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全集·书信集(套装上下册)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太炎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马勇 整理
图书标签:
  • 章太炎
  • 书信集
  • 近代史
  • 清末民初
  • 学术著作
  • 史料
  • 文化
  • 思想
  • 中国近现代史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36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1906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65
套装数量:2
字数:8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本书由马勇根据百余种近代报纸、杂志、文集等史料中搜集而出,内容涉及思想、学术、政治、文化、近代著名人物等方方面面。所收书信,全部根据原始出处,对章太炎使用的古字、异体字等均予以保留,最大限度保存与反映章太炎书信原貌。

内容简介

本书为《章太炎全集》之一种,收入章太炎的全部书信、电文,由马勇根据百余种近代报纸、杂志、文集等史料中搜集而出,内容涉及思想、学术、政治、文化、近代著名人物等方方面面,全面反映了章太炎一生与他人的交往记录,是了解章太炎生平与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作为学者,章太炎是一位国学大师,被视作乾嘉汉学的殿军,也是近代新学术的开创者。他撰著宏富,留存下来的文字涉及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佛学、西学等各个领域,且都有精深的研究,为文字学、经学史、文化史等的研究奠定了方向。

目录

整理説明1
与俞樾九通1
与谭献三通11
与汪康年九通15
与宋恕六通25
与李鸿章二通33
与康有爲二通40
答学究一通56
与梁啓超六通59
与夏曾佑三通69
上总署转奏电禀一通74
与重野成斋一通75
与梁鼎芬一通77
与丘菽园一通79
请严拒满蒙人入国会状一通80
与孙中山二十八通82
与吴君遂十四通111
与陶亚魂、柳亚子一通124
与友人一通125
与柳亚子一通127
与刘师培八通129
与何震、刘师培五通142
与黄宗仰十四通146
与张伯桢一通162
与钱玄同五十九通165
与人论《朴学报》书一通231
与蓝公武一通233
与王鹤鸣书一通237
儆告十方佛弟子啓一通241
告宰官白衣啓一通248
答铁一通253
与肃亲王一通261
与孙诒让二通264
与陈干一通267
与马良一通268
与苏曼殊一通271
与黄侃二十五通272
与锺正楙二通300
与人论国学二通304
与吴稚晖三通308
与刘揆一一通317
与梦庵二通320
与《国粹学报》六通327
与佑民一通333
与蒋智由一通336
与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三通340
与邓实二通343
与简竹居一通346
与余同伯二通352
与杨文会一通355
与周豫才、周作人一通356
与蔡元培五通357
与人书一通361
与幸德秋水一通364
与丁以此三通365
与南洋、美洲侨寓诸君一通375
与人论支那得名书一通379
与罗振玉一通380
与人论文书一通383
与朱希祖四通386
与满洲留日学生一通395
与吴承仕八十七通397
与汪东十一通492
与沪军都督一通504
与军政府及各团体一通505
与徐绍桢等二通506
与林述庆一通508
与赵凤昌二通509
与黎元洪四十五通511
与张謇三通545
与蒋尊簋等一通549
与汤寿潜一通550
通啓一通551
与浙江新教育会一通552
驳黄兴主张南都电一通553
与南京政府一通558
与南京参议会一通559
与庄藴宽一通561
中华民国联合会请坚持建都北京致参议院电一通562
与袁世凯二十通563
与张弧五通581
与张继六通585
与王伯羣、钱芥尘七通591
与报界俱进会一通596
与浙江统一党支部电一通597
与杨救炎一通599
移让阁员书一通600
通啓一通602
致江西统一党支部二通604
与今嘉幸井一通607
与王伯羣四通610
与《新纪元报》一通612
与伯中十四通613
与共和党诸君子一通626
与友人一通628
照会湖南工商会代表二通630
与东三省都督一通631
与王揖唐一通632
照会南洋华侨一通634
与奉省都督三通636
与北京政府三通638
通告东三省军民一通640
致共和党、国民党、统一党电一通642
与财政部一通643
与教育部二通644
与汪德渊一通647
与《大共和日报》一通648
与冯自由二通649
与《申报》一通656
与上海国民党一通658
与共和党本部一通660
与杭州省议会等一通661
与报馆一通663
驳汤化龙致黄兴电一通665
与汤国梨一〇〇通667
与陈柱一通737
与陆建章一通738
国学会讲学通告一通739
示国学会诸生一通740
与吴炳湘一通743
与龚宝铨十八通745
与汤仲棣二通758
与冯国璋等一通760
与山田饮江一通763
与杜持一通765
与叶德辉三通766
致《顺天时报》馆记者二通774
与康宝忠一通777
与许寿裳二通778
与月霞法师一通780
与章二通782
与张伽厂一通784
与谭延闓三通786
与国会诸议员一通789
与军务院一通790
与松平恒雄一通791
与吕复一通792
与岑春煊二通794
与浙省议会电一通796
与某君书陈不愿任国史馆长事一通797
与西南各省一通798
与段祺瑞七通799
与丙辰俱乐部一通806
与北京政府一通807
与民友会二通808
与参两院议员一通810
与张绍曾二通811
与李经羲二通813
与北京议院一通816
与唐继尧七通817
与北京参两院二通824
与陆荣廷三通827
与陈炯明五通830
代奉省国民军总司令所拟讨张作霖檄文一通834
与桂议会一通835
与汪精卫一通837
与广州国会非常会议等一通838
与李烈钧三通840
与旅川滇军将领一通843
与程璧光等一通845
与伍廷芳等一通846
驳岑春煊通电一通847
与谭浩明一通848
与刘英一通849
与程璧光之子一通851
与上海、汉口、重庆各报馆一通852
与广州参两院等一通853
与徐谦二通854
与某君言西南事一通856
与胡适一通859
与李纯等一通860
与易培基七通861
与欧阳渐三通870
与刘显世一通875
与《时事新报》一通876
与李根源八十通878
与熊克武六通933
与湖南省议会六通940
与各省区自治联合会一通946
与刘湘三通948
与卢永祥等一通951
与柏文蔚一通952
与李石岑三通953
与于右任二通958
与国民裁兵会一通961
与曹锟、吴佩孚一通964
与孙传芳四通965
通函一通969
与柳诒徵二通970
通啓一通975
与吴佩孚二通977
与西南六省一通979
与赵恒惕十四通980
与上海民党书二通991
与萧耀南、冯玉祥一通995
与《申报》馆二通997
与汤芗铭一通999
代孙中山等拟“寒日通电”一通1001
与张学良三通1003
与北京护法议员一通1006
与赖心辉等一通1007
与顔惠庆五通1008
与乐爱人一通1014
与京津两院议员一通1015
通啓一通1016
与唐绍仪五通1017
与全湘将领一通1020
与韩玉辰二通1021
湘事通啓一通1024
与海内外名流一通1026
与张破浪五通1028
与章士钊五通1034
与张钫二通1044
与曹聚仁一通1046
与冯衷博二通1048
与王宏先八通1050
与韩国钧一通1056
与李法章一通1058
与朝冈继一通1061
与湖南船山学社一通1062
与各省长一通1064
与各省议会一通1065
与张蔚西一通1067
与支伟成二通1069
与张载阳一通1077
与杭州各报馆一通1078
与齐燮元等一通1079
与冯玉祥八通1080
与黄郛三通1087
与太虚二通1090
护党救国公函一通1092
与善後会议筹备处一通1094
与北京国会非常会议一通1096
与上海各报馆一通1097
与全国军人一通1099
与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一通1101
与章导一通1103
与湖南省长公署一通1104
与岳维峻一通1105
与各报馆转江浙全体一通1106
与上海、汉口、天津、北京各报馆一通1108
与罗运炎一通1110
与谷锺秀一通1112
与嵇翥青一通1114
与张之江等一通1116
与各报馆一通1117
国民外交协会通电一通1118
与各报馆转全国各公团一通1119
与各报馆转全国同胞二通1121
与苏俄大使加拉罕一通1125
通告及门弟子二通1126
与恽铁樵二通1128
与余云岫二通1131
与徐仲荪一通1134
与孙光庭十一通1136
与黎绍基一通1144
与马其昶一通1145
与陶冶公一通1147
与某君一通1149
与孙至诚五通1151
与马宗霍十二通1157
与邵祖平一通1170
与浙江省国难救济会一通1171
与林森、孙科等电一通1172
与林森、汪精卫、蒋介石电一通1174
与国民公电二通1176
与王一仁一通1179
代吴佩孚拟申讨僞满洲国电一通1181
拒絶参加国难会议书一通1183
与顾维钧一通1185
与潘景郑十一通1186
与野村吉三郎一通1195
与齐俊卿一通1196
与黄家澍一通1197
与徐哲东一通1199
告世界人士书二通1202
与全国军民一通1204
与全国同胞一通1205
与宋哲元三通1207
与杨树达一通1209
与报馆主笔一通1210
与鲁涤平一通1211
与田桐一通1213
与邓之诚一通1214
与黄永镇二通1216
与但焘一通1219
与邵瑞彭一通1220
啓事一通1222
与人论读经书一通1223
与李源澄三通1225
与沈瓞民二通1230
与李恭一通1233
与章松龄一通1234
与张季鸾一通1235
与蒋维乔一通1237
与金祖同四通1238
与吴俊卿一通1245
《制言》约稿函一通1246
与鲁宝清一通1247
与李西屏二通1249
与沈延国一通1252
与郑黎邨一通1253
与九华堂主人一通1254
与李续川一通1255
与车铭深一通1256
与章次公一通1258
与杨立三一通1260
与沈商耆一通1262
与蒋介石一通1264

前言/序言

  整理説明
  章太炎一生交游极广,活动时间也相当长,因此留下了大量书信、函电,这爲後人研究章氏的思想学术贡献,研究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编者在前辈学者工作的基础上,查閲了部分历史文献,最大限度地将目前所能见到的章太炎书信函电汇爲一集,以便学者参考。本书的编辑体例爲:
  一、本书祗收章太炎本人的书信,他人来函或复函一律不收。
  二、书信的编集,以受信人爲单元。各人之先後,一般按各受信人所收第一封信的时间先後爲准;同一受信人,按时间先後排列。
  三、所收书信尽量使用手稿、最初发表的版本,或经过整理之後的最佳版本。所用版本或来源,均予注明。
  四、所收书信尽量保留原貌,除明显讹误予以更正并加校记説明外,其他一律不作更改,不强求统一。原稿或原发表版本无法识别之字,用□标志。
  马勇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历史的回响,思想的脉络 缘起与价值 章太炎,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乃至政治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巨擘。他的思想深邃,学问宏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对现代中国的构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如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章太炎的治学与人生,并非仅仅体现在那些洋洋洒洒的著作之中。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关切,更在那些字里行间,那些墨迹未干的信札中,得以最真实、最生动地展现。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套装上下册)的编纂出版,正是对这一宝贵史料的系统梳理与呈现。它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章太炎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近代思想巨匠鲜活的生命轨迹,感受他炽热的家国情怀,品味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洞察他深刻的时代思考。这套书信集,不仅是研究章太炎生平事迹、思想演变、学术流派的不可或缺的文献,更是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生存状态、精神世界以及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内容概览:跨越时空的对话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汇集了章太炎先生一生所致的各类信件,其收信人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时间跨度之大,堪称一部小型的“章太炎个人史”。 上册:早期与中期,风雨兼程的求索 上册的信件,主要涵盖了章太炎先生早年求学、投身革命,以及在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初年的通信。这些信件,犹如历史的快照,记录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求学与思想的萌芽: 从早年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章太炎如何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汲取养分,又如何在接触西方新思潮时,展现出非凡的学识辨识力和批判精神。他与师友的通信,充满了对学术的探讨,对真理的追寻,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如何从一位经学大师,逐渐转向对语言文字、历史哲学等领域的深入挖掘,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革命生涯的见证: 在投身革命的岁月中,章太炎的书信更是充满了火药味与理想的光辉。他与革命党人的通信,涉及革命策略的商讨,组织活动的协调,以及对时局的分析判断。这些信件,不仅展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一面,更揭示了革命党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牺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及“匹夫有责”的担当。 学术争鸣与师生情谊: 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的学术声誉日隆,也必然伴随着各种学术讨论与论争。他的书信中,不乏与学术同仁就古史、文字学、哲学思想等问题的辩论。这些辩论,虽然有时措辞激烈,但都饱含着对学术纯粹性的追求。同时,他与众多学生的通信,更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导师的慈爱与严谨。他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倾囊相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后辈学人的殷切期望。 政治变迁的观察: 民国初年的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章太炎的书信也反映了他对此的深刻洞察。他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时局的变化进行评论,对政治人物进行评价,对国家的前途进行展望。他的言论,有时尖锐,有时激昂,都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下册:晚年与晚岁,风骨铮铮的坚守 下册的信件,主要集中在章太炎先生的晚年岁月。尽管年事已高,经历坎坷,但他的思想并未停滞,他的风骨依然铮铮。 晚年治学的新探索: 即使在晚年,章太炎也并未停止治学的脚步。他的书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语言文字、民族史、佛教史等领域的持续关注。他与后辈学者的通信,常常涉及到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展现了他晚年学术思想的深化与拓展。他对于学术研究的孜孜以求,对于知识的永不满足,令人肃然起敬。 对文化传承的忧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章太炎先生对此深感忧虑。他的书信中,常常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坚守,对文化断裂的担忧。他积极倡导国学,致力于整理国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家庭生活与个人情感: 除了学术与政治,章太炎的书信也触及了他个人生活中的点滴。他与家人的通信,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丈夫、父亲的温情。信中流露出的对亲人的思念,对家庭的牵挂,使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形象更加立体和人性化。这些信件,让我们看到他在政治风暴之外,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晚年的精神世界: 晚年的章太炎,经历了更多的世事变迁,也形成了更为深邃的人生哲思。他的书信中,时常闪烁着对生命、对宇宙、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这些反思,虽然未必洋洋洒洒,但却言简意赅,意蕴无穷,展现了他晚年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熟。 书信集的独特魅力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之所以具有非凡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更在于其独特的呈现方式: 真实性与生动性: 书信作为一种私人通信形式,往往是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言行的方式。相对于经过精心雕琢的著作,书信中的语言更加鲜活,情感更加真挚,更能让我们触摸到章太炎先生的“人”。 史料的稀缺性与珍贵性: 许多信件是首次整理出版,填补了史料的空白,为研究章太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资料。这些信件的发现,对于梳理他与同时代人的关系,考证他治学经历,乃至还原历史事件的细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想的脉络与演变: 通过阅读这些跨越时空的信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章太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他如何回应时代的变化,如何吸收新的思想,如何修正早期的观点,这些都在他的笔下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人际网络的展现: 书信集不仅展现了章太炎的思想,更展现了他所处的时代。通过他与不同人的通信,我们可以勾勒出他庞大的人际网络,了解他与革命党人、学者、学生、友人、亲属等各界人士的交往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语言的魅力: 章太炎先生学问渊博,语言功底深厚。他的书信,不仅内容丰富,其遣词造句也极具特色,时而典雅,时而风趣,时而犀利,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独特的文风。 阅读的启示 阅读《章太炎全集·书信集》,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求知精神的典范: 章太炎先生一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对真理的永恒探索,足以激励当代读者。 家国情怀的感召: 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勇气,是激励我们爱国爱民的宝贵财富。 独立思考的榜样: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先生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不随波逐流,敢于挑战权威,这种精神对于构建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弘扬,提醒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结语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套装上下册)是一部承载着历史的回响,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巨著。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章太炎先生立体而真实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通过阅读这套书信集,我们不仅能深入了解章太炎先生的生平、思想和学术,更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中,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文化传承而奋斗的先行者们留下的不朽精神。这套书信集,必将成为史学界、哲学界、文学界乃至所有关注中国近代史的读者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特别是对民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有独钟,我对章太炎先生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章太炎全集·书信集》的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对于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真实生活和思想轨迹的诸多空白。收到这套书,我的心情可以说是激动不已。 我仔细翻阅了其中的一些信件,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章太炎先生的信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他不仅在信中探讨深奥的学术问题,表达对时局的看法,还常常流露出对亲友的关心,以及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这种多角度的展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章太炎。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些信件中,他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判,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都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和远见。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更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关心国家前途的行动者。通过这些书信,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如何将自己宏大的思想付诸实践,如何影响和塑造着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 这套书信集,不仅是研究章太炎先生本人思想和生平的珍贵史料,更是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思想演进的一扇重要窗口。它以一种极其生动、真实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或者对章太炎先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尤其是像章太炎先生这样的历史人物,光看他留下的著作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思想有多深刻,他的学问有多渊博,固然重要,但更让我好奇的是,在他那些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中,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他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章太炎全集·书信集》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近乎“窥探”的渴望。 打开第一册,我就被那些泛黄的书信和遒劲的笔迹吸引住了。每一封信,都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章太炎先生当时的心境。他写给革命党人的信,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写给学界同仁的信,则展现了他严谨治学、敢于质疑的精神;而写给家人和朋友的信,又流露出他温情脉脉的一面。 我特别喜欢看他信中对一些具体事件的看法,那些言辞犀利、见解独到的评论,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他在讨论某个政治事件时,往往能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振聋发聩的观点。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学术思考融为一体的写作方式,让我读来既感到震撼,又觉得亲切。 这套书信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史料,更是一部思想的活化石。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章太炎,一个在时代的洪流中,既有远大的抱负,也有真实的喜怒哀乐的思想巨人。我相信,任何一个对中国近代史,对思想史,或者仅仅是对章太炎先生本人感到好奇的读者,都会在这套书中收获满满。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除了他的著作,更需要了解他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章太炎全集·书信集》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坦白讲,我之前对章太炎先生的印象,更多是来自教科书和一些学术传记,他给我的感觉是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术巨擘。但读了这套书信集之后,这种感觉彻底改变了。 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章太炎。他在信中,或慷慨激昂,为国家民族大义发声;或细致入微,关怀亲友的起居饮食;甚至偶尔也会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无奈。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让我觉得他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只是他的思想境界和担当远超常人。 信件的内容,从他与革命党人的通信,可以看到他参与和影响辛亥革命的轨迹;从他与学术同行的往来,能窥见当时学术界的风云变幻和思想争鸣;而那些涉及家人的信件,则展现了他温情的一面。这种跨越政治、学术、个人生活的多维度呈现,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思考之深邃,学问之渊博,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都让我深受感染。尤其是一些信件中,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犀利剖析和独到见解,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这套书信集,是研究章太炎思想和近代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也是一本能让人获得思想启迪和人文关怀的读物。

评分

这套《章太炎全集·书信集》真是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我一直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特别是章太炎先生的学说和生平非常感兴趣。一直以来,关于他的学术思想,我主要通过他的著作和后人的研究来了解。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总想更贴近他真实的生活和思考。这套书信集,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通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 读着那些泛黄的信纸上,笔迹苍劲有力的文字,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写给不同人的信,内容涉及之广,之杂,之深,让我目不暇接。从探讨学术理论的辩论,到对时事政治的针砭时弊,再到与亲友间的日常问候和生活琐事,无一不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战士、一个普通人的多面形象。 尤其让我着迷的是,在那些书信中,我看到了章太炎先生是如何将他宏大的学术思想,化为具体的行动和言论,如何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如何影响他同时代的人。他的一些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极具启发性。通过这些信件,我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体系,更能感受到他那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 这本书信集,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一部思想家的人生轨迹图。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集,而是充满了个人情感、时代气息和思想碰撞的生动记录。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获得新的感悟。对于任何一个热爱历史,想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或者对章太炎先生本人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套书信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评分

拿到《章太炎全集·书信集》时,说实话,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终于有货了!”。市面上关于章太炎先生的书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感受到他“亲身”交流的书,还真是凤毛麟角。这套书信集,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陈年的宝箱,里面装满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声音和思想的火花。 我特别喜欢看他写给不同人的信,这就像是在观察同一束光,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来的光芒。写给政治人物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和对政治改革的建言;写给学术界的同仁,则充满了学术的探讨、辩驳,甚至是有些“文人相轻”的趣味;而写给家人的信,则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对亲人的牵挂。这种多视角、多层面的展现,让章太炎先生的形象立体而丰满。 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想象他当时写信时的情景:是在书房灯下,还是在旅途之中?他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落笔怎样的字句?这些信件,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思想碰撞、社会变革的缩影。通过这些书信,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挣扎。 这套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近代史充满热情,又渴望深入了解思想家内心世界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它不是那种堆砌史料、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个人情感、时代气息和思想交锋的生动记录。每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智慧。

评分

书不错,京东快递一如既往地好。

评分

书信是了解一个人思想的很好资料,这本书把章太炎先生的书信全部收录了,非常好

评分

这次章太炎全集不知出全了没有?此书装帧精美,值得收藏。

评分

这次章太炎全集不知出全了没有?此书装帧精美,值得收藏。

评分

章太炎全集·书信集(套装上下册)

评分

不错的书,我很喜欢。

评分

非常不错,很喜欢,哈比哈哈

评分

最基础的史料,慢慢看。

评分

很满意的一次购书活动,继续支持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