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和真题编写,分为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公民道德建设、事业单位概况、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共十一篇内容。本教材在正文开头设置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综述,配合带有高清视频讲解的经典真题深入剖析各学科的考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备考策略和复习建议。教材正文中设置“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本教材采用图表结合、双色印刷的形式,将重点内容用彩色字体标注,一目了然,便于考生更快速更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另外,本教材正文部分知识点旁也配有二维码,考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本教材内容丰富、学练结合,考生购书可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共包含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公民道德建设、事业单位概况、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十一篇内容。本教材内容丰富,学科讲解细致,部分知识点旁配有二维码,考生可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观看视频讲解。
目录
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综述(1)
第一章云南省情(10)
第一节省情概况(10)
第二节重要州市简介(17)
第三节云南省时政文件(21)
第二章国情与地理(23)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环境(23)
第二节我国的资源、能源与自然灾害(27)
第三节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29)
第四节自然地理概况(31)
实战提升训练(38)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4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42)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4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5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3)
第一节商品与货币(53)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55)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57)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57)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59)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1)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61)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5)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6)
第五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68)
第一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68)
第二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69)
第三节其他重大会议及文件要点(73)
实战提升训练(76)
第一章法理学(80)
第一节法的概述(80)
第二节法律关系(81)
第三节法的运行(83)
第二章宪法(85)
第一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85)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6)
第三节国家机构(87)
第三章民法(88)
第一节民法总则(88)
第二节合同法(95)
第三节婚姻法(96)
第四节继承法(97)
第四章刑法(100)
第一节刑法概述(100)
第二节犯罪(100)
第三节刑罚(104)
第五章行政法(108)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08)
第二节行政行为(108)
第三节公务员法(112)
第六章经济法(115)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15)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116)
第三节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117)
第七章诉讼法(119)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119)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123)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127)
实战提升训练(132)
第一章市场经济(136)
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136)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7)
第二章微观经济(142)
第一节市场体系(142)
第二节市场机制(143)
第三节市场结构(144)
第三章宏观经济(147)
第一节宏观调控(147)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149)
第三节货币政策(151)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53)
第四章国际经济(156)
第一节开放经济(156)
第二节国际金融(157)
第三节世界经济组织(159)
实战提升训练(162)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66)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166)
第二节公共政策(167)
第三节公共决策(168)
第四节公共危机管理(168)
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170)
第一节政府职能(170)
第二节行政组织(171)
第三节行政领导(172)
第四节行政执行(173)
第五节行政监督(174)
实战提升训练(176)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180)
第一节公文简介(180)
第二节公文行文规则(183)
第三节公文格式(185)
第二章公文处理(191)
第一节公文拟制(191)
第二节公文办理(191)
第三节公文管理(193)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195)
第一节决定通知(195)
第二节公告通告(197)
第三节报告请示(198)
第四节函意见(200)
第五节通报批复(201)
实战提升训练(202)
第一章高新技术(206)
第一节信息技术(206)
第二节新材料技术(207)
第三节新能源技术(208)
第四节生物工程技术(210)
第五节我国航空航天技术(211)
第二章生活常识(213)
第一节物理常识(213)
第二节化学常识(216)
第三节生物常识(218)
实战提升训练(222)
第一章文化常识(226)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226)
第二节中国文学(230)
第二章历史常识(244)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244)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256)
实战提升训练(266)
第一章公民道德概述(270)
第二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271)
第三章职业道德(273)
实战提升训练(276)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述(280)
第二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82)
第三章事业单位改革制度(291)
第一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点)(291)
第二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要点)(292)
第三节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要点)(293)
实战提升训练(296)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300)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内涵(300)
第二节社会保障体系(303)
第三节社会保障基金(305)
第二章社会保障政策法规(306)
实战提升训练(312)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课程简章(31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16)
精彩书摘
第五篇
管理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管理的职能
政治职能:自国家产生以来至国家消亡之前任何国家及其政府都要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一般来说,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统治职能、保卫职能、外交职能等。
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解决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公平收入分配。
市场监管职能:市场监管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包括各种经济关系在内的市场活动,采用的手段是法律和行政权力,达到的目的是市场规范、经济有序、买卖公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二是进行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克服行业自然垄断。
市场秩序维护职能:包括制定规范经济活动及维护竞争秩序与社会生活秩序的法律制度。
收入分配调节职能:政府有责任以公共权力的力量,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将不公平的程度限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实现社会公平目标,保持社会稳定,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职能: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社会管理包括两类: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的自我管理。
社会保障职能:除了以私人部门捐款为主要筹资方式的慈善组织能承担部分的救助责任外,相当多的工作还需要由一种强制性的合作组织来进行,政府就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促进居民基本消费的平等化,通过分担居民消费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共行为。有三个显著特点:具体性、直接性、公共性。
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能: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需要政府在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发挥作用。
第二节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分类
按照政策的指导作用:可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根据政策对社会和有关群体的影响:可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按照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及其问题的不同:可划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教政策和科技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调控功能:即协调和控制功能,是指政策能够借助法律、经济、行政和道德规范等各种手段,调控社会公共事务中产生的种种利益矛盾。调控功能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互动性和多样性,公共政策的调控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调控—反馈—再调控—再反馈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调控功能可分为对外调控、对内调控和互相调控,事前调控、现场调控和事后调控等。
分配功能:政策能够通过政府的社会再分配职能,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分配原则的指导下,对新创造的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预期目标。
创新功能:也称再生功能,是指政策能够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引入新思想、新方法、新观念和新方案来完成对自己的更新和完善,以便能在协调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和满足社会需求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公共政策的执行: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执行手段,将政策规划的内容由观念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合法性原则、权变原则、系统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四、公共政策的评估
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由特定的评估主体对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率、效益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分类:①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②根据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可以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政策评估标准:投入工作量的大小、绩效、效率、充足性、公平性、适当性、执行力、社会发展总指标。
第三节公共决策
一、公共决策概述
公共决策:公共组织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从公共利益、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所作出决定的行为以及由此行为产生的行动方案。
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预测原则、信息原则、优选原则、系统原则。
二、公共决策的方法与技术
决策方法与技术:在决策过程中为实现决策方案优化而运用的各种职能方法与科学技术的总称。根据决策方法与技术的性质分为定性决策方法与技术和定量决策方法与技术。
定性决策分析方法:亦称“主观决策方法”,包括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德尔菲法、主观概率预测法、超理性分析法等。
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在现代决策的方法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括预测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模糊分析等。
三、公共决策的执行
公共决策的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行政决策的目标,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
特点:执行的目的性、执行的强制性、执行的时效性、执行的灵活性。
基本原则:整体规划和统筹兼顾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执行效率和执行方法相结合。
第四节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概述
公共危机:是指由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构成危机的基本要素:造成严重后果;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
公共危机的特点:公共性;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
公共危机的分类:可以从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和性质两个角度来划分。从诱因角度来看,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从性质角度划分,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如交通事故、爆炸等)和重大社会事件(如恐怖袭击、外敌入侵等)。
公共危机的等级: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危机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用红色表示);Ⅱ级(重大,用橙色表示);Ⅲ级(较大,用黄色表示);Ⅳ级(一般,用蓝色表示)。根据“能力本位”和“重心下移”的分级管理原则,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二、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首要目标:在紧急情况下建立秩序,稳定公众,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作。
原则:时间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危机应对或管理的要点:减少、缓解危机;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回应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框架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框架是“一案三制”: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
“三制”则分别是指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体制方面,包括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专家咨询队伍;运行机制方面,包括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社区管理等;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第一节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
二、政府职能的分类
《云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实战》 一、 前言:精准定位,决胜考场 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是广大考生进入事业单位的“敲门砖”,其中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重头戏,考查范围广、知识点杂,是许多考生备考的难点和痛点。面对日新月异的考试形势和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一本科学、系统、高效的备考指南显得尤为重要。《云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实战》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报考云南省事业单位的考生提供最权威、最前沿、最贴合考情的复习资料。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深入剖析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命题规律、考查重点和高频考点,紧密结合历年真题,提炼出各章节的核心考义,并通过精讲精析,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在考场上从容应对,脱颖而出。我们深知,备考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因此,本书力求做到: 内容全面,紧扣考纲: 涵盖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大纲规定的所有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哲学、管理、科技、人文、公文写作等。 精讲精析,透彻理解: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深刻的认知,而非死记硬背。 实战演练,巩固提升: 配备大量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涵盖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并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考生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前沿热点,紧跟时事: 关注国家和云南省最新的政策法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将时事热点有机融入知识讲解和习题训练中,帮助考生把握考试的“时代脉搏”。 科学方法,高效备考: 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答题策略,指导考生如何规划复习时间,如何攻克难点,如何提高答题效率,为考生的备考之路保驾护航。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多年从事事业单位考试研究的专家学者、资深教师和命题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考试的深刻洞察,呕心沥血,力求为广大考生打造一本“值得信赖、考之有效”的备考利器。 二、 目录导览:系统梳理,一网打尽 本书采用科学的章节划分,循序渐进,帮助考生系统构建公共基础知识的知识框架。以下为主要内容模块(具体章节及顺序以本书为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与历史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实践、认识论、矛盾、运动与发展、联系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国家与革命、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及其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坚持什么党,建设什么党,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定位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 法的概念、本质、特征 法的形式与渊源 法的运行与实施 法律的价值与功能 第二章:宪法 宪法的概念、性质、地位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民法 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 物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合同(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 侵权责任 第四章:刑法 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种类 刑罚的种类与执行 第五章:行政法 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第六章:经济法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第七章:其他法律常识 劳动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第三部分:经济常识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础 供求理论、价格机制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二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发展 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章:当前中国经济热点与政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第四部分: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管理学基本概念 管理的定义、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与设计 领导理论与风格 激励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 第三章:公共部门管理 政府职能与改革 公共服务管理 电子政务 危机管理 第五部分:科技常识 第一章:科技发展概况 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章:前沿科技领域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5G通信、物联网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新能源、环保科技 第三章:国家科技政策与发展规划 第六部分:人文社科常识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哲学思想(儒、道、法等) 文学艺术(诗、词、曲、绘画、书法) 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等)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章:世界史概览 古代文明 近代文明 现代文明 第四章:中国与世界 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全球性问题与合作 第七部分: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章: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的定义、特点、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格式 第二章:常用公文的写作 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等 第三章:公文的办理与管理 三、 核心特色:精炼提质,助您高效备考 深度解析考纲: 每一章节内容均紧扣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考点梳理详尽,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考查范围。 提炼核心考义: 针对每个知识点,萃取其最精华、最易考的考义,以精炼的语言呈现,方便考生快速理解和记忆。 例题导向,强化应用: 精选历年真题和典型高频考点题,通过详尽的解析,帮助考生理解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紧跟时事热点: 融入国家及云南省最新的政策法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确保考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考试信息。 模拟演练,查漏补缺: 配备章节测试题和综合模拟题,帮助考生检验学习成效,及时发现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 点拨疑难,答疑解惑: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疑问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特别提示,帮助考生攻克学习障碍。 四、 备考建议:科学规划,事半功倍 1. 通读全书,建立整体认知: 首次阅读时,不必过于纠结细节,以建立对各模块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概念为目标。 2. 精读精析,吃透考点: 对照考纲,逐章逐节进行深入学习,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特别关注讲解中的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 3. 练习巩固,熟练技巧: 完成每章的练习题,认真分析答案解析,理解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确保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在做题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点,及时回归教材,深入学习相关内容,直至完全掌握。 5. 关注时政,紧扣热点: 每天或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关注国家和云南省的最新时事,将热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模拟测试,调整心态: 在复习后期,进行模拟考试,提前适应考试节奏,调整心态,增强自信。 五、 结语:勤勉耕耘,铸就辉煌 备考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功在不舍。本书是您备考旅途中的得力助手,但最终的成功,离不开您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科学有效的复习。《云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实战》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人生理想! (请注意:本图书简介旨在为您提供一个详尽、全面的图书内容概述,不包含您提供的特定图书名称中的任何信息。内容经过精心组织,力求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