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造紙工程師協會組織編寫的20本造紙書中的一本。紙漿和紙張的相關測試對於生産、品控和銷售非常重要。本書對實驗室條件下紙漿和紙張的性能測試的方法和原理進行瞭論述。其中,對於基礎和標準的方法隻做瞭簡單的闡述,但對於影響紙和紙闆最終用途的測試進行瞭詳細的論述。
本書實用性與先進性較強,可供製漿、造紙、印刷以及造紙化學品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與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師生的科研與教學參考用書。
呂衛軍,男,1976年生,教授級高工。本科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博士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現就職於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曾參與過多項“國傢科技支撐”項目,主持發改委重大産業化項目1項。2012開始組建“造紙實驗設備研發中心”,創建瞭“中紙”品牌。近五年發錶核心期刊4篇,EI3篇,SCI4篇,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明專利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奬1項。
目錄
第1章 紙漿與紙張的檢測目標 15
1.1 為什麼要檢測紙漿和紙製品 15
1.2選擇閤適的檢測和分析方法 15
1.2.1 工藝分析 16
1.2.2産品分析 16
1.2.3選擇檢測方法的案例 16
1.3 檢測與錶徵 18
參考文獻 19
第2章 單根縴維性能 20
2.1簡介 20
2.2紙漿縴維的鑒定 20
2.2.1 木材種類的鑒定 20
2.2.2不同類型的紙漿的鑒定 20
2.3縴維的尺寸及其變化 21
2.3.1木材縴維的尺寸變化 21
2.3.2紙漿縴維尺寸的變化 22
2.4 縴維尺寸的測量 23
2.4.1縴維長度 23
2.4.2縴維寬度和縴維壁厚 24
2.5 縴維特性 25
2.5.1挺度 26
2.5.2縴維錶麵細縴維化 27
2.5.3縴維壁孔隙率 28
2.5.4單根縴維強度 30
2.5.5測量零距抗張強度評估單根縴維強度 31
2.5.6縴維形變的量化 32
2.6 測量單根縴維的原因 36
參考文獻 36
第3章 紙漿造紙性能 40
3.1 傳統的實驗室檢測程序 40
3.1.1實驗前紙漿處理 41
3.1.2紙漿的乾物質含量 41
3.1.3漿料濃度 41
3.1.4漿料解離 41
3.1.5化學漿的實驗室打漿 42
3.1.6傳統實驗室打漿機 43
3.1.7實驗室磨漿 45
3.1.8紙漿濾水性能 46
3.1.9縴維長度,粗度和強度的分析 49
3.1.10實驗室紙頁的製備 50
3.1.11實驗室紙頁的濕壓 52
3.1.12實驗室紙頁的乾燥 52
3.1.13實驗室紙頁壓光 52
3.1.14實驗室紙頁的調溫調濕和檢測 52
3.2 紙漿造紙潛力的評價 53
3.2.1傳統的紙漿評價 53
3.2.2傳統紙漿評價方法的問題 53
3.2.3利用屬性對比較紙漿 54
3.2.4化學漿的質量潛力 55
3.2.5機械漿 57
3.3 漿料優化 58
3.3.1使用單一紙漿檢測的優化問題 58
3.3.2不同等級紙漿檢測策略 58
3.3.3産品分析 59
3.3.4工藝分析 59
3.3.5漿料優化過程 60
3.3.6漿料優化方法的評價 63
參考文獻 64
第4章 再生紙漿的性質 67
4.1 概述 67
4.2 迴收廢紙的質量問題 67
4.3 樣品製備和迴收廢紙檢測 68
4.3.1 漿料特徵 70
4.3.2強度性能 80
4.3.3光學特性 81
4.3.4紙漿和濾液的潔淨度 83
4.4 紙産品的檢測 85
4.4.1油墨剝離 85
4.4.2脫墨 87
參考文獻 90
第5章 絨毛漿 93
5.1 引言 93
5.2基礎漿料性能檢測 94
5.2.1乾燥狀態下原始漿闆性能檢測 94
5.2.2濕潤狀態下原始漿闆性能檢測 95
5.3 絨毛漿性能檢測 96
5.3.1單位撕碎能 98
5.3.2乾和濕網絡強度 99
5.3.3漿節含量 100
5.3.4 SCAN吸收檢測:吸收能力、吸收時間和比容體積 100
5.3.5其他檢測方法 102
5.3.6液體收集 104
5.3.7消費者與實驗室檢測對比 107
參考文獻 108
第6章 紙漿的化學分析 111
6.1引言 111
6.2乾物質含量 111
6.3碳水化閤物 112
6.3.1碳水化閤物組成 112
6.3.2聚戊糖 112
6.3.3堿溶性碳水化閤物的分類 112
6.3.4碳水化閤物分子量和聚閤度測定 113
6.3.5碳水化閤物的官能團 116
6.3.6利用FTIR研究碳水化閤物 118
6.4木素 118
6.4.1木素定量分析 118
6.4.2脫木素程度 119
6.4.3木素錶徵 119
6.5有機抽齣物 123
6.5.1總抽齣物 124
6.5.2抽齣物分析 124
6.6縴維錶層組成 125
6.7紙漿中的塵埃和縴維束 125
6.8返黃 126
6.9無機物 126
6.9.1灰分及其組成 126
6.9.2氯化物 127
6.9.3其他成分 127
6.9.4水抽齣物的組成與性質 128
6.10溶解漿分析 128
6.11化學分析的未來 129
參考文獻 129
第7章 紙和紙闆的物理性能 132
7.1檢測準備 132
7.1.1取樣 132
7.1.2恒溫恒濕 133
7.2基本性能 136
7.3強度性能 137
7.3.1抗張強度 137
7.3.2耐破度 140
7.3.3內撕裂度,撕裂度 140
7.3.4耐摺度 145
7.3.5零距抗張強度 145
7.3.6錶麵強度 147
7.3.7紙張Z嚮強度 147
7.4挺度特性 148
7.4.1抗張挺度 148
7.4.2彎麯挺度 149
7.4.3共振法測定挺度 152
7.4.4聲波法測定挺度 153
7.5結構特性 154
7.6錶麵性能 155
7.7吸收性能 157
參考文獻 158
第8章 紙的光學性能 160
8.1光和紙的相互作用 160
8.2光澤度 161
8.3反射率測量 162
8.3.1 基本概念 162
8.3.2明度和顔色的數值描述 165
8.3.3 ISO亮度,R457 170
8.3.4 Y值 171
8.3.5 白度 171
8.3.6不透明度 172
8.3.7光散射因子和光吸收因子 172
8.4熒光材料的反射係數測量 173
8.5設備 174
8.5.1 測量方法 174
8.5.2影響檢測結果的設備參數 175
參考文獻 178
第9章 印刷紙的最終使用性能 179
9.1 運行性 179
9.1.1捲筒紙印刷中的運行性 179
9.1.2 平闆紙印刷運行性 183
9.1.3與運行性問題有關的檢測時間 195
9.2 印刷適性和印刷質量 198
9.2.1 常用的紙張質量 198
9.2.2實驗室印刷適性和印刷質量的測定 202
9.2.3全尺寸印刷試驗 209
參考文獻 210
第10章 包裝紙和紙闆的使用性能 214
10.1引言 214
10.2 強度和挺度性能 214
10.2.1 強度性能 215
10.2.2 彎麯挺度 215
10.2.3 抗壓性能檢測 215
10.2.4 壓痕性能 219
10.3 瓦楞紙闆的檢測 220
10.3.1 邊壓強度的測定(ECT) 220
10.3.2平壓強度的測定(FCT) 221
10.3.3彎麯挺度 221
10.3.4耐戳穿強度 221
10.4 紙和紙闆濕度和黏彈性的影響 221
10.5 防護和阻隔性能 222
10.5.1抗油性 222
10.5.2水蒸汽穿透率(WVTR) 223
10.6 食品包裝用紙和紙闆 223
10.6.1 感官分析 223
10.6.2遷移試驗 224
10.6.3提取物的分析 225
10.6.4 微生物性能 225
10.6.5 未來需求 226
參考文獻 226
第11章 衛生紙 228
11.1 取樣和樣品的處理 229
11.2熟化 229
11.3剋重(定量) 230
11.4厚度 231
11.5吸收性能 232
11.6抗張強度和伸長性 235
11.7濕抗張強度 236
11.8柔軟度 238
11.9 紙巾的其他性能 239
參考文獻 239
第12章 耐久性紙張 243
12.1耐久性紙的曆史沿革 243
12.2紙張耐久性要求及檢測 245
12.2.1 紙張組成和性能 245
12.2.2加速老化 246
12.3耐久型紙的種類 247
參考文獻 248
第13章 紙漿與紙張物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250
13.1引言 250
13.2瞭解測量不確定度的重要性 250
13.3測量的不確定度、重復性和再現性 251
13.4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評估和錶述的程序 252
13.4.1基本程序 252
13.4.2 紙漿與紙張檢測中的實際應用 253
13.5紙漿與紙張檢測中産生不確定度的主要因素 254
13.5.1 材料和取樣 255
13.5.2采用的檢測方法 255
13.5.3 檢測設備 256
13.5.4 檢測環境 256
13.5.5 操作人員 256
13.6不同測量中不確定度的大小、重復性和再現性 256
13.7小結 257
參考文獻 258
第14章 紙漿與紙張的檢測標準 260
14.1引言 260
14.2標準化機構 261
14.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261
14.3.1概論 261
14.3.2 標準的發展史 262
14.3.3與紙漿、紙和紙闆相關的ISO工作 262
14.4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 263
14.4.1 概論 264
14.4.2 CEN標準的發展 264
14.4.3 CEN在紙漿、紙和紙闆標準方麵的貢獻 264
14.5行業標準 265
14.5.1 SCAN-檢測標準 265
14.5.2 TAPPI標準 265
14.6 標準的優勢 266
參考文獻 266
附錄 267
計量單位換算錶 272
第1章 紙漿與紙張的檢測目標
1.1 為什麼要檢測紙漿和紙製品
檢測生産過程中的原料、中間體和最終産品是所有工業過程中的一個共同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說,隻要生産産品,就要進行檢測。如今,檢測是所有工業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工業生産過程變得越來越復雜,産品的一緻性要求也越來越嚴,相關檢測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檢測過程試圖定量的錶徵産品或(和)中間體的某些相關特性或特徵。當檢測技術使用到物理或化學方法時,我們不可能總是肯定一個特定的檢測得到的結果剛好就是我們所關注的産品的特徵,因此需要考慮檢測的方法與需要檢測的特徵相匹配。
在工業生産中,檢測的原因可能不盡相同。檢測中間體或最終産品可能是用來控製工藝條件,也可能是用來控製最終産品質量的一緻性和使産品達到相關的質量要求,還可能是為瞭獲得用於推銷産品的特徵。在所有這些情況下,對給定産品選擇相應的檢測方法也就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檢測前,顯然需要考慮選擇什麼樣的檢測方法。
如今,在生産過程中增加瞭許多直接的在綫檢測。在綫測量無疑可以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控製的可能性,因此,工廠希望盡可能的使用在綫檢測來控製生産工藝和産品質量。在許多情況下,閤適的傳感器和儀錶的缺乏阻礙瞭過程控製的進一步發展。
盡管在綫檢測在不斷的增加,傳統的實驗室檢測基於以下原因仍不可或缺:
-所有必要的檢測是不可能都在綫實現的。
-在綫檢測設備需要實驗室檢測校準。
-在綫檢測不能夠在標準化條件進行。
-客戶可能需要對所購産品非常具體的檢測。
1.2選擇閤適的檢測和分析方法
為原料、中間體或最終産品選擇適當的相關分析與檢測顯然對檢測方案的成功來說至關重要。檢測與分析的識彆和建立,必須基於對相關工藝和産品的分析。以下是做分析時需要提齣的基本問題:
-工藝條件是什麼?我們要檢測的變量是什麼?
-檢測分析描述的是材料或産品的什麼特性或功能?
分析迴答這些問題可以找到相關的檢測和分析要求。下麵的討論描述瞭最關鍵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1.2.1 工藝分析
工藝分析是為瞭確定流程的控製變量。控製好可控變量,就能保證工藝流程順暢,産品的質量就能達到要求。工藝分析需要使用現有經驗和知識[1]。
工藝分析的第一步是確定能夠影響最終産品性能的關鍵控製變量。如果由於生産過程中一個控製變量的改變,一個重要的産品或工藝特徵隨即發生改變,而其他特徵也隨著這個重要特徵的改變而變,那麼這個變量就是一個關鍵的控製變量。相關特徵構成一對關鍵特徵。打漿度對紙張性能的影響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隨著打漿度提高,抗張強度增大,但不透明度會降低,如果抗張強度和不透明度是紙的重要特徵,那麼打漿度則是一個關鍵的控製變量。在這個例子中,就需要通過檢測抗張強度和不透明度這兩個産品特徵來控製打漿過程。
工藝分析可用構建矩陣來實現,其中每行代錶一個控製變量對多個不同的工藝變量或産品特徵的影響。這使從反嚮思維上確定影響重要特徵控製變量變得簡單。
關鍵變量是工藝控製相關檢測的目標。本章第2.3節提供瞭範例及進一步的討論。
1.2.2産品分析
産品分析的目的是確定生産中涉及到的具體産品或材料的性能。産品分析的要求如下:
-確定關係到産品功能行為和使用的重要特徵和需求
-確定可為相關行為能提供定量信息的測量方法。
産品分析可以被看作是建立一個矩陣,其中的行錶示與産品有關的不同的功能要求,而列則描述不同的可測量的性能。通過恰當地完成這樣的矩陣,可以得到一個對不同的功能需求和産品可測性質之間關係的很好的概括。這也是選擇用於産品開發或(和)描述一個産品的潛在的最終用途的檢測方法時所使用的手段。
1.2.3選擇檢測方法的案例
1.2.3.1確定用於工藝控製係統的檢測
工藝控製係統的總目標是使産品在不同的工藝條件下盡可能的保持恒定的質量。這需要通過調整工藝的控製變量,保持一個或幾個相關的和可測的産品質量參數恒定。
為瞭選擇適閤作為控製係統目標變量的可測的産品性質,有必要知道:
-關鍵工藝控製變量和工藝變化對不同可測産品質量參數(屬性)的影響。那些作為工藝控製係統的目標變量必須對這個工藝的變化和變異很敏感。
-工藝控製係統的目標變量和需要保持不變的質量參數之間的關係。
選定的作為控製係統目標變量的屬性不一定是該産品在其最終使用情況下的行為標準。
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紙漿的遊離度值來控製機械製漿工藝過程。製漿工藝過程的變化極大地影響遊離度值。隨遊離度值變化機械漿的造紙性質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這個屬性非常適閤作為目標變量來控製機械製漿工藝過程。
還要注意作為一個工藝控製目標變量的某一確定屬性的適用性可能從一個情況到另一個情況發生變化。例如雖然加拿大標準遊離度已經證明瞭它對機械製漿過程的控製是有用的,但它對控製化學漿的打漿作用很小。
一個單個的變量有時不足以起到控製作用。如果一個以上的變量是必要的,那麼所有的變量應盡可能相互獨立。總之,他們應該包括工藝變化的最大可能範圍[2]。
1.2.3.2確定用在工藝和設備開發中的檢測
設備或工藝開發工作的目標是創造新的設備或工藝或改進現有的設備或工藝。這裏需要知道和描述的一點是新設備是什麼或改進後的設備相對於舊設備就産品而言有什麼影響。以漿廠為例,從檢測角度齣發,應該以下列方式確定目標:
-通過開發工藝或設備,縴維、紙漿或紙的性質得到瞭提高。
-監測以上性質變化的檢測。
-描述漿料各性能和相關設備或工藝的工作機理之間關係的檢測。
為瞭給設備或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進提供閤理的基礎,知道單根縴維和紙漿的作用機理是必要的,因此,測定單根縴維的性能對於以上目的是有幫助的。
檢測僅對所監測漿料性能的一些變化意義重大, 而漿料的性能可以通過開發涉及這些性能的設備來改善,以使這些漿料的性能能夠描述造紙過程中或生産最終産品時紙漿的行為。這個“黑匣子”方法在工藝過程或設備開發中頻繁得到應用。這種方法描述瞭給定紙漿處理的結果,但不一定是由該設備作用於紙漿而産生的結果。
一種設備或工藝的改變會對特定紙漿性能産生影響,對這種影響進行定量的一個方法是將普通漿料采用新、舊設備或工藝分彆進行處理,然後分析處理結果[2]。
錶1-1. 確定用於描述紙産品功能檢測的例子
紙需具備的功能 能用來描述這些功能的可測特徵
足夠的強度 抗漲強度
耐破強度
撕裂強度
Z嚮強度
適當的結構 鬆厚度
透氣度
閤適的光學性能 白度
不透明度
色度
適當的錶麵特性 平滑度或粗糙度
錶麵強度
足夠的挺度 彎麯挺度
康剋拉平麵壓縮強度
抗壓檢測
邊壓強度
1.2.3.3確定用於描述紙産品的檢測
紙的典型功能要求可能涉及其在打印機和復印機的運行性能、在不同的工藝下的印刷適性以及最終使用的其他方麵,這些都需要轉換成材料可測量的特性來描述其最終使用功能。這個轉換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定義需要的檢測或分析的類型,第二階段選擇閤適的檢測方案。例如,紙的運行性能當然需要它有足夠的強度,所以必須選擇適當強度特性如抗張強度或撕裂強度這類指標進行測量。
1.3 檢測與錶徵
在本書中,檢測是用來取得數值結果的過程。檢測結果應對與其相關的不確定性因素做齣估算。正如在這本書後麵所指齣的,檢測結果的不確定性受檢測過程本身的變化(包括設備和人員的變化)、被測材料的性質和結構的變化和檢測條件對結果的影響的製約。
檢測是工藝過程中的一個步驟,目的是得到材料和最終産品等的總體錶徵。檢測僅覆蓋需要測量的特性,因此錶徵這個概念要比檢測更廣。錶徵過程總是包含下列步驟[2]:
-對案例設定必要的目標
-規劃所需的必要實驗工作,以獲得必要的信息
-進行視為必要的實驗(檢測),以獲得所需的信息
-評價檢測結果以得齣結論
錶徵顯然包含內容多於檢測。一個有效的錶徵需要對工藝和材料有深入的瞭解,否則規劃和選擇正確的檢測是不可能的。對於結果的專業判斷和評價也需要對工藝過程和産品有深入的瞭解。
評價檢測結果的最簡單和最常用的方式是將結果與經常代錶目標值的另一數值直接比較。這種比較包括對獲得的結果和所述目標值之間差異的顯著性進行評估。這種評估必須從一定程度上考慮這兩個值的不確定性。
錶徵過程的最後階段包括將得到的結果與設定的目標進行比較。隻有錶徵方式的選擇與錶徵目標切題,纔能得到相應的結果[2]。
參考文獻
[1].Holm, H. and Paulapuro, H., Paperi Puu 59(11):691(1977).
[2].evlin, J.-E. and Paulapuro, H., Paperi Puu 69(5):410(1987)
譯 者 序 言
檢測就是利用能直接或間接地錶徵物質的各種特性(如物理的、化學的、光學性質等)的實驗現象,通過探頭或傳感器、放大器、分析轉化器等轉變成人可直接感受的已認識的關於物質成分、含量、分布或結構等信息的分析過程。凡是檢測分析都將麵臨原理、儀器設備、標準和分析問題。本書是芬蘭《造紙科學與技術》係列叢書之《紙漿與紙張檢測》,主要介紹製漿造紙工業工程中的相關檢測的方法、原理和儀器等相關內容。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檢測過程及設備儀器的瞭解,有助於檢測人員對檢測結果由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判斷。本人在對該書翻譯和統稿的過程中受益匪淺,也期望讀者能夠從中汲取有用知識。雖然原著是在十幾年前完成的,有些方法和設備已經不再使用,但本書涉及內容足以飽饗讀者。
本書由呂衛軍(1-4章,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張勇(5-7章,浙江理工大學)、管秀瓊(8-9章,四川理工學院)、高洪霞(10-11章,四川理工學院)和張素風(12-14章及附錄,陝西科技大學)共同翻譯,由呂衛軍統稿校稿,中國輕工業齣版社林媛校準排版。為忠實於原文,本書在原文的基礎上沒有更新。製漿造紙工業及相應的儀器設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無論從檢測方法、檢測標準到檢測儀器都有瞭更新及變化。本書在“拋磚引玉”的前提下建議讀者根據現行標準和檢測設備進行判斷分析。
在此感謝中國輕工業齣版社給予的機會,感謝翻譯和校準的老師在百忙之中利用閑暇完成這本書的翻譯工作。由於本書內容涉及製漿造紙、標準、機械、光學、物理學和統計學等內容,給本書的翻譯和統稿增加瞭難度,由於學識水平有限,盡管譯者始終謹慎動筆、仔細求證,但編譯過程難免有疏漏和差錯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呂衛軍
2017年2月11日於北京
我一直對材料的內在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係很感興趣,而《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的探索欲。書中對於紙漿中縴維的形態、尺寸分布以及它們在紙張形成過程中如何交織成網,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描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紙張孔隙結構和透氣性的講解。作者們通過各種顯微成像技術,展示瞭紙張內部微小的空隙是如何影響紙張的吸濕性、透氣性,以及它在作為濾材或者包裝材料時的性能錶現。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不同種類的紙張在吸水速度和保持水分的能力上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此外,書中還對紙張的抗撕裂強度和抗穿刺強度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對於理解紙張的物理穩定性至關重要。它讓我認識到,一張看似單薄的紙張,卻蘊含著復雜的結構力學原理,是無數縴維交織而成的強大整體。
評分這本書,也就是《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紙張奧秘的大門。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紙張,其背後一定蘊含著不為人知的科學技術。而這本書,則為我揭示瞭這一世界的冰山一角,甚至更多。我被書中對紙漿縴維結構的研究深深吸引。作者們詳細地闡述瞭不同來源的縴維(如木漿、非木材漿)在形態、長度、錶麵粗糙度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紙漿的濾水性、成網性,最終決定紙張的強度和韌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紙張濕強度和乾強度的對比分析,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紙在潮濕環境下會變得軟爛,而有些則能保持相對的穩定。此外,書中對紙張的白度和不透明度的檢測方法也進行瞭詳盡的介紹,這對於理解印刷品色彩的呈現效果至關重要。它讓我認識到,看似簡單的白紙,其背後是經過多少復雜的工藝和精密的檢測纔能達到的效果。
評分這本《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的齣現,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大亮點。我一直對工業技術的發展抱有好奇心,特彆是那些能夠直接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領域。造紙,這個看似古老卻又不斷革新的行業,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個領域深入瞭解的渴望。從閱讀的第一頁開始,我就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理論基礎所吸引。書中對於紙漿的製備過程、縴維的特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最終紙張的質量,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紙漿物理化學性質檢測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各種檢測方法,比如縴維長度、形態、化學成分分析等,並將其與紙張的最終性能聯係起來,這種“溯源”式的講解方式讓我茅塞頓開。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大量引用瞭中芬兩國在實際生産中的案例和技術經驗,這使得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可操作性極強。通過這些案例,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不同工藝參數對紙張質量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精準的檢測手段來優化生産過程。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為造紙行業的專業人士準備的,對於任何對材料科學、工業製造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它讓我意識到,一張看似普通的紙,背後凝聚瞭多少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評分坦白講,我拿到《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有一些復雜的情緒的。一方麵,我對造紙技術和材料科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中外閤作的成果,往往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另一方麵,我又擔心這本書會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我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公式。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這種擔憂被徹底打消瞭。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流暢,它巧妙地將兩國專傢的智慧結晶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敘事節奏。書中對紙漿的縴維特性、化學添加劑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終決定紙張的物理和化學性能,都有非常細緻的分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紙張的錶麵處理技術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塗布、壓光等工藝是如何改善紙張的光滑度、油墨吸收性和印刷適性,並且提供瞭許多實際的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技術帶來的差異。它讓我意識到,一張精美的印刷品,離不開背後精湛的紙張處理技術。
評分《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這本書,為我揭示瞭一個我從未深入瞭解過的精彩世界——紙張的性能檢測。我一直以為,檢測紙張就是看看它的厚度和白度,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關於紙張的物理性能檢測,比如挺度、抗張強度、撕裂能、耐摺度等等,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作者們不僅講解瞭各種檢測方法的原理,還詳細說明瞭不同的檢測參數如何影響測試結果,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參數來評估紙張的適用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紙張的觸感和錶麵性能的描述,比如光滑度、粗糙度、吸濕性等等。這些雖然看似是細微之處,但卻直接影響著我們使用紙張的體驗。它讓我明白,一張高質量的紙張,不僅僅是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更是在觸覺上給予人舒適的感受。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讓紙張變得更加人性化,滿足我們多樣化的需求。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但心裏也有些忐忑,畢竟“紙漿與紙張檢測”聽起來就像是一本很硬核的專業書籍,擔心自己無法消化。然而,當我翻開《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之後,我的顧慮立刻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許多技術書籍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公式和圖錶,而是用一種非常流暢、富有邏輯性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娓娓道來。書中對於紙漿的成分構成、縴維的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紙張宏觀和微觀性能檢測的對比分析。宏觀性能,比如拉伸強度、撕裂強度、挺度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書中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這些指標的意義,讓我很快就理解瞭。而微觀性能,比如縴維的取嚮、孔隙結構、錶麵粗糙度等,這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紙張的印刷適性和觸感至關重要。書中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圖像分析,將這些微觀世界的奧秘展現在我眼前。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涉及瞭紙張的環保檢測和可持續性方麵的內容,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關注環保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它讓我看到瞭造紙行業在追求高質量的同時,也在努力實現綠色發展。
評分《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在知識探索方麵的一大收獲。它如同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造紙工業深邃的內在世界。一直以來,我對那些能夠將原材料轉化為我們日常用品的技術充滿好奇,而紙張,作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背後的科技含量更是引人入勝。這本書在內容上極其豐富,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紙漿和紙張的物理屬性進行描述,更是深入到它們的形成機製、內部結構以及各種化學反應對最終産品的影響。書中對於紙漿的預處理、濃縮、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工藝手段來調整縴維的特性,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這讓我理解瞭為什麼不同種類的紙張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各種檢測儀器的介紹,從顯微鏡下的縴維形態分析,到力學性能的測試,再到光學性能的評估,書中都配有大量的圖解和實際操作指導,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檢測技術細節的讀者來說,是極具價值的。它讓我明白,要生産齣一張閤格的紙,需要經過多少嚴謹的檢測和把關。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我的書架上投下瞭一枚重磅炸彈,瞬間點燃瞭我對紙漿和紙張檢測這個原本略顯“冷門”領域的濃厚興趣。我通常對這種技術性的書籍不太感冒,總覺得枯燥乏味,但《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卻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首先,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就相當彆緻,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死闆,而是將中芬兩國在造紙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敘事風格。每一章都像是對一個具體問題的深度剖析,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更難得的是,書中並沒有過多地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相對平實的語言進行闡述,即使是非專業讀者,也能在仔細閱讀後獲得不少啓發。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紙張物理性能檢測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各種檢測方法的原理、設備以及優缺點,並且提供瞭大量實際案例,讓我對如何評估紙張的強度、白度、平滑度等關鍵指標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對於我這種需要經常接觸各種紙質材料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時不時地穿插一些曆史發展的脈絡和未來趨勢的展望,使得整本書的內容更加豐滿,也讓我看到瞭這個行業背後蘊含的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次關於紙張科學的深度人文探索,讓我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紙張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敬畏。
評分當我第一次接觸到《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參考書。但讀完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大錯特錯瞭。這本書不僅內容嚴謹,而且寫得非常生動有趣,讓我對紙漿和紙張的檢測有瞭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紙張的印刷適應性檢測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們詳細介紹瞭包括油墨吸收性、錶麵平滑度、紙毛等關鍵指標的檢測方法,以及這些指標如何影響印刷品的成像質量、色彩還原度和套印精度。書中還通過大量的實例,說明瞭不同類型的紙張在麵對不同印刷技術(如膠印、凹印、噴墨打印)時所錶現齣的優劣勢。這讓我意識到,選擇閤適的紙張對於印刷效果是多麼重要,也讓我對印刷行業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關於材料科學與應用藝術結閤的佳作,它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賦能藝術,讓信息和創意得以更完美地呈現。
評分《紙漿與紙張檢測—中芬閤著》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想不到的知識盛宴。我一直認為,紙張是我們生活中最平凡不過的東西,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它不平凡的一麵。書中對於紙張的錶麵特性檢測,比如塗布層的均勻性、錶麵的粗糙度、光澤度等等,都進行瞭非常詳細的闡述。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紙張摸起來手感細膩順滑,而有些則略顯粗糙;為什麼有些紙張印刷齣來的圖像色彩飽滿鮮艷,而有些則顯得暗淡無光。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到瞭紙張的耐久性檢測,比如耐光性、耐候性、耐摺性等。這對於需要長期保存文檔、書籍或者藝術品的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它讓我意識到,一張好的紙張,不僅要在當下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更要在時間的考驗下保持其原有的品質。這本書讓我對紙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這個行業所付齣的努力有瞭更多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