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政法、軍事、警察院校産生巨大影響, 同樣對於恐怖主義和反恐怖主義、安全保衛、心理學和政治學領域的專傢學者、 研究人員、實踐工作者、相關專業學生 恐怖主義有著許多令人難以理解的特點,從反人類的濫殺無辜,到孤注一擲的自殺式攻擊,以及以卵擊石的暴力抗爭,都在給我們安定的社會造成傷痛的同時不斷激發著我們探尋其思想與行動的好奇心。恐怖主義的淵源幾乎與人類文明相同步,事實上成為一種曆史現象,對它的解構涉及宏觀的人類學、哲學,中觀的政治學、社會學、法學,而微觀的心理學解釋可能是
貼近“人心”的取嚮。鑒於我們國傢近30年來也頻受恐怖主義行為之擾,為尋求對該現象的規律性認識,獲得控製恐怖主義蔓延的他山之石,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引入也就具有瞭現實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瞭如何利用心理學來提高我們對恐怖主義以及反恐怖主義的認識,以促進反恐實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首先,本書旨在對恐怖分子心理進行一係列科學客觀的解讀:他們的動機是什麼?是什麼讓他們參與到恐怖組織中?最終什麼力量有可能終結他們的恐怖活動?其次,本書重點關注如何應對恐怖主義這一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不僅為短期內反恐的戰術性策略(例如,談判)提供瞭相關資料信息,而且還探討瞭如何使恐怖活動最終銷聲匿跡的長期戰略性策略。最後,對於捲入恐怖主義的個體,需要整個社會更為立體綜閤地應對,而非僅僅是以暴製暴。若相信對恐怖分子不準確且帶有誤導性的特徵刻畫,不僅不會達到反恐政策所期望的理想效果,反而還可能促進暴恐勢力的繁殖,助長暴恐活動的猖獗。因此,本書還關注反恐研究人員以及反恐政策的製定者需要怎樣科學地遵循恐怖主義和恐怖分子真實客觀的心理特徵,以更加有效地應對恐怖主義。
作者簡介
安德魯;西爾剋教授,榮譽理學學士,英國心理學會副研究員,特聘科學傢,犯罪心理學傢,博士。在恐怖主義特彆是恐怖主義心理學領域,被視為國際公認的學術帶頭人。他有法律心理學和犯罪學背景,而且既在學術界工作又在政府部門任職。已在學術書籍、學術期刊、相關從業者的雜誌和大眾媒體上發錶瞭百餘篇關於恐怖主義和反恐主題的論文和報告。
目錄
第一章反恐心理學:問題與挑戰
安德魯·西爾剋
第二章認識恐怖分子的心理
蘭迪·博魯姆
第三章暴力極端主義心理
布魯剋·羅傑斯
第四章人們為何支持恐怖主義?
理解恐怖主義及對恐怖主義態度的心理學研究
裏納·庫瑪麗
第五章恐怖主義的進化邏輯
理解恐怖主義為何是人類在衝突中的必然選擇
裏剋·奧格爾曼
第六章互聯網與恐怖主義
通嚮恐怖主義與反恐的路徑
洛林·鮑曼·格裏夫
第七章媒體對恐怖主義和反恐的影響
黛博拉·布朗,安德魯·西爾剋
第八章脫離恐怖主義
尼爾·弗格森
第九章監獄中的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
獄內管理和改造的心理學問題
安德魯·西爾剋
第十章審訊策略和恐怖分子嫌犯
一個分類的過程
約翰·皮爾斯
第十一章恐怖分子策略和反恐
格雷姆·史蒂芬
第十二章威懾恐怖主義?
目標強化、監控及恐怖主義的預防
彼得·菲塞
第十三章如何應對恐怖主義造成的心理影響
國土安全的挑戰
安東尼·理查斯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取得戰爭勝利的根本,是一方瓦解瞭另一方繼續戰鬥的意願。即便戰敗一方已經投降,在他們的領地上往往依然存在殘餘的武裝力量並擁有可供抵抗的資源。的確,與發生衝突的早期階段相比,這些武裝力量和資源確實損失慘重,但在升起投降的白旗前,抵抗的士兵並未被全部消滅或被俘,敵方的每一座城池也未被全部占領。之所以選擇投降,是由於抵抗者已經失去瞭獲勝的信念,或者說已經失去瞭頑強抵抗的精神。因此,戰爭的勝利或失敗,最終取決於信念和精神因素,就這一心理因素而言,反恐鬥爭與其他形式的鬥爭沒有區彆。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能領會(即便僅憑直覺)——恐怖主義暴力蘊含著一種其他類型的暴力行為中並不多見的心理效應。恐怖主義暴力不是製造簡單的生理痛苦,它是希望給受眾施加心理影響,它不僅追求製造更廣泛的恐怖感,更希望贏得人心之戰。如果這種心理影響不可避免地發揮瞭效應,那麼我們在應對恐怖主義時必須直麵這一影響。若忽視反恐中的心理效應則無疑是忽略瞭關鍵問題。
眾所周知,恐怖主義行為並不單純針對它的直接受害者,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恐怖活動嚮更廣泛的受眾施加心理影響。關於什麼是恐怖主義行為,還存在激烈的爭論。這個詞匯最初是用以描述政府對公民進行的暴力鎮壓——始見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恐怖統治”。當時40 000名法國公民幾乎在一年時間內被屠殺。“恐怖”的主要製造者,馬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法國大革命時期重要的領袖人物,是雅各賓派政府的實際首腦之一。——譯者注(Maximilien Robespierre)曾簡潔地總結瞭其目的:
我們必須遏製或消滅共和國內部和外部的敵人;現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政策的首要準則應該是通過理智引導人民,通過“恐怖”鎮壓人民的敵人。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這個詞匯漸漸不再用以指代國傢暴力,而是被越來越多地指代由較小的有組織集團實施的“運動”式的暴力事件。例如,早在1868年,許多美國報紙就經常將萌芽階段的三K黨(Ku Klux Klan)所實施的暴力事件描述為“恐怖主義”(Hurst,1993)。此後,公眾迅速接受瞭恐怖主義並非政府行為的觀點,20世紀末,公眾使用這個詞匯幾乎僅僅限於非政府組織。
關於什麼是恐怖主義,誰是恐怖分子,這些問題仍然存在巨大爭議。對恐怖主義的定義並沒有達成廣泛一緻,一些學者已經意識到“任何定義都無法得到普遍認同”(Shafritz et al�保�1991)。“恐怖主義”之所以未能形成一個廣為認同的定義,與其自身和政治生態的密切聯係有關。從根本上說,“恐怖主義”是一個與一係列負麵含義相關的貶義詞。基於此,許多媒體機構諸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路透社(Reuters),在報道中並不喜歡稱呼任何個人或群體為“恐怖分子”,反而比較喜歡使用如“武裝分子”“叛亂分子”或“遊擊隊”等詞匯。這些問題囿於一個老生常談的道理,即“一方認定的恐怖分子,在另一方則是自由鬥士”。例如,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人被貼上“恐怖分子”的標簽多年,然而,後來他成為一位在國際上廣受尊敬的政治傢。同時,需關注奧黛麗·庫爾特·剋羅寜(Audrey Kurth Cronin,2009)的研究,她通過對450個恐怖組織的研究發現,在與國傢的對抗中,隻有6%的恐怖組織獲得瞭鬥爭的勝利。
吉爾蒂(Gearty,1991,p��6)總結瞭定義恐怖主義所遇到的主要挑戰,他指齣:
標簽本身不可避免地承載瞭一定的價值觀念。它的含義是由政府、媒體以及大眾文化所共同塑造的,而並非來源於學術機構。由於經常使用這種標簽來對個體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控製,就官方與其他人而言,該詞匯與道德譴責亦步亦趨。
我們不會對定義進一步爭論(盡管接下來的一些章節會再次討論到這一點),但是為瞭給本書的討論範疇進行一定的界定,我們將遵循剋倫肖(Crenshaw,1992)提齣的簡潔定義。他將恐怖主義描述為“一種獨特的政治暴力形式,為瞭影響更廣泛的受眾,而去攻擊少數受害者”。這一定義似乎與“維權”行為異麯同工,但仍然差彆很大。我們所關注和認為的恐怖主義“叛亂者”,其本質上屬於一種弱者的策略,它適用於描述那些試圖影響政治和社會變革,但是在人員數量、物質力量和直接的政治力量上均較為弱勢的群體(Friedland,1992)所實施的行為。
實際上,恐怖分子“叛亂者”是數量少且隱蔽的組織成員,他們參與到有組織的暴力運動中。他們所實施的這種暴力通常是極端且不加選擇的。恐怖分子本身傾嚮於孤立且有壓力的生活,並且在不同程度上追求更廣泛的支持。與該模式相吻閤的團體包括愛爾蘭共和軍(IRA)、埃塔(ETA)、赤軍(the Red Army Faction)、意大利紅色旅(the Italian Red Brigades)和“基地”組織(al-Qaeda)。
……
反恐心理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反恐心理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