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体系最初由英国维持,现今由美国维系,该体系创造了现代世界;英美两国地位卓越之关键在于盛行于两国宗教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同时,这种意识形态在适应在两国都繁荣兴旺的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特熟的文化上的作用。本书作者为知名学者和国际事务分析家,谙熟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对中国读者认识当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其走向颇具参考价值。
英美两国的压倒性优势主要来自其宗教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传统。尽管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体系在历史上曾受到西班牙天主教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德国纳粹党、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基地组织的挑战,但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然而,如今发生在中东的地区冲突却很可能改变这种记录,除非英美等国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由世界体系以及它的死敌们。
作者将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交织一处,其分析条理清晰。同时,他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核心勾勒出现代世界体系,对近几个世纪的历史进行全新解读,让读者深刻理解,英美等国家如何影响世界格局的形成。
作者:(美国)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 译者:涂怡超 罗怡清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外交政策事务的亨利·基辛格高级研究员,《美国利益》杂志编委、新美国基金会董事会创始成员。他定期为《外交事务》杂志撰写书评,经常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时尚先生》撰稿。2002年其著作《特殊天佑》获得有“非小说类作品重要的奖项”之称的莱昂内尔·吉尔伯图书奖,另有《权力、恐怖、和平与战争》一书,现居纽约。
译者简介
涂怡超:复旦大学法学博士、乔治敦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研究员(2014-2015),研究方向为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政治、基督教史。
罗怡清:资深电视人,美国金门大学整合行销传播专业硕士,美国“圆桌奖学金”获得者。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是我们伟大的世界事务作家和专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地处理了我们时代有历史意义的大问题之一:如何解释英美体系在过去三个世纪的优势?这是一本广泛深入且引人注目的著作。”
——沃尔特·艾萨克森
(美国著名作家、阿斯彭研究所主席、曾任CNN主席)
“理念及其后果研究领域的首席美国考古学家进行了与众不同的广泛梳理并展开突破,从而发掘出广阔政治运动和发展的文化根源。这本光彩夺目的著作将令读者重新认识现代世界。”
——乔治·F. 威尔
(美国著名专栏作者、记者和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米德已经写就了又一本令人着迷、激发思维的关于美国的世界作用的书。他将历史、神学、经济和政治交织在一起,叙述了英语民族的崛起及其创造的世界的故事。丘吉尔应该会赞同此书观点。”
——法里德·扎卡利亚
(美国著名印度裔记者、时事评论家和作家,《时代周刊》主编)
第一部分 海象和木匠
第一章 上帝站在我们一边
第二章 在沙滩上
道地的英国人/霍萨和亨吉斯特
第三章 他们如何憎恨我们
恐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的世界/
漫长战争
第二部分 他们全都恐惧又嫉妒
第四章格林威治长老们的协议
“我一直尊敬西班牙国王”/西进历程
第五章法国吐司
伟大的敌手
第六章世界是他们的牡蛎
大流散/另一个英帝国/看不见的帝国
第七章权力的支柱
私人信用/消费信用/美国银行
第八章伊顿的球场
从佩普西到百事可乐/旅行革命/资讯
大众文化/奥卡姆剃刀/他们自己的联赛
第九章金发姑娘和西方
它是如何做到的?/做对事情
第三部分 盎格鲁-撒克逊态度
第十章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黄蜂”和蜜蜂
第十一章牧师与发电机
分崩离析
第十二章教义对教义
第十三章白皇后
动态宗教,动态社会
第十四章成为律师
第十五章陀螺仪与金字塔
传统的变迁/启示的更新/理性的兴衰
归营号角已吹响/向前进,再回首
第四部分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第十六章历史的意义
历史之父/第四种信仰
第十七章对历史的战争
近现代历史/对历史的战争
第十八章黄金模因
看不见的手/辉格史观/上帝的选民
第十九章辉格巴比伦
不同规则/文化冲突
第五部分 历史的教训
第二十章海权的未来
美国在衰落吗?/“如何成为第一”
五点计划
第二十一章与灵共舞
宰牲/文明的危机
第二十二章文明的外交
第二十三章一切的意义
不断革命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但绝对值得。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更要有耐心去消化那些复杂的因果链条。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作者对“资本的逻辑”如何渗透到社会肌理的分析。他没有将资本视为一个冰冷的经济概念,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意识形态。从早期的重商主义到后来的金融化浪潮,英美两国在推动这一逻辑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被作者还原得极其真实。我记得在某一个章节里,作者对比了两个不同时期针对同一块殖民地所制定的经济政策,那种细微的变化背后,隐藏着权力中心对自身利益的精准计算。这种层层剥开表象,直抵核心驱动力的写作方式,让我对当前的一些国际经济现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感觉像是获得了某种“底层代码”的阅读权限。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光是书名就足够让人感到一种跨越时空的重量感。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带着对世界格局演变的好奇心翻开它的。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老练,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通过深入挖掘那些看似微小的历史节点和人物命运,慢慢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面貌。尤其是在描述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那种充满矛盾的张力——一方面是文明的播撒,另一方面则是对资源的无情掠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现代性”这一概念的解构。他没有将其简单等同于技术进步或民主化,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经济、宗教和权力结构中去考察。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绝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史诗,充满了对人类复杂本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有一种史诗般的磅礴感,仿佛作者站在时间的长河之巅,俯瞰着英伦三岛如何孕育出影响世界的两种不同模式,并最终投射到全球范围。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的论述。它不仅仅关注军事和贸易的硬实力,更深入探讨了“叙事权”的争夺。英国的绅士风度如何被包装成普世价值,而美国的自由民主口号又是如何服务于其经济扩张的需要。这种对“软实力”的剖析细致入微,令人警醒。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新闻媒体、教育体系乃至好莱坞电影背后的深层逻辑都有了一种全新的、带着批判性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现代世界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而这种设计的核心,往往隐藏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符号之中。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想象的共同体”如何构建和瓦解的社会学研究。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作者在处理英美两国在精神内核上的差异时,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腻。英国的保守与对传统的依恋,与美国那种近乎狂热的、向前冲刺的功利主义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通过对法律体系、宗教复兴运动乃至大众文化变迁的细致梳理,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相互渗透的关系。读到关于美国“例外论”的形成过程时,我深有感触。那是一种既傲慢又脆弱的自我认知,它支撑着美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同时也埋下了日后诸多冲突的种子。我尤其对作者如何将思想史与经济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感到佩服,他没有让任何一个论点孤立存在,而是让它们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驱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克制且富有韵律感的,读起来有一种老派学者的庄重,却又不失现代史学作品应有的犀利。它成功地避开了那种简单化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的倾向。比如,对于那些推动了“黄金时代”的政治家们,作者并没有将他们神化,而是深刻揭示了他们的局限性、妥协与内在的道德困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道德”与“实用”之间的冲突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历史的复杂性就在于,很多时候,伟大的成就往往建立在不那么光彩的决策之上。这种对历史“灰度”的描绘,使得整个叙事充满了张力。它迫使读者不断反思:我们今天所珍视的许多“现代成就”,其代价究竟是什么?这种反思的深度,远超一般的通识读物能给予的。
评分甲骨文从说书不错,以前断货,这次终于买到了。
评分简装版,看看还可以,如果是收藏的话还是建议买精装版的
评分爱死这套甲骨文丛书了,内容丰富外表靓丽,趁搞活动买买买,有机会全部买回收藏
评分正版书籍,活的价格划算,好!
评分现在的书价老贵了, 经典的书籍还是得入,京东挖了这么大的坑, 必须得跳!实惠收藏!
评分很好不错,这个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拿着舒服看着舒服,怎么都得劲,哈哈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甲骨文丛书上帝与美国与黄金
评分甲骨文出品,必属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