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餘鞦雨獨自追尋踏查人類文明足跡,這是一部對世界文化史的解讀,更是對文明的追溯,與心靈的對話。
2. 在世紀交替之際,作者跋涉四萬公裏,以日記的方式記錄首次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曆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
3.被作者視為其“珍貴的作品”。
4. 作者親自題寫書名,全新升級,特種環保紙質感精裝,燙黑金工藝,傳傢典藏!
本書記錄瞭餘鞦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裏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跡的經曆。行跡遍布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車輪緊貼地麵,一公裏一公裏的碾過去,完全不知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隻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這是一個當代人心中的世界文化史,一流的美文,一流的深度。
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傢,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傢,文化史學傢。著有《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霜冷長河》等。 餘鞦雨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中國颱灣一地,就囊括瞭白金作傢奬、桂冠文學傢奬、金石堂具影響力書奬等一係列重大奬項。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係統著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奬,錶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麵閤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白先勇:餘鞦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傢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瞭。或者說,他重鑄瞭唐宋八大傢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
賈平凹:這個時代,是大爭議齣大成就,我們有幸就遇到瞭一批大人物。餘鞦雨的《文化苦旅》得風氣,開生麵。他有關文化的研究,蹈大方, 齣新裁。他無疑拓展瞭當今文學的天空, 貢獻巨大。這樣的人纔百年難得,曆史將會敬重。
金庸:北京有年輕人為瞭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裏還有魯迅和餘鞦雨。
餘光中:中國散文,在硃自清和錢锺書之後,齣瞭餘鞦雨。
自 序
希 臘
哀希臘 002
荷馬的邁锡尼 006
閑散第一 009
永恒的坐標 011
神殿銘言 013
我一定復活 015
伏羲睡瞭 019
人類還非常無知 022
掛過黑帆的大海 025
埃 及
巨大的問號 030
想念秦始皇 034
元氣損耗 036
中國迴送什麼 039
一路槍口 042
碧血黃沙 045
他們老淚縱橫 048
封存的法老人 051
枯萎屬於正常 053
荒原滄海 055
西眺的終點 057
蝕骨的冷 059
海已枯而石未爛 061
以色列、巴勒斯坦
所羅門石柱 064
嚮誰爭奪 067
年老的你 069
神的花園 071
每一步都麵對孩子 074
寫三遍和平 077
交纏的聖地 081
警惕玩弄曆史的人 085
尋找底綫 088
我們不哭 091
約 旦
幽默的笑意 094
山洞盛宴 097
把傷痕當酒窩 100
文字外的文明 104
告彆妻子 108
人生的最後智慧 111
伊拉剋
我的大河 116
如何下腳 119
一屋悲愴 122
奇怪的巴比倫 125
你們的祖先 128
中國有茶嗎 132
河畔烤魚 135
忽閃的眼睛 138
過 關 142
且聽下迴分解 145
伊 朗
白鬍子、黑鬍子 150
翻開伊朗史 152
闊氣的近鄰 156
黑袍飄飄 160
再鑿西域 162
荊天棘地 165
絲路旅棧 168
中國人為他打燈 170
一代霸主 173
西風夕陽 176
再闖險境 180
劄黑丹話彆 184
巴基斯坦
黑影憧憧 188
赤腳密如森林 192
美的無奈 196
麵對犍陀羅 199
玄奘和法顯 203
遠行的人們 206
國門奇觀 208
“佛祖笑瞭” 212
印 度
傑齣的建築狂 216
憂心忡忡 219
甘地遺言 222
成人童話 225
潔淨的起點 228
我拒絕說它美麗 231
菩提樹和洞窟 234
告彆阿育王 238
尼泊爾
車輪前的泥人 242
本來就是一夥 245
萬仞銀亮 248
整理一路感受
魚尾山屋 252
“盛極必衰”嗎? 254
難道是文明造的孽? 258
中國為何成瞭例外? 263
最後一個話題 268
今天我及時趕到 271
1.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韆古皆是。
2.原來我們的曆史隻是遊絲一縷,在赤地荒日的夾縫中飄蕩。
3.大地所負載的精神流嚮,比它所負載的其他一切都更難判斷和預見。但我們已經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力量,那麼,就讓我們先來閱讀大地。
4.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隻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隻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我一直認為,一本真正優秀的書,不僅能夠提供知識,更能引發思考,甚至觸及心靈。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陷入沉思,反思人類文明的進步與代價,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對曆史事件和人物的呈現,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和領悟。這種留白和啓發,正是其高明之處。我驚嘆於作者能夠將如此宏大的主題,處理得如此細膩入微,將曆史的宏觀與人性的微觀巧妙地結閤起來。每一次閤上書本,都感到一種意猶未盡,一種對未知世界更深的好奇,以及一種對自身存在的更深刻的認知。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時代,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與發展。這種精神上的滋養,遠比單純的知識獲取更具價值,也更能長久地影響一個人。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震撼。我驚嘆於作者駕馭復雜曆史題材的功力,能夠將看似零散的史料,梳理齣清晰的邏輯,構建齣嚴謹的論證。每一次翻頁,都仿佛在揭開新的麵紗,發現新的洞見。作者的筆觸,既有史學傢的嚴謹,又不乏文學傢的浪漫,使得冰冷的史實變得溫暖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一些關鍵曆史轉摺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能夠揭示齣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和長遠影響。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曆史的理解,又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那些曾經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起來;那些曾經睏惑的問題,找到瞭答案的綫索。這是一種知識上的拓展,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最先被它的文風所打動。它不像某些曆史類書籍那樣枯燥乏味,生硬地堆砌史料,而是像一位娓娓道來的說書人,將那些遙遠的故事講得活色生香。語言精練而富有詩意,字裏行間流淌著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對曆史的深邃理解。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神上的遠足,從一個時代跳躍到另一個時代,從一個地域漫步到另一個地域。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曆史書中的人物和事件,仿佛被賦予瞭新的生命,鮮活地齣現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的廝殺聲,聞到古老市集的喧囂,感受到不同文化碰撞齣的火花。作者的敘事角度也相當獨特,他並非僅僅關注帝王將相的功業,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層麵,去探討那些塑造瞭人類文明進程的深層力量。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得以跳齣單一的事件,去思考曆史發展的脈絡和規律,去認識到每一個個體,無論多麼渺小,都曾是這曆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初初看到時,便覺得有一種沉甸甸的、穿越時空的厚重感。“韆年一嘆”,這個詞本身就包含瞭多少故事,多少曆史的滄桑,多少人事的變遷?光是想象,就能勾勒齣無數壯闊的圖景。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帶領讀者跨越時間洪流、感受不同時代氣息的作品情有獨鍾,所以這本書的名字立刻就吸引瞭我。軟精裝的裝幀方式,也讓我對它的品質有瞭初步的期待,那種恰到好處的觸感和質感,往往能提升閱讀的整體體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用文字編織齣這“韆年”的畫捲,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引發那“一聲嘆息”。是曆史的無奈?是英雄的悲壯?還是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深思?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齣各種可能性,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妙的預演。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與曆史對話的深切感受,去理解那些宏大敘事背後,無數個體的命運跌宕,去體會文明的興衰更替,去感悟時間留下的痕跡。
評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所傳達齣的一種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它不僅僅是對曆史的陳述,更是對未來的警示和期許。作者用他的文字,連接起過去、現在與未來,讓我們看到人類文明一路走來的不易,也讓我們思考未來的方嚮。這種宏大的曆史視野,以及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是許多作品所難以企及的。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人文情懷的熏陶。它讓我更加理解人類的渺小與偉大,更加懂得珍惜曆史的經驗,更加堅定地走嚮未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讀物,不如說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索。我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細細品味其中的點滴,並將其中的智慧融入我的生活。
評分一直信任京東。質量不錯,送貨很快,服務很好! 太漂亮,大氣,檔次高,超喜歡。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
評分挺薄的一本,適閤隨身帶著讀
評分非常好,很快,京東自營有保障,快遞給力?,10086個贊
評分當年一部《文化苦旅》餘鞦雨創造瞭閱讀的奇跡,而如今,這位各種榮譽加身的文化史學者又用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梳理瞭一遍中國文化的脈絡,這本書就是《中國文脈》。如今的這個傳傢典藏版是我目前為止最為喜歡的一版,乾淨透徹又不失敬意,確實值得典藏。
評分哦可口可樂瞭流量監控哦啦啦啦
評分冒險考察恐怖的古文明 勇敢
評分書很不錯,下次還會來
評分經典作品,內容很好,朋友非常喜歡,畢竟是大傢之作,很有閱讀價值!
評分買東西的話,在京東購物是還不錯的選擇,活動多,貨品多,想要啥有啥,各種服務都很到位,客服也及時迴應,更要說的就是京東的物流超快,而且送快遞的小哥態度很好,所以在京東購物是很不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