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我们通常只知道他的诗词才华,他有太多朗朗上口的诗词,都被传唱千年。但其实苏东坡不仅仅是文学家,也是画家,是书法家,是史学家,是酿酒家和美食家,是有先锋精神的冒险家和改革派,他在朝为官,是为百姓请命的好官员,是皇帝的老师,也是僧人的朋友。苏东坡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将儒释道融合地*为完满的一个人,他一生大起大伏,*后返璞归真,他拥有无差别的心,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灵魂。
苏东坡是个好画家,两幅确凿为他真迹的传世画作《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收录在了《幸会!苏东坡》书中。除了自己擅画,他也评画,他评唐画圣吴道子和王维的画,说「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夸赞王维为文人画开辟出了「象外之趣」的境界。《幸会!苏东坡》中,收录有王维的《长江积雪图》长卷和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苏东坡也是书法家,后人把他列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之首,《幸会!苏东坡》书里收录有中国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以及《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好让大家一览东坡书法的妙处。
《知中·幸会!苏东坡》不仅依据史料,用大篇幅详细叙述了苏东坡的生平。还想让苏东坡自己来讲述他的人生。因此书中的《词话东坡生平》篇,用苏东坡在不同年龄段所写的诗文,串联起他的一生。
也有《东坡尺牍》篇,用东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写给亲友的书信,来呈现东坡的一生。书里收录了苏东坡的11幅字帖:《北游帖》《一夜帖》《人来得书帖》《新岁展庆帖》《春中帖》《归安丘园帖》《归院帖》《东武帖》《渡海帖》《次辩才韵诗帖》和《江上帖》——从东坡41岁写给僧人可久,感叹「北游五年」经历的《北游帖》,到他66岁,在离世前三个月,写给世交杜孟坚,慨然时隔八年老友重逢的《江上帖》,希望读者可以领会到苏东坡亲自勾勒的,他的所思所感,和他经历过的人生。
用什么维度来写苏东坡,除了他的生平,要讲的还有他和他的身边人——东坡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妻子,知己欧阳修,「政敌」王安石,门徒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幸会!苏东坡》通过苏东坡和他们的故事,来还原出一个更为立体的苏东坡。
除了讲苏东坡这个元气淋漓的妙人,他身处的北宋一朝,也有太多可说的。《幸会!苏东坡》,还趣味解读了北宋一朝:北宋历史大背景 / 北宋风俗人情 / 宋代文史哲思潮 / 宋代官制 / 宋人衣冠。
在《北宋风俗人情》中,书里将《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合说。《东京梦华录》是记载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北宋都城汴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是个包罗万象的风俗录。《幸会!苏东坡》收录有高清版《清明上河图》全卷,合着孟元老笔下的千年前的宋都,带领大家领略「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北宋风俗人情。
除此以外,苏东坡在宋朝为官,他的人生境遇,和朝堂又息息相关,因此在《幸会!苏东坡》中,我们还着墨详述《宋代官制》,并且根据《宋史·职官志》作了《宋神宗元丰官制》图,让大家通过趣味图表,更容易地看懂宋代官制体系。
以及,《幸会!苏东坡》里还讲述了宋代文史哲思潮,宋人衣冠和北宋历史大背景。由于和北宋同时期,还存在着辽、金、西夏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也拥有各自的文明。《幸会!苏东坡》做了一个详细的信息图表,梳理了北宋、辽、金、西夏的大纪事,帮助大家用更广阔的视角来了解历史时空中的发生和存在。
苏东坡,他是天才的艺术家,是高品位的生活家,是骨灰级文艺青年,是新派探险家,是好奇心发明家,是豆腐心毒舌,是元气淋漓的乐天派,是自由的觉悟者…但是他似乎又不需要这么多称谓,因为他就是苏东坡,他无法定义,也不需要被定义。从古至今,这么有趣的灵魂,宇宙间还有几个?幸会!苏东坡!
内容品牌「知中」系列纸质出版物,目前的在售特集7本,包括:《知中·山水》特集、《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知中·竹林七贤》特集、《知中·一本读懂!山海经》特集以及《知中·幸会!苏东坡》,每本一个主题,探索东方中国的一切。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是内容品牌「知中」系列的第7本书,知中目前的另外6本在售特集包括:《知中·山水》特集、《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和《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知中·竹林七贤》特集、《知中·一本读懂!山海经》特集。
在「知中ZHICHINA」这个「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探索中国*」的平台上,我们希望发掘和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
完全呈现苏东坡其人其事:诗人/ 文学家/ 美学家/ 书法家/ 画家/ 艺术家/ 文艺理论家/ 史学家/ 美食家/ 酿酒家/ 发明家/ 公务员/ 改革派/ 皇帝的老师/ 僧人的朋友/ 新学派的开创者,无法定义的苏东坡,这么有趣的灵魂,宇宙间还有几个!
趣味解读北宋一朝:北宋历史大背景 / 北宋风俗人情 / 宋代文史哲思潮 / 宋代官制 / 宋人衣冠
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纸张仍然是呈现古字画的*好载体,《知中·幸会!苏东坡》全书收录高清字画如下:
《幸会!苏东坡》收录的字画作品:◎苏轼《枯木怪石图》◎苏轼《潇湘石竹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维《长江积雪图》长卷◎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韩干《照白夜》◎韩干《牧马图》◎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李公麟《醉僧图卷》◎李公麟《蜀川图》◎李公麟《十二罗汉图》◎马远《西园雅集图》◎马远《月下把杯图》◎马和之《后赤壁赋》◎北宋《大驾卤簿图》◎宋《蚕织图》等等。
《幸会!苏东坡》收录的书法作品:◎苏轼《寒食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归去来兮辞》◎苏轼《北游帖》◎苏轼《一夜帖》◎苏轼《人来得书帖》◎苏轼《新岁展庆帖》◎苏轼《春中帖》◎苏轼《归安丘园帖》◎苏轼《归院帖》◎苏轼《东武帖》◎苏轼《渡海帖》◎苏轼《次辩才韵诗帖》◎苏轼《江上帖》等等。
整本特集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如下:
苏轼年表,苏轼纪念地,少年时代,初入仕途,变法旋涡,乌台诗案,得志于朝,晚年流放,北宋历史大背景,北宋风俗人情,宋代文史哲思潮,宋代官制,北宋衣冠,词话东坡生平,东坡书法、尺牍、绘画,苏东坡论古,苏东坡解读周易,三苏蜀学,东坡与酒,美食家苏东坡,东坡佛缘,苏东坡与三位夫人,苏东坡与苏洵,苏东坡与苏辙,苏东坡与王安石,苏门弟子,苏东坡与20世纪中国学人,日本的苏东坡推崇者,苏东坡与莱辛:中西方诗画关系之异,苏东坡作品的跨国之旅。
受访人/
祝勇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腾讯大家”苏东坡专栏撰稿人。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祝勇作品系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12卷。
插画师/
廖田才(圃生)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院店。《水墨味》杂志副主编,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5年8月于荷锄馆举办个人“家山”画展;2016年4月于798*艺术空间举办“望园”个展;2016年6月于798诚斋举办“圃生·安夏“展览。
解诗梵
西安人。美术师、硕士。生活美学专栏作家。
供职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作评论部。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王孟奇工作室。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楹联学会会员。
自幼写诗画画,出版有长篇小说、绘本、诗文绘画集、楹联诗词创作手册等。以轻松、趣味的文字与画风,传播幽默、静观的生活态度。
协力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台湾规模*大的博物馆以及八景之一,同时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重镇,所藏近70万件册文物尤以古代中国艺术珍藏著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性典藏,主要是继承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的精华,这批始于10世纪中期帝国统治者的珍藏,如实地反映了帝王们的审美品味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另有部分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归还文物、后来的征集,以及为南部院区策展规划所拓展的亚洲艺术文物收藏。苏轼《寒食帖》《北游帖》《一夜帖》《归安丘园帖》《渡海帖》《江上帖》现藏于此。
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2段221号和嘉义县太保市故宫大道888号
+886 2 2881 2021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据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载,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宫廷遗留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珐琅器、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另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苏轼《人来得书帖》《新岁展庆帖》现藏于此。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010-65131892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收藏着10万余件美术作品,藏品中有对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的作品,包括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蒋兆和、司徒乔、罗工柳、吴作人、吴冠中等人的作品,此外还有许多中国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及重大美术展览的获奖作品。另有大量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皮影、彩塑、玩具、演具、风筝、木偶、民间绘画、刺绣等等。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包括绘画、雕塑、民间美术、陶艺等几十个品类。苏轼《潇湘竹石图》现藏于此。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010-84012018
吉林省博物馆
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现藏于此。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0431-81959581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文学小言》
By 王国维 (学者、中国新学术开拓者)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传》 By 林语堂 (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采,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国史大纲》 By 钱穆 (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
在苏东坡的艺术哲学精华中,他直探问题的根本,从艺术作品转向艺术家的内心:按照他的看法,一个诗人应该身与物化,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学的表面色泽…至今还是空灵缥渺、精致纤弱的中国诗歌,在宋代变得丰腴结实,而它承负的思想更使它增加了分量,宋诗多刻露的思想和直露的宣说,少言外之意、幽掩之美;而最恼人的事情也许是宋代诗人的博学和惯于隐喻,使他们喜欢大量用典使事,即使在中国诗人中也显得堆垛不堪。苏诗是宋诗中最’真朴出自然’的…东坡是写赋的大家圣手,使赋变成了至今依然壮观的崭新文体,弃了旧赋家惯于向读者炫耀的靡丽繁艳,把庚信以来骈四俪六的僵硬的律赋改造成富于弹性的散赋。苏赋的节奏特慢,不同于其他诗文的疾速飞驰。比如,在《前赤壁赋》的开头问道:‘何为其然也?’节奏的推进伴着审思细商,仿佛摩娑着每一个字眼。——《苏东坡的赋》(英译本)序 By 钱锺书 (作家、文学研究家)
苏轼的立身操守,受到了当代和后代很多人的赞扬和钦慕。’东坡胸次广’,江河湖海,山陵田野,花草树木,乃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都在他胸中。他对它们倾注着深厚的感情,歌唱它们,表现它们。他至诚待人,‘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保留到现在的一千三百多通尺牍,就具体记录了这个情况。他正直不阿,在王安石变法初期,由于对新法的不理解,一再说自己‘方拙’,‘方惷迂阔’。他不肯‘少加附会’,以圆‘进用’。——《苏轼诗集》序 By 孔凡礼 (学者、苏轼研究专家)
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是人类知识和才华发展到某方面极限的化身。人们对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曾有’苏海’之称…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等等皆足名家,都是宋代文学艺术中的标志性成果…苏轼又是一位复杂而难以评论的座架,在他身上存在着不少研究难点,同时也往往成为论争的热点和焦点。如政治态度的变法和反变法,思想上的儒释道关系,创作分期的划分,文化性格的特质和核心,这些已经或正在讨论的问题以及还将提出的诸多问题,就其繁多和复杂而言,在我国古代作家个案研究中也是较为少见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东坡世界’包孕丰富、深刻的必然反映,也是学术探讨与发展的最佳生长点,研究者大有用武之地。在我国古代作家中,能够持久地跟同时和后世人们建立起亲切动人关系者不多,苏轼确实其中突出的一位。——《苏轼研究》序 By 王水照 (学者、唐宋文学方向研究者)
在南宋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北宋大思想家,有王安石、二程和苏轼等人。现在很多做思想史的人,不太注意到苏轼,认为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但是,苏轼在思想上的影响非常大。苏家(苏辙)的后代在南宋初年就迁移到了婺州居住。现在我们至少知道婺州有7个为科举教育而设的私人印书处,在婺州,人们对苏轼文章的兴趣很浓,也大量翻刻苏轼的著作。现在传世的《精骑》虽然只有3卷,但其中引用苏轼阐释《易经》思想的著作《东坡易传》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具有哲学性的一部分。在当时的婺州,苏轼的文章不仅为科举所用,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讲座:《士人社会的形成如何改变地方与国家的关系》 By 包弼德 Peter K. Bol(美国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哈佛大学教授)
苏轼经常努力(在诗中)表现关于世界较为客观的立场和观点,一种超越了主观性的立场,但他同时又保持着一位生动鲜明、富有人情味、令人难忘的抒情诗人形象,苏诗既承认诗人与世界的情感联系,同时又质疑自我的地位。苏轼的哲理诗通常表现个人在世界的位置,个人经验的主观性,世态人生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元化,反对极端个人中心主义。苏词’注重自传性细节描写,赋予了离愁别绪题材以新的力量’。——《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 By 艾朗诺 Ronald C. Egan(美国汉学家)
宋诗的第一伟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一个天性自由的人,他能自由地发挥他那博大才能的各个方面。苏轼既是书法名家,又是文人画的创始者之一。他巧于谈论,喜欢谐谑。爱所有的人,又为所有的人所爱。他天性豪放,但感觉细腻,喜欢节制。他的诗,从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广博而丰富的才能,不自我限制,在宋诗中,是规模最大的。——《宋诗概说》 By 吉川幸次郎 (日本汉学家)
诗就是苏轼休憩歇息的场所,但这不是说他疲于政务,只能以剩余精力和被动的态度作诗而已。苏轼一有作诗意念时,总有一股全新的力量涌上心头。为了捕捉当下的一刹那,他不惜豁出一切。苏轼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一个唯美主义者。诗人而兼官吏乃至政治家,职务和天职亦能两全其美,这些事情对日本人来说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的。不过,在宋以后的中国,政治家必然是由最高的知识分子充任,苏轼当然不能例外。——《论中国诗》 By 小川環樹 (日本汉学家)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常与国家统治权力发生冲突,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提出了冲突发生时的’避言’策略。苏轼在当时遭遇‘乌台诗案’,他的大半生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自我言论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问题,其诗歌更是多在言论统制下创作的。苏轼有意识地在公众场合抑制以诗歌为首的言论创作活动,但私下里却反复地互赠书简及诗歌,形成了私密的文本圈域,带来了文学文本形态的多样化。——讲座:《言论统制与诗歌创作的‘避言’传统》 By 浅見洋二(日本学者,宋代诗学方向研究者)
初次翻开《知中·幸会!苏东坡》,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老友在此刻重逢。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考据,而是以一种极其生动、鲜活的笔触,将那位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从纸面上“请”了出来,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并非是那种对苏轼了解至深的历史学家,甚至可以说,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对他的认知更多停留在“豪放派词人”、“被贬谪的官员”这些标签化的印象中。然而,《知中·幸会!苏东坡》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耐心地为我揭示了苏东坡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构成他完整人格的丰富面向。 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苏东坡“烟火气”深深打动。读到他因为被贬黄州,生活拮据,却依然能因地制宜,亲手制作那道“东坡肉”,并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烹饪的过程和其中的妙趣,我仿佛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肉香,感受到了他即使身处困境,依然能抓住生活中的小确幸,并将之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的精神。这种能力,不正是我们现代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所极度渴望的吗?书中没有回避苏轼的坎坷,反而通过对这些“凡人”时刻的深入刻画,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苏东坡。他不是神坛上的圣人,而是充满情感、有着七情六欲,也会为生计发愁,但却从未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的追求的普通人。这种 relatable 的特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一次次地为他感到温暖,也为自己找到了在生活困顿中的一丝慰藉。
评分初读《知中·幸会!苏东坡》,我便被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烟火气”所吸引。与其他历史人物传记不同,这本书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将苏轼描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形象,而是以一种极其亲切、生动的方式,将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书中对于苏轼日常生活的描绘,比如他对美食的热衷,对园林的喜爱,甚至是对养宠物的细致描写,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真实。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苏轼“生活家”的一面所打动。他不仅仅是文学大家,更是生活艺术家。他能在被贬谪到荒凉之地时,因地制宜,发明出“东坡肉”;他能在颠沛流离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许多人所缺乏的。我们常常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中,忘记了如何去享受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而苏轼的故事,则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能通过积极的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让生活变得充满色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苏东坡,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态度和方式。
评分初次翻阅《知中·幸会!苏东坡》,我便被书中一股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深深吸引。与许多严肃的历史著作不同,这本书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疏离感,反而像一位老友般,亲切地向我讲述着苏东坡的故事。书中对苏东坡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他对美食的痴迷、对自然风光的喜爱,甚至是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苏东坡“生活智慧”的挖掘。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大师。即使身处仕途的波折和生活的困境,他也能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乐趣,创造惊喜。例如,书中描绘了他如何因地制宜,创造出“东坡肉”这样一道传世名菜,又如何在被贬谪的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这种将“苦难”转化为“诗意”,将“平凡”升华为“艺术”的能力,正是苏东坡最令人着迷的魅力所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被标签化的苏东坡,一个真正懂得如何“活着”的苏东坡。
评分《知中·幸会!苏东坡》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传记,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人生观照”。它不仅仅讲述了苏东坡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苏东坡的经历,折射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一种面对世事变迁的从容与淡然。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没有停留在对苏轼个人经历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苏轼“不羁”与“通达”并存的解读。他蔑视权贵,敢于直言,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同时,他又能在被贬谪的逆境中,找到诗酒田园的乐趣,将苦难化为诗意。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恰恰构成了苏轼人格的独特魅力。书中通过大量的细节,展现了他如何将个人的不幸转化为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比如,他在黄州创作的《赤壁赋》,那种“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以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哲学思考,在书中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让我深思,也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视野。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苏轼,更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通达”与“洒脱”。
评分初次翻开《知中·幸会!苏东坡》,我便被书中浓郁的“生活气息”所吸引。这本书没有用宏大的叙事框架,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生动的笔触,将苏东坡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我的脑海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了苏东坡的“美食家”和“生活家”的双重身份。他不仅仅是那个写下豪放词篇的文坛巨匠,更是那个懂得享受生活、热爱美食的普通人。 书中对苏东坡制作“东坡肉”的详细描绘,让我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那股浓郁的肉香和烹饪的乐趣。这种将日常琐事提升到艺术境界的能力,正是苏东坡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在被贬谪的困境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用美食、用诗歌、用对自然的热爱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们常常被生活的压力所束缚,忘记了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而苏东坡的故事,则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常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可爱的苏东坡。
评分《知中·幸会!苏东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温暖”。这种温暖,并非来自于华丽的辞藻或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来自于书中对苏东坡人格魅力的细致展现,来自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人间情味”。我一直认为,一个伟大的灵魂,不仅仅在于其成就,更在于其品格,在于其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书中对苏东坡“亲情”和“友情”的描绘,让我深深动容。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深情厚谊的挚友,一位慈爱如山的父亲。书中通过那些书信、诗句的片段,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和关怀。他会因为亲人的安危而焦虑不安,也会因为友人的离别而黯然神伤。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让苏东坡不再是史书中那个遥远的人物,而是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老朋友”。他不仅在文学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在为人处世、情感维系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温度”,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何他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
评分《知中·幸会!苏东坡》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讲述历史人物的传记,不如说是一堂关于“如何活得更通透”的人生哲学课。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对苏东坡生平事件的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感悟,以及他在面对人生起伏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 我尤其被书中对苏东坡“豁达”和“幽默”的刻画所打动。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从未因此而消沉,反而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甚至带着一丝戏谑的幽默,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书中描绘了他如何将政治上的失意转化为文学上的灵感,如何将生活中的困苦升华为哲学的思考。例如,他在被贬黄州时,虽然生活清贫,却能自嘲“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种自嘲的背后,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也是一种超脱于个人得失的豁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难、笑对人生、并且总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的苏东坡,也让我开始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培养一份这样的“通透”和“洒脱”。
评分《知中·幸会!苏东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与一位久违的老友重逢,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生、关于智慧的深度对话。我并非是那种对苏轼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更多的是一个对历史文化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读者。然而,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让我深深地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苏东坡本人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书中对于苏东坡的“乐天”与“达观”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虽然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却始终没有被命运所击垮,反而以一种更加豁达、更加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记得书中描绘了他被贬黄州时,虽然生活艰苦,却能自制美酒,与友人诗酒唱和,甚至还创作了《赤壁赋》这样千古名篇。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精神上的富足和创造力,在我看来,是一种极其了不起的品质。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
评分《知中·幸会!苏东坡》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一个历史人物,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跨越千年的“幸会”。书中的苏东坡,不是那个被固定在史书中的僵硬形象,而是鲜活地跳跃在字里行间,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苏轼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却承载着他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智慧。比如,书中描绘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对园林的痴迷,甚至是对养生之道的探索。这些内容,与其说是历史研究,不如说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好好生活”的指南。 读到书中关于苏轼与亲友的交往,我更是深有感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情深义重的挚友,一位慈爱的父亲。书中通过那些书信、诗词的片段,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情。他会因为好友的遭遇而黯然神伤,也会因为家人的平安而喜悦万分。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让苏轼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与我们分享喜怒哀乐的朋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一个在政治风波中屹立不倒,在人生低谷中依旧乐观豁达,在平凡生活中也能寻找到无限乐趣的伟大灵魂。
评分如果要我用几个词来形容《知中·幸会!苏东坡》这本书,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通透”。通透,在于它没有将苏东坡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智慧与幽默,以及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洒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的苏轼的“豁达”和“乐观”。这种豁达,不是那种空洞的哲理说教,而是体现在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例如,书中描绘了苏轼在被贬谪到偏远之地后,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农业,甚至还发明了一些生活的小窍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种将困境转化为机遇的能力,以及在物质匮乏中依然能保持精神富足的智慧,让我由衷地赞叹。他不是在抱怨,而是在“玩”生活,在与命运“斗智斗勇”。这种心态,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们常常会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压倒,但苏轼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我们也可以选择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对积极生活方式的渴望。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目录
评分知中ZHICHINA,一个文化商业社群,为重建东方思考力和语言体系,以及东西方沟通提供可能性。
评分书,从内容到设计都好,物流也快,配送员也不错。重点问题,字太小了,希望考虑下这个问题,字真是太小了
评分了解侠文化的一本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内容也很充实,文笔幽默
评分没看到50页,已发现两处错误之处,这么贵的书的编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