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欣 编
图书标签:
  • 电路分析
  • 基础
  • 学习指导
  • 习题解析
  • 电气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电子技术
  • 大学教材
  • 十三五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5506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18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与《电路分析基础》相配套的学习辅导书。全书共分13章,顺序与主教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与主教材各章对应的知识要点总结、重点与难点、学习方法指导和习题解析。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既可为使用《电路分析基础》教材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基本要求
1.2 重点与难点
1.3 学习指导
1.3.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3.2 三个物理量
1.3.3 理想元件的VCR
1.3.4 基尔霍夫定律
1.4 习题解析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基本要求
2.2 重点与难点
2.3 学习指导
2.3.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3.2 电阻的等效变换
2.3.3 理想电源的等效变换
2.3.4 实际电源等效变换
2.3.5 无源一端口的输入电阻
2.4 习题解析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3.1 基本要求
3.2 重点与难点
3.3 学习指导
3.3.1 独立方程的个数
3.3.2 支路电流法
3.3.3 网孔电流法
3.3.4 回路电流法
3.3.5 节点电压法
3.4 习题解析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基本要求
4.2 重点与难点
4.3 学习指导
4.3.1 叠加定理
4.3.2 齐次定理
4.3.3 替代定理
4.3.4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3.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4 习题解析

第5章 动态元件和动态电路
5.1 基本要求
5.2 重点与难点
5.3 学习指导
5.3.1 电容、电感的VCR
5.3.2 电容、电感的连接
5.3.3 换路定则
5.3.4 初始值
5.4 习题解析

第6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6.1 基本要求
6.2 重点与难点
6.3 学习指导
6.3.1 基本概念
6.3.2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6.3.3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4 习题解析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 基本要求
7.2 重点与难点
7.3 学习指导
7.3.1 正弦量基本概念
7.3.2 复数
7.3.3 相量
7.3.4 基尔霍夫定律和各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7.3.5 阻抗和导纳
7.3.6 阻抗的连接
7.3.7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3.8 交流电路的功率
7.3.9 谐振
7.4 习题解析

第8章 三相电路
8.1 基本要求
8.2 重点与难点
8.3 学习指导
8.3.1 对称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8.3.2 对称三相电路相、线电压和相、线电流关系
8.3.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8.3.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8.3.5 三相电路功率
8.4 习题解析

第9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9.1 基本要求
9.2 重点与难点
9.3 学习指导
9.3.1 同名端
9.3.2 耦合电感线圈的VCR
9.3.3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9.3.4 变压器
9.4 习题解析

第10章 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电路的分析
10.1 基本要求
10.2 重点与难点
10.3 学习指导
10.3.1 不同频率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10.3.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计算
10.3.3 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稳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10.4 习题解析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1.1 基本要求
11.2 重点与难点
11.3 学习指导
11.3.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11.3.2 拉普拉斯逆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11.3.3 电路定律和电路元件的运算形式
11.3.4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
11.4 习题解析

第12章 二端口网络
12.1 基本要求
12.2 重点与难点
12.3 学习指导
12.3.1 基本方程
12.3.2 等效电路
12.3.3 连接
12.4 习题解析

第13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3.1 基本要求
13.2 重点与难点
13.3 学习指导
13.3.1 网路图论的基本概念
13.3.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
13.3.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和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3.4 习题解析
《现代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 概述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信号处理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通信、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到医疗诊断、地球科学勘探,无不依赖于对信号进行有效的获取、分析、变换和重建。本书旨在系统深入地介绍现代信号处理的核心理论,并结合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扎实的信号处理知识体系。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本书特色 1. 理论严谨与概念清晰: 本书在阐述信号处理基本概念时,力求严谨细致,确保数学推导的准确性,并辅以直观的比喻和图示,帮助读者清晰理解抽象的理论。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分析、Z变换等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采样定理、滤波器设计、谱估计、自适应滤波等核心内容。 2. 内容全面与结构合理: 本书涵盖了信号处理领域最常用、最关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结构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首先建立扎实的数学和理论基础,然后逐步引入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并最终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3. 应用导向与案例丰富: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书中不仅讲解了各种信号处理技术的原理,更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涉及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复用与解调、图像处理中的滤波与增强、语音识别中的特征提取、生物医学信号分析(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力求让读者体会到信号处理的强大生命力。 4. 数学工具的引入与讲解: 信号处理的本质离不开数学工具。本书在介绍相关理论时,会适时引入和讲解必要的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等,并强调这些数学工具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帮助读者建立起数学与信号处理之间的桥梁。 5. 编程实践的引导: 现代信号处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仿真与实现。本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也会适时介绍如何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信号处理的仿真与实现。虽然本书不包含具体的编程指导,但其理论深度和清晰的逻辑,将为读者学习和掌握编程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础 引言: 介绍信号与系统的概念,以及在数字时代的信号处理的重要性。 离散时间信号: 详细定义和分类各种类型的离散时间信号,如单位冲激信号、单位阶跃信号、指数信号、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等。讲解信号的运算,如移位、翻转、伸缩和相加。 离散时间系统: 定义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线性、时不变、因果性、稳定性等。重点讲解LTI(线性时不变)系统,其重要性在于许多实际系统都可以近似为LTI系统。 卷积: 深入讲解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卷积运算,这是分析和理解LTI系统响应的关键。通过图示和算例,清晰展示卷积过程。 系统函数的概念: 引入系统函数(或称为传递函数)在Z域中的概念,以及其与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系统频率响应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傅里叶分析与频域特性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DTFT): 介绍DTFT,它将离散时间信号从时域映射到频域,揭示信号的频率成分。详细讲解DTFT的性质,如线性、时移、频移、卷积性质等。 傅里叶级数 (FS): 讲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将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或余弦分量的和。 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 介绍DFT,它是DTFT在有限长度信号上的离散化近似,也是计算机处理信号的基础。详细讨论DFT的计算、性质及其与DTFT的关系。 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讲解FFT算法,这是DFT的高效实现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 频率响应: 深入分析LTI系统的频率响应,即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增益和相移特性。这对于理解系统的滤波特性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Z变换与系统分析 Z变换: 引入Z变换,它不仅可以分析离散时间信号,还能更方便地处理非周期信号,并且能够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详细讲解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ROC)和性质。 逆Z变换: 讲解如何通过部分分式展开、围道积分等方法进行逆Z变换,从而从Z域表达式恢复时域信号。 LTI系统的Z域分析: 利用Z变换分析LTI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函数、零极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包括稳定性判断。 差分方程与系统实现: 讲解如何将差分方程表示的离散时间系统在Z域中进行分析,以及直接形式、级联形式、并行形式等系统实现结构。 第四部分:采样定理与数字滤波 采样定理: 详细阐述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这是连接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桥梁。讲解理想采样、实际采样以及采样过程中的混叠现象,并提出抗混叠滤波的解决方案。 重构: 讲解如何通过插值滤波器从采样信号中重构原始连续信号。 滤波器基础: 介绍滤波器的概念和分类,主要分为IIR(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和FIR(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 FIR滤波器设计: 详细讲解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包括窗函数法(矩形窗、汉明窗、海宁窗、布莱克曼窗等)和频率采样法。 IIR滤波器设计: 讲解I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双线性变换法,以及如何利用模拟滤波器原型(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椭圆滤波器)进行设计。 第五部分:谱估计与随机信号处理 随机信号基础: 介绍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如均值、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等。 谱估计: 讲解谱估计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方法,包括非参数谱估计方法(周期图法、改进周期图法、Welch法)和参数谱估计方法(AR模型、MA模型、ARMA模型)。 维纳滤波: 介绍维纳滤波理论,它是在均方误差最小准则下,用于从噪声中提取信号的最优线性滤波器。 卡尔曼滤波: 讲解卡尔曼滤波的原理和应用,这是一种利用系统模型和观测数据估计系统状态的递归算法,在导航、控制、雷达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第六部分:自适应信号处理 自适应滤波概念: 介绍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思想,即滤波器参数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自动调整,以达到某种优化目标。 LMS算法: 详细讲解最常用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最小均方(LMS)算法及其变种,包括归一化LMS(NLMS)算法。 RLS算法: 介绍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它通常比LMS算法收敛更快,但计算复杂度更高。 自适应滤波器的应用: 举例说明自适应滤波器在噪声消除、回声消除、信道均衡、系统辨识等方面的应用。 第七部分:现代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通信系统: 介绍数字通信中的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信道均衡、多用户接入技术(如CDMA)等,这些都离不开信号处理。 图像与视频处理: 讲解图像增强、去噪、边缘检测、图像压缩、运动估计等技术。 语音信号处理: 介绍语音信号的产生、识别、合成、语音编码、语音增强等。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讲解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等生物医学信号的分析、特征提取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其他应用: 简要介绍信号处理在雷达、声纳、地震勘探、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 总结 《现代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以其严谨的理论体系、全面的内容覆盖、丰富的应用案例以及清晰的逻辑结构,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和掌握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平台。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培养读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各种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中。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精髓,并具备在信息时代浪潮中驾驭和创造新技术的实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使用这本书之前,我对电路分析这门课程多少有些畏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这本教材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学长在手把手地教导你。即使是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暂态分析中的微分方程,它也会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示来帮助理解。而且,它在一些关键概念的引入上,非常注重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这让我明白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了更强的学习动力。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我学习电路分析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

评分

拿到这本《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时,我原本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教材配套习题集,没想到翻开之后,惊喜不断。首先,它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章节都清晰地划分成了“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解析”和“课后习题详解”三个部分。知识点梳理部分,作者用非常简洁易懂的语言概括了该章的核心概念和公式,并且辅以图示,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电路分析的学生来说,能够快速建立起宏观的认识,避免了被海量公式和概念淹没的恐惧。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让我对电路分析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例题解析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点拨”。以往看其他教材的例题,常常是看得懂过程,但自己一动手就卡壳。而这本教材的例题,不仅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一步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点,甚至还会提示可能出现的陷阱和易错之处。比如在讲解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时,它就特别强调了如何正确选取参考节点和参考网孔,以及如何处理电流源和受控源。这些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任何其他参考书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最令我赞叹的是,这本书的课后习题解析部分,简直就是一场“解题盛宴”。它涵盖了从基础概念题到复杂综合题的各种题型,而且每道题都有不止一种解法,甚至会对比不同解法的优劣。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难题的解析,作者会一步步引导,从最简单的方法入手,然后逐渐过渡到更优化的解题技巧。有时候,一道题它会给出几种不同的思路,让我看到电路分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设计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解题视野,不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经常会把解析里的多种方法都尝试一遍,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评分

作为一本学习指导,这本书在帮助我梳理知识脉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讲解每个章节的时候,都会巧妙地引入前一章或后续章节的相关概念,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电路分析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比如在讲解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时,它会巧妙地与等效变换联系起来,让我明白这些定理是如何在特定情况下简化复杂电路的。这种“循序渐进,承上启下”的教学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顺畅,不会有断层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路分析的逻辑和方法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