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人类这100年

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人类这10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夏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史
  • 纪实摄影
  • 20世纪史
  • 历史
  • 文化
  • 影像
  • 黑镜头
  • 纪念版
  • 摄影集
  • 社会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205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1618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52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里程碑式摄影巨作,记录影响人类命运的百件大事。


  ★马格南图片社70年影像精华,普利策新闻奖、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奖(荷赛奖)获奖作品。

  ★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近百位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

  ★110幅大师级照片真实再现人类100年的历史。这是一册百位大师的经典合集、一本人类百年的历史书、一段全球百年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世界百年的沉思录。

  ★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让人们有勇气去直面战争、杀戮、灾难、贫穷、疾病,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触目惊心的照片,悲天悯人的文字,独具匠心的设计。一本值得收藏的百年摄影经典。


内容简介

  《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近百位摄影大师的110幅代表作,真实地展示了人类自1916年至今的百年历史并让人身临其境。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让人们有勇气去直面战争、杀戮、灾难、贫穷、疾病,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作者简介

  罗伯特·卡帕,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20世纪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以他的名字设立了“罗伯特·卡帕金质奖”。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20世纪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

  马克·吕布,法国著名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曾两次担任马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尤金·史密斯,当代新闻摄影的大师,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尤金·史密斯奖”,表彰他对人性的信念,并将掖为同样的换负而取得突出成就的后来者。

  史蒂夫·麦柯里,美国摄影师,1986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以照片“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而闻名世界,曾荣获“罗伯特·卡帕摄影金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大奖。

  本书所有摄影师均为全球摄影大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精选

2015年 不再醒来

2006年 一个人的抗争

2001年 挑战美国

2000年 面对枪口的孩子

1998年 被击中的旗手

1992年 差半厘米的抚摸

1989年 柏林墙的倒塌

1984年 博帕尔的控诉

1972年 火从天降

1969年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68年 入侵布拉格

1967年 反越战示威游行

1963年 刺客被捕

1945年 立即和彻底的毁灭

1945年 硫磺岛之战

1944年 通敌者


2015~2011

2015年 欧洲难民危机

2015年 玛雅节

2014年 无罪犯罪

2014年 贫困的挑战

2014年 在迈丹的最后一战

2013年 炸弹制造者

2012年 纽约的“新月地带”

2012年 叙利亚难民

2012年 选美比赛

2011年 阿拉伯之春

2011年 愤怒的海啸


2010~2001

2010年 卷入战火

2010年 海地地震

2009年 露宿街头

2008年 被上帝遗忘的土地

2008年 贫与富

2007年 童工

2006年 我们将死之时

2006年 贫民窟的生活

2006年 我们生活的地方

2006年 矿工事故

2005年 伊西尔玛雅人

2005年 最后的旅程

2004年 阿富汗重建

2004年 洗礼仪式

2004年 卫星

2004年 燃料污染

2002年 博帕尔惨案后遗症

2001年 “9?11”幸存者

2001年 失明

2001年 拿起枪的普通人


2000~1991

2000年 逃离格罗兹尼

1999年 逃亡的难民

1999年 安哥拉难民营

1999年 科索沃种族清洗

1998年 总统的桃色事件

1997年 戴安娜与截肢儿童

1996年 重回舞台

1996年 精神病院

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

1994年 被误会的美国士兵

1994年 简单的生活

1994年 卢旺达:地狱之景

1994年 种族隔离政策

1994年 南非英雄

1993年 加沙地带的儿童

1993年 天堂和地狱

1993年 对未知的未来的欢庆

1992年 城市的心脏

1991年 疯狂之井

1991年 山地墓园

1991年 血统的愤怒


1990~1951

1990年 信仰的庆典

1989年 朝圣之旅

1988年 混乱的夜色

1988年 悲剧的结尾

1986年 摩尔人和基督徒节

1984年 苦涩的甜蜜

1984年 逃离之路

1983年 风暴来临

1982年 铁路上的国家

1981年 圣周

1979年 酒吧日常

1977年 尼日利亚捕鱼节

1973年 回家

1971年 管道里的生活

1970年 送别被暗杀的学生领袖

1969年 用暴力解决暴力

1967年 印度饥荒

1967年 吉卜赛少年

1965年 我有一个梦想

1964年 战车碾过的家园

1962年 黑皮肤的幸福

1957年 詹姆斯敦的纪念

1951年 守丧


1950~1916

1950年 分开的水池

1948年 穆斯林妇女

1948年 西非的割礼

1947年 难民营里的狂欢

1947年 美国的败落

1946年 乐园之路

1945年 游戏已经结束

1944年 战争的意义

1944年 死亡的距离

1943年 可有可无的举手投降

1942年 情愿牺牲

1940年 戴钢盔的男孩

1938年 自由的誓言

1936年 帝国战舰

1933年 残忍的孩子

1932年 放逐者的演讲

1929年 大萧条

1917年 泥浆地狱

1916年 凡尔登绞肉机


前言/序言

  20年前,在资料匮乏、求知欲又极度旺盛的时代,《黑镜头》编辑部编著了《黑镜头》系列丛书。他们精心挑选了大量珍贵影像,用充满感怀和悲天悯人的文字,将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为此,《黑镜头》无意中做了当时中国“读图时代”的领头羊。

  从1997年底编辑部开始策划,到1998年初出版了第一本《黑镜头》,再到2004年的这六年间,编辑部相继完成了这个系列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004年,紫图公司荣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颁发的“支持中国摄影教育杰出贡献奖”。今天,《黑镜头》在大家的持续关注中推出了20周年纪念版。时代环境改变了,但大家对经典影像的热情依旧不减。

  这次纪念版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摄影大师的110幅代表作,真实展示了人类自1916至今的百年历史并让人身临其境。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让人们有勇气去直面战争、杀戮、灾难、贫穷、疾病,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人类百年图景:一个时代的影像回响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视觉之旅,一卷浓缩了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宏大画卷。当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总有一些瞬间,被镜头凝固,成为永恒。而《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人类这100年》正是这样一本承载着百年记忆的珍贵读物。它以一种直观而深刻的方式,带领我们重温过去一百年间,人类文明跌宕起伏的足迹,从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到科技革新带来的日新月异,再到社会思潮的激荡碰撞,每一张照片都仿佛拥有生命,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以及隐藏在照片背后,无数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 这并非一本简单的摄影集,而是一部视觉化的史诗。它所呈现的,远不止是事件的表象,更是隐藏在其下的情感、思绪与时代的精神。通过精选的大量极具代表性的影像,本书深入挖掘了人类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创造力,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个体与集体所经历的蜕变与成长。它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塑造了今日世界的重大时刻,感受那些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伟大变革,并从中汲取力量,反思当下,展望未来。 从战争的阴影到和平的曙光:见证人类的伤痕与复兴 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剧烈动荡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曾将人类文明推向崩溃的边缘。本书中的许多影像,便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直接记录。从战壕里的士兵,眼神中闪烁着绝望与恐惧,到被战火摧毁的城市,断壁残垣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从流离失所的人群,脸上刻满了饥饿与无助,到集中营里被剥夺尊严的生命,这些画面无不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深刻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战争对人类灵魂的摧残。 然而,人类的韧性与求生欲,却在最艰难的时刻闪耀出最耀眼的光芒。在废墟之上,我们看到了重建的希望。照片中,双手沾满泥土的建设者,用汗水与信念筑起新的家园;在战火硝烟散尽后,人们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孩子们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嬉戏,这是对生命最美好的肯定。本书将这些充满力量的瞬间一一呈现,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深的绝望中,人类也从未放弃对光明和未来的追寻。 科技的飞跃与社会的变革:触摸时代的脉搏 二十世纪,也是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从飞机的第一次升空,到人类首次踏上月球的伟大一步;从第一台计算机的笨重问世,到信息时代的迅雷不及掩耳,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本书中的影像,记录了这些里程碑式的科技突破。它们展示了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勇气与智慧,也折射出科技发展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与此同时,社会思潮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女权运动的兴起,黑人民权运动的抗争,冷战格局下的意识形态对垒,以及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文化交流与冲击,都在本书的影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看到,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性别的人们,为了争取平等、自由与尊严而发出的呐喊;我们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与碰撞中,学习、理解与包容。这些影像,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人类社会在不断探索与演进中,对自身价值与社会秩序的追问与构建。 个体命运的缩影:捕捉瞬间的情感与生命力 除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本书更关注那些构成历史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张照片,都凝固了一个生命在特定时空的瞬间。或许是一个母亲紧紧拥抱孩子的手,传递着最原始的爱与保护;或许是一个年轻人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无畏;或许是老人眼中,饱含着对过往的回忆与沉思。这些细微的情感流露,这些生命中最真实的存在状态,是构成人类百年图景不可或缺的基石。 本书精心挑选的影像,以其强大的叙事力量,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触动观者的内心。它们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境遇如何坎坷,人类共同的情感——爱、希望、恐惧、悲伤、喜悦——始终是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这些影像,我们得以窥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日常生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共情与联结。 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启迪 《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人类这100年》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回顾,更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刻对话。它邀请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那些曾经的错误与牺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那些曾经的勇气与探索,则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 通过阅读这本充满力量的视觉史书,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与磨难,塑造了人类的坚韧与智慧,也激发了我们不断追求进步与美好的潜能。本书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而每一个印记,都承载着人类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和对更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历史、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的一份厚礼。它将带领你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让你在黑白的光影中,感受人类百年来的呼吸与脉搏,理解那些塑造了今日世界的复杂力量,并在感悟中,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这个时代的深刻联系。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选择与行动,也在为人类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被瞬间拉入了一个巨大的、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万花筒。作者的笔触如同精密的显微镜,聚焦于那些常常被历史洪流裹挟、遗忘的微小人物和瞬间。我特别欣赏他对社会结构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描摹,那种细腻到令人心悸的真实感,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与时代的关系。比如,他对于某个特定年代城市边缘人群日常琐事的记录,那种近乎田野调查的扎实,使得那些逝去的场景重新获得了鲜活的呼吸。读到此处,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因为那种深沉的共鸣感,如同被一个久未谋面的老友轻轻拍了拍肩膀,诉说着那些共同经历却又被时间冲淡的记忆碎片。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溪流般舒缓,时而又像疾风骤雨般猛烈,精准地捕捉了人类历史那复杂多变的脉搏。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它不满足于宏大叙事的陈述,而是执着于挖掘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阴影下的,属于人性的、永恒的挣扎与光辉。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充满“重量感”的。它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沉重的主题,反而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将时代的残酷真相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这份沉重并非让人感到绝望,恰恰相反,正是这种直面黑暗的勇气,让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坚韧的力量。作者在处理历史转折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的情感处理方式,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具穿透力。它让你在内心深处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在那样的大背景下,我,或者我的前辈,会如何选择?这种代入感是极强的,它迫使读者跳出自己舒适的“现在”,去真切感受过去的时间的密度和重量。全书的结构就像一座精心搭建的迷宫,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通向一个意想不到的哲学困境,但最终,迷宫的设计者似乎总能巧妙地引导读者找到一条通往更广阔视野的出路。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炫技,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主题的表达,而非炫耀本身。作者似乎拥有某种近乎魔术的能力,能够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两条时间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原来如此”的惊喜。我尤其惊叹于他对不同文化语境下人类行为模式差异的捕捉。那些在异国他乡发生的具体事件,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人类共有的某些基本情感诉求,比如对归属感的渴望,对意义的探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边界被大大拓宽了,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人类心理复杂性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那种阅读体验是极其充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而是一场需要全神贯注的智力与情感的马拉松。

评分

阅读这部作品,我感受到了作者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求证精神,这种品质在当今的许多作品中已属罕见。他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但最难得的是,这些考据从未成为负担,反而化作了有机的一部分,支撑着整个叙事的骨架。特别是在描绘技术革新对人类精神世界带来的冲击时,作者表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他没有简单地赞美或批判,而是深入挖掘了技术进步背后潜藏的人类焦虑与适应机制。这种平衡和多维度的思考,使得这本书的论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持久的讨论价值。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知识上的满足感,仿佛完成了一次全面的精神体检,清晰地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以及我们带着怎样的遗产走向未来。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智性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盛宴,充满了古典的韵律和现代的锐利,交织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张力。我特别留意到作者是如何运用场景的转换来烘托情绪的,那种从极度的喧嚣瞬间切换到万籁俱寂的叙事手法,制造出一种强烈的时空错位感,让读者仿佛身处时间的夹缝之中。它探讨的许多议题,比如身份的流动性、记忆的不可靠性,都是当代社会中非常尖锐的话题,但作者却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去解构它们,使得那些晦涩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会反复阅读某些段落,仅仅是为了品味那些词语的排列组合是如何达到如此完美的音韵和谐。这本书的价值远超记录历史本身,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和自我存在”的艺术指南,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提炼出真正值得铭记的价值内核。

评分

比想象的大!值得收藏

评分

很好很好,京东6.18购书便宜。

评分

珍贵的照片,从这里看见昨天的中国,看见中国的变迁。推荐。

评分

这本书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照片确实很多,都是作者随遇而安拍摄的,也就是看到什么拍什么,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作者估计是想将这本摄影作品展现出丰富的一面,所以照片有江南有朔北,偶尔有一张西北的,视野太过狭小,我很想看到昨天的中国更加全面的模样,而不仅仅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方,某些照片作者有介绍,有些照片只有一个题目,老照片本就是蕴藏着很多故事的,没有了故事,只是看着孤零零的图片,很难产生共鸣的。不过作者已经尽力了,当年交通的不发达限制了摄影师的阅历与轨迹,毕竟是昨天的中国嘛

评分

一次性买了两本 包装精美内容发人深省

评分

不知道JD的管理层看过一部电影:《实习生》没有。里面主角安妮海瑟薇有句台词:我们要让顾客收到每一份包裹像收到一份礼物一样。

评分

不错,照片很清晰

评分

100年影像过往,人类的这100年过的相当波折。

评分

京东这次图书大促太划算了,买了很多书,价格实惠,印制很精美,送上楼,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买买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