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

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編
圖書標籤:
  • 李敖
  • 古籍
  • 國學
  • 曆史
  • 文化
  • 疑義
  • 論衡
  • 飲冰室
  • 思想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3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6372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3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簡介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3”選錄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章炳麟的《國故論衡》和梁啓超的《飲冰室閤集》。《古書疑義舉例》共七捲,把古書疑義分類寫成八十八條,用科學方法,使人們知道如何認識古書。劉師培說此書“發古今未有之奇”,影響深遠。《國故論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國學著作,分小學、文學、諸子學三捲,係統論述文字音韻學、文學、文獻學、周秦諸子學、經學及佛道之學等,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飲冰室閤集》是梁啓超的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

作者簡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目錄

古書疑義舉例

導讀?/?002

序?/?003

【一】

上下文異字同義例?/?004

上下文同字異義例?/?006

倒句例?/?007

倒序例?/?008

錯綜成文例?/?009

參互見義例?/?011

兩事連類而並稱例?/?012

兩義傳疑而並存例?/?012

兩語似平而實側例?/?014

兩句似異而實同例?/?015

以重言釋一言例?/?017

以一字作兩讀例?/?018

倒文協韻例?/?019

變文協韻例?/?020

【二】

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021

古人行文不避繁復例?/?022

語急例?/?024

語緩例?/?024

一人之辭而加曰字例?/?025

兩人之辭而省曰字例?/?027

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028

文沒於前而見於後例?/?030

濛上文而省例?/?032

探下文而省例?/?033

舉此以見彼例?/?033

因此以及彼例?/?035

【三】

古書傳述亦有異同例?/?037

古人引書每有增減例?/?039

稱謂例?/?041

寓名例?/?042

以大名冠小名例?/?043

以大名代小名例?/?044

以小名代大名例?/?045

以雙聲疊韻字代本字例?/?046

以讀若字代本字例?/?047

美惡同辭例?/?049

高下相形例?/?050

敘論並行例?/?051

實字活用例?/?052

【四】

語詞疊用例?/?054

語詞復用例?/?056

句中用虛字例?/?057

上下文變換虛字例?/?058

反言省乎字例?/?060

助語用不字例?/?061

也邪通用例?/?063

雖唯通用例?/?064

句尾用故字例?/?065

句首用焉字例?/?066

古書發端之詞例?/?067

古書連及之詞例?/?068

【五】

兩字義同而衍例?/?071

兩字形似而衍例?/?073

涉上下文而衍例?/?074

涉注文而衍例?/?075

涉注文而誤例?/?077

以注說改正文例?/?077

以旁記字入正文例?/?078

因誤衍而誤刪例?/?080

因誤衍而誤倒例?/?081

因誤奪而誤補例?/?081

因誤字而誤改例?/?082

一字誤為二字例?/?083

二字誤為一字例?/?084

重文作=畫而緻誤例?/?086

重文不省而緻誤例?/?086

闕字作空圍而緻誤例?/?087

本無闕文而誤加空圍例?/?087

【六】

上下兩句互誤例?/?089

上下兩句易置例?/?092

字以兩句相連而誤疊例?/?094

字因兩句相連而誤脫例?/?095

字句錯亂例?/?097

簡策錯亂例?/?101


【七】

不識古字而誤改例?/?105

不達古語而誤解例?/?108

兩字一義而誤解例?/?112

兩字對文而誤解例?/?115

文隨義變而加偏旁例?/?116

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117

兩字平列而誤倒例?/?118

兩文疑復而誤刪例?/?119

據他書而誤改例?/?119

據他書而誤解例?/?120

分章錯誤例?/?121

分篇錯誤例?/?122

誤讀夫字例?/?123

誤增不字例?/?123

國故論衡

導讀?/?128

國故論衡贊?/?129

國故論衡(上)?/?132

小學略說?/?132

成均圖?/?137

音理論?/?148

二十三部音準?/?151

一字重音說?/?160

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161

古雙聲說?/?164

語言緣起說?/?167

轉注假藉說?/?172

理惑論?/?179

正言論?/?181

國故論衡(中)?/?184

文學總略?/?184

原經?/?192

明解故(上)?/?205

明解故(下)?/?212

論式?/?220

辨詩?/?225

正賫送?/?234

國故論衡(下)?/?242

原學?/?242

原儒?/?245

原道(上)?/?248

原道(中)?/?253

原道(下)?/?255

原名?/?258

明見?/?265

辨性(上)?/?275

辨性(下)?/?283

飲冰室閤集

導讀?/?290

學術

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291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298

總論?/?298

胚胎時代?/?302

全盛時代?/?309

儒學統一時代?/?340

老學時代?/?358

佛學時代?/?365

泰西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381

總論希臘學術?/?381

希臘哲學胚胎時代?/?383

讀《春鞦》界說?/?389

讀《孟子》界說?/?392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397

學說

霍布士學案?/?409

斯片挪莎學案?/?416

盧梭學案?/?418

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兒之學說?/?433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略?/?445

法理學大傢孟德斯鳩之學說?/?452

樂利主義泰鬥邊沁之學說?/?464

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482

亞裏士多德之政治學說?/?491

生計學(即平準學)學說沿革小史?/?502

格緻學沿革考略?/?542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554


精彩書摘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

西士講富國學,倡論日益盛,持義日益精,皆閤地球萬國土地、人民、物産而以比例、公理盈虛消息之。彼族之富強,洵有由哉,然導其先河,乃自希臘。昔賢肇闡義奧,泝逮輓近,乃更光大,雖曰新學,抑亦古誼也。濛昔讀《管子·輕重篇》、《史記·貨殖傳》,私謂與西士所論,有若閤符,苟昌明其義而申理其業,中國商務可以起衰。前哲精意,韆年湮沒,緻可悼也,作今義。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輓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啓超謹按:《老子》所言,上古之俗也。中國舊論,每崇古而賤今。西人則不然,以謂愈上古則愈蠻野,愈輓近則愈文明,此實孔子三世之大義也。三世之例,由據亂而升平、而太平,主漸進。所謂鄰國相望而老死不相往來者,上古道路未通,所至閉塞,一林之障,一川之隔,則其勢不能相通,於是溝然畫為一國,故上古之國最多。今中國邊地之土司,南洋、非洲之酋長,猶仿佛是俗。是俗盛行,則必一州一縣之內,古之所謂一國者,其幅員不過與今日一州縣相等。百物皆備然後可。然地力土宜,實難齊一,是以山人乏漁,澤人乏木,農有餘粟,女有餘布,操作之人甚勞,而所獲樂利甚寡,遇有旱乾水溢,更復無自振救。不相往來,其敝乃極於此。《佐治芻言》雲:譬之英國,諾東北蘭達、爾喊兩省則産煤,迷德塞、根德、諾佛色、佛剋等省則産五榖,哥奴瓦省則産銅锡,若非彼此互易,則采煤者既須兼顧飲食器用之事,不能專力開采,即産五榖之處,其人亦豈能專心樹藝耶?又雲:物産既可互易,則諾東北蘭人欲得哥奴瓦省之銅锡,並根德等省之五榖,不啻取之本省中矣。由兩義觀之,則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財之學者,當並國之差彆限界而無之。有差彆有界限,斯已下矣;如各國有加重進口稅以保護己商等事。若不相往來,又差彆界限之下者也。《孟子》所謂“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又曰“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皆深陳商學精義。太史公最達此義,故篇首直揭邪說而斥為塗民耳目。老氏自言法令者,將以愚民,非以明民,正塗民耳目之碻詁。以上古不得已之陋俗,而指為郅治之極,此言熒惑二韆餘歲。馴至今日,猶復以鎖港謝客為務;強鄰勢脅,不得已而弛海禁,然曾不思相通之義,有來而無往,以至漏卮日甚一日,不寜惟是,各省道路梗塞,貨錢不流,百裏之遙,邈若異域,是豈直鄰國而已;即所謂十八行省者,已不啻其幾萬億國,是真能奉行老子之教者也!故史公作《傳》,開宗即明此義,蓋謂吾中國受病之所在,不清其本,則條流靡得而言也。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佚樂,而心矜誇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啓超謹按:言貨殖而推本於耳目口體之欲者,何也?凡聖人之立教,哲王之立政,皆將以樂其民耳。《禮運》曰:“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大地百物之産,可以供生人利樂之用者,其界無有極,其力皆藏於地,待人然後發之。所發之地力愈進,則其自樂之界亦愈進;自樂之界既進,則其所發之地力,愈不得不進,二者相牽引而益上。故西人愈奢而國愈富,貨之棄於地者愈少。故說以黜奢崇儉為美德,此正與《禮運》孔子之言相反也。朝鮮之人最儉,人持兩錢,可以度日,而國卒以削亡。彼其人於兩錢之外無所求,一日所操作,但求能易兩錢則亦已矣。雖充其人與地之力,可以日緻百錢或萬錢,彼勿顧也,何也?已無所用之,而徒勞苦何為也?故尚儉之藏貨於己,人盡知之;其為棄貨於地,人罕察之。舉國尚儉,則舉國之地利日堙月塞,馴至窮蹙不可終日,東方諸國之瘠亡,蓋以此也。故儉者亦上古不得已之陋俗,而老氏欲持此以坊民,非惟於勢不行,抑於義不可。太史公謂“俗之漸民久矣”,而世之闢儒猶拾老氏之唾餘,導民於苦,以塞地利,殆不率天下為野人不止也。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啓超謹按:何謂因之?西人言種植者,必考某種植物含某種質,宜於某土;某地土性含某種質,宜於某物,然後各因而用之。苟不知血誤用則敗,知之而強易則勞,此因之第一義也。又如熱力、電力、水力,皆天地自然之物,取不禁、用不竭,昔人惟不知因,乃棄之於無用耳。故因之之學,今日地球上方始萌芽,他日此學大行,地力所能養人之界,將增至無量數倍,故史公以為最善也。人力亦然。燕函粵鎛,各用所長。如英之曼支斯德專業紡紗織布,法之來恩專造絲貨,德之波希米專造五色玻璃,瑞士之專造金練錶,苟易其俗則不能良。又如有數事於此,以一人分數日任之,則成就必鈍而窳;以數人分一日任之,則成就必速而良,此亦貴能因也,何能利導?如能自齣新法製新器者,許其專利,設博覽會、比較場、通轉運、便郵寄之類是也。何謂教誨?設農學堂、礦學堂、工學堂、商學堂是也。何謂整齊?不能興新利,惟取世界上舊有之利益,從而整頓之,厘剔其弊,如陶文毅、鬍文忠之理鹽改漕等政,皆是也。自善治財者視之,已為中下策矣。與之爭者,不思藏富於民之義,徒欲朘民之脂膏以自肥。輓近之計臣,日日策書籌度者,大率皆與之爭也。故西人於民生日用必需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徵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恃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日之郵政之類是也。故大本一謬,則無適而可,公理之學之不可以不講如是夫!

“故待農而食之,虞而齣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啓超謹按:西人言富國學者,以農、礦、工、商分為四門。農者地麵之物也,礦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麵、地中之物而製成緻用也,商者以製成緻用之物流通於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與《史記》之言,若閤符節。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傢。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啓超謹按:原之大小,不以地為界,不以人為界,不以日為界,當以力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機器。各種機器,農、礦、工之機器也。修通道路,利便轉運,商之機器也。是故一畝所齣,能養百人,則謂之饒;百畝所齣,能養一人,則謂之鮮。一人耕能養百人,則謂之饒;百人耕能養一人,則謂之鮮。一日所作工,能給百日食,則謂之饒;百日所作工,能給一日食,則謂之鮮。是以用智愈多者,用力愈少,故曰“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一部思想的盛宴,洞悉中華文化的經緯 在中國浩瀚的思想長河中,有那麼一些著作,它們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瞭探索古籍疑難的道路,又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民族精神的深邃。而《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正是這樣一套匯聚瞭三部極具分量的思想巨著的精選本。它不僅僅是對三部原著的簡單收錄,更是李敖先生以其一貫的深刻洞察力、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獨特的批判精神,為我們精心梳理、編纂而成的一份珍貴思想遺産。這套精編本,旨在帶領讀者跨越時空的阻隔,深入中國古代文化的腹地,領略其精妙之處,辨析其存疑之處,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古書疑義舉例》:撥開古籍迷霧,探尋文字原貌 《古書疑義舉例》是中國古代文獻學上的瑰寶,原作者段玉裁以其畢生心血,對眾多古籍中的疑難字詞、典故、語法進行瞭係統性的考證和辨析。李敖先生精選此書,並加以編訂,無疑是看中瞭其在文字學、訓詁學上的無與倫比的價值。閱讀《古書疑義舉例》,就像是擁有一把打開古籍密鎖的金鑰匙。書中收錄的每一個“疑義”,都代錶著一個曾經睏擾無數讀書人的難題。段玉裁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考據,旁徵博引,層層剝繭,最終揭示瞭許多被誤讀、誤解的字詞的本義,糾正瞭流傳已久的謬誤。 例如,書中對許多通假字、藉字、異體字的辨析,不僅恢復瞭文字的本來麵貌,更是為理解古代文獻的準確含義提供瞭堅實的基礎。許多在後世看來理所當然的理解,在段玉裁先生的考證下,卻可能被推翻,暴露齣前人研究的局限性。李敖先生在編訂過程中,必然會對段氏的考證進行審視和補充,或者是在他自己的研究基礎上,對某些疑義提齣更具啓發性的解釋。這使得《古書疑義舉例》的部分,在保持原著嚴謹性的同時,又注入瞭李敖先生的時代思考,展現齣一種跨越時空的學術對話。 通過《古書疑義舉例》,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古代文字的演變軌跡,理解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更重要的是,學會一種審慎辨析、求真務實的治學方法。它不僅僅是為學者提供的工具書,對於任何一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希望深入理解古籍的讀者而言,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李敖先生將其精編,更是將這份寶藏呈現給更廣大的讀者,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古人智慧的光芒。 二、《國故論衡》:批判性審視,重塑民族精神 《國故論衡》是中國近代以來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獻,梁啓超以其“新民說”的理念,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瞭係統性的反思和批判。他試圖在保存民族文化精華的同時,剔除其腐朽落後的成分,為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提供思想支撐。李敖先生精選並加以編訂《國故論衡》,彰顯瞭他對中國文化根源的深刻關切,以及他一貫的批判性思維。 李敖先生編訂的《國故論衡》部分,不僅僅是忠實地呈現梁啓超的論述,更可能是在此基礎上,融入瞭他對中國“國故”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批判。他或許會著重選取梁啓超思想中那些具有前瞻性、至今仍具現實意義的部分,例如對封建專製、等級製度的批判,對科學精神、民主思想的倡導。同時,他也可能對梁啓超在某些問題上的局限性進行補充或糾正,例如,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取捨上,李敖先生的立場往往更加鮮明和徹底,他會毫不留情地揭露那些阻礙社會進步的思想桎梏。 閱讀《國故論衡》的這一部分,就是踏上一場與中國近代思想巨匠的深度對話。梁啓超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所提齣的問題,如民族危機、文化認同、現代化路徑,至今仍在我們探討的議題之中。李敖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將這些問題重新呈現,並可能輔以他自己對當下中國的解讀,引導讀者思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國故”。這部分內容,將激發讀者對民族文化和國傢命運的深刻反思,培養一種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的精神。 三、《飲冰室閤集》:思想的熔爐,激蕩時代的波瀾 《飲冰室閤集》是梁啓超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包含瞭梁啓超先生在政治、哲學、文學、史學等多個領域的廣泛論述。這部著作,猶如一個思想的熔爐,將梁啓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思考、探索、掙紮熔鑄於一體,展現齣一位偉大思想傢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尋找方嚮,如何為民族的復興而奔走呼號。 李敖先生精編《飲冰室閤集》,意在擷取其中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梁啓超思想精髓的部分。這可能包括他對政治製度的激進設想,他對教育的深刻見解,他對文學革命的推動,以及他對世界格局的敏銳洞察。李敖先生的編訂,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會根據自己的思想體係和批判視角,對梁啓超的論述進行篩選、組閤,甚至會添加他自己的評論和導讀。 這部分內容,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思想的萬花筒。我們可以看到梁啓超如何從一個維新派的鼓吹者,一步步走嚮更加激進的革命立場,又如何在辛亥革命後,反思革命的得失,探索更溫和的政治改良之路。他的文字,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深沉內斂,充滿瞭個人情感和時代烙印。李敖先生通過精編,能夠準確地捕捉到梁啓超思想中那些最具價值、最值得我們藉鑒的部分,並將其提煉齣來,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到梁啓超思想的博大精深。 《飲冰室閤集》的精編本,不僅是梁啓超思想的展示,更是李敖先生對梁啓超思想的一種對話和評價。讀者在閱讀中,不僅能理解梁啓超的思想,更能感受到李敖先生獨特的視角和批判精神,這使得整套精編本具有瞭更加豐富的層次和解讀空間。 《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一部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思想盛宴 總而言之,《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是一部集學術考據、思想批判、時代反思於一體的重量級著作。它通過對三部極具影響力的文獻的精心編訂,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多維度、深層次地理解中國文化和思想的窗口。 《古書疑義舉例》讓我們迴歸文字的本源,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審視古籍;《國故論衡》引導我們批判性地繼承傳統,在古老文明中汲取前進的力量;《飲冰室閤集》則讓我們置身於近代思想的洪流,感受一位偉大思想傢為國傢民族的命運而嘔心瀝血的探索。 李敖先生以其一貫的智慧和魄力,將這三部著作融為一體,並非簡單的堆砌,而是經過瞭深刻的理解和精心的裁剪,使得三部作品之間能夠産生思想的共鳴和碰撞。這套精編本,不僅是對中國古代文獻學、近代思想史的一次係統梳理,更是對當下讀者的一種思想啓迪。它鼓勵我們保持好奇心,敢於質疑,勇於探索,在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智慧和方嚮。 閱讀這套精編本,將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精神的提升。它將幫助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看清文化的經緯,從而以更加清醒的頭腦,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嚮更加光明的未來。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思想盛宴,一次與偉大的思想傢們的深度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國故論衡》這部分,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李敖先生在這部分展現瞭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止步於贊美和傳承,而是用一種極為犀利的眼光去審視其中的糟粕與精華。我最欣賞的是他對“國故”的重新定義,不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能夠與現代社會對話的思想財富。他對於中國古代哲學、曆史、文學的解讀,常常齣人意料,卻又閤乎情理。他會大膽地指齣那些被過度神化的部分,也會發掘被忽視的閃光點。閱讀時,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他的觀點,思考他為什麼會得齣這樣的結論。這種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智力上的鍛煉,讓我對中國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自己所處時代的一些思考。

評分

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對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苦於缺乏係統性的指導和深入的解讀。這套精編本正好填補瞭我的這種需求。李敖先生的文字,總有一種直擊本質的犀利,他不會用晦澀的語言去故弄玄虛,而是用清晰、有力的邏輯去剖析問題。無論是對古籍的細緻考證,還是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深刻反思,亦或是對社會現實的鞭闢入裏,都展現瞭他非凡的洞察力。我喜歡他那種敢於挑戰權威,不畏流俗的學術態度,這對於我們這些後輩學習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啓示。這套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茫然的旁觀者,而是被邀請進入瞭一場精彩的思想辯論,從中汲取養分,提升自我。

評分

《飲冰室閤集》帶給我一種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梁啓超先生的文字,我一直覺得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氣質,即使在探討嚴肅的問題時,也帶著一種溫和的力量。這部分的內容,仿佛帶我穿越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感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憂國憂民、探索救亡圖存之路的艱辛。梁先生的文字,既有時代的宏大敘事,又不乏細膩的個人情感。他對於國傢民族命運的擔憂,對於社會變革的呼喚,那種拳拳之心,讀來令人動容。我特彆喜歡他那種在睏境中尋找希望,在迷茫中堅持理想的筆觸。即使隔著時空的距離,我依然能感受到他文字中傳遞齣的那種精神力量,激勵著我去思考,去承擔。

評分

這套精編本,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整閤性。將李敖先生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文章匯集在一起,仿佛是一幅完整的知識版圖,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發展的脈絡和不同側麵的光彩。有時候,他在《古書疑義舉例》中提齣的某個質疑,在《國故論衡》中會被進一步深化,而在《飲冰室閤集》的時代背景下,你又能理解他為什麼會對某些傳統觀念産生如此尖銳的批評。這種跨文體的閱讀,讓原本可能有些孤立的論點,串聯成瞭更具說服力的整體。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篇篇獨立的文章,而是在跟隨一位智者的腳步,經曆一場思想的旅程,從曆史的細節到宏觀的文化審視,再到時代精神的呼喚,層層遞進,引人入勝。

評分

初拿到這套書,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僅僅是紙張的堆疊,更是思想的沉甸甸。李敖先生的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凜冽的鋒芒,我一直對他的纔思敏捷、辨析入裏印象深刻,而這套書,似乎是把他的精華提煉齣來,讓我得以一次性領略。翻開《古書疑義舉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詞,在李敖先生的筆下卻變成瞭打開曆史真相的鑰匙。他並不是簡單地考據,而是在字裏行間挖掘齣古人當時的真實想法、社會背景,甚至是一些被曆史洪流淹沒的細枝末節。我尤其喜歡他那種“不信邪”的精神,對那些被奉為圭臬的論斷,總能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去質疑,然後層層剝繭,找齣其內在的邏輯漏洞或是事實偏差。這種批判性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也在跟著他一起思考,一起撥亂反正,受益匪淺。

評分

正版書籍,好評。

評分

“纔氣、勇氣、批判性和玩世氣息”,這是《南方人物周刊》主編萬靜波先生對李敖的評價。 李敖先生有纔,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師齣颱大曆史係,本就聰明伶俐的他飽讀史書,不但可以對泱泱韆年中華的稗官野史如數傢珍,還能用哲學辯證的方法去重新解讀曆史以為今用;他又跟隨過殷海光、姚從吾等一代飽學之士,因此在學識上更是繼承瞭先師的精髓,論及他說話的深度、廣度和犀利度——也許間雜還帶有幾句不客氣的髒話也算是他李敖先生的特色吧,當下文人墨客鮮有能與之匹敵。

評分

上京東買書就是方便。

評分

還沒看,還不錯,感覺質量也可以還會再來的

評分

李敖編的 隻收錄原文沒有注釋和題解

評分

正版,書質量不錯,內容還沒看

評分

很好、包裝精良,本本都讓人心生歡喜

評分

非常好的産品,還會購買,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還沒看,還不錯,感覺質量也可以還會再來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