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交互设计师对交互的理解不同,看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是如何从对时代的变幻和未来交互的设想为切入点,用情感交流与信息交换作为思维发散点,引领读者进入更深刻的交互时代。
本书邀请世界各地的交互设计师,就交互中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这一主题,以文字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分享设计师对交互设计的设计技法、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以及发展趋势的理解,并且有大量精彩的交互设计案例展示,读者可以通过设计师的文章和案例展示,了解到交互设计的新潮流。
善本图书,是中国专业的设计类图书经销商之一,平面、广告、地产、产品、服装、室内、建筑、景观等设计类图书和杂志,致力于为设计师提供新、快、全的设计资讯和专业化服务,崇尚精品图书,推崇“善本就是好书”,广泛地与国内外出版商和销售商保持着良好地紧密合作。
浸入式交互体验p8 - p13
交互设计给我的启示p14 - p23
交互设计终究是以人为本p24- p29
传达品牌的情绪和价值p30 - p33
科技与交互设计 p34 - p45
个性定制交互的新时代p46 - p59
“积极”的要素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p60 - p67
交互设计中密不可分的东西p68- p71
数字化生活新时代p72- p79
理解你的用户p80 - p85
交互设计的目标是促进沟通p86- p89
让用户愉快使用的交互设计p90 - p95
关注用户感受 注重设计细节p96 - p105
交互设计的情感互动p106- p117
交互设计的感悟与实现方式p118 - p123
交互设计的5 个步骤p124 - p133
情感与交互p134 - p145
通过互动故事讲述获得知识p146- p151
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用户p152 - p157
交互设计的关键p158 - p167
能引起共鸣的交互p168 - p171
激发直觉的用户体验p172- p175
作品欣赏
游杭州荡西湖App p177 - p179
迈外迪美食App p180 - p182
租房 App p183 - p185
钥匙配制机器配套App p186 - p189
SkyWarriors 游戏宣传Appp190 - p193
网页制作网站&App p194 - p195
斯科沃罗区地图App p196- p197
情绪追踪App p198 - p199
FitBark 宠物状态追踪App p200 - p203
《Young》电子杂志App p204 - p207
计算机诞生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也相继面世,19 世纪80 年代,伴随着智能设备诞生的还有“交互设计”。这些设备起初由行业资深的工程师研发而成,因此即便是面对高深的操作过程,他们也能轻松应对。但要普及给普罗大众的话,人机交互必须更加简单易懂,这就是交互设计的任务——化复杂的机械语言为简单的界面操作。
随着交互设计的进步,它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从复杂到简单、从虚拟到真实性的体现、平面与动态结合等方面,还有情感化体验越来越突出的特点。交互设计对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达到情感交互的话,需要设计师怎么做?比如玩一个游戏的应用程序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记得画面的华丽,闯关时的刺激紧张,以及游戏结束后看好友分数排位时的轻松愉悦,而用户不知道能给他们这么多视觉刺激和情感体验的游戏应用程序应用界面是怎么设计制作的。只有设计师和和程序员知道,一个成功的App 需要设立心理模型、收集用户数据、不断修改应用程序交互细节。成功的应用程序不需要说明书去教导用户如何使用,通过精心设计的界面,用户自己可以轻松掌握一切操作。
小编很荣幸邀请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应用程序的设计师们,在本书中分享了各自的交互设计心得,从技术运用的角度出发,讲讲如何布局一个完善的界面;从情感沟通的角度出发,讲讲交互设计应如何以人为本;从展望未来的角度出发,聊聊未来的交互设计。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盛宴,触感也一流,拿在手里就感觉很有分量,那种精良的印刷和色彩处理,让人忍不住想一遍遍翻阅。尤其是全彩的内页,将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案例呈现得如此直观、生动,那些原本抽象的交互设计概念,在丰富的视觉引导下变得清晰易懂。编辑在版式编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留白恰到好处,文字与图片的排布富有节奏感,阅读体验非常顺畅,即便面对厚厚的书,也不会产生压迫感。这绝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光是欣赏它的物理形态,就已经算是一种享受了。设计师对于细节的打磨,体现了他们对“好的交互”的深刻理解——即便是静止的物体,也应具备流畅的体验。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选题角度极其刁钻且高明。它没有去罗列那些已经被用烂的设计原则,反而深入挖掘了那些真正站在行业前沿的大师们,在面对模糊、开放性问题时的决策路径和思维模型。这种“去公式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不像很多工具书那样提供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元认知”框架。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领域专家的观点,我发现即便是看似普适的设计准则,在实践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高度的定制化调整。这种对“情境性”的强调,对于初入这个行业或者希望突破瓶颈的从业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读完这些顶尖设计师的访谈,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对于“人”的理解深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传统软件工程师的预期。他们探讨的不再是按钮放在哪里最合理,而是人类的认知局限、情感需求,以及技术如何不着痕迹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这种将心理学、人类学知识融入设计流程的做法,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交互设计”的狭隘认知。访谈中那些关于“同理心”和“非预期后果”的讨论尤为深刻,它促使我反思,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是否正在无意中制造新的数字鸿沟或精神压力。这书让人从“做产品”的层面,跃升到了“塑造生活方式”的层面进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节奏掌握得非常成熟,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访谈录的僵硬和刻板。编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构建这些对话的逻辑流,使得不同专家的见解相互碰撞、彼此印证,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需要反复研读才能理清脉络,而是通过流畅的对话,将深奥的议题娓娓道来。有时,一个看似随意的提问,引出的却是对行业未来走向的精准预判,这种智力上的惊喜感贯穿始终。我常常读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来,去整理自己脑中的思绪,思考这些国际先驱们是如何预见到今天的一些热门趋势的。
评分坦白讲,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毕竟“国际顶尖”这四个字往往意味着高深的门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的语言保持了一种高度的专业性和可读性的完美平衡。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哲学讨论,作者们也总能找到一个日常的、可感知的类比来支撑观点,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向上看”的视角,让我有机会站在这些巨匠的肩膀上,审视我们当前工作流程中的不足和可以探索的未知领域。它激发了我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促使我跳出日常工作的舒适区,去尝试那些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设计实验。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hhhhhhhh
评分书损坏了,而且是开封的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损坏了,而且是开封的书
评分不错的,可以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参考书,学习一下
评分参考书,学习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