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

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志江,高蓓,顾佳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
  • 一年级
  • 上册
  • 游戏化学习
  • 思维训练
  • 趣味数学
  • 启蒙
  • 教育
  • 儿童
  • 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16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58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0
字数:2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小学生
  六大核心数学观念,阶段递进式教学方法,让教师会教数学!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科学好玩的数学游戏,让孩子爱上数学!
  数学特级教师告诉你,数学可以这么教,游戏应该这样玩!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它是真正从儿童发展去谈数学教育的;
  作为一名家长,更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的孩子是活泼泼的!

内容简介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王志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研究,结合培训教师的经验,根据认知发生学,深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设计了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数学教学课程。本书是其一年级上学期分册,由王志江老师围绕“方位”“科学计数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立体图形”“20以内的数字”“时间与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六大核心数学观念,进行课程解读与设置,并附有南明教育数学课程践行者高蓓、顾佳老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生动地展现了如何让一年级儿童通过操作活动、游戏体验、课堂对话等,培养起数学观念,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快乐地学习数学。
  本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适合一年级儿童的父母和数学教师阅读,也完全适合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学前儿童及其他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中小学数学教师等所有对基础数学教育感兴趣的有识之士阅读。
  “玩游戏,学数学”系列是深入浅出的数学教师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王志江,1972年出生,男,北京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长期担任北京市市级示范学校校长。目前是南明教育总校长(之一)、南明教育数理课程建设总负责人、运城国际学校校长。痴迷教育,勇于创新。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中学数学》《北京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国内核心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曾出版著作《寻找生命的枝枝蔓蔓》《七步研课法与三对话课堂》《重新理解教育》(合著)等。

  高蓓,运城国际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南明教育小学数学课程践行者。

  顾佳,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南明教育集团旗下学校担任小学数学教师。目前,由于个人原因暂时离开团队。

精彩书评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小学数学乃至幼儿数学会怎样?《玩游戏,学数学》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游戏!也就是说,从教育的维度来看,数学不是一种被事先规定并且不可逾越方寸的既定知识体系,而是儿童需要自己去慢慢建构起来的观念集。而游戏,就是zui适合学龄初期儿童建构数学的zui佳道路:无论是身体、动作的,还是实物、图像的,乃至纯粹数学符号的,数学教育,都可以理解为是促进儿童进入游戏、内化游戏的认知过程。从更高的层面看,数学自身的边界也仍然向着生命开放,在任何一个点上,创造仍然可能而且需要,培养游戏的态度与精神,就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保留数学创造的可能。
  ——南明教育总校长(之一)、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师干国祥

  “玩数学”或者“在玩中学数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凭借深厚的哲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将一个一个的数学概念乃至整个概念大厦剥开来,像玩积木一样不断地拆开来又重组,从而让哪怕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也真正地看到数学概念的生长过程,感受到“数学好玩”,这就非绝顶高手不能为也。岂止新鲜,简直是在无人区自由驰骋,学术及实践价值难以估量。这样玩数学,儿童才能真正建构起灵活而深入的观念,进入数学充满魅力的宫殿。而领会本书奥妙的教师或家长,自己,以及学生或孩子,将因此受益无穷。
  ——南明教育总校长(之一)、教师培训专家魏智渊

  本书对于儿童来讲,可以帮助其数学观念的建构;对于父母来讲,是亲子游戏的不二选择;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帮助教师在对每一章节课程设计之前,更好地了解学生现有观念水平,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帮助学生,使他们的数学观念得以更好地发展。
  ——读者亚男

目录

第一章 一片混沌的世界是怎样打开的
——方位
002/第一节 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方位观念
002/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方位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005/二、与儿童已有的方位观念对应的日常经验有什么特征
007/三、儿童已有的方位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009/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的认知冲突
014/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
019/第二节 方位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019/第一阶段——天在上,地在下
024/第二阶段——眼睛向前看
026/第三阶段——伸出左手去,收回右手来
028/第四阶段——活动课:认识左右脚
032/第五阶段——认识左×、右×
035/第六阶段——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第二章 认识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
040/第一节 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数字观念和加减运算
观念
040/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数字、加减运算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044/二、与儿童已有的数字、加减运算观念对应的日常经验有什么
特征
045/三、儿童已有的数字、加减运算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
认知冲突
046/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的认知冲突
057/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060/第二节 数字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060/第一阶段(第1课时)——创造有生命的数字1~5
068/第一阶段(第2课时)——创造有生命的数字6~10
074/第二阶段——编织数字图形
077/第三阶段——队列计数游戏
081/第四阶段——节奏游戏
084/第五阶段——棋子拆分游戏
088/第六阶段——数轴游戏:基数与序数
092/第七阶段——跳格子游戏
100/第八阶段——简单混合运算
第三章 儿童最初是怎样感知立体世界的
——初识立体图形
106/第一节 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立体图形观念
106/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立体图形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111/二、与儿童已有的立体图形观念对应的日常经验有什么特征
113/三、儿童已有的立体图形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114/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的认识冲突
116/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119/第二节 感知立体图形的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119/第一阶段——戴上眼罩摸一摸
124/第二阶段——用彩泥制作立体教室
127/第三阶段——你能从建筑物中“看出”立体图形吗
131/第四阶段——立体王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第四章 11~20各数的认识
136/第一节 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数(11~20)观念
136/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数(11~20)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139/二、与儿童已有的数(11~20)观念对应的日常经验有什么特征
140/三、儿童已有的数(11~20)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141/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的认知冲突
147/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148/第二节 数字(11~20)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148/第一阶段——远古人类是怎样计数的
152/第二阶段——用算珠计数器表示数字
157/第三阶段——制作数字圆盘或数字树
163/第四阶段——数轴游戏
163/第五阶段——数字接龙游戏
第五章 认识钟表
168/第一节 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时间观念
168/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170/二、与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对应的日常经验有什么特征
170/三、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171/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的认知冲突
173/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174/第二节 时间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174/第一阶段——“看”甲骨文讲故事
182/第二阶段——自己动手制作钟表
186/第三阶段——认识整时、几点多一点、接近几点
193/第四阶段——制作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写绘创作)
第六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0/第一节 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观念
200/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203/二、与儿童已有20以内进位加法观念对应的日常经验有什么特征
204/三、儿童已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205/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的认知冲突
209/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210/第二节 20以内进位加法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210/第一阶段——拆分数字15,并制作数字圆盘
213/第二阶段——拆分14颗围棋子
213/第三阶段——拆分16颗围棋子
214/第四阶段——拆分19或20颗围棋子
214/第五阶段——9+?=?
220/第六阶段——8+?=?
220/第七阶段——7+?=?
220/第八阶段——“6+?=?”“5+?=?”“4+?=?”
221/第九阶段——“3+?=?”“2+?=?”“1+?=?”
221/第十阶段——形如“7+8=?”的进位加法题组练习
224/第十一阶段——连加

精彩书摘

  第一节一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方位观念
  一、一年级儿童已有的方位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游戏1-1辨别方位
  游戏参与者:小瀚,6岁零13天。
  老师:你的前面有什么东西?
  小瀚:有餐桌、椅子、墙上的画、花瓶、植物……
  老师:你的后面呢?
  小瀚:应该有鱼缸。(迅速转过身体,继续说)有电视机、小柜子、一盆花,还有阳台……
  老师:请站到爸爸的前面!(小瀚迅速站到我前面。)
  老师:请躲到爸爸后面!
  (小瀚也能按要求完成动作,并且,不管我怎样转动身体,他都能够明确判断我的“前”与“后”。)
  老师:请站到沙发的前面!
  (因为沙发一侧靠墙,所以,小瀚很自然地站到另一侧。)
  老师:请站到茶几的前面!
  (小瀚明显有点“犯晕”,因为茶几在客厅的中央,从来也没有规定过哪一面算是前面。)
  小瀚(迟疑了一会儿):茶几没有前面啊。
  老师:是的,现在换一个问题,你的上面有什么?
  小瀚:有天花板,还有灯。
  老师:你的下面呢?
  小瀚:地板啊。
  老师:你脖子的上面有什么?
  小瀚:有头,眼睛、耳朵、鼻子、脸、嘴巴。
  老师:那脖子的下面呢?
  小瀚:有肚子、胳膊、腿,还有脚。
  老师:地板跟茶几是什么位置关系?(茶几上面还有一个花瓶。)
  小瀚:茶几在地板上面。
  老师:那么地板呢?
  小瀚:地板在茶几下面。
  老师:花瓶跟茶几又是什么关系呢?
  小瀚:花瓶在茶几上面,也在地板上面。
  老师:茶几是在花瓶下面吗?
  小瀚:是的。
  老师:茶几一会儿在地板上面,一会儿又在花瓶下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瀚:我不知道,反正就是这样的!
  老师:哦,好吧,现在请伸出你的左手。(小瀚准确地伸出自己的左手。)
  老师:请用你的左手拍一下自己的左脚!请用你的右手拍一下你的左脚!请用你的左手拍一下爸爸的左手!(小瀚也能够按口令准确完成动作。)
  分析:在这个游戏过程里,涉及“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成对出现的方位观念。不同的个体当然会有差异,但是,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建构生成了这些观念。我们要问的是:这些观念是怎样被儿童建构生成的呢?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呢?
  “前”与“后”显然与人类的视觉直接相关,而视觉是呱呱坠地的婴儿拥有的有限的几项先天本能之一:一旦眼睛睁开,视野所及的地方就是“前”,而视野所不及的地方就是“后”。从这个角度讲,所有具有视觉能力的生物都应该拥有“前”与“后”的观念,只不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只有人类诞生了这种命名的意愿而已。因为与“先天本能”有关,所以,儿童建构“前”“后”观念是极其自然的过程,几乎是在无意识的游戏活动,以及与父母对话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有关“上”“下”观念的建构,我们先讲一个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相传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沌、漆黑一团,可就在这无边的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那“轻而清”的东西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他的头化作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盘古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他成了最伟大的神。
  这个神话故事也许映射的是人类最初的那个无意识的混沌时期,也就是从习惯于四肢爬行的类人猿过渡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的时期。“直立行走”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时刻——人类因此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警戒的区域,并因此大大提高自身和群体存活的概率。仅从方位观念上讲,“高”往往对应着“上”,“低”往往对应着“下”,也就是说:“上”与“下”几乎就是一切“二元观念”的原型——一种深深地扎根于神话,也就是扎根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像生物遗传特性一样可以直接从祖父代遗传给父代、再从父代遗传给子代的观念。但是,婴儿诞生时还不能直立行走,他们需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一旦完成,本来就随着集体无意识而进入儿童无意识深渊的“上”“下”观念也就自然被逐步激活了。
  但是,“左”“右”观念看上去却大为不同,它们既不像原型观念,也不像本能观念,而是在漫长的生长期中,被外在的文化符号系统捏塑而成的。所以,一般来说,儿童分辨“左”“右”的能力要落后和弱于分辨“前”“后”“上”“下”的能力。在前面的游戏活动中,小瀚分辨六个方位观念的能力好像并无明显的区别,也许跟他受到的幼儿园教育密切相关。在幼儿园里,老师认为前、后、上、下的方位识别起来比较容易,而左、右的识别是个公认的难点,所以,老师着重加强了对后者的教学分量。
  ……
  第二节方位游戏玩起来
  ——课堂实录
  第一阶段——天在上,地在下
  第一板块: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引入上、下命名
  (上课前,老师轻轻拉上了教室的窗帘,并把灯关上,营造出一种黑漆漆的“混沌”的感觉。)
  师:孩子们,轻轻闭上你们的眼睛,感觉怎样?
  生:黑漆漆的。
  师:如果让你在这种黑漆漆的环境下生活怎么样?
  生1:太不好了,很不方便。
  生2:都看不见!
  师:想象一下,在远古的时候啊,世界就像这样,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一片,没有天也没有地,你们觉得这样的一个世界可怕不可怕呀?
  生:可怕。
  师: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神,叫盘古,他神勇无比。盘古跟你们一样,当他睁开眼睛,看到四周漆黑一片,觉得又可怕又十分不方便,于是,他怒吼一声拿着大斧子向四下一挥,世界顿时就被劈成了两半。只见那些轻的东西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那些重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师(边放慢语速边走到教室旁边,突然把灯打开):从此啊世界就有了光亮,也有了天和地。好了,睁开眼睛吧,你们喜欢这样的世界吗?
  生(舒展了下身体,兴奋地):喜欢!
  ……

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 一本为一年级小朋友量身打造的数学启蒙读物,以游戏化的方式,点燃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夯实数学基础,开启智慧之门! 在小学数学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领悟数学的奥秘,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期盼的。这套《玩游戏,学数学》系列,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年级(上)》作为系列的开端,将带领小读者们踏上一段充满趣味的数学探索之旅。我们深知,对于刚迈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数学不再是幼儿园里简单的数数和认识形状,而是开始接触数字、运算、空间感知等更具系统性的概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本书打破常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之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游戏化学习”。我们坚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吸引,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本书中的每一个游戏都紧密围绕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展开,力求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在学习“数的认识”部分,我们不再仅仅是让孩子机械地背诵数字,而是设计了“数字捉迷藏”、“数字拼图”、“数数乐园”等一系列游戏。在“数字捉迷藏”中,孩子们需要根据给出的数字提示,在图片中找出对应数量的小动物或物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数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细心程度。而在“数字拼图”中,孩子们需要将打乱顺序的数字按照大小排列,或者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组合,从而在游戏中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当孩子们接触到“加法和减法”时,我们也没有选择枯燥的算式练习。取而代之的是“小兔子找食物”、“数字搬家”、“水果大丰收”等互动性极强的游戏。在“小兔子找食物”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帮助小兔子计算它今天需要吃多少个胡萝卜,或者已经吃了多少个,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他们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而“数字搬家”游戏则通过让数字在不同“房子”之间移动,来形象地展示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过程。这些游戏不仅让孩子们轻松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知识,在趣味中悄然萌芽 本书涵盖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呈现方式却充满了惊喜。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或几个数学知识点,通过设计与之匹配的趣味游戏,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松自然。 1. 数字王国探险记:数的认识与比较 目标: 认识0-20各数,理解数的含义,掌握数的顺序,初步认识大于、小于、等于。 游戏亮点: “数字寻宝”: 在充满趣味的场景图(如森林、海洋、游乐园)中,找出指定数量的物品,并与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匹配。 “数字大小王”: 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或者直接比较数字的大小,让孩子理解“大于”、“小于”的概念,并学会用符号表示。 “数字排排队”: 将打乱顺序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培养孩子的数序意识。 “凑数游戏”: 给出一定数量的物品,让孩子想办法凑成预设的数字,初步接触数的分解与组合。 2. 神奇的加减法乐园: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目标: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游戏亮点: “小动物聚会”: 场景图中,小动物们在聚会,通过数数动物的增加或减少,引导孩子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例如,“有3只小兔子来了,又有2只小兔子加入了,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数字积木塔”: 利用数字积木,通过“堆叠”(加法)或“拆除”(减法)的方式,直观地展示运算过程。 “故事算术题”: 将简单的应用题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并进行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口算小达人”: 提供一些简单的口算卡片,通过计时或闯关的形式,鼓励孩子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 奇妙的图形世界:认识常见图形 目标: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辨认和组合。 游戏亮点: “图形找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找出各种图形,例如,时钟是圆形,窗户是长方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等。 “图形拼拼乐”: 利用不同形状的图形积木,自由组合,拼搭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形猜猜看”: 给出图形的特征描述,让孩子猜出是什么图形,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图形迷宫”: 在迷宫中,孩子需要沿着指定形状的路径前进,或者找出所有特定形状的图形才能走出迷宫。 4. 时间的小秘密:认识整时 目标: 认识钟表,能够正确读取整时。 游戏亮点: “我的时间表”: 学习制作自己的日常时间表,将起床、吃饭、睡觉等活动与相应的时间点对应起来。 “钟表变变变”: 拨动模拟钟表,让孩子说出当前的时间,或者根据给出的时间,调整钟表指针。 “时间匹配游戏”: 将带有不同时间的钟表图片与相应的活动图片进行匹配。 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的培养 《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并非仅仅为了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游戏化的情境,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能力: 在游戏中,孩子需要理解规则,分析线索,进行推理,从而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力与专注力: 许多游戏需要细致的观察和长时间的投入,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动手操作能力: 许多游戏需要动手操作,如拼搭积木、操作卡片等,这有助于孩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 语言表达能力: 在讨论游戏过程、解释解题思路时,孩子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信心与成就感: 当孩子成功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难题时,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家长与孩子,亲子互动的绝佳桥梁 本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亲子互动的需求。许多游戏都可以由家长引导孩子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更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画生动有趣,即使是没有数学基础的家长,也能轻松地陪伴孩子一起学习。 精美插图,让学习充满乐趣 本书的插图由儿童绘本领域的优秀画家倾力打造,色彩鲜艳,形象可爱,充满了童趣。每一个游戏场景都设计得栩栩如生,能够迅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精美的插图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概念的有力辅助。 给孩子一份礼物,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 《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是送给每一个一年级小朋友的珍贵礼物。它将帮助孩子们跨出数学学习的第一步,让他们发现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我们相信,在这段充满乐趣的数学旅程中,您的孩子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自信,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即翻开《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开启一段奇妙的数学探索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信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给孩子挑选学习用品时,总是会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书籍。“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孩子的数学启蒙之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打破了传统数学教材的沉闷感,用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视角来呈现数学。书中的每一个游戏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探险,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的奥秘。我儿子特别喜欢里面的“数字找规律”游戏,通过观察和推理,他能够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这种成就感对他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不仅在游戏设计上独具匠心,其语言表达也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能够轻松理解。我发现,自从开始接触这本书,我儿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开始能够举一反三,并且对数学问题充满了好奇心。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点燃孩子对数学热爱的火种。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儿童教育领域的家长,我见证过不少号称“趣味教学”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这本书则不然,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而且将游戏化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我家的女儿,平时对那些刻板的数学练习题总是提不起兴趣,但拿到这本书后,简直爱不释手。书中的设计非常巧妙,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游戏挑战中。比如,有一个“数字连线”的游戏,通过连接不同数字,最终形成一个有趣的图案,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她的数数和顺序能力,也让她在完成挑战后获得了成就感。还有一些关于“量与测量”的小游戏,让她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度、重量等概念。书本的材质和印刷也非常精良,色彩鲜艳,文字清晰,非常适合小孩子翻阅。我女儿现在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她会主动要求我陪她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并且乐于分享她的游戏成果,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评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喜爱数学。“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理解到,对于刚接触小学数学的孩子们来说,如何建立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以游戏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掌握数学知识。书中设计的一系列数学小游戏,例如“图形拼图”、“数字接龙”等等,不仅趣味性强,而且紧密结合了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重点,比如认识图形、数数、简单的加减法等等。这些游戏的设计都非常巧妙,循序渐进,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发现数学的乐趣。我发现,当我把这本书中的一些小游戏引入课堂时,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他们不再是机械地完成练习,而是带着探索和游戏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评分

我是一个特别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妈妈,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端,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激发孩子数学兴趣,同时又科学有效的教材。“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不仅考虑到了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还紧密结合了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大纲。书中的游戏设计得非常巧妙,循序渐进,难度适中,从最基础的数数、认识数字,到简单的加减法概念,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我儿子尤其喜欢里面的“数字配对”游戏,他每次都能玩得很投入,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数字的对应关系。书中的讲解部分也清晰明了,即使是复杂的数学概念,也能用非常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而且配有大量生动的插图,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最让我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孩子感到压力,而是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从而建立了对数学的自信心。现在,我儿子对数学课越来越感兴趣,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分享他在书中学到的新知识。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为我家那个小小的数学“小恐龙”量身定做的!我儿子刚上一年级,以前一提到数学就皱眉头,感觉那些数字和符号跟天书似的。但自从我们开始用这套“玩游戏,学数学”之后,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的理念太棒了,不再是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互动游戏,把数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里面有一个关于“数字大小”的游戏,用的是色彩鲜艳的小卡片,让他自己去比较和排序,他玩得不亦乐乎,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学数学”。还有“形状找找看”的游戏,让我们在家里到处找圆、方、三角,他一下子就记住了各种形状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插图特别生动可爱,每次翻开都吸引他。“玩游戏,学数学·一年级(上)”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数学宝藏,让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提出要玩这些游戏。我真庆幸当初选择了它,现在每天放学,他最期待的就是和我一起“玩数学”的时间了!

评分

买了好多次了,非常好,下次还来。

评分

纸张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实用

评分

买了好多次了,非常好,下次还来。

评分

买了好多次了,非常好,下次还来。

评分

挺好的,京东很快,棒棒哒~

评分

买了才发现是给老师的书,不是给小孩子用的书。

评分

买了好多次了,非常好,下次还来。

评分

数学玩着学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有帮助的,希望能有所提高

评分

买了好多次了,非常好,下次还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