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音乐学院:给孩子的40堂音乐启蒙课 [6-8岁] [THE SCHOOL OF ART]

了不起的音乐学院:给孩子的40堂音乐启蒙课 [6-8岁] [THE SCHOOL OF A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蒂尔·特里格斯 著,[英] 丹尼尔·弗罗斯特 绘,黄诗音,陈佳燕 译
图书标签:
  • 音乐启蒙
  • 儿童音乐
  • 音乐教育
  • 亲子阅读
  • 艺术启蒙
  • 幼儿教育
  • 6-8岁
  • 音乐欣赏
  • 节奏感培养
  • 乐器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96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6653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SCHOOL OF ART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9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6-8岁
1、英国艺术科普社重磅出品的音乐启蒙书来到中国啦!
有“艺术界的哈佛大学”之称的伦敦艺术学院教授和D&AD;插画奖得主联手打造的艺术创意课,北大西方艺术史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赞誉推荐,《出版人周刊》《学校图书馆杂志》推荐!

2、艺术品位、设计思维促进孩子大脑活跃思考,形成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发现,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给孩子建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正向促进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感知力!这将带给他们工作上的灵感和生活中的快乐,让孩子成为未来社会 “右脑创意时代”中的佼佼者!
3、用艺术带孩子看世界,是所有孩子的艺术启明灯!
一本书囊括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知识,让任何孩子都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到艺术的观察力和思考方式,在边玩边学中和世界连接,创造力和世界同步!
4、打造美妙家庭艺术亲子时光!
40节课程均配有艺术小游戏,随时随地边学边玩,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创作的奇妙时光!
5、精装大12开,四色全彩印刷,为小读者提供缤纷、有趣的阅读感受。

内容简介

“艺术界的哈佛”——伦敦艺术大学创意课来到中国啦!
《了不起的艺术学院》是有“艺术界的哈佛大学”之称的伦敦艺术学院教授和D&AD;插画奖得主为6岁以上的大朋友、小朋友倾情打造的艺术入门创意课,一本书囊括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知识,让孩子在边玩边学中创造力和世界同步,成为未来社会“右脑创意时代”的佼佼者!
全书由5位形态不一的卡通形象教授带领孩子们在40堂活波生动的艺术课中“玩转”艺术——每节课均以提问的形式先引发孩子们思考,教授再用风趣的语言、活泼的插画给孩子们娓娓道来这节课的要点。《了不起的艺术学院》内容由浅逐深,层层递进。从一根线条开始讲解到形状、颜色、透视等艺术的基本原理再到“好点子是怎么来的”“艺术的重要组成是什么”及“如何运用我们的灵感去创作”等一些具有启发性问题,生动有趣、讲解细致、插图精美。快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来场了不起的艺术设计之旅吧!

作者简介

[英] 蒂尔·特里格斯(Teal Triggs),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副院长,有着多年的写书经验,尤其擅长用讲故事的沟通方式向孩子们传输知识。
[英] 丹尼尔·弗罗斯特(Daniel Frost),伦敦艺术家,插画供稿给《纽约时报》《时代周刊》以及众多出版社,曾获得D&AD;插画奖、并获得2013年伦敦新锐插画师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半故事半图画书半知识书的融合,带上这本书和孩子一起去享受在音乐厅和歌剧院的快乐时光。”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书中问答式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很棒的一种形式,未来会被广泛推广。”
——《学校图书馆杂志》(School Library Journal)
----
“写给孩子的艺术设计课,让孩子们进入书中课堂时充满好奇,阅读后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北京大学 丁宁教授
----
“作为一本浅显易懂又系统完整的艺术设计启蒙书,不仅孩子需要,对艺术设计热爱的大众也同样值得一看!”
——中国美术学院 刘智海教授

目录

1 欢迎来到艺术学院
2-3 什么是艺术学院?
4-5 创意教授
为什么创意对于艺术设计很重要?
6-7 图形教授
为什么图形和形状对于艺术设计很重要?
8-9 感官教授
艺术设计如何教我们运用感官?
10-11 制作教授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不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12-13 地球教授
艺术和设计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
---------
第一学期
14-15 创作艺术需要哪些基本元素?
16 第一课
线条是如何诞生的?
17 第二课
我们可以创作出哪些不同的线条?
18 第三课
如何用线条创作图形?
19 第四课
平面图形如何变成三维图形?
20-21 第五课
图形的外部有什么?
22-23 第六课
如何通过“明暗”展现图形的立体感?
24-25 第七课
“阴影”和“质感”如何让画作看起来更真实?
26-27 第八课
如何创作“图案”?
28-29 第九课
如何表示“方向”?
30-31 第十课
什么是色轮?
32 第十一课
如何让色彩变得更深或是更浅?
33 第十二课
如何让各种色彩达到“和谐”?
34 第十三课
如何通过“对比”让色彩更明亮?
35 第十四课
我们可以“看见”那些不存在的颜色吗?
36-37 第十五课
相同的颜色看上去总是一个样吗?
38-39 第十六课
不同颜色可能有时看上去是一个样吗?
40-41 第十七课
色彩会影响到你的情绪吗?

--------

第二学期
42-43 哪些设计原则有助于艺术创作?
44-45 第十八课
什么是“网格”?
46-47 第十九课
艺术中的“构图”是什么?
48-49 第二十课
如何运用“透视”?
50 第二十一课
什么是成“比例”?
51 第二十二课
如何画真实的人体比例?
52-53 第二十三课
如何制作“剪影”?
54-55 第二十四课
看上去“轻”或“重”是什么意思?
56-57 第二十五课
艺术中的“平衡”是什么?
58 第二十六课
什么是“对称”?
59 第二十七课
什么是“不对称”?
60-61 第二十八课
事物之间如何形成“对比”?
62-63 第二十九课
“视觉层次”如何影响视觉效果?
64-65 第三十课
怎么“排列”才能让构图变整齐?
66 第三十一课
什么是“重复”?
67 第三十二课
什么是艺术中的“韵律”?
68-69 第三十三课
重复、韵律和图案如何创作出视觉上的运动感?

--------

第三学期
70-71 如何运用掌握的新技能?
72-73 第三十四课
如何进行形象化思考?
74-75 第三十五课
如何用图画讲故事?
76-77 第三十六课
如何利用废物创作艺术?
78-79 第三十七课
如何运用艺术传达事实信息?
80-81 第三十八课
当我们不在场时如何与受众沟通?
82-83 第三十九课
什么是“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创作艺术?
84-85 第四十课
什么是“审美”?
86-89 年终艺术展
90 术语表
91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第一课
线条是如何诞生的?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教授们相聚一堂,准备给大家上第一课。
“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好吗?”创意教授问,“什么是点?”图形教授起身从工作室天花板上的吊钩上取下一个小圆环:“点本身看上去就是一个小圆点。如果你用笔尖接触纸面,就能得到一个圆点,我们也把它叫作点。”
“但是,”制作教授打断道,“如果你保持笔尖与纸面的接触,并移动笔尖——任何方向都可以,点就会变成线。”
“没错!”创意教授接着说,“线条就是由一串紧密相连的点排列而成的。”
小游戏 :
拿出一支签字笔。你能画出许多紧密相连的点,让它们排成线吗?就像项链上紧密相连的珍珠一样。下面,先画出两个点,再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将它们连起来。线条就是由一串紧密相连的。点排列而成,就像我的这串珍珠项链一样。


第二课

我们可以创作出哪些不同的线条?
两点之间直线*短。线条弯曲、偏离原点时,就会产生曲线。创意教授请图形教授和制作教授分别抓住毛线的两个端点并拉直,这样就创作出了一条直线。然后,创意教授解释道:“两点之间直线*短。”
创意教授像走钢丝演员一样淘气地跳到图形教授和制作教授扯着的直线上。在她体重的压力下,直线的中间部分逐渐靠向地面,形成了曲线。
创意教授站稳之后对图形教授和制作教授说:“线条弯曲,偏离了原点就不再是直线了。”

小游戏
在板子上用大头钉固定两点,分别用一条直线和一条曲线将它们连起来,再量一量这两条线哪一条更长?


第二十一课
什么是成“比例”?
小游戏
简单地画一张脸,画上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再画一张一样大的脸,但是把眼睛画小些,耳朵画大些。哪张脸看上去不成比例?当所有元素的大小与周围环境相称时,就叫作成比例。

感官教授觉得现在该讲讲关于比例的知识了,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我们所说的比例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大小关系。”
其他几位教授一头雾水,感官教授却微笑起来。
“看看我的脸,”他说,“我的耳朵、鼻子、下巴等每个部分都与彼此构成一定的比例。不同元素之间的大小和距离的比较关系就叫作比例。当所有元素的比例和大小都合适时,才会构成和谐的视觉效果。这样,我们才能说所有的元素都成比例。”
感官教授指了指他的鼻子。他深吸了一口气,鼻子就开始变长了。他又扭了扭身子,耳朵也开始变大了。
“现在,看看我的眼睛和鼻子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看起来奇怪吗?”感官教授问,逗得其他教授“咯咯”笑。
“与脸上其他部位相比,我的鼻子和耳朵都不成比例!”他解释道。
然后他弯了弯手指,手也变大了。“我的手和我的身体也不成比例。”他一边说一边滑稽地拍了拍手。

第二十二课
如何画真实的人体比例?
小游戏
两臂伸展的距离等于身高。亲手实践一下这个理论吧。张开双臂,和朋友一起量一量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指尖之间的距离,以及从头到脚的距离。这两段长度差不多一样吗?

教授们在谈论比例的时候,创意教授突然想到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一幅名画:《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这幅画展现了完美的人体比例。如果你们想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可以运用这一比例。”创意教授说。
“虽然达·芬奇是500多年前的一位艺术家和科学家,”创意教授接着说,“但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重现他的那幅画吧!”
创意教授躺在地上,伸出手脚。她让图形教授在她周围画出一个正圆。
然后她保持头部不动,双腿下移,双臂端平,又让图形教授在她周围画出一个正方形。
“我们学了哪些关于正方形的知识?”创意教授问。
“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制作教授回答道。
“那么,如果我的身体与这个正方形完美契合,我的身体比例是什么样的呢?”创意教授又问。
“你身体的长和宽也相等!你两臂伸展的距离等于你的身高!”制作教授回答道。
“没错!”创意教授满意地笑着说。

前言/序言

欢迎来到艺术学院
亲爱的同学:
你想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吗? 艺术学院将带你开启创作之旅。
作为你的老师,我们五个人都各有所长,比方说会做东西、有创意、善用感官,我们将通过40堂课带领你探索创作艺术的各种新方法。
试试每一页上的各种活动,和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将平面图形变得立体,如何有趣地创作图案,探索颜色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喜怒哀乐……记住哟,你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寻找快乐!好好学习吧,你一定能发挥创意,获得成功。
那我们就新学期开学见吧!


什么是艺术学院?

新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伟大艺术作品背后的基本概念。
这本书是由我们五位教授共同编写的,在设计这40堂课的过程中我们享受了无穷的乐趣。每位教授都可能会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为你们带来新颖独特的体验。我们一共有五个工作室,这些工作室都是世界上*具创造力的!每节课都会在其中一间工作室里进行。课上,我们将向你们介绍并讲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原则。还有一节课专门教你们如何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有助于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工作室里,你们将有机会见到每一位教授,并在每节课*后通过一系列小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为学生,你们也要按要求在每年学院的艺术展上展示*终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通过画笔、蜡笔或拼贴等传统方式创作的绘画、雕塑或海报,也可以是通过电脑创作的数字作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来欣赏你们在艺术学院创作的作品。希望你们充满创意的想象力以及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能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上艺术学院意义何在?

你们可能会想:艺术学院看上去和其他学院没什么不同。但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课程和你们以前上过的任何课程都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地方,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个个充满想象力,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喜欢实验、乐于冒险、勇敢尝试未曾体验过的事物,并且期待你们也能加入进来!
这里的艺术形式千姿百态,涵盖陶艺、珠宝、雕塑、绘画,以及平面设计、音效设计、动画、插画、时尚、纺织品设计和产品设计。在这里,我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设计,例如牙刷和电视机!另外,在带领你们设计新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会教给你们相关技艺以及手工艺和艺术设计史方面的知识。
在我们看来绘画很重要,因为绘画能教会你们观察事物。希望你们能随身带上一本速写本,便于展示你们的想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挑战的方法。这本书中的40堂课将向你们介绍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原则。每节课后都有一个小游戏或总结,希望你们能按要求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这里的答案不分对错!赶快通过这些小游戏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开动脑筋,活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吧。
我们希望艺术学院能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改变你们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带领你们踏上一段美妙的学习之旅。
现在该去工作室认识认识我们的五位教授啦。
同学们跟我来,课程就要开始啦!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了不起的音乐学院:给孩子的40堂音乐启蒙课 [6-8岁] [THE SCHOOL OF ART]》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为其他图书提供一个吸引人的介绍。 --- 图书名称:《声音的奇遇:从自然到古典的音乐探索之旅》 适用年龄: 7-10岁 图书简介: 欢迎来到一个充满声响的奇妙世界,在这里,声音不仅仅是耳朵听到的振动,更是一种可以触摸、可以看见、可以讲述故事的语言。《声音的奇遇:从自然到古典的音乐探索之旅》是一本专为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精心设计的百科绘本。它不只教导孩子如何“听”音乐,更带领他们理解声音的起源、传播,以及人类如何将这些声音编织成精妙绝伦的艺术形式。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打破音乐的“高深感”,将其还原为一种贴近生活的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的表达。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声学概念入手,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揭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无论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是鸟儿婉转的啼鸣。 第一部分:自然之声的交响乐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本部分将引导小读者进行一场“声音的田野调查”。 风琴与鼓点: 深入探究风是如何驱动大自然的节奏。学习辨识不同风速带来的音高和音色差异,比如微风的低吟和暴风的轰鸣。我们还会展示,水滴落下、河流奔腾,是如何构成天然的打击乐。 生物的歌唱: 探索动物界中的“音乐家”。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青蛙的合唱团,鲸鱼深海中的低频交流,甚至是蟋蟀的夏夜小夜曲。通过对比不同生物发声器官的差异,孩子们能初步理解“音色”的多样性。 材料的共振: 触摸与聆听。不同材料(木头、金属、玻璃、皮革)接触或敲击时产生的独特回响,是构成所有乐器基础的物理学原理。我们会提供简单的家庭实验,让孩子亲手感受振动与声音的联系。 第二部分:工具的进化——乐器的诞生 人类如何将自然界的声响,转化为可以被控制、被记录的工具?本部分聚焦于人类智慧对声音的驯服与创造。 最早的节拍器: 追溯从原始骨哨到陶土笛子的历史演变。了解古代文化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制作出第一批具有明确音高的乐器。 弦乐的张力与共鸣: 剖析小提琴、吉他等弦乐器发声的奥秘。介绍弦的粗细、长度和张力如何影响音高,以及共鸣箱如何放大声音的魅力。我们用图解的方式拆解一把提琴的构造,让孩子明白“好的声音”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管乐的气流魔法: 探究铜管乐器(如小号、长号)和木管乐器(如长笛、单簧管)中气流的路径和变化。了解按键和音孔的排列,是如何为演奏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打击乐的万千变化: 从最简单的拍手到复杂的定音鼓。打击乐不仅是节奏,更是能量的释放。本节会介绍不同材质的鼓面如何影响声音的“干湿”感,以及铙钹如何制造出壮阔的“闪光”音效。 第三部分:从旋律到故事——西方音乐的宏伟殿堂 一旦掌握了声音的元素,我们便可以开始构建音乐的建筑。本部分带领孩子走进古典音乐的辉煌时代,但视角依然是从“声音”出发,而非枯燥的乐理知识。 音乐的表情符号: 什么是“快板”?什么是“柔板”?我们用日常的动作和情绪来比喻速度与力度记号(如 piano 和 forte),让孩子理解音乐家如何通过这些标记来“绘画”情绪。 巴赫的逻辑与贝多芬的激情: 我们不会深入研究复杂的对位法,而是侧重于两位大师作品中“声音的对比和结构”。巴赫的音乐像是精密的几何图形,声音层层叠加,结构严谨;而贝多芬则像是情感的火山爆发,主题的对比冲突激烈。 管弦乐队的色彩笔触: 介绍管弦乐队的四大声部(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如何协同工作,如同一个庞大的调色盘。学习如何识别不同乐器组在交响乐段中的“登场”,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描绘出一幅幅宏大的声音场景。 歌剧的舞台与人声的极限: 探索人声作为最古老、最直接的乐器。从女高音的辉煌到男低音的深沉,了解不同声部如何扮演角色,以及歌剧如何在戏剧与音乐的结合中讲述深刻的人类故事。 第四部分:跨越国界的聆听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扩展到世界各地,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在音乐中的体现。 东方乐器的细语: 介绍中国的古筝、日本的三味线或印度的西塔琴等非西方乐器,它们如何利用特殊的调音系统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听觉体验。重点在于对比它们的“音高体系”和“节奏模式”。 流行乐的脉搏: 分析现代音乐是如何借用古典乐的元素,又如何利用电子科技创造出全新的音效(如合成器、采样技术)。理解流行歌曲中的“钩子”(Hook)是如何通过重复和节奏的巧妙设计来抓住听众的。 结语:你就是下一个声音建筑师 《声音的奇遇》旨在激发孩子对声音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阅读完本书,孩子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音乐,而是能主动地去分析、去欣赏、去质疑——为什么这个声音如此悦耳?为什么这段旋律会让人感到悲伤?这本书是通往一个更丰富、更有层次的听觉世界的钥匙。它鼓励孩子们拿起身边的任何物品,开始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实验。 ---

用户评价

评分

当孩子拿到这本书,我本以为会是一堆枯燥的乐理知识,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了不起的音乐学院》的设计真的很巧妙,它把音乐学习融入到了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旅程中。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有特点,既有现代感又不失童趣,能够迅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我注意到,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各种乐器,还会讲述这些乐器背后的故事,让孩子对音乐的认知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艺术表达。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引导孩子“听”和“感受”音乐。它会引导孩子去辨别不同的音色,去体会音乐中的情绪变化。我看到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停下来,闭上眼睛,似乎在努力捕捉书中所描述的声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死记硬背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有温度、有启发的。《了不起的音乐学院》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把音乐学院描绘成一个严肃、高不可攀的地方,而是把它变成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游乐场”。我喜欢书中的叙述方式,它像是带着孩子在进行一场音乐的探险,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比如,书中对于节奏的讲解,不是简单地罗列拍号,而是通过模拟各种有趣的动作,让孩子在玩耍中体会到节奏的重要性。而且,这本书还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旋律。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因为它告诉孩子,音乐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创造。通过这本书,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开始主动要求听不同类型的音乐,还喜欢哼唱自己编的简单旋律。

评分

作为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读物,而这本《了不起的音乐学院》简直是意外之喜。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有条理,从最简单的音符认知,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再到简单的旋律构成,一步步引导孩子进入音乐的世界。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书中的很多概念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和具体的例子,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理解。比如,讲到节奏的时候,书中会用走路、跑步的动作来类比,让孩子很容易就抓住核心概念。还有关于不同音乐风格的介绍,也用了很多有趣的比喻,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我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主动去模仿书里的发声练习,或者跟着书里的节奏打拍子,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本书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意识到音乐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被感知、被创造的美好事物。

评分

坦白说,我对音乐启蒙这件事一直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入手。直到看到了《了不起的音乐学院》,我才找到了一位“领路人”。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和孩子聊天一样,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我特别欣赏它在传递音乐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情感的引导。书里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用声音去描绘不同的场景,比如小雨滴、大风刮过,孩子听完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尝试模仿,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那样子真的太可爱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鼓励孩子进行实际的音乐实践,即使家里没有专业的乐器,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通过简单的声乐练习来参与。这种“人人都能玩音乐”的理念,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评分

这本书刚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虽然我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着孩子那充满好奇的眼神,我也跟着一起探索。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色彩明亮,插画生动,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一些小故事,把枯燥的音乐知识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比如关于不同乐器的“性格”比喻,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会主动复述。而且,书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动手操作的部分,比如简单的小乐器制作,或者跟着书里的指导一起哼唱、拍打节奏。这些互动性的设计,让音乐学习变得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我觉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初步感觉和热爱,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一开始就灌输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听、唱、动开始,循序渐进,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评分

给小孩买的,书质量还可以

评分

商品非常好,价格也比较实惠的哦.

评分

心仪已久,价格还算不错,虽然不参加满减也买了

评分

孩子美术老师推荐的,提早囤货,自己先学学,好好好,就是活动不给力

评分

小朋友看还好,小学高年级不太合适了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超大的两本,刚拆封有油墨味。

评分

超大的两本,刚拆封有油墨味。

评分

一直喜欢选择京东,能在他家买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在他家,快递没话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