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测试驱动开发

Java测试驱动开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 维克多·法西克,阿列克斯·加西亚(Viktor,Farcic,Alex,Garcia) 著,袁国忠 译
图书标签:
  • Java
  • TDD
  • 测试驱动开发
  • 单元测试
  • Mockito
  • JUnit
  • 软件测试
  • 开发实践
  • 代码质量
  • 测试
  • 编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5016
版次:01
商品编码:121638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Java开发必读!
从使用TDD开始,改善设计和代码的质量、简化重构工作、提高代码覆盖率。

-卓有成效地践行测试驱动开发所需的工具和框架
-高效执行“红灯-绿灯-重构”过程
-如何以独立于其他代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单元测试
-使用各种技巧设计简单而易于维护的代码
-使用模拟框架和技巧轻松编写测试并快速执行
-结合行为驱动开发和单元测试进行TDD
-重构遗留代码

内容简介

  《Java测试驱动开发》介绍如何将各种TDD俱佳实践应用于Java开发,主要内容包括:用Java语言进行TDD会用到的各种工具和框架,所需环境搭建;通过实际应用程序,展示TDD优点及开发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TDD是如何通过模拟内部和外部依赖来提升速度的;如何重构既有应用程序;详细介绍所有TDD俱佳实践。  《Java测试驱动开发》适合所有Java开发人员,也适合用其他语言编程的程序员了解TDD。

作者简介

  Viktor Farcic   资-深软件架构师,Docker船长,Java开发专家,热衷于测试驱动开发、行为驱动开发、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   他把多年经验都分享在了博客上,深受读者欢迎:http://TechnologyConversations.com。
  Alex Garcia   资-深Java程序员,敏捷实践拥趸,热衷于学习新语言、新范式、新框架。

目录

目录第1章为何要关心测试驱动开发11.1为何要使用TDD11.1.1理解TDD31.1.2红灯绿灯重构31.1.3速度是关键41.1.4TDD并非测试方法41.2测试51.2.1黑盒测试51.2.2白盒测试51.2.3质量检查和质量保证的差别61.2.4更好的测试61.3模拟71.4可执行的文档71.5无需调试91.6小结9第2章工具、框架和环境102.1Git102.2虚拟机112.2.1Vagrant112.2.2Docker132.3构建工具142.4集成开发环境152.5单元测试框架162.5.1JUnit172.5.2TestNG192.6Hamcrest和AssertJ212.6.1Hamcrest212.6.2AssertJ222.7代码覆盖率工具232.8模拟框架242.8.1Mockito262.8.2EasyMock282.8.3PowerMock292.9用户界面测试292.9.1Web测试框架302.9.2Selenium302.9.3Selenide312.10行为驱动开发332.10.1JBehave332.10.2Cucumber352.11小结37第3章红灯绿灯重构——从失败到成功再到完美383.1使用Gradle和JUnit搭建环境393.2“红灯绿灯重构”过程413.2.1编写一个测试413.2.2运行所有测试并确认最后一个未通过413.2.3编写实现代码423.2.4运行所有测试423.2.5重构423.2.6重复433.3“井字游戏”的需求433.4开发“井字游戏”433.4.1需求1443.4.2需求2493.4.3需求3523.4.4需求4573.5代码覆盖率583.6更多练习593.7小结60第4章单元测试——专注于当下而非过往614.1单元测试614.1.1何为单元测试624.1.2为何要进行单元测试624.1.3代码重构624.1.4为何不只使用单元测试634.2TDD中的单元测试644.3TestNG644.3.1注解@Test644.3.2注解@BeforeSuite、@Be-foreTest、@BeforeGroups、@AfterGroups、@AfterTest和@AfterSuite654.3.3注解@BeforeClass和@AfterClass654.3.4注解@BeforeMethod和@AfterMethod664.3.5注解参数@Test(enable=false)664.3.6注解参数@Test(expected-Exceptions=SomeClass.class)664.3.7TestNG和JUnit差别小结664.4“遥控军舰”的需求664.5开发“遥控军舰”674.5.1创建项目674.5.2辅助类694.5.3需求1694.5.4需求2724.5.5需求3744.5.6需求4754.5.7需求5774.5.8需求6804.6小结81第5章设计——难以测试说明设计不佳825.1为何要关心设计825.2Connect4845.3完成Connect4实现后再测试855.3.1需求1855.3.2需求2865.3.3需求3875.3.4需求4885.3.5需求5895.3.6需求6895.3.7需求7905.3.8需求8915.4使用TDD实现Connect4925.4.1Hamcrest925.4.2需求1935.4.3需求2935.4.4需求3965.4.5需求4975.4.6需求5995.4.7需求6995.4.8需求71005.4.9需求81015.5小结103第6章模拟——消除外部依赖1046.1模拟1046.1.1为何使用模拟对象1056.1.2术语1066.1.3模拟对象1066.2Mockito1076.3“井字游戏”第二版的需求1076.4开发“井字游戏”第二版1076.4.1需求11086.4.2需求21186.5集成测试1246.5.1分离测试1246.5.2集成测试1256.6小结127第7章BDD——与整个团队协作1287.1不同规范1287.1.1文档1297.1.2供程序员使用的文档1297.1.3供非程序员使用的文档1307.2行为驱动开发1307.2.1叙述1317.2.2场景1327.3书店应用程序的BDD故事1337.4JBehave1367.4.1JBehave运行器1367.4.2待定步骤1377.4.3Selenium和Selenide1387.4.4JBehave步骤1397.4.5最后的验证1447.5小结146第8章重构遗留代码——使其重焕青春1478.1遗留代码1478.2编码套路1568.2.1遗留代码处理套路1578.2.2描述1578.2.3技术说明1578.2.4添加新功能1578.2.5黑盒测试还是尖峰冲击测试1578.2.6初步调查1588.2.7应用遗留代码修改算法1618.2.8提取并重写调用1668.2.9消除状态的“基本类型偏执”坏味1708.3小结173第9章功能开关——将未完成的功能部署到生成环境1759.1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1759.2功能开关1779.3功能开关示例1789.3.1实现fibonacci服务1819.3.2使用模版引擎1849.4小结187第10章综述18810.1TDD概要18810.2最佳实践18910.2.1命名约定18910.2.2流程19110.2.3开发实践19210.2.4工具19510.3这只是开始19610.4这并非终点196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简介 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代码的质量与演进是永恒的课题。当一款软件的功能日益丰富,维护成本随之增加,或者最初的设计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时,我们常常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冒着风险去修改错综复杂的现有代码,还是花费巨大的代价重写整个系统?《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优雅而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如何编写新代码”的入门教材,也不是一本“如何学习某种语言”的技术手册。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和一套实用的重构手法,帮助我们“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这意味着,即使面对着一份充满了“技术债务”、难以理解、难以扩展的旧代码,开发者也能通过一系列小而安全的改进,逐步提升代码的结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最终将其转化为更健壮、更灵活、更易于理解的优秀设计。 核心理念 《重构》的核心在于“小步快跑,持续改进”。它倡导一种“金丝雀测试”式的开发模式:在进行任何修改之前,首先要确保有可靠的测试能够覆盖现有代码的行为。这样,在进行重构时,我们就可以自信地进行一次小改动,然后运行测试,确保没有破坏原有的功能。如果测试通过,就继续下一个小改动;如果测试失败,就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恢复。这种“测试驱动”的思维模式,虽然在某些场合下与“测试驱动开发”(TDD)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精神——通过测试来保证代码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是共通的。 本书强调重构是一种“平衡技巧”。它不是为了颠覆性的创新,也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理论上的完美设计。重构的目的是在不改变代码外在行为的前提下,优化其内在结构。这种优化可以体现在: 增强可读性: 让代码更容易被开发者理解,减少认知负荷,从而降低出错率。 降低复杂性: 分解大型函数、类,消除重复代码,简化逻辑,让代码更清晰。 提高可维护性: 使代码更容易修改和扩展,为未来的功能添加打下坚实基础。 减少 Bug: 通过清理和简化代码,暴露潜在的错误,并使其更容易被发现和修复。 加速开发: 一个结构清晰、易于理解的代码库,能够显著提升开发速度,因为开发者能更快地找到和修改所需代码。 内容概览 《重构》全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构的动机与基本原理 这部分阐述了为什么我们需要重构,以及重构的根本原则。作者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深入剖析了“代码坏味道”(Code Smells)的概念,即代码中暗示着更深层问题的各种现象。例如: 重复代码(Duplicated Code): 相同的代码片段出现在多个地方,违反了“一次写,多处用”的原则。 过长的函数(Long Method): 函数承担了过多的职责,难以理解和测试。 大类(Large Class): 类包含了过多的成员变量和方法,职责不清,难以维护。 过长的参数列表(Long Parameter List): 函数需要太多参数,使得调用复杂,且容易出错。 散发气味的代码(Feature Envy): 一个方法对另一个类的成员变量或方法比对自己类的成员变量或方法更感兴趣。 混乱的声明(Mysterious Name): 使用模糊或无意义的命名,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图。 过早优化(Premature Optimization): 在未测量性能瓶颈的情况下进行优化,可能导致代码复杂化且效果不佳。 识别这些“坏味道”是进行重构的第一步。作者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认识到,这些看似小的代码问题,长期累积会严重阻碍软件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重构手法集锦 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详细介绍了大量实用的重构手法。这些手法被精心组织,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改动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重构。每一项重构手法都遵循“三个等价”的原则: 1. 保证代码行为不变: 重构的最终目标是在不改变程序功能的前提下改善代码结构。 2. 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 每次只做一个小的、可控的改动,并随时运行测试以验证正确性。 3. 测试是重构的基石: 在进行任何重构之前,必须确保有完善的测试覆盖。 书中介绍的重构手法多种多样,涵盖了从表达式、语句到函数、类等各个层级的代码改进。一些经典的重构手法包括: 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 将一段代码抽取到一个新的方法中,并用方法调用替换原代码。 内联方法(Inline Method): 将一个方法的代码复制到调用者中,然后删除原方法。 提取变量(Extract Variable): 将一个复杂的表达式的值赋给一个变量,并用变量替换表达式。 合并变量(Inline Variable): 将一个只被使用一次的变量的引用替换为其定义。 替换临时变量的引用(Replace Temp with Query): 如果临时变量的值仅用于计算,可以将其替换为调用一个返回该值的函数。 移动方法(Move Method): 将一个方法移动到另一个更适合它的类中。 移动字段(Move Field): 将一个字段移动到另一个更适合它的类中。 提取类(Extract Class): 当一个类承担了过多的职责时,可以将其拆分成多个类。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客户端代码不应该知道一个对象是如何委托给另一个对象的。 移除设置方法(Remove Setting Method): 如果对象的状态在创建时就确定了,并且之后不应该改变,那么可以移除设置方法。 用对象取代参数(Replace Parameter with Method Call): 当参数的值可以通过调用某个方法获得时,可以用该方法调用取代参数。 移除参数(Remove Parameter): 如果一个参数从未被使用,可以直接移除。 每一项手法都配以清晰的“代码坏味道”描述、重构的目标、具体的步骤以及操作示例,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实践。 第三部分:重构的实践与高级主题 这部分将重构的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作者讨论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重构,以及一些更高级的重构场景。 大规模重构: 当需要对一个大型系统进行重构时,如何制定策略,分阶段进行,避免一次性的巨大风险。 重构与测试: 强调测试在重构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编写有效的测试来支持重构。 重构的挑战与误区: 讨论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重构陷阱。 重构工具: 介绍了一些集成开发环境(IDE)提供的重构工具,它们可以自动化许多重构操作,极大地提高效率。 为何阅读《重构》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是一本“实践导向”的经典之作。它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一些代码技巧,更是一种“代码哲学”。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开发者能够: 更自信地面对“遗留代码”: 摆脱对旧代码的恐惧,将其视为一个可以被不断优化的机会。 培养良好的编码习惯: 逐渐形成对代码质量的敏感度,并在日常编码中主动规避“代码坏味道”。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当团队成员都能理解和运用重构,代码库的质量会得到整体提升,沟通成本降低。 为软件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持续的重构,软件能够更好地适应业务变化,保持活力。 这本书适合所有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还是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代码的内在价值,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来应对软件开发中普遍存在的挑战。阅读《重构》,就是投资于你和你的代码的未来。它会改变你审视代码的方式,让你成为一名更出色的软件工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是《Java测试驱动开发》,但当我翻开它时,我期待的TDD实操指导,比如如何从需求出发,一步步构建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并以测试驱动代码的开发流程,在我这里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书中的一些例子,感觉更像是对已有功能的解释,而非从零开始的TDD实践。例如,在某个章节,作者快速地展示了一段测试代码,然后紧接着是实现这段测试的代码,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顺序,让我觉得略微有些不清晰。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从需求分析到单元测试,再到集成测试,最后到系统测试的TDD全生命周期演示。书中对于测试驱动开发的核心理念——“测试先行,驱动设计”的阐述,虽然有提及,但在实际案例中的体现不够深入,有时候感觉像是为了演示某个技术点而勉强套用了TDD的框架。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如何识别可测试点、如何设计具有良好测试覆盖率的代码、以及如何在TDD过程中进行重构的详细指导。比如,对于一个复杂的业务逻辑,作者是如何分解成可测试的小单元的?每个单元的测试用例是如何设计的?在测试通过后,又是如何进行代码优化的?这些细节之处,我感觉这本书略有欠缺,更多的是偏向于知识的介绍,而非实战的引导。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在某些方面,更像是一本Java单元测试的入门指南,而非我期望的“测试驱动开发”的进阶实操手册。书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单元测试的基础概念、JUnit的常用注解和断言,以及如何使用Mockito进行对象模拟。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帮助他们快速上手编写单元测试。然而,真正驱动开发过程的“测试优先”理念,在书中的体现相对薄弱。例如,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TDD的Red-Green-Refactor循环,并提供一系列真实的、从零开始的TDD开发案例。作者在讲解某些功能时,似乎已经有了预设的代码实现,然后才去编写测试来覆盖它,这与TDD的“先写测试”的核心思想有所偏差。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从一个模糊的需求出发,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测试用例,然后基于这个测试用例来设计代码。此外,书中对于测试的覆盖率、代码的健壮性以及如何通过TDD来提高整体代码质量的探讨,虽然有提及,但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和实践指导。例如,如何评估一个测试套件的有效性?除了表面上的覆盖率数字,还有哪些指标可以衡量测试的质量?如何利用TDD来避免设计上的缺陷,从而减少后期维护成本?这些问题,我在这本书里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评分

在翻阅《Java测试驱动开发》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的论述相对有限,更多地集中在单元测试层面。虽然单元测试是TDD的基础,但一个完整的测试策略通常还需要涵盖更高层级的测试。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更详细地介绍如何将TDD的理念应用于集成测试。例如,在微服务架构下,如何通过TDD来设计和测试服务间的接口?如何使用Spring Boot Test等框架来简化集成测试的编写,并确保测试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书中对于构建复杂的测试环境(如数据库、消息队列等)的讨论也相对较少,而这在实际的集成测试中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端到端测试(E2E)对于验证用户体验和业务流程的正确性至关重要,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着墨不多。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使用Selenium、Cypress等工具,以及如何将TDD理念融入E2E测试的案例,例如如何设计可维护的E2E测试脚本,以及如何在E2E测试中进行数据管理。目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单元测试实践指南”,对于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的、从单元到端到端的自动化测试体系,还有待充实。

评分

这本书在设计模式与TDD的结合方面,给我的感受是比较浅尝辄止。虽然书中提到了TDD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出符合SOLID原则的代码,并且在某些章节中隐晦地展示了重构的过程,但对于如何主动地运用TDD来探索和应用具体的设计模式,我感觉可以有更深入的探讨。例如,当我们在编写测试用例时,如果发现代码变得越来越复杂,或者需要重复编写相似的代码,这往往是某种设计模式可以派上用场。我希望书中能有更明确的指引,比如“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考虑使用XXX设计模式”,并提供一个完整的TDD流程,从需求出发,通过编写测试,逐步演化出应用了某个设计模式的代码。书中对于“重构”的部分,更多的是一种对已有代码的优化,而不是在TDD的驱动下,通过测试来指导重构,从而发现并改进设计的不足。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与测试相关的设计问题,比如如何设计可测试的类、如何处理副作用、如何减少测试之间的依赖等,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TDD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仅是编写测试,更是通过测试来驱动出优雅、可维护、符合设计原则的代码。

评分

在阅读《Java测试驱动开发》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各种测试框架和工具的介绍,虽然涵盖了JUnit、Mockito、Hamcrest等主流工具,但对于这些工具在实际项目中的最佳实践,我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例如,Mockito的mocking策略,书中提供了几个基础的用法,但对于如何有效地模拟复杂依赖、处理异常情况、或者在大型项目中使用Mockito进行分布式系统的测试,则点到为止。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场景,比如在模拟第三方API调用时,如何设计mock对象来覆盖各种返回情况(成功、失败、超时等),以及如何用mock来隔离被测模块,保证测试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此外,书中在讲到断言时,虽然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断言方法,但对于如何编写清晰、有意义的断言,以至于测试失败时能快速定位问题,我感觉还有提升空间。一个好的断言,不仅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更要能传达测试的意图。例如,与其写 `assertEquals(expected, actual)`,不如使用Hamcrest的 `assertThat(actual, is(equalTo(expected)))`,或者更具描述性的匹配器。书中对于这些更细致的断言设计,例如如何使用自定义匹配器来增强可读性,或者如何用组合匹配器来表达复杂的校验逻辑,我感觉可以更详尽地阐述。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买过好几回,质量一如既往的好。帮人代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哈哈,不错,加油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包装完整无缺,发货快,公司学习用书,

评分

初学者必看,但是没有讲深入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最近学霸一直在学习,买了一堆类似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