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空王佛》主要内容包括上篇文本研究,下篇文本之外,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强,1962年生于山东肥城,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重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中心主任。2013年获得“两江学者”终身荣誉,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张强艺术学体系》四十卷(201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
魏离雅(Lia WEI),比利时国籍,1986年生于意大利,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系硕士、博士候选人、讲师;2015~2016年参与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联合培养博士,师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魏坚。曾重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空王佛——北朝石刻造像中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文化交融”。2014年,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2015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曾开设课程“西方汉学史中的东方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等。
目录
上篇 文本研究
第一章 北朝刻经的背景、分布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 书刊的实现传统及形制
第二节 北朝刻经的背景
第三节 僧安道壹刻经的分期
第四节 僧安道壹及北朝刻经的研究
第二章 金石学与书法史逻辑之中的僧安道壹
第一节 金石学视野中的僧安道壹
第二节 金石学向碑学书法趣味的转换
第三节 追认与重构——关于僧安道壹与郑道昭书法的讨论
第四节 书法史逻辑语境中的僧安道壹
第五节 僧安道壹与郑道昭的比较
第三章 僧安道壹与安公之碑、佛名书刊方式及蕴秘书写
第一节 僧安道壹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安公之碑文本分析
第三节 “大空王佛”佛名含义探究
第四节 僧安道壹佛名书刊方式及其意图探究
第四章 作为文本的佛经与篇幅化的文本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作为文本的佛经
第三节 文殊般若经篇章分析
第四节 青州发现“文殊般若”残石搜集与僧安书刊方式研究
第五节 其他篇章化的佛经
小结
下篇 文本之外
第五章 宗教与丧葬语境下的观像工具
第一节 风格影响与图像理论
第二节 主体与洞见
第三节 外围人像研究
第六章 佛与符
第一节 翻译
第二节 符箓是否源于性灵书写
第三节 密教化
第七章 书与刊
第一节 传播
第二节 山水的独立
第三节 技术与风格
第四节 书写与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大空王佛》:
第二节 北朝刻经的背景
一 儒家经典的书刊
早在东汉时期,在佛经尚未真正进入中国时候,便有把儒家经典刻石立碑的行为,这就是最早流传今日的石经。它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学观念,也投射出了儒家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汉武帝以来的尊儒崇经有直接的关系,石经就是在这种主题观念的影响下延续了两千多年。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遗留下来的石经碑及石经残石言之,东汉熹平刻石开其端,曹魏刻石继其钟,后来又有唐、后蜀、北宋、南宋、清等共计七朝刻经立碑于太学以示教育、规范仕进的做法。
汉质帝刘缵即位(145),梁太后专权,虽试图努力恢复旧有的儒学之风,但世道不古,好景不再。儒学之风式微,浮华咨谈之习日盛。为了博取功名,以至行贿,篡改《五经》文字。
汉灵帝刘宏时,接受了宦官李巡的建议,命当时蔡邕等鸿儒者正定《五经》,刻石立碑以为范本,达到匡正仕进腐败之风的目的。中国历史上首部“太学石经”(即熹平石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两汉经学有今古文之分。今古文的分别首先表现在文字的差异上,古文是指用六国时的古文字所写的先秦儒家经典,今文即是用汉通行隶书所改写的先秦儒家经典。
石经的数量计有:
经石64枚,每石25行,行约70~78字,其格式亦不一律,表里刻字,每石皆倍其数。
《周易》24437字;《尚书》18650字;《鲁诗》40848字;《仪礼》57111字;《春秋经》16572字;《公羊传》27582字;《论语》15701字;总计200901字。
洪适在《隶释》叙述到:
《水经》云:光和六年立石于太学,其上悉刻蔡邕名。魏正始中,又刻古篆隶
三字。三字石经盖诸儒受诏在熹平,而碑成则光和年也。隋志有一字石经七种,三
字石经三种①。
汉代的石经以一字石经隶书行。而魏石经的字体则更加丰富,所谓的正始三字石经,三种字体同时刊行,虽然在保留儒家经典的功能上,显见出焕烂而烦琐的一面,但是,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深刻的提示。
……
大空王佛:僧安道壹刻经与北朝视觉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空王佛:僧安道壹刻经与北朝视觉文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