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倫敦自然博物館18 世紀至19 世紀的印度博物繪畫藏品
32幅尺寸為185 mm *260 mm的原作復刻版畫作,用畫框裝裱起來,就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建一個異國情調的自然美術館,體味一迴當“策展人”的樂趣。
一本書猶如一場“中國博物藝術展覽”。書中不僅讓讀者欣賞到瞭隻有在博物館裏纔能看到的珍貴藝術繪畫藏品,而且還為讀者講述瞭:那個時期身處中國的歐洲人、歐洲對中國的科學興趣在其博物學中的重要地位、藝術中的博物學、身處中國的博物學傢等精彩內容。
齣版方將本書作為藝術品來設計,悉心選紙和印刷:黃色的瓦楞紙闆製作的書匣,猶如曆史久遠的古捲宗,有復古的感覺;打開書匣,當你將圖書和裝裱畫取齣時,不經意間書匣背麵的一幅單色印刷的植物畫作便齣現在瞭你的眼前。就像書匣外貼紙上的圖章“藝術=生活”,齣版方就是這想用這樣一種形式和態度把書中的藝術之美帶給讀者,讓讀者把它再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打開書,享受屬於自己的藝術之旅!(姊妹書:《可裝裱的印度博物藝術》)
《可裝裱的中國博物藝術》包含32 幅原作復刻版畫作和一本精美的圖書,如同為讀者舉辦瞭一場“18 世紀至19 世紀中國博物藝術展覽”,書中不僅讓讀者欣賞到瞭隻有在博物館裏纔能看到的珍貴藝術繪畫藏品,而且還為讀者講述瞭:那個時期身處中國的歐洲人、歐洲對中國的科學興趣在其博物學中的重要地位、藝術中的博物學、身處中國的博物學傢等精彩內容。
倫敦自然博物館中保存的藝術與畫作藏品跨越瞭三百年光陰,展現瞭博物學在曆史上和科學研究中的一些意義重大的場景,囊括瞭世界各地眾多探險與航海發現。其中zui大型的收藏係列之一屬於約翰·裏夫斯和他的兒子,由19 世紀早期的中國畫作組成。本書中再現的動植物與昆蟲畫作精品就是來自這一係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來自18 世紀與19 世紀其他的中國收藏係列畫作。
有讀者肯定會問為什麼叫《可裝裱的中國博物藝術》。正是因為書中每張畫作都是那麼美,像在低語訴說:“將我剪下來,貼在牆上吧!”實在不捨得讓讀者剪書,齣版方從書中精心挑選齣32幅尺寸為185 mm *260 mm的原作復刻版畫作,用畫框裝裱起來,就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建一個異國情調的自然美術館,體味一迴當“策展人”的樂趣。
《可裝裱的中國博物藝術》一書,齣版方將它作為藝術品來設計:黃色的瓦楞紙闆製作的書匣,猶如曆史久遠的古捲宗,有復古的感覺;打開書匣,當你將圖書和裝裱畫取齣時,不經意間書匣背麵的一幅單色印刷的植物畫作便齣現在瞭你的眼前。就像書匣外貼紙上的圖章“藝術=生活”,齣版方就是這想用這樣一種形式和態度把書中的藝術之美帶給讀者,讓讀者把它再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打開書,享受屬於自己的藝術之旅!(姊妹書:《可裝裱的印度博物藝術》)。
硃迪斯·瑪吉,倫敦自然博物館藝術藏品部主管,著有《自然藝術》和《威廉·巴拉特的藝術與科學》,並協助創作瞭其他幾部書籍,包括《植物探索:一位植物學傢的植物探險之旅》和《偉大的博物學傢》。
前 言 1
植物學的藝術 1
動物學的藝術 53
索 引 103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讓人愛不釋手。它巧妙地平衡瞭視覺衝擊力和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比如,當介紹到宏偉的石窟壁畫時,采用跨頁全景式的印刷,那種撲麵而來的氣勢感是小圖無法比擬的;而當聚焦於某一個細節,比如唐三彩上釉的斑駁效果時,又會用極高分辨率的局部放大圖來呈現質感。更妙的是,文字說明不是生硬地堆砌在圖的旁邊,而是設計成瞭仿佛是手稿批注的形式,融入在留白之中,既不乾擾視覺,又能在需要時提供詳盡的背景信息。我特彆欣賞它在文物保護和修復方麵的專題介紹,那種對文物“原真性”的尊重,通過文字和圖片都得到瞭充分的體現。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看圖冊”,更像是一次有溫度的、深度的學術考察之旅。我常常一坐下來,就被它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感所吸引,時間過得飛快。
評分坦白講,我原本以為這又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大美中國”閤集,但事實證明我錯瞭。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它聚焦於那些常常被主流藝術史忽略的“實用器物”之美。比如對不同時期青銅禮器上獸麵紋的演變分析,那種從獰厲到抽象的過渡,展示瞭社會心理的變遷;還有對宋代定窯瓷器底款的拓片收集,這對於研究窯口特徵來說,是極具價值的原始資料。作者似乎擁有一種近乎偏執的對細節的關注,他們沒有僅僅展示成品,而是花大力氣去還原製作過程中的“痕跡”——燒製的窯變、拉坯的指紋、雕刻的刀法,這些“不完美”恰恰是藝術生命力的體現。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古代建築構件的插圖,那些榫卯結構的嚴謹邏輯,展現瞭中國古代工程學的智慧,那種理性與美學的完美結閤,令人敬佩。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越瞭我對“博物藝術”這個概念的初步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用料,體現瞭一種內斂而高級的審美情趣。它沒有采用市麵上常見的那些過於光亮的銅版紙,而是選擇瞭一種吸光性更好的啞光紙張,這使得那些水墨畫和版畫的層次感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避免瞭反光帶來的閱讀障礙。封麵設計非常簡潔,那種淡雅的米白色背景,僅僅以一小塊傳統紋樣的浮雕作為點綴,低調卻極具品位。我翻閱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紙張邊緣的切口處理得非常細緻,沒有任何毛刺感,這讓翻頁成為一種享受。此外,隨書附帶的幾張高精度書簽,上麵印著不同朝代印章的拓片,這個小小的附件設計,更顯齣齣版方的誠意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對於我這種注重閱讀體驗的人來說,一本好的藝術書籍,手感和視覺享受是同等重要的,而這本書在這兩方麵都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物超所值。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工藝充滿熱情的愛好者,我必須說,這本書在展示古代織錦和刺綉紋樣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那些繁復的十二章紋,雲錦的流光溢彩,每一幅圖例都展現瞭古代匠人超凡的耐心和技藝。我記得有一組專門介紹蘇綉“平針綉”的特寫照片,那種針腳的緊密和綫條的流暢感,簡直是機器難以企及的。書中對這些工藝的起源和發展脈絡梳理得很有條理,從早期的實用性到後來的審美功能轉變,分析得鞭闢入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單純的“美”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紋樣背後的文化符號和等級製度,比如龍鳳圖案在不同時期的微妙變化,這大大增加瞭閱讀的深度。對於研究中國傳統服飾或者裝飾藝術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圖版資料無疑是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庫。我甚至已經開始嘗試模仿其中的一些幾何紋樣,雖然效果差強人意,但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
評分這本畫冊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我光是翻閱著那些精美的宋代花鳥畫,就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寜靜。那些工筆的細緻入微,簡直讓人嘆為觀止,每一根羽毛、每一片花瓣都像是被施瞭魔法一樣,栩栩如生。尤其是幾幅描繪雨後荷塘的作品,水墨的暈染層次感太強瞭,那種濕潤的空氣仿佛都能透過紙張撲麵而來。我特彆喜歡書裏對不同朝代繪畫風格的比較分析,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作者的解讀非常平易近人,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領略到其中的精妙之處。裝幀設計也特彆講究,那種略帶粗糲感的紙張,配上燙金的書名,拿在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典藏級作品。唯一的小遺憾是,其中幾頁的印刷色度似乎略微偏暗瞭一點點,不過瑕不掩瑜,整體的藝術感染力是無可挑剔的。我打算找個好畫框,把裏麵最喜歡的幾幅作品復製齣來裱起來,掛在書房裏,每天都能沉浸在這份古典的雅緻之中。
評分5星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商務印書館的書質量都特彆好,隻需一眼就能看齣來。
評分很好的書,打摺的時候劃算
評分很好的書,打摺的時候劃算
評分很好,很滿意,不錯,下次還會再買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裏麵的一冊書很薄,裝裱畫很漂亮。
評分書塑封包裝,很精美。附贈的30幅畫很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