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探索 列奥纳多·达·芬奇:每天30秒探索精妙的50个最伟大的思想、发明和艺术杰作

30秒探索 列奥纳多·达·芬奇:每天30秒探索精妙的50个最伟大的思想、发明和艺术杰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利亚·华莱丝 著,崔向前,崔曌 译
图书标签:
  • 列奥纳多·达·芬奇
  • 文艺复兴
  • 艺术
  • 科学
  • 发明
  • 历史
  • 传记
  • 文化
  • 大师
  • 速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4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97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30秒探索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达·芬奇的背景传记、思想发明及艺术杰作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翻译成20种文字畅销全球;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学科精华,适合全家人的科普书。50个主题,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帮你了解达芬奇的传奇一生,学习达芬奇的伟大成就,培养对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兴趣。

内容简介

  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师、植物学家、制图师、工程师、数学家、音乐家、科学家、雕塑家——用“博学多识”根本不足以形容列奥纳多·达·芬奇惊人的天赋。如果你仅仅知道达·芬奇就是那个被复制次数排在首位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赶快趁机给自己补补课充充电,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全才”吧。本书是了解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英雄”各种理念的捷径。在本书中,几位世界上研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学者,带领读者专业且直接地领略达·芬奇伟大发明的领域之广、创意之妙。本书把达·芬奇的每项伟大成就精简为一幅图、两页纸和三四百字,在半分钟内向普通读者讲解。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图片,用对其关键画作的研究为支撑,是满足好奇心、了解达·芬奇的好选择。

作者简介

  玛丽娜·华莱丝,是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的策展专业教授和院长。她策划了一系列大型重要展览,包括“壮观的人体:从列奥纳多?达?芬奇时代到今天的人体艺术和科学”。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1 绘画和雕塑
2 术语
4 绘画论
6 绘画最优说
8 动作和姿态适当原则
10 明暗对照法和晕涂法
13 名作欣赏:最后的晚餐
14 自然
16 肖像画
18 黑红粉笔画
20 大洪水
23 几何学
24 术语
26 线透视
28 几何光学
30 几何比例
33 名作欣赏:抱银鼠的
  女子
34 平面几何
36 化圆为方问题
38 立体几何
40 花结和玫瑰形装饰
43 机械
44 术语
46 直升机
48 蜗轮
50 降落伞
53 名作欣赏:圣母子与
  圣安妮及施洗者圣约翰
54 液压锯
56 键盘中提琴
58 潜水服
60 自动车
63 土木工程
64 术语
66 理想之城
68 教会建筑
70 制图学和运河
72 桥梁
74 铸造斯福尔扎马
77 名作欣赏:安吉亚里战役
78 舞台设计
80 工业机械
83 军事工程
84 术语
86 堡垒
88 壮观的攻城机器
90 坦克
92 大炮和巨弩
94 弹道研究
96 海战
99 名作欣赏:蒙娜丽莎
100 可拆卸加农炮和装备
103 自然
104 术语
106 原动力
108 地球之躯
111 名作欣赏:岩间圣母
112 宏观和微观
114 必要性和经验
116 水
118 漩涡
120 自然之力
123 解剖和解剖学研究
124 术语
126 解剖和解剖图
128 人体机器
130 体液
132 探索灵魂
134 人类和动物
137 名作欣赏:圣母领报
138 人体测量学
140 生命之源
142 参考资源
144 作者简介
146 词汇表

前言/序言

  前言  玛丽娜·华莱丝1452年4月15日,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瑟·皮耶罗·安东尼奥·达·芬奇是一名法律公证员,母亲卡泰丽娜出身农民家庭。1472年,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字出现在圣卢卡佛罗伦萨协会公司的会计账簿上。1476年,达·芬奇到画家兼雕塑家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的画室学习。1478年到1492年间,达·芬奇参与了多个项目:为佛罗伦萨韦奇奥宫一个小教堂绘制祭坛画;设计米兰大教堂的拱形交叉;设计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马上雕塑;为米兰圣母无染原罪公会画《岩间圣母》;为米兰斯福尔扎城堡即将上映的“天堂盛宴”设计舞台。在此期间,他游览了伦巴第的科莫湖、瓦尔泰利纳、瓦尔萨希纳、百乐宫和伊夫雷亚。据记载,1489年,他为著作《论人的形象》的头骨研究写了题赠(现藏于英国温莎皇家图书馆)。这类总结性著作虽然仅仅记载了达·芬奇14年的工作成果,但其所从事领域之广也完全可见一斑:从绘画到雕塑,从治理城市水流的运河筹划到为资助人设计战争机器,从发明工具、机械到他对大自然和一切事物的观察的记载。  达·芬奇游历过很多地方,主要是在佛罗伦萨和米兰之间,但他也去过曼图亚、博洛尼亚、乌尔比诺、切塞纳、佩扎罗、里米尼和皮昂比诺。最后,他于1516年搬到了法国,辅佐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同去的还有他的学生法兰西斯科·梅尔兹和助手沙莱。达·芬奇毕生依靠为资助人工作获得报酬和礼物,而资助人却常常拖欠他的工资。而弗朗索瓦一世给达·芬奇的养老金非常丰厚——两年2000金埃居。他的助手也享受不错的皇家津贴:梅尔兹800金埃居,沙莱100金埃居。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在克洛·吕斯城堡去世,他生前获得的名誉在死后进一步提升,他的名字也举世皆知。他的画作《蒙娜丽莎》是世上最知名的画作,而另一幅作品《最后的晚餐》的名气仅次于《蒙娜丽莎》,《维特鲁威人》也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达·芬奇的写作数量令人叹为观止,质量也十分惊人:现存的文章页数大概有6000多页,按现代书折算,约有20本之多。他的手稿是从右往左写的镜像字(他是个左撇子),因此阅读起来非常困难。“全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作、手稿数量惊人,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自然、人体、江河流动的观察细致入微。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分析都是片面的,必须从更大范围来综合考虑。分析时应当注意,达·芬奇所有的调查和笔记中记录的本质都是他深奥且互相联系的思想。达·芬奇努力查明规律、原因和理由,并通过试验和个体研究证实自己的结论,而他的方法就是依靠经验。达·芬奇的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在今天看来需要学习不同的专业才能掌握,这包括地质学、解剖学、物理、音乐、工程、绘画等。“全才”这个词就是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在多个学科领域内都有造诣,而列奥纳多·达·芬奇就是“全才”的杰出代表。艺术家和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坚信,任何自然形式和大自然掌管万物的神力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一点在他的观察和试验中非常明显。似乎任何东西都不能逃脱达·芬奇的法眼。他的大脑不停地运转,想要揭示所有现象最根本的缘由,简化复杂的法则。达·芬奇的形象思维能力十分卓越,他杰出的绘画能力让他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形象更加精准详细,并辅助他进行思考。他的速写和注释相当于纸上的头脑风暴。而他的头脑总是在寻找能证明或推翻自己假设的方法,同时还帮助其利用科学技术处理艺术作品。达·芬奇的画作巧夺天工,是他众多成就中的一部分,但这并不能与他在科学领域的研究割裂。如何阅读本书《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书带领大家快速了解列奥纳多·达·芬奇无所不甩的思想,全方位呈现其辉煌灿烂的一生。本书共有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科学和艺术活动的主要领域。本书想要展现的全景是何谓真正的“全才”,以及达·芬奇的思想涉及了多少不同领域。每个词条由30秒钟理论构成,重点讨论细节,是构成本书全景的一个分支。这一部分还会进一步精简为3秒钟小结。每个词条又包括3分钟杰作,介绍体现词条所论述思想的例子,例如绘画、雕塑以及其他作品。3秒钟人物打开读者视野,介绍受到列奥纳多·达·芬奇影响或是影响了他的关键人物。本书每一部分还有名作欣赏,着重介绍凸显达·芬奇艺术天赋的典型作品。序马丁·肯普列奥纳多·达·芬奇曾大力批判“偷工减料者”——那些试图学习走捷径的人,然而,这本书却必须“偷工减料”。达·芬奇遗留下来的资料涉猎广泛,生动有趣却又晦涩难懂,我们必须加以总结概括,否则很容易在其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中迷失。  达·芬奇既是艺术家,也是理论家、建筑师、舞台设计师、工程师、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很多学者在这些不同的领域对达·芬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就像玛利亚·华莱丝(Marina Wallace)强调的那样,达·芬奇虽涉猎广泛,但其研究的核心是统一的。无论研究何种领域,他都在努力追求能够证明其理论和实践正确性共通的“科学”核心。从这层意义来说,“科学”就是一套由“经验”证实了的知识体系,是从神圣的自然规律中得出的一套理论。绘画等实践诉求曾被视为工艺,在文艺复兴时代被赋予了自己独立的理论。达·芬奇大力倡导结合抽象数学和发明创造为一体的“科学”,无论其研究什么领域,总是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基础之上“改造”自然。本书鼓励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摆脱线性思维,亲身实践这种内在统一。达·芬奇可以说是横向思维大师。在思考几何学时,他就会联想到水的流动;想到湍急的流水,就会联想到弯曲的发丝;想到弯曲的发丝,就会联想到心脏中血流的漩涡;想到心脏中血流的漩涡,就会联想到风暴或洪水的漩涡。  其实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联想网络,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
30秒探索:揭示达·芬奇的多维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莱昂纳多·达·芬奇,毫无疑问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不仅是一位划时代的画家,更是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思想横跨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他的好奇心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燃烧着对世界万物运作方式的探索。 《30秒探索:莱昂纳多·达·芬奇:每天30秒探索精妙的50个最伟大的思想、发明和艺术杰作》这本书,旨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带领读者走近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心灵深处。它并非旨在详尽阐述每一项发明的技术细节,或钜细靡遗地分析每一幅画作的笔触和构图,而是以一种精炼、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达·芬奇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50个思想、发明和艺术杰作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的核心在于“30秒探索”,这意味着每一项内容都经过精心提炼,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点燃读者对达·芬奇的兴趣,激发其深入了解的欲望。 “30秒探索”——一种全新的认知模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很难静下心来深入理解一个复杂的主题。而“30秒探索”的概念,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生。它提倡了一种高效的学习和认知模式,鼓励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事物的核心精髓。对于达·芬奇这样一位思想深邃、成就斐然的伟人,这种模式尤为重要。本书将每一项内容都浓缩为可以在30秒内理解的核心要点,让即使是初次接触达·芬奇的读者,也能迅速建立起对他的初步认知,并感受到他思想的魅力。 精妙的50个思想、发明和艺术杰作——达·芬奇智慧的缩影 本书精选了50个最具代表性的条目,它们是达·芬奇智慧的精华,涵盖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条目并非随机罗列,而是经过精心组织,力求展现达·芬奇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思想的飞跃: 达·芬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是他一切创造的源泉。本书将呈现他关于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光影效果、人体构造的深刻洞察。例如,他对鸟类飞行的模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更是对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初步探索,为后世飞行器的发明埋下了伏笔。他对水流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美学上的表现,更是对能量传递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解。 发明的先驱: 达·芬奇的笔记本中充满了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本书将聚焦那些最能体现他创新精神的发明。从早期如同武装战车的“坦克”概念,到他设计的各种机械装置,如起重机、水泵、齿轮系统,再到对飞行器的早期构想,如扑翼机和螺旋桨,每一个发明都展现了他对工程学和机械学的非凡天赋。尽管许多发明在他生前未能实现,但它们无疑是现代科技的萌芽,预示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艺术的巅峰: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作品至今仍是人类的瑰宝。《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经典作品,都将以简练而深刻的方式呈现。本书不仅会介绍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更会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达·芬奇独创的技法,例如他精妙的“空气透视法”和“晕涂法”,如何赋予画面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每一项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尽管强调“30秒探索”,但本书的内容绝非浅尝辄止。每一项条目都将包含: 核心概念的提炼: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该思想、发明或艺术杰作的核心要义。 历史背景的简述: 交代该项内容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当时社会的意义。 科学或艺术原理的揭示: 简要说明支撑该项成就背后的科学原理或艺术技巧。 深远影响的阐释: 探讨该项内容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引人入胜的细节: 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为何选择“30秒探索”? 选择“30秒探索”作为核心模式,不仅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更是对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深刻洞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越来越需要能够快速获取知识、激发兴趣的内容。《30秒探索》系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旨在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易于消化、引人入胜的碎片化信息,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对于达·芬奇这样一位跨越多个领域的天才,他的思想如同浩瀚的宇宙,难以在短时间内穷尽。而“30秒探索”模式,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不是要让读者成为达·芬奇研究的专家,而是要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短短的时间里,领略到这位巨匠的智慧光芒,感受到他无尽的创造力和前瞻性。 本书的独特价值 打破壁垒: 艺术与科学常常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而达·芬奇则将它们完美地融合。《30秒探索》系列将通过精选的内容,展现这种跨学科的魅力,让读者认识到科学的艺术性,以及艺术的科学性。 激发好奇心: 每一项内容都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旨在点燃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达·芬奇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实用性与启发性: 达·芬奇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现代人仍然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本书将通过精炼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他的思考模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启发。 精美呈现: 本书在设计上也将力求精美,配合高质量的插图和清晰的版式,为读者提供愉悦的阅读体验。 结语 《30秒探索:莱昂纳多·达·芬奇:每天30秒探索精妙的50个最伟大的思想、发明和艺术杰作》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莱昂纳多·达·芬奇思想世界的窗。它邀请您踏上一次短暂而深刻的旅程,在每日的30秒里,邂逅这位伟大的天才,感受他跨越时空的智慧与创造力。无论您是初次接触达·芬奇,还是对这位巨匠早已有所了解,本书都将为您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无尽的启发。让我们一同在30秒里,探索达·芬奇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艺术史的学习一直停留在“认识名作”的阶段,缺乏对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用一种近乎现代“心理侧写”的视角来解读达·芬奇的艺术创作过程。它不只是告诉你画了什么,而是试图解析“为什么这么画”。例如,在讨论他的素描练习时,书中侧重分析了他如何通过对光影和结构近乎偏执的捕捉,来构建他对世界真实性的理解,这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了他油画中人物的灵动感。这种从技法倒推心性的解读角度,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更具人性的连接感。仿佛我不再是站在博物馆里仰望一幅冰冷的杰作,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窥探大师创作瞬间的“学徒”。它成功地将艺术欣赏从高高在上的“鉴赏”,拉回到了充满汗水和思考的“创造”本身,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探索欲。

评分

我是一个对机械和工程学有隐约好奇心的人,但传统历史书籍里对达·芬奇的工程设计描述往往过于学术化或停留在理论层面,让人感觉那些发明如同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想。然而,这本书处理这些“硬核”部分的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化。它没有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极其精准的图解和简短的文字,把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飞行器、水利系统乃至军事器械的设计逻辑,清晰地还原了出来。我记得有一页专门讲他对手稿的注释习惯,那种从右往左的镜像书写,以及他对人体解剖学的狂热钻研,让“天才”这个词具象化了——他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极致的观察和记录来实现超越时代的设想。读到他那些关于城市规划和流水线雏形的构想时,我甚至能联想到现代工业革命的影子,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让人对人类智慧的积累感到由衷的敬畏。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位艺术巨匠,变成了一位活生生的、充满好奇心的、不断尝试的“项目经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巧思,它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线索来梳理,而是采取了一种主题模块化的方式来呈现。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跳跃式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选择是去探索他的医学插图,还是去琢磨他的建筑设计理念,或者直接沉浸在某幅画作的细节分析中。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粘性。它更像是一本“知识工具箱”,而不是一条必须走完的单行道。每完成一个小模块的学习,都会有一种“搞定了一个小关卡”的即时满足感。而且,这种分散式的讲解,反而帮助我更好地将达·芬奇在不同领域的成就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证明了,深度并不一定需要篇幅来堆砌,高效的组织和精准的切入点,同样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实在太棒了,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被文艺气息包裹的感觉。我通常阅读时间很碎片化,通勤路上或者睡前那十几分钟是我唯一的“充电时间”。过去我总觉得要深入了解达·芬奇这样一位跨时代的巨匠,必须得啃大部头的传记,但往往都坚持不下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像是为我这种“时间稀缺症患者”量身定做的宝藏。它的排版非常清晰,每隔一个主题,配的插图和文字讲解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直击核心的叙事方式,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比如介绍《蒙娜丽莎》的时候,它没有冗长的历史背景介绍,而是直接聚焦于那抹神秘微笑背后的光影处理技法,用最简洁的语言点出了“空气透视法”的精妙之处。这种高效的学习体验,让我觉得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高效的知识“微整形”,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知不觉中被优化和拓宽了。对于想快速领略文艺复兴精髓,又不想被厚重历史压垮的现代人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速效提神剂”。

评分

我通常对那些被过度神化的历史人物感到一丝距离感,总觉得他们离我们太遥远,不接地气。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奇妙的“去神圣化”效果,它非常坦诚地展示了达·芬奇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局限性和多面性。比如,书中提到他那些未完成的作品,以及他经常因为好奇心转向而搁置项目的情况,这反而让他显得真实可爱起来。他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祇,而是一个被时间、精力乃至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制约的、拥有无限好奇心的凡人。这种平衡的描绘,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愉快,丝毫没有传统严肃传记的沉重感。它鼓励读者去欣赏那种“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一个历史定论,而是在跟随一位引路人,一起好奇地探索这位文艺复兴巨人那些闪光与未完成的侧面,非常接地气,读起来毫无压力。

评分

在书店看好了的书,然后看京东有优惠,而且很大的优惠,所以买来看,当然摆在书架上也是不错的。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还自带书签,赞一个?

评分

化学科普书的种类实在是少的可怜呀

评分

多看看书,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

评分

经济学科普读物吧 适合了解

评分

不错的作品 值得好好品读 有点浅显

评分

书本的印刷是很不错,但是图片太多了,一页有一面是图的。。。。。。五星给快递员

评分

书店看到这本书很喜欢,在京东找到价格还更美丽。

评分

质量不错,内容充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