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試著多跑10米
原價:32.00元
作者:(韓)金英植 ,張曉輝
齣版社:龍門書局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08831787
字數:167000
頁碼:18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吃苦是發展的本錢,經曆是職業成長的本錢,挫摺是人生成功的本錢。要獲得更多成就事業的本錢,就要試著比彆人多跑10米,多做一些。
——百萬冊暢銷圖書《嚮解放軍學習》作者 張建華
人最能自我原諒的缺點是懶惰。要獲得比彆人更多、更大的成就,就要比彆人付齣更多,比彆人更加勤快。
——百萬冊暢銷圖書《細節決定成敗》作者 汪中求
命運是一隻淪落在雞窩裏的鷹。你是選擇像雞一樣的生活呢,還是像鷹一樣展翅高飛?人生的奧秘就在於,無論多麼艱難,你也要學會做你自己。
——百萬冊暢銷圖書《水煮三國》作者 成君憶
我們讀一本書有的時候能獲取新的知識,有的時候能體驗到生活智慧。金英植會長的《試著再多跑10米》正是嚮我們傳遞生活智慧的書。金會長在這本書裏陳述瞭他在逆境中取得今天成功的過程和方法。他以自己的經曆來講述如何度過睏難和挫摺,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活學活用。所以,我纔嚮讀者推薦這本傳遞生活智慧的書。
——釜山大學校長 金仁世
我和金英植這個“人間不倒翁”相識已經10年瞭。當時,他為瞭事業的東山再起正在底層拼搏。他在瀕臨破産的境地竟然在兩年裏償還清瞭幾十億韓元的債務,五年之內在首爾建立瞭自己公司大樓,事業完全走上瞭正常的軌道,我一直都關注著他。這本書是他血淚的記錄。他是我所鍾愛的後輩,我嚮他緻以掌聲。我想告訴讀者,哪怕從書裏學到一條也會讓你受益匪淺。
——韓國著名演員 李順載
金會長一直都非常自信,不輕易放棄。所以,他能夠一路奔跑,再睏難的事情也能夠輕鬆搞定。他待人真誠,非常愛護年輕人。這是一本給世界未來的主人看的書,鼓勵他們從內心願意去努力實踐。讀過這本書你會備受鼓勵,奮勇嚮前!
——三星人力開發院顧問,前日本三星株式會社社長 鄭俊明
你知道在飛機裏散發傳單的人嗎?就是金英植。我認識很多的成功人士,但是像他這樣的人,我是第一次見。雖然他已經擁有瞭一傢發展非常穩定的公司,但是他仍然會把機場商務中心的公共電腦的桌麵設置成公司的網頁。不僅是奇思妙想更是源於對自己公司的深深的熱愛。請聽一下我的朋友金英植的故事吧。我確信你也會感到意外的。
——第一企劃社長 金樂熙
很多人都是具有獨特的創意,過人的纔能,但是依然和成功無緣。“我以前曾經……”這樣的話經常是沒有成功的人在迴憶過去的時候經常說的話。想法好但是錯過瞭時機無法成功,沒有勇氣而無法成功,因為不好意思而無法成功,種種顧慮讓時間悄然溜走。如果你是這種人就好好聽聽金英植會長的箴言。他告訴你要把想法變為行動。一直以來看著他的各種嘗試,我不止一兩次的感嘆“竟然還可以這樣做呢!”
——首爾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安重浩
讀完初稿甚覺喜悅。這是一本給那些遭遇挫摺的人以鼓勵的書。“你也可以做到”。不管是誰,如果處境變壞都會迴避見人。但是金會長越是在睏難的時候越要多見人,是勇氣成就瞭今天的他。他把自己的所有經曆都寫在書裏,對於那些想要衝破自己樊籠的人真的是雪中送炭。認真閱讀這本書,把裏麵的東西消化掉,會成為你寶貴的知識財富的。我勸大傢好好閱讀。
——大韓律師協會會長 李相禧
內容提要
將從最底層一步步走到最高峰的過程和飽經風霜換來的成功經驗傳給大傢是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作為戰勝失敗重新崛起的人,作者要為希望東山再起的企業傢和白手起傢的年輕人提供能夠即學即用的實踐指南。通過在跌到的地方重新站起來的人生大逆轉的故事,將學到什麼都能賣得齣去的銷售秘訣,聯絡對方站在自己一邊的人際關係法則,戰勝睏難勇往直前的最佳競爭經驗。本書是一本暢銷韓國的勵誌書,相信讀者能夠從作者的經曆和經驗中學到有益的東西,並且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試著多跑10米,你的人生更精彩。
目錄
第1章 決心是讓你偉大的第一要素
認真過好每一天的人生VS多跑10米的人生.
擁有欲望已成功瞭一半
以人生為賭注拼搏6個月
到達最終目的地的力量——韌勁
不要罵“打高爾夫的傢夥,開奔馳的傢夥”
懇切的希望纔能發揮忍耐的能力
緻貧睏的你
第2章 跌倒瞭,就在原地一決勝負
像馬蜂一樣往前衝, 你能做得到
驚濤駭浪造就齣色的船長
體驗是最好的商業資源 .
勝利的女神總在最後微笑
不無正業的瞬間
“還會像不倒翁那樣重新站起來”
“就在原地一決勝負”
在江南站的地鐵散發傳單
第3章 為多跑10米給予力量的11種人生智慧
一旦確定瞭目標就清晰明確地設置在你的手機屏幕上/61
沉溺在以前則什麼事都做不瞭/65
幸運是從腳底走齣來的/70
專心做事就會幸福/75
奔跑問題就會迎刃而解/80
廣泛傳播你的目標/85
韆萬不要從腳蹬上放下腳/91
從兩位大嬸那裏學到的商業智慧/94
做到這種程度纔叫沉醉/97
齣示你已經沉醉其中的證據/99
因為沉醉所以纔這樣/102
第4章 哪怕隻遵循一條也會讓人生順利的處方
約會時間的15分鍾前,你在哪裏?/109
短信的威力,讓人吃驚/114
日記改變你的人生/120
和名片要這樣!/124
緩解鬱悶心情的三種方法/128
言談代錶著你自己/132
這樣做將財源滾滾/137
絕對不要藉銀行的錢/140
給自己頒奬/144
換個角度思考/146
按下希望的按鈕/149
準備好的發言會為你營造特彆的人生/152
第5章 “你是我的生意夥伴”
處在睏境的時候多去見見朋友/159
你可以信賴的人/161
“你是我的生意夥伴”/ 164
為瞭傢人!/167
唯一值得相信的同伴——妻子/169
附錄 你的夢想是什麼?/172
後記/181
作者介紹
作者 金英植
被人冠以綽號“韌性隊長”,“人力發電機”的金英植現在是韓國著名健康食品泉湖食品的會長。但是,僅僅在十年前,他的事業沉沒,連飯錢都沒有,就喝一瓶燒酒吃一根香腸來充飢。也常在首爾地鐵江南站裏發傳單。
從完全的人生低榖到人生的頂點,作者想傳授親身體會到的成功的專業技能(know-how),作為一個碰到悲慘的失敗的親曆者,為想要東山再起的事業傢,嚮白手起傢的年輕人實時轉達自己的實戰指南。他沒有提及自己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事情。本書裏提及的人生成功的內容並不是從哪裏抄來的理論,而是作者親身經曆的記錄。
在自己的非專業領域的不切實際的投資,在19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完蛋的金英植會長典當瞭自己的戒指準備瞭130萬以東山再起,“江華獅爪艾草精”,“山茱萸丸”“大蒜津液”等健康食品作為公司的成名作連續衝擊市場是公司的明星産品。
通過他在摔倒的地方堅強的站起的人生逆轉故事,我們能從中獲得嚮任何人銷售任何東西的秘訣,把對方拉到你自己陣營的的人際關係的法則,以及深處慘境也能撥開烏雲見日明的最高的生存技能。
1951年齣生於慶尚南道高城郡,從軍隊退伍後很早就投身銷售事業。1984年創建泉湖食品,現在經營狀況很好。現為東亞大學名譽經濟學博士,多傢大學、大企業、國傢機關的特約講師。
文摘
序言
閱讀過程中的一種強烈體驗是“被挑戰”。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理論,更是在“激活”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很多我原本深信不疑的關於“互聯互通”的美好願景,都被作者用冷靜而審慎的筆觸進行瞭反思和解構。書中對媒介技術內在的權力結構和潛在的社會異化傾嚮的討論,顯得尤為重要和及時。它迫使我們思考,當我們沉浸於各種便利的數字工具時,我們究竟是獲得瞭更多的自由,還是被更隱蔽的機製所規訓?這種從技術決定論的窠臼中掙脫齣來,強調人與技術相互建構的辯證視角,是本書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新”媒體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在技術環境中如何定位和自處的深刻論述,對於培養麵嚮未來的媒體素養至關重要。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讓我驚艷的是它在學術深度和可讀性之間的完美平衡。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嚴謹性,也沒有因為追求嚴謹而變得高高在上。作者在闡述復雜概念時,總能找到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比如通過對比不同曆史階段的傳播範式,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那些正在構建自己知識體係的年輕學者或專業人士來說,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綫圖,指引讀者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媒介研究成果中,建立起一套有邏輯、有批判力的分析工具。閤上書頁時,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獲取瞭一堆知識點,而是真正掌握瞭一套觀察世界的“思維工具箱”,這比單純的知識積纍要重要得多。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原本有些忐忑,畢竟“媒介理論”聽起來就讓人頭疼,但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齣色,行文流暢自然,幾乎沒有讓人感到枯燥的“學術灌水”。它更像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話,探討的議題緊扣時代脈搏,尤其在分析新興數字平颱對公共領域的影響時,觀點犀利獨到,邏輯鏈條嚴密得讓人拍案叫絕。我特彆欣賞它在理論構建上的紮實基礎,它沒有盲目追逐最新的技術熱點而丟棄瞭經典理論的根基,而是巧妙地用經典理論的透鏡去觀察和批判當下現象。這種穩健而不失前瞻性的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時效性”的範疇。對於任何希望從錶象深入到本質,理解我們如何被技術環境塑造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為可靠的理論框架,讓“信息社會”不再是一個空泛的標簽,而是可以被細緻拆解和分析的復雜係統。
評分這部著作簡直是為我們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最近讀完它,最大的感受就是如醍醐灌頂般清晰。它不像很多理論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經驗的方式,將那些抽象的媒介理論具象化瞭。作者對傳播學核心概念的梳理極其到位,尤其是在探討技術如何重塑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時,那種深刻的洞察力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舉個例子,書中對於“媒介即信息”的重新闡釋,不再是簡單地重復口號,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媒介形態(比如從印刷到數字)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瞭我們對“真實”和“知識”的界定。讀這本書,就像是獲得瞭一副高清眼鏡,讓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社交媒體、短視頻,乃至我們日常的交流方式,看到瞭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和社會結構變遷。它成功地將跨學科的視野融入其中,讓原本孤立的傳播學知識變得立體而有生命力,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當代社會的理解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巧,像是一部層層遞進的交響樂。開篇的宏大敘事奠定瞭理論基調,隨後每深入一個章節,對某一特定媒介現象的剖析都更加細緻入微,將理論應用於現實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對於“注意力經濟”的解析,它超越瞭傳統的經濟學視角,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符號學和心理學框架下進行探討,使得我們對屏幕依賴的成因有瞭更深層的理解。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沒有生硬的堆砌感,反而讓理論的論證更加有力。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優秀的教材或參考書,它更像是一份對我們這個時代精神麵貌的深刻診斷報告,讀後讓人既有所警醒,也對未來的傳播生態抱持著更清醒的期待與探索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