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庄子(精装)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庄子(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鼓应 注
图书标签:
  • 庄子
  • 道家
  • 哲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传统文化
  • 百家经典
  • 精装
  • 思想
  • 文化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22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1815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套装数量:1
字数:3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编纂缘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思想精神和鲜明特质,集中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这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方略。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其中的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术界潜心研究,钩沉发覆、辨伪存真、提炼精华,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就是在汲取已有成果基础上,力求编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读本,使之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范本。《百部经典》所选图书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萃取其精华,加以解读,旨在搭建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套书采取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借以育人、资政,更好地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地介绍古代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育,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百部经典》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在中宣部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由专家组成的编纂委员会,职责是作出总体规划,选定书目,制订体例,掌握进度;并延请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聘请对各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承担注释和解读,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审订。先后约有 500 多位专家参与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书中疏漏不当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7年9月21日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陈鼓应先生解读《庄子》,包括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等部分。陈鼓应先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介绍、注释正确、清楚,能够反映当前《庄子》研究新成果。善于提炼庄子思想中zui重要、zui有价值的部分。引经据典,旁搜博采,又通俗易懂。把握精华,提炼得当,解说精到。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人文讲席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先秦思想史。相关研究成果:《庄子今注今译》《老子注译及评介》《道家的人文精神》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庄子》:自由的灵魂与逍遥的境界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瑰丽奇绝的文辞,以及深邃玄远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并非一本狭隘的说教著作,而是一部饱含生命智慧的散文诗,引导读者探寻内在的自由,体悟逍遥的境界。 一、 思想的源流与核心 《庄子》的思想根脉深植于老子《道德经》的朴素自然观,但在继承的基础上,它又发展出了更为独特和激进的面向。若将老子比作一位沉静内敛的哲人,《庄子》则更像一位狂放不羁的艺术家,用生动的寓言和奇幻的叙事,将道家的核心理念——“道”——阐释得淋漓尽致。 “道”是什么?《庄子》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道”超越了语言的界限,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生生不息的规律,是不可言说的存在。庄子认为,世人之所以痛苦,之所以不得安宁,根本原因在于执着于表象,拘泥于名相,而忽略了“道”的整体性与流动性。 因此,《庄子》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齐物论:打破是非的界限。 庄子认为,世间所谓的“是”与“非”,不过是相对的概念,是人类认知局限下的产物。如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不同生命有不同的认知尺度。他提出“两行”,即事物都有其相对面,我们不应以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一切。只有超越了人为的是非界限,才能达到“齐物”的境界,体认到万物皆同源于“道”的普遍性。 精神的自由与逍遥。 这是《庄子》最为人称道的精神内核。在庄子看来,真正的自由并非外在的物质解放,而是内在的精神解脱。他嘲讽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受制于外物的人,称他们为“蜩与鸴”(知了与蝉),“自繋者也”。庄子倡导“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脱世俗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在精神上达到无限自由的逍遥状态。这种逍遥,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理解生命无常、万物皆空的基础上,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一切,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无为而治的实践。 继承老子的“无为”,庄子将其引申到更广泛的层面。这里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强求,不以人为的意志去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在政治上,这意味着统治者应减少干预,让人民遵循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个人层面,则是指顺应本性,不强迫自己去做违背自然的事情。 生死观的超脱。 庄子对生死的态度极其豁达。他认为生与死是“道”的自然变化,如同四季的更替。他用“鼓盆而歌”的典故,展现了对死亡的淡然与超脱。他劝诫人们不要畏惧死亡,而应积极地去理解和接纳生命的全部过程。 对知识与语言的批判。 庄子对后天的知识和僵化的语言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过度的知识会束缚人的思维,而语言的逻辑常常无法完全捕捉“道”的精髓。他提倡“得意忘言”,即领悟了事物的真谛后,语言本身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二、 艺术的瑰宝与象征的魅力 《庄子》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手法。 汪洋恣肆的想象力。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奇幻世界。从“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南郭子綦梦蝶”,再到“肩吾问吾子”,这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无不展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他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哲理思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生动奇特的寓言。 《庄子》充斥着大量精彩绝伦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并非简单的故事,而是承载着深刻哲理的载体。它们或以动物为主角,如“庄子钓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以人物对话为形式,如“子舆子产论道”、“惠施问庄子”;或以奇特的比喻来阐述抽象的道理,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这些寓言以其幽默、辛辣、引人深思的特点,让复杂的哲学思想变得浅显易懂,又充满艺术魅力。 夸张与变形的运用。 庄子善于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突出哲理。例如,他笔下的“混沌”、“穷奇”、“饕餮”等怪诞的神兽,以及“支离疏”般的畸形人物,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状态或观念。这种变形并非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打破常规的认知,引导读者从新的视角审视世界。 语言的自由与灵动。 《庄子》的语言是自由奔放、变化多端的。它时而婉约委婉,时而雄浑激昂;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惊涛拍岸。庄子不拘泥于传统的文法和词汇,善于运用比喻、反讽、戏谑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出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的灵动性,本身就体现了“道”的流动与变化。 三、 篇章的结构与内容概要 《庄子》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内篇(共七篇): 《逍遥游》: 开篇之作,提出“逍遥”的理想境界,阐述“无待”的哲学,以及庄子心目中的“圣人”、“神人”、“至人”。 《齐物论》: 论述“齐物”的观点,探讨是非的相对性,以及如何超越主观的认识局限。 《养生主》: 论述如何养护生命,强调顺应自然,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以及“庖丁解牛”的精妙之处。 《人间世》: 探讨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纯洁,警示人们不要被世俗所累。 《德充符》: 讨论“德”的充实与外物的关系,以及如何达到“德”的浑然天成。 《大宗师》: 阐述“道”的本体性,以及如何达到“与道同游”的至高境界。 《应帝王》: 批判人为的统治方式,提倡“无为而治”,以及“庄子与惠施论鱼”的经典对话。 外篇(共十五篇): 在内篇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和引申,涉及更多具体的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例如,《骈拇》批判人为的仁义道德,《马蹄》论述回到了原始的淳朴状态。 杂篇(共十一篇): 内容驳杂,风格多样,包含许多道家与其他学派的思想交融,有些篇章的思想可能与庄子本人的思想有所差异,但都为理解《庄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例如,《寓言》篇运用了大量寓言,《田子方》篇记载了孔子与庄子的对话(虽然历史真实性存疑,但体现了思想的交流)。 四、 传承与影响 《庄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影响深远而广泛。 哲学层面: 它与老子的《道德经》共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基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后来的道家学派,如玄学、内丹术等,都深受《庄子》思想的启发。 文学层面: 《庄子》的艺术成就极高,其汪洋恣肆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奇幻瑰丽的意境,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文化层面: 《庄子》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亲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它所提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观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影响: 《庄子》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早已跨越国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世界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的宝贵财富。 结语 《庄子》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踏上探索生命智慧的旅程。在快节奏、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庄子》所倡导的“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精神自由”等理念,尤为可贵。 阅读《庄子》,我们仿佛能听到清风拂过竹林的声音,看到鲲鹏展翅翱翔的壮丽景象,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它教会我们如何超越功利,如何安顿心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逍遥。它是一面映照生命本真的明镜,是一盏指引心灵自由的光灯,是一首献给天地万物的生命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我对于工具书和经典读物的选择标准是很高的,它必须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这套书的翻译和校对工作显然是下足了功夫的。我仔细对比了其中几个我过去读过的版本,发现这里的注解更加精准和权威,很多过去让我困惑不解的歧义,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解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无论是作为个人学习的工具,还是作为家庭藏书中的压舱石,它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价值。精装本的设计也意味着它能更好地保存,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它都将是我案头常备的精神食粮,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座坚实桥梁。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外壳的质感就透着一股子厚重感。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的东西,得配得上它本身的厚度。这本书的纸张选得非常好,印刷的字体清晰易读,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这类古籍,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阅读障碍。我特别喜欢他们对细节的处理,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字,在灯光下微微泛着光芒,很有收藏的价值。把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让人看到就忍不住想翻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里面的内容,但光凭这份用心,就觉得物超所值。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精装书,往往只是徒有其表,但这一本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股子“正经”,是那种真正愿意为文化传承花心思的作品。

评分

我很少会因为一本书而改变我原有的作息时间,但这一本着实让我破了例。原本打算睡前随便翻几页放松一下,结果一不小心就读到了凌晨两点。那种沉浸感太强了,仿佛置身于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亲耳聆听智者的教诲。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的文风,它不像某些古代的论述那样板着面孔,反而充满了灵动和辩证。书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寓言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每一个比喻都充满了哲理的张力。读完一个篇章,我总会停下来,在脑海中反复咀嚼其中的深意,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对于我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评分

说实话,我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皮毛阶段,很多典故和典籍都知其名而不甚解其意。因此,在入手这套书之前,我其实有点忐忑,怕自己看不懂,最终只能让它束之高阁。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思路非常清晰,它似乎预见到了现代读者的困惑,在关键的段落后都有非常精妙的注释和白话解读。这种搭配处理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气势,又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地去思考和咀嚼这些思想的精髓。这种“带着注释去阅读”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我通常阅读习惯比较杂,从当代小说到历史传记都会涉猎,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那就是对我们文化根源的追溯。读完前几页的导读部分,我立刻被那种深邃的思考所吸引。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反而用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学思想娓娓道来。我注意到其中对于“逍遥”的阐释,非常贴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下对自由的渴望。那种想要挣脱束缚、回归本真的冲动,在文字间流淌出来,让人读着读着就不自觉地放慢了呼吸。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涤,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世界的态度。对于那些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无疑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精美大气,阅读很舒服!!!

评分

各种校评的论语已经有多本了!

评分

很好,注解和分析到位

评分

很好

评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值得每位中国人认真研读!

评分

整体不错,比较喜欢,正版好书,还是值得阅读的。

评分

装帧精美、内容详实、老少皆宜。。。怎么好听我就怎么编。

评分

非常好的一套书,大家解读,博古通今。

评分

字比较大,行距也还可以,最后附录的老子列传和老子铭没有给出注释和讲解,精装版价格还是偏贵,三颗星是给京东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