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就像小时候穿的沉重的老棉袄, 裹在身上会伸不开手脚,会透不过气, 却帮我抵抗着这世界的严寒。 而我的梦想就是亲手创造出小小的希望,小小的温暖,给你多一点点力量和慰藉。愿我成为你生命中的礼物。
黄雅莉,歌手、词曲创作人、设计师、演员、主持人。
“2005超级女声”比赛获得全国第六名、第七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受欢迎新人奖、东南劲爆音乐榜*受欢迎歌手奖、中国TOP排行榜年度推荐唱片大奖,东方盛典亚洲影响力内地*具人气女歌手......
发行专辑:《崽崽》《前任女友》《雅莉不怕》《年轮》、自导自演音乐MV
《田园香》
影视:电视剧《美丽分贝》、电影《美丽大学》、电影《放手爱》
主持:加盟广东卫视主持节目《乐拍乐高》
展览:装置艺术“架子鼓?深呼吸”参加上海《天使爱美绿》艺术展览;与几位艺术家于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举办《梦.想.家》主题展览;上海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举办首场个人装置艺术展。
【目录】
我想对你说
Part I 梦想 Dream
Chapter 1 小小发光体
Chapter 2 你给的光
Chapter 3 破碎为圆
Chapter 4 飞行的梦想
Part II 希望 Hope
Chapter 5 被世界拥抱
Chapter 6 把你留在身边
Chapter 7 夜空下的感动
Chapter 8 生命的轨迹
Part III 温暖 Warmth
Chapter 9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Chapter 10 飞机场的信
Chapter 11 平常事的小心意
Chapter 12 最好的礼物,叫做记得
Chapter 13 让我成为你的依靠
这十年,我常常问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
十年前,我 16 岁。造型有点儿杀马特,却有很多人, 为那一首《杀破狼》花了两天早饭钱来投票,甚至在大街 上“抢”过无数人手机……
这十年,我陆陆续续发过 5 张专辑,大概你只听过《蝴 蝶泉边》。但没关系,也没人说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尤其是这个行业。
这十年,我曾经有一次办个人演唱会的机会,却因为 一些问题,失之交臂。大概是从那一天起,我心里有一些 东西默默地升了起来,一直到成了一颗闪烁不停的星星, 让我魂牵梦萦,让我无法视而不见。
我,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舞台。
有人说,这是执念。
也有人说,这是梦想。
梦想滋生鸡汤。但我也明白,没有可能实现的梦想, 是孟婆汤。
在漫长的时光里,除了唱歌,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等 待,学习忍耐,学习自我休整,学习平心静气地写歌、创作。
我的脑子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胡思乱想。我经常会有瞬间迸发出来的奇怪或疯狂的念头,开始学画画表达、用 吸管创作、设计打歌服……后来我做的东西越来越大,家 里有套废弃的架子鼓,我甚至忍不住动手把它拆了,改装成一套家具。
当时只是贪图好玩,完全没想到,它会让我再次收获 到那么多的赞赏。一开始,是朋友圈点赞点疯了。之后很 快,我竟然凭创意上了《快乐大本营》。然后居然有做艺 术展的专业策展人联系我,参与一些艺术展览计划,直到 举办人生第一次个人展览。再然后,有很多艺人朋友开始 找到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希望我帮他们,或者帮他们 的孩子设计一些东西。
一瞬间,重新被认可的快乐席卷而来。仿佛一夜之间, 我变回那个 16 岁的小女孩,站在巨大的舞台上,握紧麦 克风,数着心跳声,看灯光聚拢在身上,听所有人都跟我说,“你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我愿意投票给你”。哈哈哈哈……
那个刹那我终于明白,支撑一个人在暗夜里奋力振翅 的,从来不是因为有了新的方向,而是心头微芒却不灭的 那一点火光。
每个个体,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希望我这颗小小的星球,在交会的时候,在你心中留下闪耀的轨迹。
......
我通常不太喜欢读太文艺腔的书,总觉得有些故作高深,但这本却是个例外。它的语言很干净,像被溪水冲刷过的鹅卵石,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述。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等待”这个状态的刻画。她没有用宏大的叙事来描绘什么宏伟的目标,而是将笔触聚焦在那些漫长的、看似无意义的等待时刻:等一封信,等一个人回复,等季节更迭。她把这些等待描绘成一种主动的姿态,一种对未来的期许,而不是被动的消磨。我记得有一段写到在火车站候车厅里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目的地,而自己只是其中一个暂时停驻的点。这种观察极其细致,甚至能捕捉到对方眼神中一闪而过的疲惫和希望。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个非常智慧、非常敏锐的朋友并肩坐着聊天,她不评判你,只是用她独特的方式,帮你把那些模糊的情绪厘清。我发现自己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了,不再只是匆匆路过。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文学性非常高,但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炫技。它更像是作者在提炼自己多年生活经验后,用最精炼的语言勾勒出的精神地图。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不完美”的接纳态度。很多现代作品都在追求“完美人生”或“极致体验”,而这本书却在歌颂那些磕磕绊绊、那些没能实现的愿望。它告诉我们,正是那些缺憾,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轮廓。比如关于“告别”的主题,作者没有渲染撕心裂肺的痛苦,而是描写了那种带着淡淡遗憾的释怀,像收起一件旧毛衣,知道它承载过温暖,但也到了该让它安静退场的时候。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忍不住在空白处做一些笔记,但写下的往往不是引文,而是自己被触发的、关于旧日时光的回忆片段。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以小见大”,它从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瞬间切入,最终汇聚成对生命整体的深刻理解,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特定心境的。如果你带着功利性去读,想从中获取立竿见影的“人生智慧”或“实用技巧”,那很可能会失望。它更像是精神上的“慢炖汤”,需要时间去熬煮,去品味。我是在一个连续的雨天里把它读完的,那种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对比,让书中的意境更加凸显。书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非常高超,雨滴、苔藓、风声,都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参与叙事的角色。比如,有一次作者描述自己如何通过观察一棵老树的年轮来反思自己的选择,这种将宏大的人生课题与微观自然现象结合的手法,显得极其自然且富有诗意。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敢于直面人生的虚无感,但又不会让你陷入绝望,它只是平静地陈述:虚无是存在的基石,而我们在其中建立的那些微小的连接和温柔,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读完后,我合上书,窗外的雨声似乎都变得温柔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封面设计得挺素净的,没有那种抓人眼球的元素,感觉更像一本沉思录或者散文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缓慢而细腻的文字节奏给吸引住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和光影。比如,她描写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老式木窗洒在地板上的场景,那种光影的层次感和温度,简直就像能透过纸张感受到一样。这不是那种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更像是一次漫长的、温柔的自我对话,或者说,是一场与内心的深入交谈。很多段落我都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几次,不是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那种精准到近乎残忍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驻足。她谈论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谈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距离,谈论记忆是如何被重塑和美化的,这些主题虽然常见,但她处理的角度总是那么新颖,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哲思。读完前半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长途跋扎后的休憩,身心都被那种宁静的力量涤荡了一番。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更像是一系列主题的串联,而不是一个线性的故事发展。这对我来说,一开始有点挑战,需要我主动去建立内在的联系。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发现它带来的自由感。作者似乎并不在乎读者是否完全“理解”了每一段话的深层含义,她更看重的是阅读过程中读者自身产生的联想和回响。我读到关于“遗忘的艺术”那几章时,深有感触。我们总想记住所有,但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些美好只有在被逐渐模糊、被时间轻轻磨平棱角后,才能以最纯粹的形态存在。这颠覆了我以往对记忆的认知。这本书的叙事声音非常稳定、成熟,没有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冲动和躁动,更多的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与包容。它没有提供任何直接的“答案”或“指导”,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就像是透过一副经过精心打磨的镜片,让熟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而迷人起来。
评分很用心的作品,满分点赞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快递小哥,服务周到,赞?
评分很用心的作品,满分点赞哦
评分很用心的作品,满分点赞哦
评分很用心的作品,满分点赞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个人觉得一般般,不是期待中的那么好看
评分个人觉得一般般,不是期待中的那么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