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臨床試驗原理》共分為4篇。
第1篇“總論”。主要介紹掌握臨床試驗原理所必須瞭解的重要內容,如倫理問題、方案的編寫等。此外,正如學習醫學首先必須要學習解剖、生理等基礎知識一樣,本篇編寫瞭“臨床試驗的各種影響因素”一章,這是瞭解臨床試驗原理所必須掌握的內容,可以稱之為臨床試驗的“解剖學”。
第2篇“隨機、對照、盲法試驗”。臨床試驗的“金標準”是隨機對照試驗。在這一篇中介紹瞭臨床試驗*關鍵的隨機、對照和盲法試驗的原理。
第3篇“統計篇”。臨床試驗中有大量的與統計學有關的內容。《臨床試驗原理》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許多有關的問題,如兩類錯誤、把握度、樣本量的估計、分析集及多重比較等問題。這是理解臨床試驗中各種操作所必須掌握的關鍵內容。
第4篇“動態設計”。動態設計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的一係列臨床試驗方法。《臨床試驗原理》對其中比較成熟的部分進行介紹。
《臨床試驗原理》是一本主要討論臨床試驗的原理而不是全麵介紹臨床試驗的書。
作者簡介
金丕煥,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55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56年起在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從事衛生統計學等的教學工作。20世紀60年代協助開展上海市腫瘤登記工作。60-70年代曾在附屬醫院等從事外科、急癥及流行性腦膜炎的搶救等臨床工作;曾領導一個科研組確定瞭蟎與哮喘的關係,開展瞭蟎過敏的脫敏治療及其他藥物臨床試驗。1980-1990年任計算機醫學應用研究室主任,從事計算機醫學應用的教學和研究。1996年在國內首次為臨床博士研究生開設瞭臨床試驗課程。退休後曾長期擔任某閤同研究組織的領導,從事臨床試驗工作。本書是其數十年從事臨床試驗工作和研究心得的匯集。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概論
一、 實驗性研究和觀察性研究
二、 新藥臨床試驗的分期
三、 臨床試驗的管理法規和指導原則
四、 臨床試驗的必要條件
五、 受試者權益的保護
六、 申辦者發起的臨床試驗與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
七、 臨床醫生與臨床試驗
八、 醫生與統計學傢
第二章 臨床試驗方案
一、 臨床試驗方案的內容
二、 內容的說明
第三章 臨床試驗中的各種影響因素
一、 臨床試驗中的各種因素
二、 試驗變量——處理
三、 反應變量——觀察指標、終點
四、 其他影響反應變量的因素——乾擾和混雜
五、 控製其他變量的方法
六、 粗控製和精確控製
七、 未控製的變量
八、 臨床試驗中的隨機化
九、 關於安慰劑對照的使用
第二篇 隨機、對照、盲法試驗
第四章 對照
一、 對照的必要性
二、 對照的作用
三、 對照的選擇
第五章 隨機化
一、 隨機化的一般概念
二、 隨機數字的取得
三、 簡單隨機化
四、 解決對比組間例數相差過大的方法
五、 對比組的例數分配
第六章 分層隨機化
一、 分層隨機化
二、 隨機安排病人的注意事項
三、 給醫生們的建議
第七章 盲法試驗
一、 盲法的意義
二、 盲法的實施
三、 安慰劑效應
第三篇 統計篇
第八章 統計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 統計描述與統計推論
二、 數據類型
三、 變量類型的轉換
第九章 假設檢驗
一、 樣本與總體
二、 假設檢驗
三、 概率(P值)的計算
四、 單側檢驗與雙側檢驗
五、 P值的計算包括更極端的情況
六、 假設檢驗的意義
七、 應用概率分布計算概率
第十章 正態分布及其應用
一、 正態分布
二、 無處不在的正態分布
三、 正態分布的直觀認識——一個例子
四、 對近似正態分布資料的頻數分配作齣概括的估計
五、 標準正態分布
六、 關於記號Zα
七、 雙側與單側的概念
八、 正態分布的應用
第十一章 可信區間和用統計量做假設檢驗
一、 樣本率的誤差及其可信區間
二、 利用可信區間做假設檢驗
三、 兩個樣本率差異的誤差及其可信區間
四、 利用可信區間做兩個率的差異的假設檢驗
五、 Z檢驗
六、 卡方(χ2)檢驗
七、 各種類型數據的假設檢驗方法
八、 精確檢驗和用統計量檢驗
第十二章 樣本量的估計
一、 一些基本概念
二、 樣本量估計的意義
三、 樣本量估計的原理
四、 影響樣本量的因素
五、 關於脫落病例
六、 其他假設檢驗的樣本量的估計
第十三章 臨床試驗中的分析集
一、 什麼是分析集
二、 意嚮性治療的原則
三、 一個假設的例子
四、 全分析集
五、 符閤方案分析集
六、 安全集
七、 各種不同分析集的作用
八、 關於ITT分析集
第十四章 各種比較類型的臨床試驗
一、 等效性檢驗
二、 優效性檢驗
三、 非劣效性檢驗
四、 關於δ值大小的選擇
五、 分析集在不同比較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 臨床試驗的多重比較問題
一、 先來講一個故事
二、 Bonferroni校正
三、 臨床試驗中的多重性
四、 臨床試驗中解決多重性問題的方法
第四篇 動態設計
第十六章 動態設計
一、 研究中的縮減
二、 腫瘤臨床試驗的多階段設計
三、 動態設計的定義
四、 動態設計的幾個問題
五、 各種動態設計
第十七章 成組序貫檢驗
一、 Pocock成組序貫檢驗
二、 O'Brien-Fleming成組序貫檢驗
第十八章 α消耗函數
一、 α消耗函數的原理
二、 各種α消耗函數
三、 一個例子
第十九章 條件把握度
一、 條件把握度的概念
二、 條件把握度的計算
三、 條件把握度計算的原理
四、 條件把握度的α的膨脹問題
五、 用條件把握度做樣本量的再估計
第二十章 動態隨機化
一、 動態隨機化的意義
二、 動態隨機化的種類
三、 Pocock和Simon最小隨機化法
四、 Pocock和Simon最小隨機化法的優缺點
五、 動態隨機化的應用
前言/序言
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以下統稱為治療)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是巨大的。醫生依靠各種治療方法來拯救病人。但是,醫生所用的這些治療方法是不是有效呢?大量的事實說明,有一些治療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臨床試驗可以判斷各種治療是不是有效(療效)及是不是有害(安全性),所以,臨床試驗對於醫學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臨床試驗在我國的廣泛開展,闡述臨床試驗的書籍也大量齣版。我在1997年齣版的第1本給研究生開課的《臨床試驗》隻有78頁,而目前齣版的臨床試驗專著的內容已經遠遠超齣那本書瞭。有些臨床試驗的書籍已經厚近800頁。這說明,臨床試驗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但是,有一件事是很奇怪的,即這些書的內容主要是講“怎麼做”,而很少涉及“為什麼要這麼做”。舉例來說,隨機化是臨床試驗的一個核心問題,但是,為什麼一定要隨機化,卻都沒有深入地討論。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是臨床研究的“金標準”。本書的第二篇討論瞭隨機、對照、盲法試驗的原理。
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個令人茫然的問題是分析集問題。在討論分析集時,強調瞭要盡量堅持“意嚮性治療的原則”,但是,為什麼要堅持“意嚮性治療的原則”呢?為什麼全分析集比符閤方案集的偏性更少呢?這對於一個有科學頭腦的研究者來說往往會想不通。在國際協調組織(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ICH)的統計學指導原則中甚至寫道:“在應用全分析集時,在隨機化之後發生可能對數據和結論有影響的,特彆是如果其發生與處理有關的、違反方案的事,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分析中包括這些受試者的數據,以與意嚮性治療的原則一緻,是閤適的。”這不是很奇怪嗎?而這些原理對於研究者正確應用分析集又是非常需要的。這同樣與隨機化有關而且是屬於統計學的原理部分。
另外一些問題涉及許多統計學的內容,如第1類和第Ⅱ類錯誤及其概率、試驗的把握度、樣本大小的估計、比較的多重性等問題。這些問題是醫生們最討厭的統計學問題。這些問題的思維方法與臨床思維方法完全不同(我的想法卻是它們實際上是相同的)。我很想不要找麻煩,不在這個小冊子裏進行討論,這樣醫生們和我都輕鬆得多。但是,這些問題又是臨床試驗原理中的根本問題。正如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的O'Neill說的:“對臨床試驗來說,統計學具有決定性的核心重要性(critical core Importance)。”我們在講述臨床試驗的原理時,不可能避開統計學問題。本書不打算全麵講解統計學問題,那樣必然把讀者帶到雲裏霧裏;隻用簡單的例子,主要是兩個率(比例)的比較,來說明上述問題的原理。這樣讀者就比較容易理解瞭。本書盡量講得通俗易懂,但統計學畢竟是一個容易令人茫然的學問,而有一些數學的內容更是說明臨床試驗的原理所無法避免的。讀者在閱讀這部分時需要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和思考,這樣纔能有較大的收獲。
最後本書討論瞭比較新的臨床試驗設計方法——動態設計。這方麵的內容很多,我們隻討論一些比較成熟的部分。
《臨床試驗原理》一書,猶如一座精心構建的知識殿堂,為我們揭示瞭藥物研發與評估過程中最核心的基石——臨床試驗。這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項嚴謹科學的方方麵麵,為所有渴望理解、參與或推動醫學進步的個體,提供瞭一套係統而全麵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 一、 曆史溯源與倫理基石:為何需要臨床試驗? 本書的開篇,便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探索,追溯瞭臨床試驗從萌芽到成熟的漫長曆程。我們得以一窺那些早期、或許粗糙但充滿探索精神的醫學實踐,理解是什麼樣的曆史契機與倫理睏境,催生瞭對嚴謹科學證據的渴求。從早期藥物的偶然發現,到對安慰劑效應的初步認識,再到二戰後日益凸顯的倫理考量,特彆是紐倫堡法典與赫爾辛基宣言的誕生,深刻地闡述瞭保障受試者權益、尊重知情同意、追求科學嚴謹與人文關懷並重的核心理念。這本書反復強調,臨床試驗的本質,不僅僅是數據的收集,更是對生命尊嚴的尊重和對科學真理的不懈追求。它讓我們明白,每一次臨床試驗的背後,都承載著患者對更好治療的希望,以及醫學界對攻剋疾病的責任。 二、 設計的藝術與科學:構建可靠證據的藍圖 本書的精髓,在於對臨床試驗設計藝術的淋灕盡緻的展現。作者以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設計的殿堂。 研究問題的確立與假設的提齣: 如何將一個模糊的醫學猜想,轉化為一個可檢驗、可迴答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科學嚴謹的假設,是設計的起點。書中詳細闡述瞭背景文獻的梳理、流行病學數據的分析,以及目標人群的界定等關鍵步驟,確保研究方嚮的精準性。 試驗類型的選擇: 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臨床試驗,從最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如I期試驗,關注安全性與耐受性),到療效評價的主力(II期試驗,初步探索療效與劑量),再到大規模、多中心驗證(III期試驗,確立療效與安全性,與現有療法對比),直至上市後的監測與長期觀察(IV期試驗,進一步評估長期安全性、有效性和新的適應癥)。每一種試驗類型都配以詳實的場景應用,讓讀者理解其在整個藥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與定位。 關鍵要素的設計: 受試者招募與篩選: 如何科學地定義納入和排除標準,以保證研究人群的代錶性和同質性?書中不僅討論瞭統計學上的考量,更深入探討瞭倫理學上的挑戰,如如何確保公平招募,避免對弱勢群體的剝削。 隨機化與盲法: 這是保障試驗科學性和客觀性的“雙保險”。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隨機化方法(簡單隨機、分層隨機、區組隨機等)及其優缺點,以及單盲、雙盲、三盲的實施細節和必要性。通過生動的圖示和實際案例,解釋瞭為何這些設計能夠最大程度地消除偏倚,確保結果的可靠性。 對照組的選擇: 書中深入探討瞭設立安慰劑對照、陽性對照(活性對照)、曆史對照等不同對照策略的原則和適用場景,分析瞭不同對照組可能帶來的偏倚及其規避方法。 終點指標的設定: 如何選擇既能準確反映治療效果,又易於客觀衡量和統計分析的終點指標(主要終點、次要終點)?書中詳細介紹瞭客觀指標、主觀指標、硬終點、軟終點等概念,並強調瞭終點指標設定時需要考慮的臨床意義、統計學效能以及可行性。 樣本量估算: 這是確保試驗具有足夠統計學效能以檢測齣真實效應的關鍵。本書詳細介紹瞭樣本量估算所需的基本參數(如效應量、統計功效、顯著性水平、變異性等),並提供瞭常用的計算公式和軟件輔助工具的介紹,讓讀者理解其背後的統計學原理。 試驗流程與時間安排: 從基綫評估、乾預期、隨訪期到數據收集中止,書中為讀者勾勒齣瞭一條清晰的試驗執行時間綫,並強調瞭各個環節的關鍵控製點。 三、 實施的藝術與嚴謹:將設計藍圖變為現實 僅僅擁有精巧的設計是不夠的,將設計藍圖轉化為高質量的研究數據,需要強大的執行能力和精細化的管理。 倫理委員會的審批與監管: 本書詳細闡述瞭獨立倫理委員會(IRB/IEC)在臨床試驗中的核心作用,包括方案審查、受試者權益保護、知情同意過程的監督等,強調瞭遵循倫理審查指南的重要性。 法規遵從與GCP: “良好臨床實踐”(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臨床試驗的國際行為準則。書中係統地介紹瞭GCP的各個方麵,包括試驗方案、申辦者、研究者、監查員、數據管理、安全性報告等,強調瞭在試驗全過程中嚴格遵守GCP的重要性,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信度。 數據管理與質量控製: 如何建立一套高效、準確的數據收集和管理係統?本書深入介紹瞭數據采集工具(病曆報告錶CRF)、數據錄入、數據核查、數據清理等環節,並強調瞭數據質量控製的重要性,包括源數據核查(SDV)、稽查等。 安全性監測與報告: 藥物的安全性是臨床試驗的首要關注點。書中詳細闡述瞭不良事件(AE)、嚴重不良事件(SAE)的定義、監測、記錄、評估和報告流程,以及藥物警戒在整個試驗周期中的重要性。 研究者與申辦者的責任: 本書清晰地界定瞭申辦者(通常是藥企)和研究者(通常是醫生)在試驗中的職責分工,包括方案的製定與執行、資源的提供、研究者的培訓、試驗中心的管理等,強調瞭雙方的緊密閤作與溝通。 四、 數據分析與結果解讀:從數字到知識的升華 設計和執行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可靠的數據,而數據的分析與解讀則是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知識的關鍵。 統計分析計劃(SAP): 書中強調瞭在試驗開始前製定詳細的統計分析計劃的重要性,明確瞭主要的分析方法、亞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 統計學方法的選擇: 針對不同的研究設計和數據類型,書中介紹瞭常用的統計學方法,如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迴歸分析、生存分析等,並對其適用條件和解讀要點進行瞭說明。 ITT分析與Per-Protocol分析: 本書深入探討瞭意嚮性治療(ITT)分析和符閤方案(Per-Protocol, PP)分析的原則、優缺點及其在不同情況下的選擇,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更全麵地評估藥物的療效。 結果的呈現與報告: 如何清晰、準確地展示試驗結果?書中介紹瞭圖錶的使用、P值和置信區間的解讀,以及如何撰寫符閤科學規範的研究報告。 對結果的批判性思考: 本書鼓勵讀者不僅僅停留在數字本身,更要結閤臨床背景、研究設計局限性,對結果進行批判性思考,判斷其臨床意義和推廣價值。 五、 挑戰、未來與展望:與時俱進的醫學探索 本書並未止步於對現有原理的闡述,更展望瞭臨床試驗領域麵臨的挑戰與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興技術與方法: 章節中可能探討瞭適應性設計、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臨床試驗中的應用,如如何優化試驗流程、加速受試者招募、提高數據質量等。 真實世界證據(RWE)的整閤: 如何將臨床試驗的嚴謹性與真實世界研究的廣泛性相結閤,以更全麵地評估藥物的價值,本書會提供相關的視角。 全球化與跨文化閤作: 隨著藥物研發的全球化,如何在不同國傢和地區開展試驗,剋服文化差異與法規差異,本書也會有所觸及。 患者參與: 近年來,患者在臨床試驗設計、執行和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本書可能也會探討如何更好地整閤患者的聲音,使試驗更貼近患者需求。 總而言之,《臨床試驗原理》是一部集科學性、係統性、實踐性於一體的著作。它以嚴謹的邏輯、翔實的案例和前瞻性的視野,為我們勾勒齣臨床試驗的完整圖景,是每一個投身於醫學研究、藥物開發、臨床實踐,以及任何關注科學證據的讀者,都不可或缺的寶貴參考。它教會我們的不僅是“如何做”,更是“為何而做”,以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