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备考复习全书消化内科

2017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备考复习全书消化内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普 著
图书标签: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消化内科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2017年
  • 医学
  • 备考
  • 复习
  • 全书
  • 考试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737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141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集纳临床医学新信息、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力求贴近临床医学科技前沿。张普、冯楠主编的《消化内科》内容主要包括了基础理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新机制、诊断新技术、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新疗法等,并着重介绍了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系统了解和掌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本书不仅对您的职称评聘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您今后的临床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本书为资格考试的复习辅导类参考书,全书内容全面,每节后面对应本节有相应的复习习题,使读者能在复习的同时对本节的重点知识点加以练习。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消化内科专业基础理论

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学1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学15

第三节 消化系统病理学30

第四节 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41

第五节 医学免疫学51

第六节 医学分子生物学59

第七节 医学遗传学73

第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技术

第一节 腹部一般物理检查92

第二节 肝功能检查102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Hp)检查106

第四节 小肠吸收功能测定108

第五节 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110

第六节 胃肠道激素测定116

第七节 胃、十二指肠动力检测120

第八节 消化内镜临床应用122

第九节 腹部X线检查技术132

第十节 CT检查技术142

第十一节 MRI检查技术149

第十二节 超声检查技术153

第十三节 腹腔穿刺术156

第三章 相关专业知识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学

……


精彩书摘

一、食管的解剖

(一)食管的位置

食管是连接咽喉至胃部之间的前后壁紧贴的扁的肌性管道,长25~30cm(我国人均值为男25~27cm,女23~61cm)。上自第6颈椎体下缘与咽相续,下行于气管与脊柱之间,略偏左,经胸廓上口入胸腔,位于气管之后,脊柱之前,其左侧有胸主动脉下行。在第4胸椎高度,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所以自第4胸椎体下缘以下,食管位于心和心包背侧。在下降过程中,由于胸主动脉向中线靠拢和食管渐向左移,二者渐呈交叉之势,至第9胸椎高度,食管斜跨胸主动脉前方而达其左侧,然后在平第10胸椎高度,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在平第11胸椎高度,与胃贲门相续。

(二)食管的分段

食管的分段包括:①颈段,自第6颈椎体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长约5cm;②自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孔,长18~20cm;③腹段,自食管裂孔至贲门,长1~2cm。

食管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从上向下、自后向前,并稍向前斜倾。食管有3个狭窄处:第一狭窄是食管的起始部,距门齿15cm;第二狭窄在与气管交叉处;第三狭窄位于食管与膈肌交界处———即膈肌食管裂口处。这3处狭窄是异物最容易滞留和卡住的地方,第二、三狭窄处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三)食管的结构

食管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无浆膜层,是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之一。当食管空虚时,黏膜形成7~10条纵行皱襞,食物通过时,食管扩张,皱襞消失。食管的黏膜下层中有食管腺,在靠近贲门的固有膜中有贲门腺,二者都是黏液腺,分泌黏液,使食团易于下行。食管的肌层分为两层,内层环行,外层纵行;上1/3为骨骼肌,中段出现平滑肌,下1/3全部由平滑肌取代。

(四)食管的血液供应

食管的血液供应来自不同的动脉,尽管这些动脉间有交通支,但不丰富,特别是主动脉弓以上的部位血液供应尤差,故食管手术后愈合能力较差。

(五)食管的功能

食管没有分泌和消化的功能,它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蠕动把食团输送到胃里。在正常情况下,食物从咽部到达胃贲门所需时间,液体约4秒,固体食物6~9秒。食管是输送饮食的管道。通过食管壁的平滑肌有节律地收缩,将食团从食管上部向胃部推进。在食管蠕动过程中,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松弛,使食团得以进入胃,随之,该括约肌关闭以防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食管除运送食物外,在其下段,即距胃贲门4~6cm长的食管,还有防止胃内食物反流到食管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一段食管内的压力一般比胃内压力高,起到了天然“阀门”的作用。当某些原因使抵抗反流的功能下降或消失时,胃内的胃酸就很容易反流到食管,重者可引起食管炎症、食管糜烂,甚至食管溃疡。

二、胃的解剖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有收纳食物、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作用,而且具备分泌功能。胃的大小、形态、位置可因其充盈程度、体位、年龄和体型等状况而有所不同,成人胃的容量为1000~3000ml,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为25~30cm。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多少及呼吸而改变,有时胃大弯可达脐下,甚至盆腔。

胃有上下二口,大小二弯,前后二壁,并分为四部。胃的上口称贲门,即胃的入口,上接食管。下口称幽门,即胃的出口,与十二指肠相接。胃小弯相当于胃的右上缘,凹向右后上方,胃小弯在近幽门处有一凹陷,称角切迹,此角在钡剂造影时为胃小弯的最底处,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弯的分界。胃大弯起始于贲门切迹,此切迹为食管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夹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其后胃大弯凸向左前下方,形成胃的下缘。胃在空虚时有明确的前后壁,充盈时胃就不存在明显的前后壁。



聚焦消化系统疾病前沿,助力您成为卓越的消化内科专家 本书并非为特定考试的备考指南,而是深入剖析消化内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精髓。它旨在为广大消化内科医师,特别是寻求提升专业水平、拓宽诊疗思路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提供一个全面、前瞻的学习平台。 内容精要: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国内消化内科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精心梳理了消化内科各个细分领域的知识体系,并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指南。 一、 胃肠道疾病的深度探索: 食管疾病: 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分型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再到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手术与内镜治疗的最新进展,本书将为您呈现一个清晰的诊疗脉络。特别关注食管黏膜保护、动力学异常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质子泵抑制剂(PPI)耐药性反流的诊治策略。 胃十二指肠疾病: 深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策略,包括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消化性溃疡的微创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识别与干预,如早期胃癌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同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管理,特别是罗马IV标准的应用,以及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新型治疗药物的探索,也将给予详细阐述。 小肠疾病: 聚焦炎症性肠病(IBD)的诊疗,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最新诊断标准、生物制剂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与疗效监测,以及微创手术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对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胰腺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也会进行系统性介绍。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诊断与管理,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肠道微生态研究,也将占据重要篇幅。 结直肠疾病: 重点关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与多学科综合治疗。从影像学、内镜下活检到基因检测,再到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本书将提供全面的信息。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远期管理,包括监测并发症、预防复发以及生活方式干预,也将进行详细的探讨。痔疮、肛裂、肛瘘等肛周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如套扎术、PPH手术等,也会有详尽的描述。 二、 肝脏、胆道与胰腺疾病的前沿进展: 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 详细阐述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新进展,特别是对耐药株的应对策略,以及肝炎病毒的清除机制。脂肪性肝病(NAFLD/NASH)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包括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以及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如GLP-1受体激动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硬化与肝功能衰竭: 深入探讨肝硬化的并发症管理,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腹水与肝性脑病的管理,以及肝移植的适应症与围手术期管理。对急性肝衰竭的病因、诊断和救治原则,将进行精细的分析。 肝脏肿瘤: 重点关注肝细胞癌(HCC)的影像学诊断、分期分型,以及手术切除、射频消融、TACE、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方案选择。对肝内胆管癌、肝转移瘤的诊疗,也将给予充分的介绍。 胆道疾病: 详细介绍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诊治,从保守治疗、内镜取石到微创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管炎、胆囊炎的规范化处理,以及胆道恶性肿瘤(如胆管癌、壶腹癌)的诊断与治疗,将进行系统性的讲解。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 深入解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如轻症、重症),以及早期管理(如液体复苏、禁食)、并发症防治(如感染、假性囊肿)和介入治疗。 慢性胰腺炎: 探讨慢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疼痛管理、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以及其与胰腺癌的潜在联系。 胰腺肿瘤: 重点关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对胰腺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的诊断与治疗,也将有详细的论述。 三、 消化内镜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普通内镜: 详细介绍胃镜、肠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技巧和并发症防治。 高级内镜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下剥离术(ESD): 详述其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黏膜下病变等疾病中的应用,包括适应症、技术要点、并发症及术后管理。 超声内镜(EUS): 介绍EUS在肝胆胰疾病、食管、胃肠道黏膜下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其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FNB)技术。 小肠镜: 阐述双气囊小肠镜、单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胶囊内镜: 介绍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内镜下的介入治疗: 涵盖消化道狭窄的扩张与支架置入,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技术(如喷凝血、金属夹、电凝等),以及 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四、 消化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与循证医学: 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探讨基因检测在消化道肿瘤(如KRAS、BRAF、HER2突变)的诊断和靶向治疗选择中的作用。 免疫治疗: 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肠道微生态与疾病: 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性肠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关联,以及菌群移植(FMT)等治疗手段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应用: 强调如何基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并关注临床实践中的最新指南更新。 本书的特色: 前瞻性: 紧跟消化内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突破。 系统性: 全面覆盖消化内科的各个细分领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 强调临床应用,提供实用的诊疗思路和技术指导。 权威性: 由国内顶尖专家团队倾力打造,内容严谨可靠。 本书是您在消化内科领域不断学习、精进专业技能,成为更优秀医师的得力助手。它将帮助您开阔视野,掌握前沿知识,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做出更精准、更有效的决策。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2017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备考复习全书消化内科》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和“专业性”。我是一位已经准备了多次高级职称考试的老考生,深知想要通过,绝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涵盖了消化内科的各个角落,从基础的解剖生理到前沿的分子生物学,再到最新的临床指南和治疗方案,几乎无所不包。我尤其欣赏它在某些争议性话题上的论述,例如对某些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这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视野。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权威机构的观点,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深入理解理论,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以应对各种临床情境和考试题型的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考试复习资料,更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消化内科专业参考书。它让我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触及到知识的深度,也让我对消化内科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消化内科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对于高级职称的考试,我内心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忐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2017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备考复习全书消化内科》。这本书的难度对我来说恰好合适,它在保证了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概念。一开始,我对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感到有些吃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叙述非常到位,总能在关键的地方给出形象的比喻或者简洁的总结。我尤其喜欢它对常见疾病的讲解,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书中不仅列出了诊断标准,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分型、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它还配有一些手绘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对于我这种需要打牢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让我对消化内科的整体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钻研。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消化内科备考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渴望晋升的主任医师,深知理论知识的扎实和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有多么重要。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清晰的脉络和系统的结构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罗列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将消化内科的各个亚专业,从食管、胃肠、肝胆胰,到消化系感染、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等,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和疑难的疾病,书中不仅给出了最新的诊疗指南,还结合了大量典型的病例分析,这对于我这种经验丰富但仍希望不断精进的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看着那些条理清晰的病史采集要点、鉴别诊断思路,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案,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瞬间被“点亮”了,很多之前模棱两可的地方豁然开朗。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考点”和“难点”都做了特别的强调,甚至给出了一些应试技巧,这让我感觉备考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陈旧的知识上,而是紧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准备一场考试,更是在进行一次前沿的学术充电。

评分

我是一位对消化内科临床研究充满兴趣的医师,参加这次高级职称考试,更多的是想通过备考来系统梳理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本《2017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备考复习全书消化内科》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在对一些前沿研究成果的解读和临床应用的分析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于一些罕见病、疑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最新的治疗手段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我还发现,书中在介绍某些疾病时,会穿插一些最新的科研进展,例如在慢性肝病领域,对病毒复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新型抗病毒药物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考试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学术充电,为我今后的临床研究和论文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合理,逻辑清晰,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是我备考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副主任医师,我深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风险,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消化道疾病。这次备考,我选择了《2017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备考复习全书消化内科》,而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明智。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临床思维的培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医学知识,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引导读者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诊疗逻辑。从病史的细枝末节,到体格检查的要点,再到辅助检查的选择和解读,乃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详尽。尤其是在处理疑难杂症时,书中提出的多学科协作(MDT)的理念和实践建议,让我看到了未来消化内科的发展方向,也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团队解决复杂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个人觉得,它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书中对最新的内镜技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介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需要加快。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与顶尖的消化内科专家们一起探讨临床难题,这种学习体验非常宝贵。

评分

内容丰富,实用,适合考试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内容丰富,实用,适合考试

评分

京东自营书籍是正版的 字迹清楚

评分

很喜欢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京东自营书籍是正版的 字迹清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