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平法钢筋识图实例教程·16G101图集实例教程系列丛书

16G101平法钢筋识图实例教程·16G101图集实例教程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栾怀军,孙国皖 著
图书标签:
  • 钢筋识图
  • 工程识图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16G101
  • 图集实例
  • 平法钢筋
  • 建筑施工
  • 结构工程
  • 识图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0176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46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16G101图集实例教程系列丛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字数:44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6G101图集实例教程系列丛书·16G101平法钢筋识图实例教程》一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注重对“平法”制图规则的阐述,并且通过实例解读“平法”,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应用“平法”。
  本书可作为介绍平法识图的基础性、普及性图书,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钢筋工以及其他对“平法”技术感兴趣的人士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供相关专业施工学习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16G101图集实例教程系列丛书·16G101平法钢筋识图实例教程》一书主要依据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础)》三本新图集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平法钢筋识图基础知识、柱构件平法识图、剪力墙构件平法识图、梁构件平法识图、板构件平法识图、板式楼梯平法识图、独立基础平法识图、条形基础平法识图、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平法钢筋识图基础知识
 第一节 平法基础知识
 第二节 钢筋基本知识
 第三节 施工制图统一标准
 第四节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第二章 柱构件平法识图
 第一节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柱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柱构件识图实例精解
第三章 剪力墙构件平法识图
 第一节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剪力墙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剪力墙构件识图实例精解
第四章 梁构件平法识图
 第一节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梁构件识图实例精解
第五章 板构件平法识图
 第一节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板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板构件识图实例精解
第六章 板式楼梯平法识图
 第一节 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板式楼梯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楼梯识图实例精解
第七章 独立基础平法识图
 第一节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独立基础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独立基础识图实例精解
第八章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条形基础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条形基础识图实例精解
第九章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第一节 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节 筏形基础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第三节 筏形基础识图实例精解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平法”,即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首次提出。自1996年11月第一本平法标准图集96G101发布实施以来,平法相关标准图集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图集内容丰富,表述翔实,涵盖了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板、楼梯、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毋庸置疑,平法技术深入、广泛应用促进了建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图集的内容,本书从实际应用出发,主要依据16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础)》三本最新图集,通过对平法钢筋识图基础知识、柱构件平法识图、剪力墙构件平法识图、梁构件平法识图、板构件平法识图、板式楼梯平法识图、独立基础平法识图、条形基础平法识图、筏形基础平法识图章节的讲解介绍,详细地表述了平法钢筋识图的全部内容,尤其注重对“平法”制图规则的阐述,并且通过实例精解解读了“平法”,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应用“平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借鉴了许多优秀书籍、图集和有关国家标准,并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作者的学识和经验有限,虽经编者尽心尽力,但书中仍难免存在疏漏或未尽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与构造——基于16G101图集》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造价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系统、实用、易于理解的钢筋识图与构造指导手册。本书紧密结合当前国内最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集——16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及构造要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钢筋识图的基本原理、常用钢筋的种类、规格、性能及表示方法,以及在不同结构构件中钢筋的构造要求和施工要点。 内容概述 第一章 钢筋的种类、规格与性能 本章将系统介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钢筋种类,包括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冷拔光面钢筋等。详细阐述不同种类钢筋的性能特点、执行标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重点解析钢筋的规格表示方法,如直径、牌号、长度单位等,并提供常用的钢筋强度等级及其对应的材料性能参数。同时,还将介绍钢筋的表面标记、出厂合格证要求,以及在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验收的重要注意事项。 第二章 钢筋的表示方法与图纸识读 本章将深入剖析钢筋在施工图纸中的各种表示方法。详细讲解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节点详图等不同视图中钢筋的绘制规则。重点介绍钢筋的线形表示、符号标注、尺寸标注、数量标注、弯钩表示、箍筋加密区表示等关键要素。通过丰富的图例和实例,演示如何准确识别和解读图纸上关于钢筋的各项信息,包括钢筋的类型、直径、根数、间距、长度、弯钩形式、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此外,本章还将介绍钢筋符号的通用含义以及容易混淆的表示方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识图技巧。 第三章 基础结构钢筋识图与构造 本章聚焦于基础结构中钢筋的识图与构造要求。详细讲解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满堂基础等不同类型基础的钢筋配置、锚固、搭接、弯钩及加密要求。针对基础梁、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复杂基础构件,深入分析其钢筋的分布规律、受力特点以及节点构造。特别强调基础钢筋的施工要点,如钢筋的绑扎顺序、保护层厚度控制、扫地筋的设置、地梁的钢筋处理等,并结合16G101图集中的典型节点详图,进行详细的图文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基础钢筋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 柱结构钢筋识图与构造 本章专注于柱结构钢筋的识图与构造。系统讲解不同截面形状(矩形、圆形)的柱钢筋配置,包括纵向钢筋的根数、直径、搭接、锚固要求。重点阐述箍筋的布置方式、间距要求、加密区设置以及加密措施。对于角柱、中柱、边缘柱等不同位置的柱,分析其钢筋构造的差异性。详细解读16G101图集中关于柱钢筋连接、锚固、搭接的详细规定,并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识读柱的钢筋图纸,以及柱钢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如纵筋的竖直度控制、箍筋的安装质量等。 第五章 梁结构钢筋识图与构造 本章深入探讨梁结构钢筋的识图与构造。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梁(主梁、次梁、过梁、悬臂梁)的受力特点及相应的钢筋配置原则。重点讲解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架立筋、构造钢筋、箍筋的表示方法和构造要求。深入分析梁的锚固、搭接、弯钩、吊筋、 stirrup hook 的相关规定。本章还将详细解析梁与柱、梁与梁节点处的钢筋构造,突出节点钢筋的处理难度和关键点。结合16G101图集中典型的梁结构节点详图,进行逐一分析,帮助读者掌握梁钢筋的识读与施工要点。 第六章 墙结构钢筋识图与构造 本章系统介绍墙体结构钢筋的识图与构造。重点讲解剪力墙、构造墙、填充墙等不同类型墙体的钢筋配置。详细阐述墙体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的布置、直径、间距、搭接、锚固要求。深入分析墙体洞口、转角、连梁、楼板等部位钢筋的处理方法。本章还将解读16G101图集中关于墙体钢筋的节点详图,强调墙体钢筋的施工注意事项,如钢筋的绑扎、固定、保护层厚度控制以及墙体整体性钢筋的设置。 第七章 板结构钢筋识图与构造 本章专注于板结构钢筋的识图与构造。详细介绍单向板、双向板、楼板、屋面板、阳台板、雨篷板等不同类型板的钢筋配置。重点讲解板底钢筋、板面钢筋、分布筋、架立筋的表示方法和构造要求。深入分析板的锚固、搭接、弯钩、附加钢筋、边角钢筋的处理。本章将结合16G101图集中板的配筋图和节点详图,讲解如何识读板的钢筋图纸,以及板钢筋施工中的要点,如钢筋的铺设顺序、保护层厚度的控制、钢筋的固定方式等。 第八章 楼梯结构钢筋识图与构造 本章详细讲解楼梯结构钢筋的识图与构造。介绍不同类型楼梯(直形楼梯、 L 形楼梯、 U 形楼梯)的钢筋配置。重点讲解踏步钢筋、平台梁钢筋、楼梯梁钢筋、栏板钢筋的表示方法和构造要求。深入分析楼梯钢筋的搭接、锚固、弯钩、附加钢筋等关键环节。本章将结合16G101图集中楼梯的配筋图和节点详图,进行详细的图文解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楼梯钢筋的构造,并掌握其施工要点。 第九章 钢筋连接与锚固 本章将钢筋连接与锚固作为重点进行深入讲解。详细介绍钢筋的搭接连接(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机械锚固、弯锚等不同连接与锚固方式。系统阐述16G101图集对不同受力部位、不同钢筋直径、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钢筋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形式及尺寸的规定。通过大量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图纸信息准确计算和判断钢筋的连接与锚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本章还将强调钢筋连接与锚固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检验方法。 第十章 钢筋构造附加要求与特殊节点 本章对一些特殊的钢筋构造要求和节点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混凝土结构中的防裂钢筋、构造钢筋、负弯矩钢筋、吊筋、拉结筋等的设置原则和表示方法。详细解读16G101图集中关于钢筋加密区、抗震构造措施、纵向钢筋搭接的特殊规定。针对一些复杂的结构节点,如节点域、暗柱、暗梁、梁与墙连接、楼板与墙连接等,进行专门的讲解,分析其钢筋的构造特点和识读难点。 第十一章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与施工要点 本章将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从原材料的验收、钢筋的加工、钢筋的绑扎、钢筋的保护层控制、钢筋的隐蔽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技术要求。结合16G101图集中的要求,强调了钢筋工程的施工规范和标准。本章还将提供一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 本书特色 紧密结合16G101图集: 全书内容均围绕16G101图集展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学习和应用该图集的理想参考书。 图文并茂,实例丰富: 大量运用清晰的图示、表格和实际工程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系统全面,逻辑清晰: 内容组织由浅入深,从钢筋基础知识到具体构件,再到连接锚固和质量控制,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侧重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钢筋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注重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语言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过多专业术语,使非专业人士也能较易理解,适合各类读者进行自学。 适用读者 建筑工程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 钢筋工、钢筋班组长 建筑工程造价师、预算员 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图纸审核人员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的其他技术人员 本书的出版,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16G101图集所包含的钢筋识图与构造知识,提升在工程实践中的钢筋识图与施工能力,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方式,真的让我这个老工程师感到有些时代脱节。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视觉化的时代,一本技术类书籍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图文的组织和信息的密度。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显得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是陈旧。大量的文字描述被堆砌在图纸的旁边,字体和字号的选择也比较统一,缺乏必要的层级划分和重点突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配筋图时,如果能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或者加粗的边框来强调关键的变截面、锚固长度或者特殊构造区,阅读效率会大大提高。现在的情况是,面对一张密集的钢筋图,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分辨哪些是主体结构钢筋,哪些是构造钢筋,哪些是尺寸标注,这本书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视觉引导。这使得原本就比较枯燥的识图工作变得更加费时费力。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快速定位信息的实务人员来说,这种低效率的视觉设计无疑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助力。

评分

从一个对行业新规范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对新版图集(16G101)与旧版图集(如03G101或11G101)的差异对比和衔接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对于很多仍在处理或改造旧图纸的工程师来说,清晰地指出新旧规范在关键节点上的变化点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在某些节点加强区的配筋数量或间距上,新旧图集的细微调整,往往关系到结构安全性和工程量的大幅波动。然而,这本书在介绍新图集内容时,仿佛是从零开始构建知识体系,几乎没有穿插对旧版图集的对比回顾。这使得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图纸“版本迭代”管理的人员,不得不另外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两套标准,自行比对差异。一本优秀的教程,应该承担起“桥梁”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平稳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更新。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努力显得过于保守和不足,使得其在“教程”的价值链中,少了一个非常关键且实用的环节,无法成为一个一站式的规范学习资源。

评分

这本关于钢筋识图的教材,说实话,我抱着挺大的期望来买的,毕竟市面上关于16G101图集的辅导书多如牛毛,都说自己讲得透彻,但实际内容往往大同小异,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生硬的图纸照搬。我希望看到的是能真正“翻译”图纸的工具书,而不是另一本原封不动的标准图集注解。这本书在讲解基础概念时,确实花了不少笔墨去铺垫,从钢筋的种类、等级到各种符号的含义,都试图做一个全面梳理。但问题是,这种“全面”的代价就是显得有些冗长和拖沓,对于已经有一些建筑基础,急需快速上手实战应用的人来说,前期的阅读体验并不算流畅。例如,在介绍梁柱节点配筋时,它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规范背后的力学原理,虽然专业性无疑是加强了,但对于我这种更侧重“看懂图纸并快速计算用量”的实操型读者而言,这些理论知识在紧迫的工期面前显得有些奢侈。我更倾向于看到更多清晰的“图例-实物-计算”三位一体的对比分析,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堆砌。总体来说,它更像一本面向专业院校学生的入门教材,而非针对一线工程师的快速实战手册,这一点需要在购买时仔细斟酌。

评分

坦白讲,我对这本“实例教程”的“实例”部分感到有些意犹未尽,甚至可以说,是期待落空了。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名字里带“实例”二字,其实更多的是将不同类型的构件图纸截取下来,然后逐一标注说明,缺乏那种真正将整个项目流程串联起来的深度解析。这本书虽然也展示了大量的图纸示例,但这些示例似乎更偏向于对单个节点或构件的孤立展示,比如某一种拉筋的绑扎方式,或者某个剪力墙的插筋处理。我真正想看到的是,如何将分散的这些节点实例,有机地整合到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文件中去理解和执行。例如,在处理一个复杂的多层框架结构时,从基础到屋顶,不同楼层的配筋差异和转换节点的设计逻辑,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连贯的案例进行穿透式讲解。这导致我虽然在某个具体点上找到了答案,但当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整个项目的配筋逻辑时,这本书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它更像是工具箱里的一把扳手,你知道它能拧紧某个螺丝,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来搭建整个机械设备。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增加一些涵盖中小型建筑全过程的综合案例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零散技术点的讲解上。

评分

我尝试着用这本书去解决一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关于暗梁与剪力墙交接处的钢筋锚固和搭接长度的确定。按照规范,这个区域是配筋的难点和重点。我翻阅了这本书中所有涉及暗梁和墙体的章节,希望能找到一些“专家经验”或者“常见错误避免”的提示。结果发现,它只是按照图集的要求,把相关的图例和文字说明罗列了出来,比如“梁端构造钢筋应锚入墙内XX长度”。这种描述是正确的,但它没有深入探讨,如果由于现场空间受限,或者墙体钢筋过于密集导致梁端无法完全伸入时,有没有替代性的构造措施,或者如何通过调整墙体内的钢筋间距来腾出空间。简而言之,它更多的是在“描述图集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在“指导工程师如何应对图集无法完全覆盖的复杂或变通情况”。这种教条式的阐述,对于解决那些充满变数的施工现场问题帮助有限,更像是一本关于标准流程的说明书,缺乏对实际工程问题的“预判”和“解决策略”。

评分

学海无涯苦作舟,加油吧

评分

正版建筑书籍

评分

讲的详细,好书

评分

印刷质量好,送货快。好评。

评分

没有心得, 没有评价

评分

男票买的,这种书我反正是看不懂

评分

不错不错,,送给同事了。希望她看下去。

评分

学海无涯苦作舟,加油吧

评分

印刷质量好,送货快。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