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是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专刊,交由我社出版。该刊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为同领域少见之研究性集刊,至今已出版三十一辑,本书包括19篇论文,来自国内外的相关专业的学者,学术价值较高,已经在我社出版多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刘迎胜,男,1947年生。1981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1988起)、博士生导师(1992年),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2003年起),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1998年起),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元史研究室主任(1990年起),韩国研究所所长(2005年起)。刘迎胜继承了我国乾嘉以来西北舆地之学与欧美东方学的传统,通多种语言,是活跃于当代蒙元史、内陆亚洲史、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中外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前沿、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者。
目 录
《元史》会注考证
《元史?成宗纪一》至元三十一年史事笺证 ………………………………毛海明( 1 )
元史研究
元朝末代中书右丞相也速行迹及其与时局关系探究………………………张岱玉( 31 )
蒙元朝的必阇赤与脱卜赤颜…………………………………………………朱翠翠( 42 )
元大德《南海志?税粮》浅释 ………………………………………………曹 猛( 56 )
试论元代后期的忠义观念及其在明代的发展——以余阙的彰显为中心…于 磊( 63 )
海疆与海洋活动史研究
鲸川与鲸海小考:古代东亚图籍中的日本海
——韩日有关日本海/东海名称争议的中国视角 ………………………刘迎胜( 72 )
舍市舶取博易:宋朝与交州边境贸易体系形成原因再析…………………陈少丰( 79 )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赵莹波( 90 )
三藩之乱期间琉球王国的外交抉择——以《华夷变态》的记载为中心 …陈 波(103)
民族、宗教与边疆研究
猜忌的同盟者:朝鲜王朝与明东江镇交涉史考论(1621—1637) …………王桂东(115)
西藏问题之所在及中英噶厦两国三方之间关系的演变……………………张 皓(142)
文献研究
再论《征蒙记》与《行程录》的真伪问题
——王国维《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补正 ……………………………赵 宇(160)
郑和永乐十二年泥金书经卷浅析……………………………………………邵 磊(170)
读书札记
《宋史》卷四九○《外国传六》校勘札记 ……………………………………孙小敏(188)
《元史?百官志》“照磨兼承发架阁”释误 …………………………………高 仁(191)
《元史》点校拾遗六则 ………………………………………………………杨晓春(195)
元王翰石刻书法考释一则……………………………………………………刘传宾(197)
《元史?百官志》右阿速卫条证误 …………………………………………蔡晶晶(201)
《史集》、《圣武亲征录》勘误一则 ……………………………………………张晓非(206)
研究综述
2014年中国蒙元史研究综述 ……………………………………管荣伟 汤陆杰(209)
南海研究译文
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
——中国的南海贸易和南海信息 …(日)桃木至朗 撰 冯军南 译 于 磊 审校(223)
忽必烈朝初期的南海招谕研究
——泉州的军事、交易集团及其网络 ……………(日)向正树 撰 于 磊 译(237)
投稿须知 ………………………………………………………………………………(250)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对那些能够挑战传统认知、提供新颖见解的著作总是充满好奇。看到《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32》的标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元朝帝国扩张、大漠风烟、草原民族征服与被征服的画面。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暗示着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它似乎不仅仅局限于对元朝历史本身的梳理,更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民族与边疆”这一宏大议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或者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界讨论的创新性观点。比如说,对于元朝统治下,不同边疆地区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化研究,或者对不同民族在融入元朝政治体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细致的分析。我尤其对那些能够通过梳理文献、对比不同史料来揭示历史真相的研究感兴趣,这是一种“拨开迷雾见青天”的学术魅力。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更加立体、更富层次的元代边疆社会面貌,是我关注的核心。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沉迷于中国历史的诸多侧面,尤其是那些与辽阔边疆和多元民族交织的篇章。这次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32》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它散发出的学术气息和编纂的严谨程度上,就能预感到这是一份宝贵的资料。我特别期待书中那些能够还原历史现场的考证,例如对于特定历史事件的细节梳理,或是对某个边疆地区社会结构的微观分析。有时候,我们对宏大的历史叙事耳熟能详,却容易忽略那些构成历史肌理的细枝末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比如通过对地方志、碑刻、文书等一手材料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一个更鲜活、更具象的元代边疆图景。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民族融合与冲突的讨论抱有浓厚的兴趣。元代疆域辽阔,涉及众多民族,民族间的互动必然是复杂而多维度的。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去解析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以及这些互动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将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
评分近些年,我对历史地理和民族史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古代中国边疆地区的文献和考古发现。当我看到《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32》这个题目时,我立刻被其所涵盖的宏大主题所吸引。这本书似乎是一扇窗,可以让我窥见元朝时期那广阔而多样的边疆景象。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对某个具体边疆地区,比如西域、漠北或者西南地区,在元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深入研究。了解这些地区在不同民族交融、文化碰撞中的独特之处,以及元朝政府如何对这些地区进行管辖和治理,对于理解整个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我更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提供具体例证、细致分析的学术成果,例如通过对地方档案、游牧民族的口传历史、或者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文化遗存的解读,来还原一段段尘封的历史。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尤其是一个像元朝这样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必须深入到其构成部分——民族与边疆。因此,《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32》这样的标题,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更具深度的研究视角。也许书中会有一些关于元代边疆地区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机制的研究,探讨他们如何处理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以及这些政策的具体执行效果;或者,对元代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与民族成分演变进行细致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与民族迁徙之间的相互影响。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够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社会图景的研究。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关于元代边疆地区日常生活的细节,或者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模式,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
评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更多地体现在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刻反思的议题上。《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32》这个书名,无疑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帝国形成、民族关系以及地理空间对历史进程影响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史料的堆砌与考证,更能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去解析元代边疆地区复杂的民族构成、多元文化如何在一个帝国框架下共存,甚至摩擦。比如说,书中是否会探讨在元朝统一政策下,各民族文化是如何被塑造、被改造,或者又是如何保持其独立性的?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不同于中原腹地的策略,其有效性与局限性又是什么?我倾向于那些能够从历史的纵深和横向的广度去理解问题的研究,而这本书的题目正是为此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一个庞大帝国是如何在多元民族和辽阔边疆的复杂环境中运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