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收錄三十一篇翻譯傢王佐良談論英國詩人、作品的散文,以放鬆、親切的語言呈現齣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這些文章早在80年代的《讀書》雜誌上連載,後結集歸入三聯的“讀書文叢”。
作者圍繞英語詩歌的境界,談論範圍很廣,包括中古民謠、彌爾頓、蒲柏、布萊剋、華茲華斯、司各特、拜倫、雪萊、濟慈、哈代、葉芝、艾略特、奧登等。作者希望能以寫意和點睛的筆法來傳達詩意,有話即長,無話即短,盡量避免學院或文學傢圈子裏的名詞、術語;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愛、激情,把讀者當作一個知心朋友,希望讀者能有耐心傾聽他常年浸泡在英語詩歌世界中所獲得的心得,並因此進一步閱讀原著——果若如此,無論對學習語言,還是提高文學修養,都會很有幫助。
序
中古民謠
斯賓塞(一五五二——一五九九)
彌爾頓(一六○八——一六七四)
蒲柏(一六八八——一七四四)
安德魯·馬伏爾(一六二一六七八)
托馬斯·格雷(一七一六——一七七一)
布萊剋(一七五七——一八三二)
華茲華斯(一七七○——一八五○)
司各特(一七七一——一八三二)
拜倫(一七八八——一八二四)
雪萊(一七九二——一八二二)
濟慈(一七九五——一八二一)
哈代(一八四○——一九二八)
霍思曼(一八五九——一九三六)
葉芝(一八六五——一九三九)
繆亞(一八八七——一九五九)
艾略特(一八八八——一九六五)
麥剋迪爾米德(一八九二——一九七八)
歐文(一八九三——一九一八)
燕蔔蓀(一九○六——一九八四)
奧登(一九○七——一九七三)
司班德(一九○九——一九九五)
R.S.托馬斯(一九一三——二○○○)
拉金(一九二二——一九八五)
瓊生(一五七三——一六三七)
蘭陀(一七七五——一八六四)
莫裏斯(一八三四——一八九六)
格瑞夫斯(一八九五——一九八五)
麥剋尼斯(一九○七——一九六四)
紹萊·麥剋林(一九——一九九六)
顯默斯·希尼(一九三九——)
因此力姑娘去掉貞女的矜持,而要全力投入戀愛——不是慢吞吞地盈文爾雅地愛,而要像“烈火”,像“食肉的猛禽”,“把時間立刻吞掉”,“通過粗暴的廝打把我們的歡樂/從生活的兩扇鐵門中間扯過”。如果說,這詩的前半寫得有點俏皮,到瞭後半則是完全認真的。前麵是時間、空間的大擴張,後麵則是突然縮小到火熱的情欲一點上。所謂“玄學派”,實際上是最入世的。多恩如此,馬伏爾也如此。
《花園》一詩屬於牧歌(Pastoral)類,寫的是理想世界。詩人感到在人世追逐榮名實在不如隱居花園,後來憑想象進入瞭一個無憂的伊甸園。
但是中間經過若乾層次,一層比一層更純淨,更自在,直到超脫凡塵,而他的伊甸園又不同於《聖經》上的伊甸園,其中並無夏娃齣現,也就沒有“原罪”的威脅。然而詩人又知道希冀。超齣凡人的部分,是妄想”,所以最後一節又迴到一種中層境界,安於“用碧草與鮮花來計算”時間的人世的普通花園。
詩人拿來與塵世的五顔六色相對比的是綠色,這是他的主要象徵,一則雲“不論是白的,還是紅的,看來/總不及這可愛的綠色那麼昵愛”,再則雲:
Annihilatingallthat'smadeToagreenThoughtinagreenShade.
把一切凡是造齣來的,都化為虛妄,變成綠蔭中的一個綠色的思想。
(楊周翰譯文)這可能是馬伏爾全部詩作裏最有名的兩行,也是曆代學者和批評傢絞盡腦汁力圖闡明的兩行。比較可取的解釋是兩種:1·把全部物質世界化為非物質的,2.與綠色思想相比,物質世界毫無價值。不論如何解釋,這兩行體現瞭作者在藝術上的精心,上行用瞭annihilate(消滅)這個厲害的詞,下行又重復green(綠)兩次,而且兩行齣現在全節之末,更使這兩行突齣地受到注意,此外用greenShade之實來調劑greenThought之虛,也使我們看清富於形象的詩怎樣大異於長於邏輯思維的哲理文章。玄學派詩之難能可貴處正在以哲理入詩,而詩不僅不減本色,反而更加動人。
下麵是上述兩詩中一首的譯文,譯者是楊周翰同誌:
緻他的嬌羞的女友
我們如有足夠的天地和時間,你這嬌羞,小姐,就算不得什麼罪愆。
我們可以坐下來,考慮嚮哪方去散步,消磨這漫長的戀愛時光。
你可以在印度的恒河岸邊尋找紅寶石,我可以在亨柏之畔①望潮哀嘆。我可以在洪水②未到之前十年,愛上瞭你,你也可以拒絕,如果你高興,直到猶太人皈依基督正宗。③
我的植物般的愛情可以發展,發展得比那些帝國還寥廓,還緩慢。
我要用一百個年頭來贊美你的眼睛,凝視你的娥眉;用二百年來膜拜你的酥胸,其餘部分要用三萬個春鼕。
每一部分至少要一個時代,最後的時代纔把你的心展開。
隻有這樣的氣派,小姐,纔配你,我的愛的代價也不應比這還低。
但是在我背後我總聽到時間的戰車插翅飛奔,逼近瞭;而在那前方,在我們麵前,卻展現一片永恒的沙漠,寥廓、無限。
在那裏,再也找不到你的美,在你的漢白玉的寢宮裏再也不會迴蕩著我的歌聲;蛆蟲們將要染指於你長期保存的貞操,你那古怪的榮譽將化作塵埃,而我的情欲也將變成一堆灰。
墳墓固然是很隱蔽的去處,也很好,但是我看誰也沒在那兒擁抱。
因此啊,趁那青春的光彩還留駐在你的玉膚,像那清晨的露珠,趁你的靈魂從你全身的毛孔還肯於噴吐熱情,像烈火的洶湧,讓我們趁此可能的時機戲耍吧,像一對食肉的猛禽一樣嬉狎,與其受時間慢吞吞地咀嚼而枯凋,不如把我們的時間立刻吞掉。
讓我們把我們全身的氣力,把所有我們的甜蜜的愛情揉成一球,通過粗暴的廝打把我們的歡樂從生活的兩扇鐵門中間扯過。
這樣,我們雖不能使我們的太陽停止不動,卻能讓它奔忙。
……
這本《讀書文叢精選:英詩的境界》我翻看瞭好幾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最讓我著迷的是它對詩歌意境的解析,那種寥寥數語卻能勾勒齣山川湖海,寄托深沉情感的功力,在書中被拆解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十四行詩的部分,作者不僅梳理瞭十四行詩的格律變化,更深入淺齣地分析瞭莎士比亞、彌爾頓等大師如何在這方寸之間揮灑自如,將愛、死亡、時間等宏大主題寫得既深刻又動人。讀的時候,仿佛能看到詩人在燭光下沉思,字字句句都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與探索。書中提到的許多意象,比如“玫瑰”、“荊棘”、“大海”,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再是簡單的詞語,而是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和情感象徵的符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華茲華斯“自然”的闡釋,那不僅僅是田園風光,更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映射,一種與宇宙萬物和諧共處的精神境界。整本書的文字流暢優美,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即便是初涉英詩的讀者也能輕鬆跟隨作者的思路,領略到詩歌的魅力。它像一位博學而親切的朋友,娓娓道來,引領我走進一個詩意盎然的世界。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英詩知之甚少的人來說,《讀書文叢精選:英詩的境界》簡直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書中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是以一種非常親切、生動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英詩拉近到瞭我的身邊。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意境”的描述,他能夠將抽象的詩歌情感,通過具體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轉化為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的畫麵。比如,在解讀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時,作者通過對她獨特句法的分析,以及對她詩歌中“傢”、“死亡”、“自然”等元素的闡釋,讓我看到瞭一個既孤獨又充滿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關於詩歌的“形式美”,但我感覺作者並非是為瞭強調技巧,而是希望通過對形式的理解,幫助讀者更好地感受詩歌的內在節奏和韻律。讀這本書,讓我不再懼怕那些看似深奧的英文詩歌,反而對它們充滿瞭好奇和期待。它就像一位睿智的嚮導,一步步地引領我,讓我看到瞭英詩中那片遼闊而迷人的風景,也讓我開始思考,詩歌究竟能帶給我們些什麼。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場關於英詩的“靈魂對話”。作者在書中並沒有高高在上地教導,而是以一種非常平等和尊重的姿態,與讀者一同探索詩歌的奧秘。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象徵”的討論,作者沒有簡單地列舉幾個例子,而是深入分析瞭象徵在英詩中是如何被運用,又是如何形成一種超越文字的深層含義。比如,對濟慈《夜鶯頌》中“不朽”的解讀,作者將其與自然界短暫的生命形成對比,引申齣藝術永恒的價值,這種跨越時空的思考,確實讓人深思。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詩人創作心路曆程的描寫,讀來頗具感染力,讓我更能理解詩歌背後所蘊含的艱辛與輝煌。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田園詩派的介紹,那種對自然的熱愛,對純樸生活的嚮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仿佛置身於那片寜靜美好的景象之中。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自身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提供答案,它提供的是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讓讀者自己去發現詩歌的無限可能。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解讀英詩的“境界”方麵,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我一直覺得英詩有種難以言喻的特質,一種深邃而內斂的美感,而這本書恰好捕捉到瞭這一點。它沒有像很多學術專著那樣堆砌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讀者感受的方式,去挖掘詩歌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例如,書中對勃朗寜夫人那種細膩而熾熱的情感錶達的分析,讓我對“愛”這個主題有瞭全新的理解,那種將內心世界毫無保留地傾訴齣來,卻又帶著一種剋製和優雅的力量,簡直讓人拍案叫絕。還有對柯勒律治《古舟子吟》的解讀,作者不僅僅是在講一個故事,更是深入剖析瞭詩歌中關於罪與救贖、孤獨與連接的哲學思考,那種超驗的、夢幻般的氛圍被描繪得入木三分。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相對冷門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雖然不那麼廣為人知,但同樣蘊含著驚人的智慧和藝術價值,作者的介紹讓我對這些“遺珠”颳目相看。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跟隨作者的筆觸,在英詩的海洋中遨遊,每一次的抵達都充滿瞭驚喜和啓迪。
評分初讀這本書,就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煉的語言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英詩的介紹,更是一次對西方詩歌美學精髓的深度挖掘。作者對於“境界”二字的理解,可謂是入木三分。他沒有停留在對詩歌字麵意思的解讀,而是深入到詩歌所營造的氛圍、所傳達的情感、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將這一切融會貫通,為讀者呈現齣一幅幅立體的詩歌圖景。書中對意象的解讀尤其精彩,比如對雪萊《西風頌》中“春天”的闡釋,那不僅僅是萬物復蘇的景象,更是希望的象徵,是對革新與力量的呼喚。這種解讀方式,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熟悉的詩篇,仿佛看到瞭它們被賦予的全新生命。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瞭得,遣詞造句都恰到好處,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讀這本書,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佳釀,初嘗微澀,迴味甘甜,每一次的咀嚼都能品齣不同的滋味。它讓我意識到,詩歌的美,不僅僅在於其形式,更在於其所能抵達的精神高度。
評分敘利亞社會、印度社會、中國社會、米諾斯社會、蘇美爾社會、赫梯社會、巴比倫社會、埃及社會、安第斯社會、墨西哥社會、尤卡坦社會和瑪雅社會,曆數它們從興起、強盛到衰亡、解體的過程。
評分新版的這一本書,書的設計很好,紙質很好
評分423讀書日又買瞭一大堆好書,優惠力度不錯;周振鶴先生的舊版新裝,文章挺耐讀的,很有意思;值得入手。
評分王濛視角有趣~看葉朗的美學原理裏的摘錄吸引到我的
評分很好
評分經典圖書,值得閱讀,信賴京東
評分王濛視角有趣~看葉朗的美學原理裏的摘錄吸引到我的
評分還沒看呢,不過包裝不錯
評分經典老書再版,質量非常好,我很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