将军初建清水寺
第三十三篇 秦川胜初建广隆寺(全篇缺)
第三十四篇 ××修建法轮寺(全篇缺)
第三十五篇 藤原伊势人初建鞍马寺
第三十六篇 修道僧明练初建信贵山
第三十七篇 ××初建龙门寺(全篇缺)
第三十八篇 义渊僧正初建龙盖寺
卷十二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越后国神融圣僧缚雷建塔
第二篇 远江国丹生直弟上建塔
第三篇 山阶寺举行维摩会
第四篇 大极殿内举办御斋会
第五篇 药师寺内举办最胜会
第六篇 山阶寺内举行涅槃会
第七篇 东大寺内举办华严会
第八篇 药师寺内举办万灯会
第九篇 比睿山举办舍利会
第十篇 石清水宫举办放生会
第十一篇 修道僧人广达用桥木刻成佛像
第十二篇 修道僧人从沙底挖出佛像
第十三篇 和泉国尽惠寺里的铜佛为盗贼所毁
第十四篇 纪伊国人落海借佛力得救
第十五篇 贫家女求佛致富
第十六篇 猎人藉佛力得免官司
第十七篇 尼僧失佛自然复得
第十八篇 河内国八多寺佛像入火不焚
第十九篇 药师佛体出药品施盲女
第二十篇 药师寺食堂失火大殿未焚
第二十一篇 山阶寺失火重建
第二十二篇 法成寺供奉大曰如来画像
第二十三篇 法成寺药师堂定期做佛事呈现祥瑞
第二十四篇 迦叶佛化身为牛供关寺驱使
第二十五篇 伊贺国人的生母死后变牛来子家
第二十六篇 盛装法华经的经盒自然变长
第二十七篇 鱼化法华经
第二十八篇 肥后国书生免于罗刹之难
第二十九篇 沙弥所持法华经遇火不焚
第三十篇 愿西尼所持的法华经遇火不焚
第三十一篇 逝世僧肉舌不烂山中念法华
第三十二篇 横川院的源信僧都
第三十三篇 多武峰的圣僧增贺
第三十四篇 书写山的性空圣僧
第三十五篇 神明山的诵经圣僧睿实
第三十六篇 天王寺住持道命阿闭梨
第三十七篇 信誓阿阉梨借佛经法力救活双亲
第三十八篇 葛木山天台宗僧人圆久听仙人念偈
第三十九篇 爱宕护山的诵经圣僧好延
第四十篇 金峰山薜岳的诵经圣僧良算
卷十三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修道僧义睿大峰山偶遇诵经者
第二篇 葛川坐关僧比良山遇诵经仙人
第三篇 阳胜苦修成仙
第四篇 下野国僧人住在神仙古洞
第五篇 摄津国菟原的僧人庆日
第六篇 摄津国多多院的诵经圣僧
第七篇 比睿山西塔的僧人道荣
第八篇 法性寺尊胜院的僧人道乘
第九篇 诵经圣僧理满的经卷显灵
第十篇 诵经圣僧春朝的经卷显灵
第十一篇 诵经圣僧一睿听死尸诵经
第十二篇 长乐寺僧人山中相逢入定尼
第十三篇 出羽国龙华寺的妙达和尚
第十四篇 加贺国老和尚读诵法华经
第十五篇 东大寺僧人仁镜读诵法华经
第十六篇 比睿山僧人光日读诵法华经
第十七篇 诵经圣僧云净诵法华经得免蛇难
第十八篇 信浓国盲僧诵法华经双目重明
第十九篇 持经圣僧平愿诵法华经免死
第二十篇 石山好尊圣僧诵法华经免难
第二十一篇 比睿山僧人长圆诵法华经应验
第二十二篇 筑前国僧人莲照以身喂虫
第二十三篇 佛莲圣僧诵法华经,护法神前来服侍
第二十四篇 一宿圣僧行空诵法华经
第二十五篇 周防国基灯圣僧读诵法华经
第二十六篇 筑前国盲女诵法华经双目重明
第二十七篇 比睿山僧人玄常诵法华四要品
第二十八篇 诵经圣僧莲长诵法华经得佑
第二十九篇 比睿山僧人明秀的尸骸诵法华经
第三十篇 比睿山僧人广清的骷髅诵法华经
第三十一篇 备前国人出家诵法华经
第三十二篇 比睿山西塔僧人法寿读诵法华经
第三十三篇 神龙听信诵经圣僧之言行雨被斩
第三十四篇 天王寺僧人道公诵法华经拯救路神
第三十五篇 僧人源尊赴阴曹诵法华经还阳
第三十六篇 诵法华经的女子得见净土
第三十七篇 无惭破戒的僧人诵法华经寿量品
第三十八篇 小厮诵法华经四要品免难
第三十九篇 出云国读诵华严经和法华经的二圣僧
第四十篇 陆奥国读诵法华经和最胜经的二圣僧
第四十一篇 读诵法华经和金刚般若经的二圣僧
第四十二篇 六波罗密寺僧人讲仙听法华经获福
第四十三篇 女子死后变蛇身听法华经得脱
第四十四篇 定法寺方丈听法华经获益
卷十四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枇杷大臣写法华经救无空法师
第二篇 信浓太守写法华经救蛇鼠
第三篇 纪伊国道成寺僧人写法华经救蛇
第四篇 女子依法华经之力脱离蛇身升天
第五篇 写法华经救狐
第六篇 越后国乙寺僧人为猿猴抄写法华经
第七篇 修道僧在越中国立山遇少女
第八篇 越中国书生之妻死后堕入立山地狱
第九篇 美作国百姓入窑采铁被埋依法华经力得出
第十篇 陆奥国的壬生良门弃恶向善写法华经
第十一篇 天王寺举行八讲会法隆寺抄写太子的注疏
第十二篇 醍醐僧人惠增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十三篇 入道觉念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十四篇 行范僧人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十五篇 越中国僧人海莲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十六篇 元兴寺僧人莲尊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十七篇 金峰山僧人转乘持诵法华经得知前生
第十八篇 僧人明莲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十九篇 备前国盲人读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篇 僧人安胜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二十一篇 比睿山横川的圣僧永庆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二篇 比睿山西塔僧人春命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三篇 近江国僧人赖真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四篇 比睿山东塔院僧人朝禅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五篇 山城国神奈比寺圣僧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二十六篇 丹治比经师书写法华经不敬身死
第二十七篇 阿波国人诽谤书写法华经的人遭到现报
第二十八篇 山城国高丽寺僧人荣常毁谤法华经遭到现报
第二十九篇 枯敏行发愿自阴司还阳
第三十篇 大伴忍胜发愿后自阴司还阳
第三十一篇 利刈女诵心经自阴司还阳
第三十二篇 百济国僧人义觉持诵心经显示灵验
第三十三篇 盲僧长义依金刚般若经法力双目重明
第三十四篇 壹演僧正持诵金刚般若经显示灵验
第三十五篇 极乐寺僧人诵读仁王经显示灵验
第三十六篇 伴义通请人读诵方广经两耳复聪
第三十七篇 请僧读方广经得知生父变牛
第三十八篇 僧人读诵方广经落海不死终于生还
第三十九篇 内廷供奉源信在横川供奉涅架经
第四十篇 弘法大师和修圆僧都斗法
第四十一篇 弘法大师修求雨经法会普降甘霖
第四十二篇 依仗尊胜陀罗尼真言的灵验得脱魔难
第四十三篇 依仗千手陀罗尼的灵验得脱蛇难
第四十四篇 比睿山僧人旅居播磨明石津得遇高僧
第四十五篇 降伏法显灵利仁将军身死
卷十五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元兴寺的智光赖光二僧往生极乐
第二篇 元兴寺的隆海律师往生极乐
第三篇 东大寺戒坛的明佑和尚往生极乐
第四篇 药师寺的济源僧都往生极乐
第五篇 比睿山定心院僧人成意往生极乐
第六篇 比睿山颈下生瘤的僧人往生极乐
第七篇 梵释寺住僧兼算往生极乐
第八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人寻静往生极乐
第九篇 比睿山定心院春素禅师往生极乐
第十篇 比睿山僧人明清往生极乐
第十一篇 比睿山西塔院僧人仁庆往生极乐
第十二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人境妙往生极乐
第十三篇 石山寺僧人真赖往生极乐
第十四篇 醍醐寺入寺僧人观幸往生极乐
第十五篇 比睿山僧人长增往生极乐
第十六篇 比睿山千观内供往生极乐
第十七篇 法广寺僧人平珍往生极乐
第十八篇 如意寺僧人增佑往生极乐
第十九篇 陆奥国小松寺僧人玄海往生极乐
第二十篇 信浓国如法寺僧人采莲往生极乐
第二十一篇 大日寺僧人广道往生极乐
第二十二篇 云林院创始菩提讲会的圣僧往生极乐
第二十三篇 丹后国创始迎讲会的圣僧往生极乐
第二十四篇 镇西举办千日讲会的圣僧往生极乐
第二十五篇 摄津国树上人往生极乐
第二十六篇 播磨国贺古驿僧人教信往生极乐
第二十七篇 北山屠户往生极乐
第二十八篇 镇西的屠户往生极乐
第二十九篇 加贺国僧人寻寂往生极乐
第三十篇 美浓国僧人采延往生极乐
第三十一篇 比睿山入道僧人真觉往生极乐
第三十二篇 河内国入道僧寻佑往生极乐
第三十三篇 源憩因病出家往生极乐
第三十四篇 高阶良臣因病出家往生极乐
第三十五篇 入道僧高阶成顺往生极乐
第三十六篇 小松天皇的孙女出家为尼往生极乐
第三十七篇 池上本门寺宽忠僧都之妹出家为尼往生极乐
第三十八篇 伊势国饭高郡尼僧往生极乐
第三十九篇 源信僧都之母往生极乐
第四十篇 睿桓圣僧之母释妙尼往生极乐
第四十一篇 镇西筑前国流浪尼僧往生极乐
第四十二篇 左近少将藤原义孝往生极乐
第四十三篇 丹波中将藤原雅通往生极乐
第四十四篇 伊豫国越智益躬往生极乐
第四十五篇 越中卸任国司藤原仲远往生兜率天
第四十六篇 长门国阿武大夫往生极乐
第四十七篇 临终念佛的作孽人往生极乐
第四十八篇 近江国守彦真之妻伴氏往生极乐
第四十九篇 右大辨藤原佐世之妻往生极乐
第五十篇 藤原氏女往生极乐
第五十一篇 伊势国饭高郡的老妪往生极乐
第五十二篇 加贺国××郡女子往生极乐
第五十三篇 近江国坂田郡女子往生极乐
第五十四篇 仁和寺观峰威仪师的侍童往生极乐
卷十六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行善僧人蒙观音搭救自唐归来
第二篇 伊豫国越智直蒙观音搭救自唐归来
第三篇 周防国判官代蒙观音搭救保全性命
第四篇 丹后国成合山寺观音显灵
第五篇 丹波国郡司雕塑观音佛像
第六篇 陆奥国掏鹰人蒙观音搭救保全性命
第七篇 越前国敦贺女子蒙观音赐福
第八篇 殖规寺的观音救助贫女
第九篇 信奉清水观音的女子蒙受利益
第十篇 穗积寺的观音施钱救贫妇
第十一篇 观音佛头落地自动还原
第十二篇 观音避火离开佛堂
第十三篇 观音被盗后自行出现
第十四篇 斋郎东人祷告观音求得财富
第十五篇 信奉观音的少年龙宫获宝
第十六篇 山城国女人信观音得免蛇难
第十七篇 备中国良藤被狐所迷幸得观音救护
第十八篇 石山观音显灵代对诗歌
第十九篇 新罗王后获罪国王蒙长谷寺观音搭救获免
第二十篇 镇西人误落贼窟蒙观音救助得保全性命
第二十一篇 镇西女子蒙观音救助得脱贼难保全性命
第二十二篇 石山观音显灵哑女重新能言
第二十三篇 观音显灵盲人重新开眼
第二十四篇 误坠海中的人蒙观音搭救得全性命
第二十五篇 被弃荒岛的人蒙观音搭救得全性命
第二十六篇 强盗蒙观音搭救箭不中身获赦
第二十七篇 蒙观音的帮助得钱还寺债
第二十八篇 朝拜长谷寺的男子蒙观音保佑致富
第二十九篇 信奉长谷寺观音的穷人偶得金尸
第三十篇 贫女信奉清水寺观音得佛帐
第三十一篇 信奉清水寺观音贫女得财
第三十二篇 蒙六角堂的观音帮助隐身人终得现身
第三十三篇 信奉清水寺观音贫女遇盗得福
第三十四篇 信奉清水寺观音贫僧得良缘终身有靠
第三十五篇 筑前人信奉观音得生净土
第三十六篇 醍醐寺僧人莲秀信观音死而复生
第三十七篇 朝拜清水寺的武士掷骰输出两个千度受灾
第三十八篇 纪伊人邪见不信遭现世报
第三十九篇 招提寺千手观音显灵拒盗
第四十篇 十一面观音变化老翁竖立山倚桥柱(全篇缺)
中册
下册
在罗城门楼上发现死人的盗贼
古时,有个从摄津国上京来作案的贼人,到京时天还没黑,就躲在了罗城门下。这时朱雀大路上的行人往来很多,他打算先在门洞里躲一会儿,等路静人稀以后再出去,忽然听到从山城方向传来杂踏的脚步声,他怕被这群人看见便蹑手蹑脚攀登到城门楼上,一看,那里有昏暗的灯光。
这个贼觉得奇怪,就从窗棂向里窥视,只见里面停着一具少妇的尸首,枕边点着一盏灯。有个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的老妪,正在枕边拔死人的头发。
这个贼莫名其妙,心想莫非是妖怪,非常害怕,又一想也许是个鬼,待我吓她一下,就轻轻推开门,拔出刀来扑过去喝道:“你是什么人?”老妪当时吓得只顾搓手告饶,贼又追问说:“你这老东西在这里作什么?”老妪说:“她生前是我的主人,因为死后没人管,就停放在这里,我看她头发很长,可以拔下来作假髻,所以前来偷拔,请饶命吧!”这贼把死人身上的衣服和老妪穿的衣服以及她拔下来的头发,一把抢过去,就下楼逃走了。
据说这个城楼上停的死尸很多,凡是无人葬埋的尸首都放在这里了。这件事是辗转听贼人传说出来的。
纪伊国道成寺僧人写法华经救蛇
古时,有两个僧人往熊野去,一位是个老者,另一个是个俊秀的少年。当他们走到牟娄郡时,二人一同借宿在一个人家。那家的主人是一个年轻的孀妇,此外只有两三个女仆。女主人见到年轻僧人的俊秀,便生了爱慕之心,招待得非常殷勤。晚间,两个僧人已经就寝,夜半时分,女主人悄悄地走到年轻僧人的身旁,盖着衣服和僧人并卧,这时惊动了僧人。僧人惊醒后,惶惑异常。女主人说:“我家向不留宿别人,今夜我留你住在我家,是因为我在白天看见你以后就非常爱慕,想把我的终身托靠给你,留你住下正是为了遂我这个心愿。因此,我才特意到你这里来。我是一个年轻的寡妇,请你可怜我吧!”僧人听说,惊恐异常,急忙起身答道:“因为我有夙愿,所以一向洁身自好,现在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拜佛,如果骤然破了我的心愿,于我于你都是不利的,请你打消这个念头吧!”僧人这样严厉地拒绝了女主人。女主人虽非常怨恨,但仍不肯离去,纠缠不休。僧人不得已,便用假话诓女主人说:“我并不是拒绝你,因为我现在要到熊野去,二三日后奉献佛灯佛幡完毕归来时,再偿你的心愿。”于是就这样约定了。女主人相信了这个约会,才回到自己房里去。
天亮以后,僧人们便离开她家,奔向熊野。
僧人们去后,女主人计算着约好的日期,一心怀恋着僧人,并准备好一切,等待僧人回来。但是,僧人在归途中,因为害怕女主人,便悄悄地从另外的道路绕过,并没有来。女主人等待着僧人,不见到来,很是烦闷,便到大路旁去向过路的行人探询。这时恰好有个从熊野来的僧人,女主人问那个僧人说:“穿着那种颜色衣服的老少两个僧人,回来没有?”那个僧人答道:“他们已经回去两三天了。”女主人听了以后,才恍然大悟,心想他们一定是从别的道路躲过去了,不禁心中大怒。回家后,独自闷在寝室,默默无语,不多时,便死去了。女仆人们见到主人死去,非常悲痛,正哭泣间,忽然有一条三丈多长的毒蛇从寝室中出来。这条蛇出了门以后,便爬到路上,接着又向僧人们从熊野回来的那条道路飞奔而去。人们见到都非常恐惧。
那两个僧人虽然走在前面,但听人告诉他们说:“后边发生了一桩奇事,有一条三丈多长的大蛇越过了山野,向这里奔来!”那两个僧人听到,暗想这一定是那家的女主人因为我们失约,才愤恨地变成毒蛇来追赶我们。于是二人慌忙疾走,逃入一座名叫道成寺的寺院里。
寺里的僧人们看见这两个僧人,便问道:“你们为什么这样慌慌张张地跑到这里来?”这两个僧人详细地说明了原因,请他们设法搭救。寺僧们在一起商议后,便取下了寺内大钟,让那个年轻的僧人藏到钟的下面,并且紧闭了山门。那个年老的僧人和本寺的僧众也一同隐藏在寺里。
霎时,大蛇飞奔而来,寺门虽然紧闭,但是那条蛇越墙而入,环绕佛堂一两遭后,爬到了放着那口藏有年轻的僧人的大钟的房门前,用蛇尾抽击房门,百多下后,房门便被击破,进入房内,立刻把钟缠绕起来,又用尾巴不住地敲打钟上的龙纽,一直抽打了两三个时辰。寺僧们虽然都很恐惧,但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便把四面的门完全敞开,聚在一起观看。这时,毒蛇两眼流出血泪,扬头吐舌,向来时的方向奔去。寺僧们出来看时,但见钟已被蛇的毒气烧得火热,不敢靠近,后来泼了些冷水,才使钟凉了下来,等到把钟挪开一看,那个年轻的僧人已被焚化,尸骨无存,只剩下一点点骨灰。老僧看到这个惨状,只得痛哭而返。
后来,这个寺里的一位年老的高僧,梦见了比上次那条蛇更大的一条蛇来对他说:“我就是藏在钟底下的那个僧人,那个坏女人变成了毒蛇,我终于被它带走,做了它的丈夫,堕入了这样肮脏丑恶的畜生道,真是痛苦不已。现在我希望脱离这个苦难,但是我没有这样大的力量。我生前也信奉过法华经,我希望蒙您的大恩大德,救我脱离苦难。更望您大慈大悲,虔诚地抄写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为我们两条蛇超度,脱离这个苦难。因为不依靠法华经的力量,这个苦难是不能解脱的。”蛇说完离去,老僧随即梦醒。
老僧回忆梦中的情景,立刻发了慈悲心,亲自抄写了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并舍弃衣钵,约请其他僧人共修法会一日,为二蛇超度苦难。
后来,老僧梦见一个僧人和一个女子含笑来到道成寺,向老僧下拜说:“由于您清净的善根,使我二人脱离蛇身,并且将往生极乐世界,她升在忉利天,我升到兜率天。”说罢,二人分别升空而去。老僧梦醒后,悲喜交集,从此更崇信法华经的威力。
法华经的灵验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他二人解脱蛇身升到天上,这全是法华经之力。人们听到这桩事,都信仰法华经,书写读诵。老僧的慈悲心的确可感,这是由于他前世的善报。那个女子对僧人发生了欲念,这也是前世之缘,因此她才那样怨恨僧人。由此可见,接近女人本为佛家所禁诫,人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这类事自然应该避免。
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书,名曰《文艺复兴的曙光:佛罗伦萨的艺术巨匠》。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那个时期佛罗伦萨涌现出的众多艺术巨匠,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以及他们留下的不朽杰作。书中对这些艺术家的生平、创作理念、艺术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他们的艺术成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蒙娜丽莎》、《大卫像》、《西斯廷圣母》等经典作品的解读,作者通过细致的画面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让我看到了这些艺术品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和人文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艺术史的科普,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对美和真理的永恒追求。书中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描述,也让我了解到艺术创作是如何与时代思潮相互影响的。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中国陶瓷艺术的书,叫做《窑火千载:中国陶瓷工艺的演变》。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脉络,涵盖了各个朝代代表性的瓷器种类、烧制技术、装饰手法以及艺术风格。书中详细介绍了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的原始青瓷、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瓷,以及明清的景德镇瓷器等等,每一件瓷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的介绍,那些釉色温润如玉,造型典雅大方的瓷器,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本书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内敛、追求极致的精神。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埃及文明的书,叫做《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的辉煌》。这本书以宏大的视角,讲述了古埃及从部落时期到托勒密王朝的漫长历史。书中关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的建造,以及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都充满了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魅力。我尤其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死亡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古老符号,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解读。而古埃及人对来世的虔诚信仰,以及他们复杂的丧葬习俗,更是让我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新的思考。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古埃及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个古老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数千年,亲眼目睹了尼罗河畔那个伟大的文明是如何崛起,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最近无意中翻到一本旧书,是关于古代日本风俗民情的,名叫《风物诗:江户时代的生活百景》。书里的插画描绘得真是栩栩如生,从熙熙攘攘的市井小贩到庄严肃穆的寺庙祭祀,再到文人雅士的茶会雅集,每个场景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旅人,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江户时代饮食文化的章节,从街头小吃摊的烟火气,到贵族家庭的精致宴席,都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些画面让我仿佛能闻到烤串的香气,听到热闹的叫卖声,甚至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情感。书里还介绍了很多当时特有的节日和习俗,比如春天的花见,夏天的盂兰盆节,以及年末的除夕夜。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仪式和庆祝方式,读起来让人觉得既新奇又亲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勤劳与智慧。
评分偶然间发现一本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书,名为《叠山理水:宋代园林艺术探微》。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宋代园林的设计理念、造园手法以及美学追求。书中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境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不仅介绍了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点缀等具体技艺,更重要的是阐释了中国文人独特的山水情怀和哲学思想是如何融入园林创作之中。读到关于苏州拙政园的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小桥流水蜿蜒穿过假山石径,每一步都充满了诗意和禅意。书中对“移步换景”等造园手法的讲解,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匠心独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好奇心,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追求。
评分跟风买的,喜欢日本的物语故事。
评分实惠,便宜
评分这个贼觉得奇怪,就从窗棂向里窥视,只见里面停着一具少妇的尸首,枕边点着一盏灯。有个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的老妪,正在枕边拔死人的头发。
评分《今昔物语》价格虚高,而且外封材质是铜版纸,出版社难道不知道不覆膜的容易烂吗?可惜的就是前十卷给删了,不然就全了
评分特别好的作品,非常有价值读,读起来也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的读,厉害到不行,天下第一的读,反正就是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哈哈哈还好还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喜欢百物语,喜欢妖怪故事。
评分书真的很符合我的要求啊!是正版的,纸质和印刷都不错,想买这本书很久了,一直没时间,看到评价不错,就买了,而且比书店的便宜了很多有没有,性价比好高有没有,店主态度好好哦~,一直帮我解答问题,以后买书就你家了,哈哈~
评分东西很不错,下次有活动还会再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