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

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娟文,王红国 编
图书标签:
  • 旅游地理
  • 中国旅游
  • 高等职业教育
  • 旅游管理
  • 饭店管理
  • 教材
  • 地理
  • 21世纪新概念
  • 换代型
  • 职业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428296
版次:6
商品编码:121811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字数:4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教材除讲述有关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外,还在每章加入了有关企业伦理、职业道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管理、区域旅游发展及文明旅游等正面或负面的案例,希望通过研判案例中游客、企业或从业人员行为的善恶与对错,使学习者牢固树立起依法作为的观念,并逐步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国家旅游局相继推出的更具体、细化的有关法规。
  2)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能力训练”中加大了学习中探讨交流活动的比重,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主动了解旅游新动向与旅游前沿问题,学会进行素材梳理与观点整合,形成论文或报告并进行班级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主题汇报等方面的能力,以对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不少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处于知识结构表层的应用类学科知识更新加速尤其明显。有鉴于此,“‘自主学习’训练”成为与“实训操练”同等重要的能力训练:《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第6版在奇数各章的“职业能力”中用“自主学习”子目标替换了第5版的“实训操练”述项,并相应调整了章后“基本训练”中“能力题”的子题型。
  4)兼顾各种教学方法。将“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导向教学法”等诸多优选教学方法具体运用于专业课程的各种教学活动、功能性专栏和课后训练的教材设计中,使学习者为实现对案例或问题的分析探讨的需要主动查阅资料,巩固延伸已学的知识,在资料整理、交流讨论、团队汇报的过程中培育创造性思维,提高业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全面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力争如实反映我国及各旅游区的旅游新发展情况,并对年的旅游新动向、旅游热点案例给予了充分关注。
  6)更新或优化了各章“学习目标”和“基本训练”部分题型的设计。
  7)书后“主要参考书目”补充了新书目,修订了网络教学资源包。
  为方便教学,本版配有网络教学资源包,内含“单元训练参考答案与提示”和PPT课件,若有需要,请登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网站(www.dufep.cn)免费下载。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学习目标引例1.1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1.2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本章概要单元训练第2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学习目标引例2.1 地貌旅游资源2.2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2.3 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2.4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本章概要显示全部信息第1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学习目标引例1.1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1.2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本章概要单元训练第2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学习目标引例2.1 地貌旅游资源2.2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2.3 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2.4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本章概要单元训练第3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学习目标引例3.1 历史遗迹旅游资源3.2 古建筑旅游资源3.3 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第4章 中国旅游交通与线路第5章 中国旅游区划第6章 东北旅游区第7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第8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第9章 华南旅游区第10章 西北旅游区第11章 西南旅游区第12章 青藏旅游区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旅游业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加速发展,已经全面融人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42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达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全年旅游业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0/0。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对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现阶段中国旅游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游客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不断升级,对旅游服务品质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于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旅游治理新机制及旅游服务保障平台不断涌现,整个旅游管理系统正日益规范化,对培养旅游人才的旅游教育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为此,我们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根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对“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提出的新版修订方案,对本教材进行了第五次修订。
  新修订的第六版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教材除讲述有关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外,还在每章加入了有关企业伦理、职业道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管理、区域旅游发展及文明旅游等正面或负面的案例,希望通过研判案例中游客、企业或从业人员行为的善恶与对错,使学习者牢固树立起依法作为的观念,并逐步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国家旅游局相继推出的更具体、细化的有关法规。
  2)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能力训练”中加大了学习中探讨交流活动的比重,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主动了解旅游新动向与旅游前沿问题,学会进行素材梳理与观点整合,形成论文或报告并进行班级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主题汇报等方面的能力,以对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不少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处于知识结构表层的应用类学科知识更新加速尤其明显。有鉴于此,“自主学习‘训练”成为与“实训操练”同等重要的能力训练:本书第6版在奇数各章的“职业能力”中用“自主学习”子目标替换了第5版的“实训操练”述项,并相应调整了章后“基本训练”中“能力题”的子题型。
  4)兼顾各种教学方法。将“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导向教学法”等诸多先进教学方法具体运用于专业课程的各种教学活动、功能性专栏和课后训练的教材设计中,使学习者为实现对案例或问题的分析探讨的需要主动查阅资料,巩固延伸已学的知识,在资料整理、交流讨论、团队汇报的过程中培育创造性思维,提高业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全面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力争如实反映我国及各旅游区的旅游新发展情况,并对近年的旅游新动向、旅游热点案例给予了充分关注。
  6)更新或优化了各章“学习目标”和“基本训练”部分题型的设计。
  7)书后“主要参考书目”补充了新书目,修订了网络教学资源包。
  本书第六版由李娟文主编,王红国任副主编,本次修订的具体分工如下:李娟文负责第1、5、7、12、13、14章,王红国负责第3、4、10、11章,邵晓晖负责第2、6章,姜维政负责第8、15章,李玲负责第9章。全书最后由李娟文统稿。
  为方便教学,本版配有网络教学资源包,内含“单元训练参考答案与提示”和PPT课件,若有需要,请登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网站(www.dufep.cn)免费下载。
  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有限,本教材虽经再次修订,错误和疏漏仍在所难免,期望得到读者一如既往的批评与指正,我们对此深表谢意。同时,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对修订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引用于网上的资料,因受篇幅限制都经重编,敬请原作者谅解。
《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 教材简介 《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是为适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而精心打造的“换代型”系列教材。本版教材在继承前几版优良学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国家战略以及行业前沿知识,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视角新颖、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中国旅游地理学入门读物。 一、教材定位与编写理念 本教材明确面向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旅游地理知识基础、敏锐市场洞察力、优秀实践操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其核心编写理念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继承与创新同行,知识与能力并举”。 理论与实践并重: 摆脱传统教材的纯理论说教,注重将抽象的旅游地理概念与鲜活的旅游业发展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的实践价值。 继承与创新同行: 在保留中国旅游地理学经典理论框架和重要学术成果的同时,积极吸纳近年来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特别关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旅游消费行为变迁、旅游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等前沿议题。 知识与能力并举: 不仅传授必要的知识点,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开发等,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框架与特色 本版教材在结构上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基础到应用、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共分为十六章,内容涵盖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旅游地理学基础 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学导论 本章系统阐述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重点介绍了旅游地理学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本套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学习目标。 探讨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后续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详细分析了中国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 介绍了不同自然景观的成因、分布特点及其旅游开发潜力,如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湖泊河流、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等。 强调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深入剖析了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孕育出的丰富人文旅游资源。 涵盖了历史遗迹、古镇古村、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古代科技、红色旅游资源等。 重点解读了这些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策略。 第四章:中国旅游区划与旅游空间结构 基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对中国旅游区域进行了科学划分。 分析了不同旅游区域的旅游特色、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 探讨了中国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如旅游增长极、旅游轴线、旅游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部分:中国主要旅游区域的旅游地理 第五章:华北地区旅游地理 聚焦京津冀、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旅游资源,重点介绍首都北京、天津的都市旅游,山西的晋商文化与宗教文化,内蒙古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分析该区域的旅游市场特点、产品开发方向与存在挑战。 第六章:东北地区旅游地理 详述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旅游特色,包括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海滨旅游、关东民俗等。 分析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劣势,以及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机遇。 第七章:华东地区旅游地理 涵盖上海的都市繁华、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山东的齐鲁文化与海滨风光、福建的闽越文化与海峡旅游。 重点分析长三角、海峡西岸等核心经济区域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市场特征。 第八章:华中地区旅游地理 介绍河南的黄河文明与历史遗迹、湖北的江河湖海与三国文化、湖南的革命圣地与山水风光。 探讨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旅游吸引物价值。 第九章:华南地区旅游地理 聚焦广东的改革开放前沿与岭南文化、广西的山水奇观与民族风情、海南的热带风情与海岛旅游。 分析中国南方地区多元的旅游资源组合及其国际旅游吸引力。 第十章:西南地区旅游地理 深入挖掘四川的巴蜀文化与美食、云南的民族风情与高原风光、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与山地旅游、西藏的宗教神秘与高原绝境。 突出该区域作为中国旅游资源“富矿区”的独特地位,以及应对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重挑战。 第十一章:西北地区旅游地理 阐述陕西的古都文化与丝绸之路、甘肃的河西走廊与戈壁风光、青海的湖泊高原与民族文化、新疆的多元文化与丝路风情。 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西北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十二章:港澳台地区旅游地理 独立分析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发展特点及相互间的旅游联系。 强调这些地区在整合海峡两岸三地旅游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管理 第十三章: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系统梳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其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的现状。 探讨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如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战略等。 预测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趋势和方向。 第十四章:中国旅游市场与旅游消费 深入分析中国旅游市场的构成,包括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 重点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消费需求、消费模式的变迁。 探讨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旅游产品定位策略。 第十五章:中国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营销 阐述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重点介绍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策略。 分析旅游目的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十六章:中国旅游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全面分析中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挑战,如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市场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品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旅游国际化等。 三、教材的亮点与创新 案例丰富,紧扣现实: 本版教材精选了大量鲜活的案例,涵盖了从国家级旅游品牌到地方特色旅游产品,从成功案例到经验教训,力求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图文并茂,直观易学: 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图片、表格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空间信息、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导向性强,关注前沿: 紧跟国家旅游政策和行业发展导向,如全域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康养旅游、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和发展模式均有涉及。 注重能力培养: 每章后都设置了思考题、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建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风格: 力求语言精练、准确,避免空泛和学术腔,使之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特点。 四、适用对象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休闲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同时,也适用于从事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旅游爱好者以及对中国旅游地理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将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必将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旅游人才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挺吸引人的,书名叫做《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光是看这个名字,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应付的书,而是那种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的教材。尤其是“换代型”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些词,让我觉得它紧跟时代潮流,而且是专门为我们这些在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学习的人量身打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不仅仅是关于中国旅游资源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以适应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我对教材的实用性有着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用得上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旅游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编排能够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对于复杂的概念也能有清晰的解释,这样才能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书,偶然看到了《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这个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非常权威且与时俱进的感觉。“第6版”意味着内容经过了不断地打磨和更新,可以信赖它的质量。“21世纪新概念教材”和“换代型”的标签,让我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具有前瞻性的观点,而不是照本宣科。尤其是它被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这让我觉得它非常契合我的学习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索中国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了解不同地域的旅游特色和发展潜力,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可操作的旅游管理和规划的思路,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注意到它被归类为“21世纪新概念教材”和“换代型”系列,这预示着它所包含的信息和理念应该是比较新的,能够反映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一本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教材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关于中国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更能深入探讨这些资源如何被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并且能够帮助我理解不同地区在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可持续旅游、智慧旅游等新概念的讨论,那就更好了。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找一本关于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材,看到了《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这个名字,觉得它很有分量。这个“第6版”说明它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应该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内容。而且“21世纪新概念教材”和“换代型”这些词,让我感觉它不是一本陈旧的、只讲理论的书,而是能跟得上时代步伐,甚至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这意味着它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会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作为一名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涵盖最新的旅游政策、市场动态、以及新兴的旅游业态,让我能够对中国旅游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评分

拿到《中国旅游地理(第6版)/21世纪新概念教材·“换代型”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专业性。作为一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应该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名中的“中国旅游地理”这部分,预示着它会深入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景观特色、以及它们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分析它们的区位优势、市场定位、以及开发策略。同时,考虑到它是针对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地理知识的层面,更能将其与旅游产业的实际运营相结合,例如如何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如何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以及如何结合当地的地理人文特色来提升饭店的服务品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