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刘桂荣 著,潘桂娟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75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40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3
字数:30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内容简介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约生活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至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江苏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著名医家,开创了明代温补学派,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等著作10余种,另有评注诸家著作多种,后人汇成《薛氏医案》24种。薛己治病强调探明疾病本质,体现“治未病”思想;阐发脾胃元气论,其论病、治病以脾土为关键环节,以补中益气汤应用*为广泛;创立伤科内治大法,后世医家多宗之。薛己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历久弥新,颇具启发性。《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内容包括薛己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作者简介

  刘桂荣,男,1965年出生,山东省诸城市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中医文史学系主任;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历代医家临床学说研究、心系疾病文献与临床防治研究。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及《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河间学派医案》(之二)、《易水学派医案》(之二)。《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副主编。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5”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良好的社会背景
(二)地域文化的熏陶
(三)医学氛围的影响
二、生平纪略
三、从医经历
(一)世医家庭耳濡目染
(二)太医院环境的影响
(三)温补学术思想形成

著作简介
一、《内科摘要》
二、《外科发挥》
三、《外科心法》
四、《外科经验方》
五、《外科枢要》
六、《疠疡机要》
七、《女科撮要》
八、《校注妇人良方》
九、《正体类要》
十、《口齿类要》
十一、《保婴撮要》
十二、《本草约言》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承家学,通诸科
(二)精诸家,究根底
(三)苦钻研,探医理
(四)尊古法,善创新
(五)多临床,传经验
(六)善记录,留医案
二、学术特色
(一)重视治病求本
(二)阐发脾胃元气论
(三)补益脾肾滋其化源
(四)阴阳水火分治肾命虚损
(五)虚损责于足三阴之论
(六)温补思想与特色
(七)补阳生阴的女科治疗思想
(八)构筑伤科内治思想和方法
(九)灸疗外科病的思想

临证经验
一、重视脉诊,审察病机
(一)脉诊的重要性
(二)寸口分候脏腑
(三)寸口脉诊经验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
(一)按诊
(二)辨外感与内伤
三、精准的辨证方法
(一)明代以前的脏腑辨证
(二)薛己脏腑辨证思想与经验
四、内科疾病论治经验
(一)内科疾病虚损为多
(二)内科病症诊治经验
(三)《内科摘要》医案特色
五、外科疾病论治经验
(一)诊断特点
(二)治疗特点
(三)外科病症治疗经验
六、妇科疾病诊治经验
(一)月经病诊治经验
(二)崩漏诊治经验
(三)热人血室诊治经验
(四)带下病诊治经验
(五)妊娠疾病诊治经验
(六)乳痈诊治经验
(七)癥瘕积聚诊治经验
七、儿科疾病论治经验
(一)倡导已病防变
(二)重辨治,善升补
(三)强调脾肾相关
(四)婴病治母
(五)外伤疾病调气血
(六)儿科用药特点
(七)诊治疾病经验
八、口腔(咽喉)疾病诊治经验
(一)齿病诊治经验
(二)舌病诊治经验
(三)唇病诊治经验
九、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
(一)骨伤科疾病诊治思想和特点
(二)痛症诊治经验
(三)烧烫伤诊治经验
十、其他经验
(一)善用峻猛药取效
(二)单味药治难病
(三)不药而愈病
(四)食疗经验
十一、自创方剂举例
(一)麦门冬汤
(二)解语汤
(三)竹叶汤
(四)人参黄连散
(五)柴胡二连丸
(六)舒筋散
(七)通气散
(八)海藻散坚丸
(九)附子六物汤
(十)当归龙荟丸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对其人的评价
(二)对其学的评价
二、学术传承
(一)对赵献可的影响
(二)对胡慎柔的影响
(三)对傅青主的影响
三、后世发挥
(一)“脾统血”理论的发挥
(二)温补思想的发挥
(三)内科学的发挥
(四)整体疗伤特色的发挥
(五)妇科学术思想的发挥
(六)儿科学术思想的发挥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1.辨证论治,整体疗伤
  所谓整体疗伤,是强调伤科疾病的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通过辨证治疗损伤疾患。薛己以八纲辨证论治为主,重视内治,而不主张用单纯手法外治,形成了辨证论治的整体治伤思想和特点。正如《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脉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
  (1)重视局部与整体关系
  骨伤科疾患,常由皮肉筋骨病损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精津亏耗;或瘀血邪毒由表人里,导致脏腑病变;并可发生脏病传腑、腑病传脏、脏病及脏、腑病及腑等多种传变及转归。反之,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及表,引起经络、气血、精津的病变,导致肉筋骨病损出现相应的证候。
  基于此,薛己的治疗伤科疾病时突出表现为重视中医的整体治伤观念。薛己以前的医家多重视手法与外用药物,以局部治疗为主。薛己则从人体的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创立伤科内治法,并以脏腑气血立论。薛己对伤科疾病的辨证主要采取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八纲辨证和脏腑气血辨证。他认为,外伤疾病虽损伤于外,实则影响于内,人身以脏腑气血为本,外伤亦影响脏腑气血而为病,表现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证,故应从脏腑气血分析,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异。所以,他主张用整体观念来指导伤科病证的诊断,从脏腑损伤程度判断局部创伤的性质。这种强调创伤局部与脏腑气血相关联的认识,是中医伤科辨证治疗思想的一大进步。
  (2)伤科辨证重视脏腑气血
  薛己论治伤科,强调从气血内伤与脏腑内伤立论,论述了损伤内证的证候和分类论治法。
  ①八纲辨证为诊断基础: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基础,也是临证准确诊断疾病的基础。薛己虽未明确其内涵和方法,亦未系统总结其应用经验,但在《正体类要》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纲领,尤其表现在准确的诊断、精当的用药上。
  《正体类要》上卷,体现了薛己运用八纲辨证的经验。当然,其应用八纲辨证,并非各纲孤立,互不联系,而是密切结合,更强调与脏腑气血结合辨证。如其对寒证、热证的辨别,寒证有外伤寒凝不溃,热证则有阴虚发热、气血虚热、气虚血热等虚热证,亦有肝火、胃火、肺火等实热证;其辨虚实,则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别,如气虚不溃证、气虚血滞证,血虚作痛证、血虚烦躁证,阴虚发热证、阴虚作喘证等。关于表里之证,列有破伤风表症、破伤风里症。可见,薛己已将八纲辨证很好地与脏腑气血辨证融于一体,故能诊断准确。
  ②脏腑气血辨证为准绳:气血之化生源于脾胃,肾藏精生髓而充骨。二者既为人身先、后天之本,则气血、筋骨损伤每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从内在脏腑气血病变表现于外的症状可以诊断外伤的病情及病变趋势等。薛己强调运用全面诊察、以内识外的方法,对脏腑气血状况作出全面分析,从而对外伤病变做出准确诊断,进而确立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药予以施治。
  ……

前言/序言

  中医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难经》,本草学探源于《神农本草经》,辨证论治及方剂学发轫于《伤寒杂病论》。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结合自身的思考与实践,提出独具特色的真知灼见,不断革故鼎新,充实完善,使得中医药学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丰富的原创理论内涵、显著的临床诊治疗效、深邃的中国哲学背景和特有的话语表达方式。历代医家本身就是“活”的学术载体,他们刻意研精,探微索隐,华叶递荣,日新其用。因此,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呈现出一派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繁荣景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2008年起相继依托2005年度国家“973”计划课题“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与内涵研究”、2009年度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医药古籍与方志的文献整理”子课题“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研究”、2013年度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理论体系结构与内涵研究室”建设规划,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选取历代具有代表性或学术特色突出的医家,系统地阐释与解析其代表性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旨在发掘与传承、丰富与完善中医理论体系,为提升中医师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本套丛书即是此系列研究阶段性成果总结而成。
  综观历史,凡能称之为“大医”者,大都博览群书,学问淹博赅洽,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长。因此,我们以每位医家独立成书,尽可能尊重原著,进行总结、提炼和阐发。此外,本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医家特色学术观点与临床实践相印证,尽可能选择一些典型医案,用以说明理论的实践价值,便于临床施用。本丛书现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中的“医药卫生”重点图书出版计划,并将于“十三五”期间完成此项出版计划,拟收载历代102名中医名家,总字数约1600万。
  丛书各分册作者,有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资深专家、国家及行业重点学科带头人,也有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中的学术骨干,分别来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科研机构和临床单位。从学科分布来看,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经典及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各学科。全体作者以对中医药事业的拳拳之心,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历经数年成就了这份艰巨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了传承、运用、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大使命。
  在完成上述科研项目及丛书撰写、统稿与审订的过程中,研究团队暨编委会和审订委员会全体成员,精益求精之心始终如一。在上述科研项目负责人、丛书总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潘桂娟研究员主持下,由常务副主编张宇鹏副研究员、陈曦副研究员及各分题负责人——翟双庆教授、刘桂荣教授、郑洪新教授、邢玉瑞教授、钱会南教授、马淑然教授、文颖娟教授、陆翔教授、杨卫彬研究员、崔为教授、柳亚平副教授、江泳副教授、王静波博士等,以及医史文献专家张效霞副教授,分别承担或参与了团队的组织和协调,课题任务书和丛书编写体例的起草、修订和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课题研究任务的落实和分册文稿编写和审订等工作。编委会还多次组织工作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组织审订委员会专家复审和修订;最终由总主编逐册复审、修订、统稿并组织作者再次修订各分册文稿。自2015年6月开始,编委会将丛书各分册文稿陆续提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拟于2019年12月之前按计划完成本套丛书的出版。
  2016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对传承脉络清晰、理论特色鲜明的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研究,深入研究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认知理论,系统总结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论精华,提升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切实传承中医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预防治疗观”。上述项目研究及丛书的编写,是研究团队对国家层面“加强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号召的积极响应,体现了当代中医学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追求!通过此项全国协作的系统工程,凝聚了中医医史、文献、理论、临床研究的专门人才,培育了一支专业化的学术队伍。
  在此衷心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所属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究生院,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等16家科研、教学、医疗单位,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关领导及华中健编审、伊丽萦博士及全体编校人员对丛书编写及出版的大力支持!
  本丛书即将付梓之际,百余名作者感慨万千!希望广大读者透过本丛书,能够概要纵览中医药学术发展之历史脉络,撷取中医理论之精华,传承千载临床之经验,为中医药学术的振兴和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促进本丛书不断修订和完善,共同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扬!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编委会
  2016年9月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薛己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