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收录三十一篇翻译家王佐良谈论英国诗人、作品的散文,以放松、亲切的语言呈现出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章早在80年代的《读书》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归入三联的“读书文丛”。
作者围绕英语诗歌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包括中古民谣、弥尔顿、蒲柏、布莱克、华兹华斯、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奥登等。作者希望能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果若如此,无论对学习语言,还是提高文学修养,都会很有帮助。
序
中古民谣
斯宾塞(一五五二——一五九九)
弥尔顿(一六○八——一六七四)
蒲柏(一六八八——一七四四)
安德鲁·马伏尔(一六二一六七八)
托马斯·格雷(一七一六——一七七一)
布莱克(一七五七——一八三二)
华兹华斯(一七七○——一八五○)
司各特(一七七一——一八三二)
拜伦(一七八八——一八二四)
雪莱(一七九二——一八二二)
济慈(一七九五——一八二一)
哈代(一八四○——一九二八)
霍思曼(一八五九——一九三六)
叶芝(一八六五——一九三九)
缪亚(一八八七——一九五九)
艾略特(一八八八——一九六五)
麦克迪尔米德(一八九二——一九七八)
欧文(一八九三——一九一八)
燕卜荪(一九○六——一九八四)
奥登(一九○七——一九七三)
司班德(一九○九——一九九五)
R.S.托马斯(一九一三——二○○○)
拉金(一九二二——一九八五)
琼生(一五七三——一六三七)
兰陀(一七七五——一八六四)
莫里斯(一八三四——一八九六)
格瑞夫斯(一八九五——一九八五)
麦克尼斯(一九○七——一九六四)
绍莱·麦克林(一九——一九九六)
显默斯·希尼(一九三九——)
因此力姑娘去掉贞女的矜持,而要全力投入恋爱——不是慢吞吞地盈文尔雅地爱,而要像“烈火”,像“食肉的猛禽”,“把时间立刻吞掉”,“通过粗暴的厮打把我们的欢乐/从生活的两扇铁门中间扯过”。如果说,这诗的前半写得有点俏皮,到了后半则是完全认真的。前面是时间、空间的大扩张,后面则是突然缩小到火热的情欲一点上。所谓“玄学派”,实际上是最入世的。多恩如此,马伏尔也如此。
《花园》一诗属于牧歌(Pastoral)类,写的是理想世界。诗人感到在人世追逐荣名实在不如隐居花园,后来凭想象进入了一个无忧的伊甸园。
但是中间经过若干层次,一层比一层更纯净,更自在,直到超脱凡尘,而他的伊甸园又不同于《圣经》上的伊甸园,其中并无夏娃出现,也就没有“原罪”的威胁。然而诗人又知道希冀。超出凡人的部分,是妄想”,所以最后一节又回到一种中层境界,安于“用碧草与鲜花来计算”时间的人世的普通花园。
诗人拿来与尘世的五颜六色相对比的是绿色,这是他的主要象征,一则云“不论是白的,还是红的,看来/总不及这可爱的绿色那么昵爱”,再则云:
Annihilatingallthat'smadeToagreenThoughtinagreenShade.
把一切凡是造出来的,都化为虚妄,变成绿荫中的一个绿色的思想。
(杨周翰译文)这可能是马伏尔全部诗作里最有名的两行,也是历代学者和批评家绞尽脑汁力图阐明的两行。比较可取的解释是两种:1·把全部物质世界化为非物质的,2.与绿色思想相比,物质世界毫无价值。不论如何解释,这两行体现了作者在艺术上的精心,上行用了annihilate(消灭)这个厉害的词,下行又重复green(绿)两次,而且两行出现在全节之末,更使这两行突出地受到注意,此外用greenShade之实来调剂greenThought之虚,也使我们看清富于形象的诗怎样大异于长于逻辑思维的哲理文章。玄学派诗之难能可贵处正在以哲理入诗,而诗不仅不减本色,反而更加动人。
下面是上述两诗中一首的译文,译者是杨周翰同志:
致他的娇羞的女友
我们如有足够的天地和时间,你这娇羞,小姐,就算不得什么罪愆。
我们可以坐下来,考虑向哪方去散步,消磨这漫长的恋爱时光。
你可以在印度的恒河岸边寻找红宝石,我可以在亨柏之畔①望潮哀叹。我可以在洪水②未到之前十年,爱上了你,你也可以拒绝,如果你高兴,直到犹太人皈依基督正宗。③
我的植物般的爱情可以发展,发展得比那些帝国还寥廓,还缓慢。
我要用一百个年头来赞美你的眼睛,凝视你的娥眉;用二百年来膜拜你的酥胸,其余部分要用三万个春冬。
每一部分至少要一个时代,最后的时代才把你的心展开。
只有这样的气派,小姐,才配你,我的爱的代价也不应比这还低。
但是在我背后我总听到时间的战车插翅飞奔,逼近了;而在那前方,在我们面前,却展现一片永恒的沙漠,寥廓、无限。
在那里,再也找不到你的美,在你的汉白玉的寝宫里再也不会回荡着我的歌声;蛆虫们将要染指于你长期保存的贞操,你那古怪的荣誉将化作尘埃,而我的情欲也将变成一堆灰。
坟墓固然是很隐蔽的去处,也很好,但是我看谁也没在那儿拥抱。
因此啊,趁那青春的光彩还留驻在你的玉肤,像那清晨的露珠,趁你的灵魂从你全身的毛孔还肯于喷吐热情,像烈火的汹涌,让我们趁此可能的时机戏耍吧,像一对食肉的猛禽一样嬉狎,与其受时间慢吞吞地咀嚼而枯凋,不如把我们的时间立刻吞掉。
让我们把我们全身的气力,把所有我们的甜蜜的爱情揉成一球,通过粗暴的厮打把我们的欢乐从生活的两扇铁门中间扯过。
这样,我们虽不能使我们的太阳停止不动,却能让它奔忙。
……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英诗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读书文丛精选:英诗的境界》简直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书中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的方式,将那些遥远的英诗拉近到了我的身边。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意境”的描述,他能够将抽象的诗歌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转化为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的画面。比如,在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时,作者通过对她独特句法的分析,以及对她诗歌中“家”、“死亡”、“自然”等元素的阐释,让我看到了一个既孤独又充满生命力的女性形象。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诗歌的“形式美”,但我感觉作者并非是为了强调技巧,而是希望通过对形式的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读这本书,让我不再惧怕那些看似深奥的英文诗歌,反而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它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我,让我看到了英诗中那片辽阔而迷人的风景,也让我开始思考,诗歌究竟能带给我们些什么。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解读英诗的“境界”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我一直觉得英诗有种难以言喻的特质,一种深邃而内敛的美感,而这本书恰好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像很多学术专著那样堆砌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读者感受的方式,去挖掘诗歌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书中对勃朗宁夫人那种细腻而炽热的情感表达的分析,让我对“爱”这个主题有了全新的理解,那种将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却又带着一种克制和优雅的力量,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还有对柯勒律治《古舟子吟》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深入剖析了诗歌中关于罪与救赎、孤独与连接的哲学思考,那种超验的、梦幻般的氛围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相对冷门的诗人,他们的作品虽然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同样蕴含着惊人的智慧和艺术价值,作者的介绍让我对这些“遗珠”刮目相看。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跟随作者的笔触,在英诗的海洋中遨游,每一次的抵达都充满了惊喜和启迪。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关于英诗的“灵魂对话”。作者在书中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以一种非常平等和尊重的姿态,与读者一同探索诗歌的奥秘。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象征”的讨论,作者没有简单地列举几个例子,而是深入分析了象征在英诗中是如何被运用,又是如何形成一种超越文字的深层含义。比如,对济慈《夜莺颂》中“不朽”的解读,作者将其与自然界短暂的生命形成对比,引申出艺术永恒的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确实让人深思。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诗人创作心路历程的描写,读来颇具感染力,让我更能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艰辛与辉煌。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田园诗派的介绍,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对纯朴生活的向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美好的景象之中。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自身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它提供的是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让读者自己去发现诗歌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读书文丛精选:英诗的境界》我翻看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最让我着迷的是它对诗歌意境的解析,那种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山川湖海,寄托深沉情感的功力,在书中被拆解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十四行诗的部分,作者不仅梳理了十四行诗的格律变化,更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莎士比亚、弥尔顿等大师如何在这方寸之间挥洒自如,将爱、死亡、时间等宏大主题写得既深刻又动人。读的时候,仿佛能看到诗人在烛光下沉思,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探索。书中提到的许多意象,比如“玫瑰”、“荆棘”、“大海”,在作者的解读下,不再是简单的词语,而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象征的符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华兹华斯“自然”的阐释,那不仅仅是田园风光,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一种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整本书的文字流畅优美,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便是初涉英诗的读者也能轻松跟随作者的思路,领略到诗歌的魅力。它像一位博学而亲切的朋友,娓娓道来,引领我走进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评分初读这本书,就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炼的语言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英诗的介绍,更是一次对西方诗歌美学精髓的深度挖掘。作者对于“境界”二字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他没有停留在对诗歌字面意思的解读,而是深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氛围、所传达的情感、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将这一切融会贯通,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立体的诗歌图景。书中对意象的解读尤其精彩,比如对雪莱《西风颂》中“春天”的阐释,那不仅仅是万物复苏的景象,更是希望的象征,是对革新与力量的呼唤。这种解读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熟悉的诗篇,仿佛看到了它们被赋予的全新生命。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了得,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读这本书,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尝微涩,回味甘甜,每一次的咀嚼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它让我意识到,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形式,更在于其所能抵达的精神高度。
评分真是好书,纸质也很轻,适合阅读
评分三联书店推出的读书文丛精选,平装16开,书脊锁线纸质优良,排版印刷得体大方,活动期间价格实惠,非常满意。
评分还不错,京东送货快,值得购买,很便宜
评分存货中
评分经典之作,支持。
评分三联文丛里的文章当年看过一些,买回来再读,已多年过去。也好。
评分海南没有书库,买本书要近一周啊
评分很好的书,京东购物很快很满意,一直都在京东买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件物品,京东速度非常快,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