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前言 製藥工程專業是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産物,是以培養從事藥品生産工程技術人纔為目標的化學、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的工科專業。1998年,教育部在製訂新的工科本科目錄的文件中指齣:“藥品是人類戰勝疾病、維護健康的特殊商品,它的研製和生産流通整個過程雖然與有機化學及化工過程密切相關,但更有其獨有的特殊性。它不僅要考慮終産品的藥理、藥效問題,更要考慮其使用安全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不宜將它簡單地歸並為化學工程問題來考慮。目前我國製藥類專業人纔培養,雖然原設置的藥學與製藥類專業較多,但除瞭專業分的太細的問題外,尚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不能適應生産部門和行業的需要。鑒於上述幾方麵的原因,將涉及多學科知識交叉的製藥類專業閤並成大類,形成新的製藥工程專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閤國情和行業發展需要的。”簡言之,國傢之所以設立製藥工程專業,一是藥品質量的重要性;二是藥品生産的實踐性。 從1999年開始,約有一百多所高校開辦瞭製藥工程專業,速度之快,令人驚訝。然而,隨著製藥工程專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教材建設成瞭製約製藥工程專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此,有必要編寫一本藥品生産質量管理方麵的本科生教材,以適應我國高等院校製藥工程專業和藥學專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更加重要的是,必須從學生時期開始注重質量意識的培養,讓他們牢固樹立“藥品質量,人命關天”的觀念,並能比較係統地掌握藥品生産質量管理的規律。 質量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戰略問題。質量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傢經濟、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綜閤反映,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質量”這兩個字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在人類社會,質量所不在,與人人有關,與事事相連。企業在産品質量中得到生存與發展,産品質量在社會中得到驗證。質量是現代經濟永恒的主題。藥品質量更不例外。 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其質量的要求比其他産品更加嚴格。人類社會經過一個世紀的不斷探索與發展,在飽嘗瞭“藥害”事件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對藥品的生産總結齣瞭一套規範化的管理辦法,這就是《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或 Good Practice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簡稱GMP)。 然而,GMP僅僅是一個法規,隻對影響藥品生産質量管理的各種要素做原則規定。至於如何實施GMP,實施過程中需要應用哪些技術和方法則不做具體限製。這好比是給你一個任務:“建一棟樓房,要求是安全、經濟、環保、舒適和節能。”至於怎麼建、用什麼材料、花多少錢、房屋結構、水電氣冷的設施等,沒有具體規定。對於從未接觸製藥生産過程的本科生來說,學習GMP的條文是十分枯燥、乏味和難懂的課程。為此很有必要編寫一本以GMP為原則,重點介紹GMP實施技術和方法的教科書,這就是本書——已被教育部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的《藥品生産質量管理工程》。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專傢分彆來自藥品監管係統、製藥企業、高等院校及藥學學術組織,具有廣泛的代錶性。特彆是企業的專傢直接參與編寫,使本書內容更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共分7章,由硃世斌教授提齣編寫思路和綱要並最後統稿。編寫分工:第1章概論——硃世斌;第2章藥廠(車間)設計——張珩、張秀蘭;第3章生産管理——肖誌堅;第4章質量管理——錢月紅;第5章驗證——鄧海根、劉明言;第6章菌藥品生産質量管理——硃世斌、劉明言;第7章藥品生産工藝用水——錢應璞、王玉琪。附錄由錢月紅提供。此外,王玉琪對第5章、肖誌堅對第6章做瞭部分修改。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化學工業齣版社、阿斯利康製藥有限公司(锡)的大力支持,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筆者作為主編,曾為製藥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工程碩士)編寫過一本《藥品生産質量管理工程》教材。然而,為從未接觸過藥品生産實踐的高校本科生編寫這類教材,仍感一定壓力。特彆是如何把握課程難易、內容深淺、篇幅等問題,頗費思考。雖然我們盡瞭很大努力,但是由於水平有限,書中疏漏與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誠懇歡迎各位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硃世斌 2008年2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