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逻辑,写作一本通关,重点题型配视频讲解。
本书根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全新考试大纲、历年真题和命题思路编写而成,分为数学、逻辑、写作三大部分,其中的数学和逻辑,又根据考生的不同需求分篇讲解。本书将考试大纲中各科目的内容具体细化为若干个核心考点,每个考点根据命题角度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具体考法,每种考法给出解题方案或者解题公式。本书创造性地构建出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备考体系,可以切实有效地解决管理类联考各专业所有考生备考中的实际需求。本书可以用来“精读”研习、“课后”自测,以及“套路”熟化,适用于备考的各个阶段。
鄢玉飞,专业硕士联考逻辑辅导专家。深谙逻辑命题思路与应试之道,将逻辑考试简化为5种符号、6大必会专题、7大解题套路、8大秒杀技巧;系统归纳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将解题过程步骤化、模式化,使复杂的逻辑问题简单化,讲解深入浅出。
前言
应试指导
一、试卷结构与考试范围
二、试题特点与解题要求
数学部分
基础夯实篇
第一章 算术
本章导学
第一节 整数
考点1 奇数与偶数
考点2 整除与余数
考点3 质数与合数
考点4 公约数与公倍数
第二节 分数、小数、百分数
考点5 分数
考点6 小数
考点7 百分数
第三节 比与比例
考点8 比
考点9 比例
第四节 数轴与绝对值
考点10 数轴
考点11 绝对值
第二章 代数
本章导学
第一节 整式
考点12 单项式
考点13 多项式
考点14 配方
考点15 因式分解
考点16 因式定理和余式定理
第二节 分式及其运算
考点17 分式
考点18 分式的恒等变形
第三节 函数
考点19 集合
考点20 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考点2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四节 代数方程
考点22 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23 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24 二元一次方程(组)
考点25 考试中的其他方程
第五节 不等式
考点26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考点27 均值不等式
考点28 不等式求解
考点29 考试中的其他不等式求解
第六节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考点30 数列的要素
考点31 等差数列的三大基本公式
考点32 等比数列的三大基本公式
考点33 等差数列的四大基本性质
考点34 等比数列的两大基本性质
第七节 应用题
考点35 销售问题
考点36 行程问题
考点37 工程问题
考点38 浓度问题
考点39 平均分问题
考点40 进排水与牛吃草问题
考点41 集合问题
考点42 不等式与函数求最值问题
第三章 几何
本章导学
第一节 平面图形
考点43 三角形
考点44 四边形
考点45 圆与扇形
第二节 空间几何体
考点46 长方体与正方体
考点47 柱体
考点48 球体
第三节 平面解析几何
考点49 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点50 直线
考点51 圆
第四章 数据分析
本章导学
第一节 计数原理(排列组合)
考点52 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
考点53 排列与排列数
考点54 组合与组合数
考点55 常见的解题方法
第二节 数据描述
考点56 平均数与方差
考点57 数据的图形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第三节 概率
考点58 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考点59 加法公式与乘法公式
考点60 古典概型
考点61 伯努利概型
强化攻略篇
第一章 算术
第一节 判断与形式化推理
第二节 命题角度与专题突破
专题一 整数
专题二 运算
专题三 比例
专题四 绝对值
第三节 强化训练与答案详解
第二章 代数
第一节 命题网点与命题趋势
第二节 命题角度与专题突破
专题一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专题二 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
专题三 均值不等式
专题四 数列
第三节 强化训练与答案详解
第三章 几何
第一节 命题网点与命题趋势
第二节 命题角度与专题突破
专题一 平面几何
专题二 立体几何
专题三 解析几何
第三节 强化训练与答案详解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命题网点与命题趋势
第二节 命题角度与专题突破
专题一 排列组合
专题二 概率
专题三 数据描述
第三节 强化训练与答案详解
逻辑部分
基础夯实篇
第一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种类
第二节 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定 义
第四节 划 分
第二章 判 断
第一节 判断的种类
第二节 判断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推 理
第一节 演绎推理
第二节 归纳推理
第三节 类比推理
第四节 综合推理
第四章 论 证
第二节 论证评价
第一节 论证方式分析
第三节 谬误识别
强化攻略篇
第一章 判断与形式化推理
第一节 命题网点与命题趋势
第二节 五大命题重点及解题方法技巧
第二章 论证与非形式推理
第一节 命题网点与命题趋势
第二节 六大命题重点及解题方法技巧
写作部分
第一章 联考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 考试大纲
第二节 写作真题与范文
第三节 什么是“论证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与几种文章的比较
第五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评分标准
第六节 什么是“论说文”?
第七节 论说文评分标准
第二章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技巧
第一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要点
第二节 论证中的常见逻辑谬误
第三节 真题中的逻辑谬误分析
第四节 文章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拟题目的技巧
第六节 中间段的常用论证方法
第七节 写作模板
第八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综合练习
第三章 论说文写作技巧
第一节 两种重要的命题形式
第二节 论说文高分精髓
第三节 立 意
第四节 拟 题
第五节 开 头
第六节 论说文逻辑结构:段落、分论点
第七节 论说文论据运用的原则
第八节 论说文论据的选择方法
第九节 语言修辞与论证方法
第十节 论说文的结尾
第十一节 论说文结尾参考模板
第十二节 论说文综合练习
附 录 写作分类素材与应用
前 言
一、本书的创作背景与读者定位
2009 年,教育部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把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类,与之相适应,研究生统考也分为两类:“学术类”和“专业类”。在“专业类”统考中,有七类专业学位属于管理类学科,并有着共同的统考科目(综合能力与英语二),故称为“管理类联考”。这七类专业学位硕士分别是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EM(工程管理硕士)、MAud(审计硕士)、MLIS(图书情报硕士)、MTA(旅游管理硕士)。
2009—2017年,管理类专业硕士联考在全国高校迅速铺开,报考人数激增。这几年,管理类联考出现剧烈分化。一方面,国内商学院MBA招生政策不断出现重大调整,提前面试预录取,提高面试比例;另一方面,MPAcc等专业的毕业生表现出明显的就业优势,可以获得较高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晋升的空间。这些专业炙手可热,录取分数线整体较高,各院校在招生政策上以联考总分决定复试名单,实际上强化了联考分数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考生群体分为两极:(1)报考MBA 专业的往届考生需要同时准备面试与笔试,时间非常紧张,迫切需要笔试科目“短、平、快”地备考;(2)报考MPAcc等专业的应届考生因为只有分数上线后才能参加复试,时间相对宽松,强烈要求笔试科目“系统、深入、高效”地备考。
本书正是以上述两类考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应时而生的。上述第一类考生可以重点研习本书的基础部分,力争理解强化部分的80%以上;第二类考生可以从基础部分入手,重点搞懂、搞熟、搞透强化部分。因此,本书适合管理类联考各专业的所有考生。
二、本书的显著特色
本书的显著特色之一:时代背景新
本书站在专业硕士联考改革的时代前沿,严格按照全新考试大纲要求、命题规律编写,考生可以通过本书洞悉全新命题趋势与热点。因此,认真学习本书,能确保备考方向不偏不倚。
本书的显著特色之二:考点剖析透
本书将考试大纲中数学、逻辑、写作三个科目的内容具体细化为若干个核心考点,每个考点从命题角度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具体考法,每种考法给出解题方案或解题公式。因此,认真学习本书,就是“心领大纲精神,神会考试机要,预知命题角度”。
本书的显著特色之三:备考全精化
本书有“三全”:科目全、阶段全、方法全。一书在手,数学、逻辑、写作一本通关;全程护航,基础、强化、冲刺节节提升;一题多解,常解、巧解、速解打通经脉。
本书有“三精”:选材精、分类精、解法精。结合20年37套真题(1997年10月至2016年12月)命题精髓,本书将内容分块,考点分类,例题分组,解题分步,方法联动。因此,认真学习本书,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取管理类联考综合高分指日可待。
本书的显著特色之四:提分速度快
本书通过分类归纳,实现考点条分缕析;通过题组化讲练,实现重难点各个击破;通过步骤程式,实现方法技巧复制使用;通过解题公式与结论,实现不懂也能做对题。因此,认真学习本书,可以轻松、快速提分。
三、本书的使用
本书可以按如下的方式“多功能”使用:
1.“精读”研习
每学一个考点,做一道例题,不要仅仅“眼观心念”,一定要结合本书中的剖析、详解,掌握、加深体会解题的方法,自己动笔重新演练。
2.“课后”自测
本书数学强化攻略篇安排有相应的练习题,方便考生自测。自测分两个层次:第一,会解题。第二,快解题。
考生自测时切忌翻看详解、资料。
3.“套路”熟化
考生根据本书强化部分可以快速把握命题考点、命题角度、必备解法,迅速把握命题套路与解题套路。
编 者
2017年2月于北京
回顾我使用这套资料的整个过程,它更像是一个“多功能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工具,但有些工具的刀刃不够锋利,有些则显得有些过时。它确实为你提供了一个涵盖了数学、逻辑、写作的复习入口,让你对考试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适合那些刚刚开始接触联考,需要快速建立知识地图的考生。但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目标是冲击前10%高分段位的学习者来说,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查漏补缺的“广度”上,而非解决核心痛点的“深度”。特别是当复习进入到冲刺阶段,需要大量高难度、高拟真度的模拟训练时,这本书提供的例题和模拟卷的难度系数和出题风格,与真实考试的压迫感和新颖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我最终发现,为了真正把分数提上去,我还是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寻找更高阶的真题解析和更侧重技巧突破的专项训练材料,这套书更多扮演了“起点设定”的角色,而非“终点导航”的作用。
评分套装中的三册书,在装帧和纸质上,整体感觉还算可以接受,毕竟是针对考试的工具书,我们主要看重内容。但是,在细节的校对和排版一致性上,我观察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瑕疵。比如,在数学公式的录入上,偶尔会出现上下标的混淆,虽然是小错误,但在高强度复习期,这些细微的错误会无形中增加考生的认知负担,需要反复确认,浪费宝贵时间。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不同册书之间的术语使用偶尔存在细微的不一致。例如,在逻辑和数学交叉的部分,对某些概念的定义倾向性不同,这在不同学科交叉考察时尤其致命。虽然我理解要整合三本书的资源,但这种风格上的不统一,让整个复习流程显得不够丝滑。一套旨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复习资料,理应在内部逻辑和术语标准上保持高度的自治和一致性,而这本套装在这方面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远未达到“顶级辅导资料”应有的专业水准。
评分逻辑模块的编排,是我个人认为最具争议的一块。我原以为既然是针对MBA/MPA/MPAcc的联考,逻辑部分应该会紧扣近年真题的考察方向,尤其是在论证分析和综合推理这两个重头戏上多下功夫。这本书的结构是将各种逻辑题型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这一点值得肯定,它能帮助考生对题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可是在实战应用层面,就显得有些乏力了。我发现它对一些典型的逻辑谬误的识别和破解技巧的总结,虽然全面,但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训练。很多题目,书上给出的解析步骤非常机械化,像是套用一个固定的模板,而不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出题人是如何设置陷阱的。更要命的是,对于那些需要快速阅读和信息整合的复杂表格题,书中的练习量和难度梯度设置得不够合理,总感觉是把逻辑知识点生硬地塞进了题库里,没有体现出联考对时间管理和信息筛选的更高要求。说实话,光靠这本书来磨练逻辑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我个人感觉还不够“火候”。
评分至于写作部分,那简直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包装上用了不少篇幅来描述如何构建“高分论证结构”和“逻辑严密的论述”,请来了“蒋军虎”的名头做背书,我自然期待看到一些独到的见解。然而,打开之后,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申论写作基础入门读本”,而非专门针对管理类联考案例分析的精炼指南。案例分析的特点在于其时效性和管理学背景的融入,但这本书提供的范文和模板,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套路感过重,如果生搬硬套,在考场上被阅卷老师一眼看穿的风险极大。我尝试着按照它推荐的“三段论式”来套用一两篇模拟题,结果写出来的文字虽然结构完整,却缺乏灵气和对案例深度的挖掘,总是在浅层次上打转。对于如何将管理学原理(如SWOT、PEST等)自然地融入到案例分析中,这本书的指导显得非常抽象,没有提供足够多的“高分范例”来直观展示如何做到融会贯通,仅仅是空泛地提要求,对想追求高分的我来说,帮助有限。
评分这本号称“三合一”的复习宝典,说实话,拿到手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它涵盖了数学、逻辑和写作这三大管理类联考的“拦路虎”。然而,实际翻阅下来,我不得不说,体验是相当复杂的。就拿数学部分来说吧,它的知识点梳理算是比较系统,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的应用题都有涉及,对于我这种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来说,初期确实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但是,问题在于例题的选择和讲解深度上。很多基础题目的讲解过于冗长,而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体现高分潜力的难题,讲解又显得有些蜻蜓点水,仿佛只是把正确答案摆在那里,缺乏对解题思路“拐点”的深入剖析。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灵活思维才能跨越的坎,这本书的指导性总感觉差那么一毫厘,让人在刷题遇到瓶颈时,找不到那个关键的“拨云见日”的提示。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琢磨那些“高分点”,结果发现,很多时候我还是得回到网上的其他资源去寻找更细致的解题思路演示,这对于一本定位为“高分教程”的书籍来说,无疑是美中不足的。整体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扎实的“中等水平备考参考”,而非冲刺顶尖分数的“秘籍”。
评分618很给力,书不错,美观大方,做活动买的很划算,一直在京东买书,这次买了好多,都不错京东给力
评分书倒是新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三本是没有薄膜的,被拆开了
评分朋友推荐的老蒋 考研必备!希望一次通过!
评分买买买,囤货,
评分稍微看了下,书不错,考试就全靠他了。
评分哪有,还没拆封呢,希望年底之前能够拆封看一看。
评分京东物流依旧给力 一天寄到 准备提升一下学历 加油 备战2019 ? ? ?
评分特别好的有用的书。特别好的有用的书。特别好的有用的书。特别好的有用的书。
评分纸张质量很高。印刷清晰,物流快!好好学习 多做几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