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焦虑+如何才能没压力(京东套装共2册)

如何才能不焦虑+如何才能没压力(京东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克里斯多夫·柯特曼,[英] 马克·克洛普利 著,李春花,牟微微 译
图书标签:
  • 焦虑
  • 压力
  • 心理健康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生活技巧
  • 放松技巧
  • 正念
  • 减压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1219971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971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一:焦虑伴随着每个人、每个家庭,而《如何才能不焦虑》就是从日常的故事解读焦虑,并提供真实例子和途径来帮助我们对抗焦虑。
  ★推荐二:不鸡汤、不学术范儿,幽默的讲解穿插整本书。哈哈笑过,你发现自己的焦虑根本不是事儿。
  ★推荐三:三位作者各有专长、咨询经验丰富,其中一位获得过心理学杰出贡献奖和佛罗里达心理协会杰出心理学家奖。
  ★推荐四:20种简单方法和6种系统方法,助你全面理解并远离恐惧症、惊恐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推荐一:英国心理学会、欧洲职业健康心理学会首席心理学家,英国StressandHealth杂志特约编辑马克.克洛普利全新力作。
  ★推荐二:国际新媒体女王、《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倾情推荐。“当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这样一个错误认知,以为全天24小时的不断工作是通往成功的便捷高效之路,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这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本书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推荐三:找出问题根源;去除病因;减轻症状;获得力量快速恢复。四大部分帮助读者快速习得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开关。
  ★推荐四:每天下班后还是在处理邮件?周末约会工作电话不断?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昨天遗留的问题?本书教你怎么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平衡,享受与工作外的自己谈谈恋爱。

内容简介

  《如何才能不焦虑》由包括心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和佛罗里达心理协会杰出心理学家奖在内的三位心理学专家创作。《如何才能不焦虑》从日常的故事解读焦虑,并提供真实例子和途径来帮助我们对抗焦虑。《如何才能不焦虑》是一本针对心理学门外汉的自助书,笔调轻快、幽默,逻辑明晰,旨在帮助那些被焦虑困扰的人群。
  《如何才能不焦虑》首先呈现了现在对焦虑的理解、大脑如何产生焦虑、焦虑的功能以及它在人类生存中的贡献、病理学的进展等。然后,《如何才能不焦虑》的作者分章节介绍了五种主要焦虑症(恐惧症、惊恐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产生原因,结合实际例子讨论应对策略和克服这些焦虑症的练习,《如何才能不焦虑》的作者用很轻松的方式如歌词来帮助读者记住这些有用方法,提供的“工具箱”中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一应俱全。
  
  每天下班后你在检查邮件,还是享受做饭、聊天的乐趣?周末你在尽情玩耍,还是在加班或者与客户见面?你抱怨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实是你没有掌控好工作与生活的开关。《如何才能没压力》一书将现实案例与临床经验、各项研究相结合,提供了一份摆脱工作压力的完美指南。本书中,健康心理学教授马克告诉我们,当你更好地享受休闲时间后,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你的生活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博士(Dr. Christopher Cortman),柯特曼博士曾任佛罗里达州心理协会下西海岸分会主席。在个案治疗以及5间当地医院提供心理诊疗服务的时长超过60,000小时。作为一名活跃在各大媒体的临床心理专家,他乐于在咨询及演讲的过程中分享心理学相关的重要观念,助人顺利理解并解决个人生活大小事,大受民众欢迎。他还担任政府和执法机构的心理顾问,并经常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席民事和刑事法庭作证。他与哈洛?辛尼斯基博士共同成立了“社会黑带”基金会——致力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马克.克洛普利,是英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负责职业健康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是帮助人们从工作中放松这一领域的专家,已发表了100多篇期刊论文。他是首位组织关于从工作中恢复身心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人,并在大型企业、伦敦警察厅、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各地中小学中进行了这一议题的研究。他的工作还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精彩书评

  《如何才能不焦虑》给我们展示了如何找到合适的个性化策略来将你的情绪控制在合理水平,这是你可以做的既快速又安全的好投资……通过《如何才能不焦虑》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如何改变感知以达到平衡的舒适状态。《如何才能不焦虑》是一本缓解焦虑的必读书!
  ——瑞士作曲家、音乐家、制片人帕特里克.莫拉斯
  
  《如何才能不焦虑》这个标题已经说明一切了。三位心理学家创造性地应用现代研究并以实用、幽默、可读性高的写作手法创作了《如何才能不焦虑》,读者可以学到被科学严谨地证明过的行为准则。我会毫不犹豫地强烈推荐《如何才能不焦虑》给每位读者。
  ——佛罗里达心理理事会前主席赫伯特.戈尔兹坦

目录

《如何才能不焦虑:献给一有风吹草动就好不淡定的你!》
Chapter 1焦虑是什么
斯科特的故事 / 003
焦虑是生活的家常便饭 / 005
焦虑=关切+威胁 / 007
乔舒亚的故事 / 014
鲁思的故事 / 015
练习:从“全线崩溃”到“可以搞定” / 017
Chapter 2焦虑是把双刃剑
里克的故事 / 025
有的焦虑对健康有益 / 026
帕特和朱迪的故事 / 029
焦虑唤起水平和行为表现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曲线 / 032
健康的焦虑如何演变成有问题的焦虑 / 034
焦虚是一种主观感受 / 036
练习:焦虚评估及应对方式 / 038
Chapter 3焦虑源头大探秘
焦虑来自对资源不足的恐惧 / 047
焦虑来自对未知的恐惧 / 048
焦虑来自对拒绝/否定的恐惧 / 049
诱发焦虑的十大情景 / 051
练习:焦虑来源及错误认知评估 / 067
Chapter 4远离焦虑的简易方法
方法1: 理解“关切+威胁”公式 / 074
方法2: 专注就是力量:管好你的注意力 / 076
方法3: 制定订划 / 079
方法4: 学会接受 / 081
方法5: 掌控人际技巧,注意沟通与边界 / 083
方法6:像世上最健康的人那样去做 / 084
方法7: 提前演练 / 086
方法8: 加强锻炼 / 088
方法9: 拥有信仰 / 090
方法10:学会宽恕、乐观和感激 / 094
方法11: 消除所有冲突 / 096
方法12: 厘清职责 / 098
方法13: 主动选择 / 099
方法14: 深度呼吸 / 101
方法15: 及时清空 / 104
方法16: 不要逃避 / 105
方法17: 自我交谈 / 108
方法18: 做最坏打算 / 109
方法19: 学会放下 / 111
方法20: 了解未知 / 112
方法21: 付出行动 / 114
Chapter 5远离焦虑的系统方法
方法1: 心理咨询 / 120
方法2: 意象引导 / 122
方法3: 逐渐接近 / 125
方法4: 系统脱敏 / 129
方法5: 暴露与反应阻断治疗 / 132
方法6: 放松、瑜伽与正念疗法 / 137
Chapter 6只害怕特定的东西?——恐惧症
什么是恐惧症 / 157
恐惧症是怎样形成的 / 160
如何对抗恐惧症 / 160
珍的故事 / 161
戴文的故事 / 165
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 / 166
Chapter 7胸闷、窒息、眩晕?——惊恐障碍
惊恐发作是什么感受 / 173
惊恐发作的起源 / 175
埃丝特的故事 / 178
如何对抗惊恐发作 / 186
Chapter 8完美主义者情结——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 / 191
强迫性行为 / 193
如何对抗强迫症 / 194
约翰的故事 / 195
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 / 200
Chapter 9我就是莫名担心、心烦——广泛性焦虑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 / 208
广泛性焦虑是怎样形成的 / 211
克里斯蒂娜的故事 / 213
如何对抗广泛性焦虑 / 219
忧虑会成瘾 / 221
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 / 224
Chapter 10痛苦经历挥之不去?——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象比喻 / 22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 / 230
萨拉的故事 / 238
告别伤害的五步康复计划 / 243
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 / 250
结论 / 253
参考文献 / 257
致谢 / 268

《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
第 1部分
工作与休闲站在天平的两端
第1章 工作与休闲一定是对立面么?
第2章 忘不掉工作,只能烦恼到天明
第3章 超负荷工作的可怕影响
第4章 老板喜欢精力充沛的你
第5章 测试一下你保持天平的能力
第 2部分
培养消除压力的技巧
第 6章 你的工作哲学是什么
第7章 是时候修正你的工作信念了
第8章 不要让你的压力失控
第9章 试试用笔头发泄压力
第10章 分散注意力,填补生活空白
第11章 培养减压的爱好
第12章 把工作留在办公室里
第13章 制定休闲计划
第14章 正念冥想减压法
第15章 去让你静下来的地方
第16章 和问题约个时间吧
第17章 这些减压方法就别用了
第18章 别做手机的奴隶
第19章 为你的假期做好规划
第 3部分
工作时的减压大法
第 20章 休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21章 养成随时放松的习惯
第22章 拒绝外界干扰
第23章 工作上的时间管理
第24章 划定社交界限
第25章 自由职业者如何减压
第 4部分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第 26章 保持身体的健康
第27章 保证睡眠的质量
第28章 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精彩书摘

  《如何才能不焦虑》:
  斯科特的故事斯科特(Scott)很焦虑——实在太焦虑。他三宿都没合过眼,居然还有精力在房间里一边漫步一边计划自己的葬礼。他不是在自杀,只是在想象他父亲一旦得知儿子的事情后,会用何种方法安排儿子和上帝会面。
  你看,斯科特是家族中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念了大学的人,然而,三年后的他此刻却在等待着为一次尴尬闹剧埋单。
  自上周四那件事后,整整一周以来,他什么也没吃,他被禁止去餐厅。另外,因为极度焦虑,他也不觉得饿。他看起来可怕极了:眼睛充血、眉头紧皱,神情中传达出一种介于折磨与恐惧之间的情绪。
  事情开始得非常无辜:亨利(henry)、加里(gary)和斯科特在学校餐厅里享受休闲午餐,斯科特在受到亨利的戏侮之后反击,因为亨利叫他“豌豆脑”译者注:peabrain,意为白痴。。“豌豆脑”,亨利一边嘲弄地笑着,一边若无其事地从他的盘子里盛起满满一勺豌豆,待到时机成熟,他扬手将豌豆撒向对面的斯科特,豆子瞬间从斯科特的头上蹦得到处都是,恰好有一粒儿沾着土豆泥的豆子直接粘在了他右眼珠前面的镜片上。大家都大笑起来,亨利更是带着得胜的喜悦问:“斯科特,你说说谁是豌豆脑?”不用说,斯科特的怒气瞬间被点燃了。他理当和大伙儿一笑了之,然而21岁的智商遇到雄性荷尔蒙就有了硬伤,强烈呼唤奋起反抗。他盛起一勺浸满了肉汁的土豆泥,迎着亨利假笑的脸就发射了出去。亨利有预见地躲开了,这团淀粉导弹却继续驶向邻桌,妥妥地击中了教导主任贝蒂(betty)整齐有致的发型。斯科特惊掉了下巴,与此同时血压飙升:这可不好玩!如果说斯科特因为自己出格的行为而尴尬,教导主任为周遭的笑声和人们对她满身污秽的注目而满腔羞愤的话,第三个火枪手加里到底是中了哪门子邪,竟然吃下了粘在教导主任羊绒衫上的土豆,就实在是天知道了。男孩子们被勒令第二天早上九点去办公室领罚,并且一周内不许去餐厅吃饭。教导主任跺着脚走出这个因被镇住而寂静无声的餐厅,留下男孩子们在这儿思索自己黯淡的未来。
  惹到教导主任从来都不好玩,何况是这种公然羞辱!但直到她叫嚣着要在非军事学校按照军事日程来召开私人会议时,学生们才意识到事儿真闹大了。第二天早上,三个痛苦的年轻人按时来领罚,教导主任却不在,她在门上贴了张便条:“先生们,我家有人去世,下周三下午六点再过来,不许迟到!”到了周三晚上,学生们没迟到,反倒是教导主任迟到了,确切地说,迟了17分钟。她还是一副严肃表情,不露一丝笑容,只说了句“跟我来”。男孩子们排在她后面走,就像一群小鸭跟着快速行进的妈妈。
  ……

前言/序言

  如果你只靠吃药来缓解焦虑,那你就没有用尽全力来应对你的困境。
  关于焦虑的书已经数以万计,为何还要再写一本?
  《时代周刊》最近指出,焦虑具有两面性:它让你困守一隅,也帮你破局突围。虽然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揭示了焦虑的积极一面,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讲,当涉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诸如能和家人好好吃个饭而不发脾气、愉快地工作、让自己的心灵安宁自在——时,焦虑都不是善茬。
  焦虑症已经成了心理健康中的新一轮感冒,取代抑郁成了最常被确诊的一种情绪失调。这个世界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你能活80年甚至更久,然而要想在任何生命节点上都幸免于焦虑的侵扰,几乎没有可能。
  正是基于此,我才要写这本书:它不仅是写给美国当下正在遭受焦虑侵扰的那18.1%的人群,更是写给剩下那些感受到了焦虑,但还没达到临床状态的81.9%的人群,比如你。
  我尽量让这本书兼具可读性与知识性,使它寓教于乐,以帮助到你。希望你能通过实践书中的道理、做课后作业、练习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变成一个更富于知识、更健康、运转更良好的个体。改变源自付出,而你值得为自己付出。
  书中的故事和案例都是真实的,我用它们来帮助你理解,希望它们就像书中其他的原则、技术和工具一样对你有用,甚至有些用处对你来说还比对别人要大一些。即使收效没有那么明显,我也坚信希望常在,即使对于那些“焦虑到绝望”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本书有三位作者,却采用了第一人称,如果你喜欢这种写作风格,为柯特曼博士点赞;不喜欢的话,向辛尼斯基博士和奥康娜博士拍砖就行。
  有必要指出,在书中我们很少提到用药,为什么不提?因为你本可借助心理科学一百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来控制焦虑,却由于我们的失职,而让你错失珍宝,我们有愧于你,所以现在力求补偿你。最后,很高兴地告诉你,研究已经一再证实,对所有焦虑症状最有效的治疗并不是精神类的(如药物),而是心理类的。
  不要误解,我并不反对用药,也绝对不是反心理医生的人,我是想说:如果你只靠吃药来缓解焦虑,那你就没有用尽全力来应对你的困境。最后谢谢你购买这本书,也欢迎你再买一本,送给你的治疗医生!



解压生活,拥抱宁静:告别焦虑与压力,重塑内在平和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焦虑与压力仿佛成了现代人的“标配”。我们被无形的网紧密缠绕,工作、学业、人际关系、健康,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点滴信息,都在不断消耗着我们的精力,蚕食着内心的平静。当紧绷的神经成为常态,当“累”字压垮了笑容,我们开始渴望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种少有烦恼,多有从容,内心充盈着力量和智慧的生活。 《解压生活,拥抱宁静:告别焦虑与压力,重塑内在平和》是一套为你量身打造的实用指南,它并非简单地陈述焦虑与压力的危害,而是深入剖析其根源,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你从根本上化解心中的结,构建强大的内在防御系统,让你在汹涌的生活洪流中,依然能锚定方向,驶向安宁的港湾。 第一卷:透视焦虑的迷雾,寻回内心的定力 焦虑,这个看不见的幽灵,是如何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本书将带你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探索,去理解焦虑的本质。 焦虑的“表情包”: 我们会认识到,焦虑并非单一的表现形式,它可能转化为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回避行为、身体不适(如头痛、胃部不适)等多种“面孔”。识别这些信号,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思维的陷阱: 许多焦虑源于我们自身的思维模式。本书将详细讲解“灾难化思维”、“非黑即白思维”、“过度概括”、“读心术”等常见的认知扭曲。你将学习如何像一位侦探一样,审视自己的想法,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用更客观、理性的视角来解读事件。 过去的阴影与未来的恐慌: 焦虑往往与未解决的过去经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紧密相连。我们将探讨童年经历、创伤事件如何影响我们当下,以及如何面对和疗愈这些深层的情感印记。同时,也会教授你如何停止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身体与心灵的连接: 身体是心灵的载体,焦虑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理机能。本书将引导你关注身体的信号,理解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的运作机制,并学习通过呼吸、冥想、正念等方式,来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让身体重新恢复和谐与平衡。 人际关系的“焦虑罗盘”: 许多焦虑来源于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我们将分析在关系中,如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害怕被拒绝、难以拒绝他人等普遍存在的焦虑模式,并提供建立健康界限、有效沟通、培养同理心等策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在和自信。 打破“完美主义”的枷锁: 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往往是焦虑的温床。本书将帮助你认识到,完美并非现实,而是会阻碍我们前进的巨大障碍。你将学会拥抱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并将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从中获得成长和满足。 情绪的“调色板”: 焦虑并非唯一的情绪,它常常与恐惧、担忧、不安交织在一起。本书将教你如何识别、接纳并转化这些负面情绪,让你的情绪成为你内在的“调色板”,而非混乱的“涂鸦”。你将学习到情绪管理的有效技巧,让情绪服务于你,而非奴役你。 重建信任,找回力量: 焦虑会削弱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本书将引导你回顾过往的成功经验,发掘自身的潜能,并通过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一步步积累自信,重建对自己和生活掌控的信心。 第二卷:卸下压力的重负,点亮生活的能量 压力,如同看不见的绳索,限制着我们的行动,消耗着我们的活力。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全面的解压工具箱,让你主动管理压力,而非被压力所困。 压力的“源泉”勘探: 压力并非凭空而来,它可能源于工作负荷、时间紧迫、经济问题、重大生活变故等外部因素,也可能源于自身期望过高、缺乏规划、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内部原因。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压力源,帮助你找到自己压力的“痛点”。 时间管理的“艺术”: 现代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到时间不够用,压力倍增。本书将教授你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包括优先级排序、番茄工作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等,让你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减少紧迫感,提高效率。 情绪的“压力阀”: 情绪是压力的重要载体。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情绪释放和调节方法,如倾诉、写作、艺术创作、运动、音乐疗法等,帮助你疏导积压的情绪,防止它们转化为身体的压力。 身体的“能量加油站”: 身体是承受压力的第一线。本书将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均衡饮食、规律睡眠、适度运动等方面。你将学习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增强抗压能力。 心灵的“疗愈花园”: 压力过后,我们需要为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疗愈”。本书将引导你通过冥想、正念练习、感恩日记、亲近自然等方式,滋养疲惫的心灵,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活力。 界限的“守护者”: 在压力山大的环境中,学会说“不”,设定健康的界限,是保护自己、避免过度消耗的关键。本书将教授你如何识别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人和事,并学会以尊重而坚定的方式拒绝,守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拥抱变化,从容应对: 生活充满变化,而变化往往会带来压力。本书将帮助你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将变化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威胁。你将学习如何运用“六顶思考帽”等工具,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之道,以更灵活、更具韧性的姿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寻找内在的“平静绿洲”: 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为自己开辟一片“平静绿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将引导你发掘内心深处的平静来源,可以是某个爱好、一段音乐、一次独处,或者与亲友的深度交流。你将学会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为心灵充电,为生活注入力量。 从“生存模式”到“生活模式”: 许多时候,我们都处于一种“生存模式”下,疲于应付,被压力推着走。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你从“生存模式”切换到“生活模式”,真正享受生活,感受其中的美好与乐趣,而不是仅仅为了“活着”。 这是一场心灵的革命,一次生命的升级。 《解压生活,拥抱宁静:告别焦虑与压力,重塑内在平和》并非一味地强调“消灭”焦虑和压力,而是倡导一种与之共处、并能驾驭它们的生活智慧。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迷茫无助时,为你点亮前行的路,在你精疲力竭时,为你注入力量。 在这套书中,你不会找到虚无缥缈的“心灵鸡汤”,而是充斥着大量科学严谨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家推荐的实践技巧、以及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它鼓励你去实践,去尝试,去感受改变带来的喜悦。 拥抱内在的平静,你就拥有了抵御一切风雨的强大力量。 无论你正承受着怎样的焦虑与压力,无论你的人生旅途经历了多少坎坷,这本书都将是你最可靠的伙伴。它将引领你穿越迷雾,看到内在的曙光;它将帮助你卸下重负,重新获得生命的轻盈与活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内在平和的旅程,告别过去的束缚,迎接一个更轻松、更自在、更美好的未来。让你的生活,重新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并没有空泛地讲道理,而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练习和方法。在关于压力的那本书里,我尝试了作者推荐的“情绪垃圾桶”练习,每次遇到让我感到压抑或愤怒的事情,就将其写在纸上,然后想象着将其“丢进”一个虚拟的垃圾桶,并随着这个动作将负面情绪释放出去。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有着惊人的效果。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压力重重,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情绪都积压在心里,无法有效处理。通过这个练习,我学会了如何将情绪进行分类和排解,让内心变得更加清爽。 此外,书中对于“时间管理”的重新定义也让我大开眼界。过去,我一直以为时间管理就是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更重要的是“能量管理”和“注意力管理”。如何分配我的精力,如何集中我的注意力,才是摆脱压力,高效生活的关键。作者提出的“优先级矩阵”和“深度工作”的概念,对我启发很大,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更有意识地去管理我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评分

从我拿到这本书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封面设计虽然朴实,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能够带给我内心的宁静。翻开第一页,便被作者流畅的文笔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并非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知心朋友,娓娓道来,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关于焦虑的那本书,在探讨“社交焦虑”的部分,我找到了共鸣。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担心别人的看法而不敢表达自己,甚至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社交失误而耿耿于怀。作者提出的“脱敏练习”和“积极自我肯定”的方法,让我开始尝试放下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这让我逐渐摆脱了“讨好型人格”的束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在。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被焦虑和压力困扰的普通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我读了这套书,我才真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于焦虑的那本书,在探讨“如何应对失败和挫折”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概念,让我明白,失败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通过作者提供的各种练习,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最终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在关于压力的那本书里,我非常欣赏作者对于“生活平衡”的探讨。他强调,工作和生活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通过作者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我开始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工作和生活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这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逻辑性很强,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深入了解如何才能不焦虑,如何才能没压力。作者的专业性和理论深度,让我信服,而他的语言风格又让我觉得亲切。 关于压力的那本书,在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时,我感触良多。作者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缓解压力的重要因素。他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改善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让我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也来自于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套令人耳目一新的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焦虑和压力的简单“排除法”,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内心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一开始,我被书名吸引,总觉得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被焦虑和压力裹挟,希望能找到某种立竿见影的“解药”。然而,阅读过程中我才发现,作者并非提供“速效药”,而是引导我深入理解焦虑和压力的根源,以及它们如何在我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扎根。 在关于焦虑的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预期性焦虑”的剖析。很多时候,我们所承受的焦虑并非来自当下,而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坏事的过度担忧。这种担忧如同一个不断放大镜,将微小的可能性演变成可怕的现实。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心理学原理,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是如何陷入这种“预演悲剧”的循环。书中提出的“不确定性拥抱”的概念,对我触动很大。过去,我总是试图掌控一切,消除所有不确定性,结果反而活得更加疲惫和焦虑。而现在,我开始尝试接纳不确定性,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和解决焦虑的书,终于在这套书中找到了答案。作者的理论非常有深度,但却能够用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治愈。 关于焦虑的那本书,在探讨“童年经历对成年焦虑的影响”时,我有了深刻的体悟。很多时候,我们成年后的焦虑,都可以在童年的经历中找到根源。作者通过一些经典的心理学案例,让我明白了如何去理解和疗愈童年的创伤,从而摆脱不健康的思维模式。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改变,需要从认识和接纳过去的自己开始。

评分

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减压指南”,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哲学读物。作者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能够轻松地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关于“情绪韧性”的培养,让我受益匪浅。生活中总会有起伏,有顺境也有逆境,而情绪韧性,就是让我们在遭遇挫折时,能够更快地恢复,更积极地面对。 书中对于“应对压力的积极策略”的探讨,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抵抗”压力,而是要主动地去“拥抱”它,从中汲取力量。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案例,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增强自信心。这些方法,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挑战,不再视其为负担,而是视为成长的契机。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最大改变,就是让我学会了如何“慢下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任务轰炸,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焦虑和压力的泥潭。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要放慢脚步,关注当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关于压力的那本书里,我特别喜欢关于“正念练习”的章节。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呼吸、冥想等方式来培养正念,从而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我坚持每天花几分钟进行正念练习,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明显减小,思维也变得更加清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

整套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与自己和解。过去,我总是对自己的不足感到不满,对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感到羞耻,仿佛这些都是我“不够好”的证明。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焦虑和压力是人类普遍的情绪反应,它们并非“敌人”,而是可以被理解和转化的信号。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充满智慧的方式,引导我认识到,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才是真正走向内心平静的第一步。 在阅读关于焦虑的篇章时,我反复思考了书中关于“认知重构”的部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决定了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情绪。我常常会放大负面事件的影响,或者将自己置于一种受害者角色。通过书中的练习,我学习如何质疑自己的消极想法,找到更有建设性的解释,将焦点从“为什么是我”转移到“我能做什么”。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练习,但每次成功地调整了我的思维模式,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