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國榮,杜柯,彭忠東 著
圖書標籤:
  • 鋰離子電池
  • 正極材料
  • 材料科學
  • 電化學
  • 電池技術
  • 新能源
  • 生産工藝
  • 性能測試
  • 磷酸鐵鋰
  • 三元材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89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257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0
字數:489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本書是目前市場上首部詳盡介紹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技術的專業書籍。內容包括閤成原理、材料結構與性能、生産工藝條件與流程、關鍵生産設備、原材料與産品標準。對生産一綫技術人員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對高校師生和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瞭鋰離子電池幾種關鍵正極材料:鈷酸鋰、錳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和富鋰錳基固溶體。主要內容包括這些電極材料的發展曆史、結構特徵、工作原理、生産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的選型、原材料與産品標準和應用領域等。本書還包括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開發史、基本工作原理、有關的熱力學和動力學計算、産品的檢測評價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
本書可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鬍國榮,主要從事電化學理論與應用、能源材料等方麵的研究,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産業化方麵取得瞭突齣成果,成功實現鈷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的産業化。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鋰離子電池概述
1.1電池概述2
1.2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史2
1.3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4
1.4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6
1.4.1鈷酸鋰8
1.4.2鎳酸鋰8
1.4.3錳酸鋰10
1.4.4磷酸鐵鋰10
1.5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11
1.5.1石墨12
1.5.2焦炭12
1.5.3硬炭12
1.5.4中間相炭微球12
1.6鋰離子電池電解液13
1.7鋰離子電池的發展趨勢14
參考文獻14
第2章高溫固相閤成反應的基本原理
2.1熱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6
2.1.1熱力學第一定律17
2.1.2熱力學第二定律17
2.1.3吉布斯自由能18
2.2鈷酸鋰的熱力學數據20
2.3鈷酸鋰的熱力學計算20
2.4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3
2.4.1反應速率24
2.4.2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25
2.5反應機理26
2.6固相反應動力學模型27
2.7鈷酸鋰的閤成反應動力學計算29
參考文獻31
第3章正極材料生産的關鍵設備
3.1計量與配料係統32
3.1.1稱重計量的原理32
3.1.2電子衡器的精度等級34
3.1.3稱重計量裝置的連接和信號傳輸35
3.1.4自動化生産綫稱重計量裝置39
3.1.5計量裝置安裝調試中應注意的問題44
3.1.6自動化生産綫配料流程45
3.2混閤設備46
3.2.1攪拌球磨機46
3.2.2砂磨機47
3.2.3斜式混料機48
3.2.4高速混閤機48
3.2.5高速鏇風式混閤機49
3.2.6機械融閤精密混閤機49
3.3乾燥設備51
3.3.1真空迴轉乾燥機51
3.3.2真空耙式乾燥機53
3.3.3噴霧乾燥機54
3.3.4真空帶式乾燥機57
3.4窯爐自動裝卸料係統58
3.4.1鉢的形式和在窯爐中的排列59
3.4.2爐窯裝卸料過程的特點和要求60
3.4.3裝料機械和卸料機械61
3.4.4自動移載、分配和排序65
3.4.5疊鉢機和拆分機67
3.4.6積放夾鉢器和阻擋器69
3.4.7高鉢和低鉢的自動檢測70
3.4.8自動倒鉢和清掃機72
3.5燒結設備74
3.5.1推闆窯74
3.5.2輥道窯78
3.5.3鍾罩爐82
3.6粉碎與分級設備86
3.6.1顎式破碎機86
3.6.2輥式破碎機86
3.6.3鏇輪磨87
3.6.4高速機械衝擊式粉碎機87
3.6.5氣流粉碎機89
3.7閤批設備92
3.7.1雙螺鏇錐形混閤機92
3.7.2臥式螺帶混閤機93
3.8除鐵設備93
3.9包裝計量設備95
3.9.1鋰離子電池材料包裝計量設備的現狀95
3.9.2鋰離子電池材料包裝計量設備的形式和種類95
3.9.3自動化包裝綫上的配套設備100
參考文獻105
第4章鈷酸鋰
4.1鈷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06
4.1.1鈷酸鋰的結構106
4.1.2鈷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06
4.2鈷酸鋰的閤成方法110
4.2.1固相法110
4.2.2軟化學法111
4.3鈷酸鋰的改性112
4.3.1鈷酸鋰的摻雜112
4.3.2鈷酸鋰的錶麵包覆120
4.4生産鈷酸鋰的主要原料及標準122
4.4.1四氧化三鈷122
4.4.2碳酸鋰123
4.5鈷酸鋰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124
4.5.1計量配料與混閤工序124
4.5.2燒結工序126
4.5.3粉碎分級工序128
4.5.4閤批工序129
4.5.5除鐵工序130
4.5.6包裝工序130
4.6鈷酸鋰的産品標準130
4.7鈷酸鋰的種類與應用領域131
參考文獻133
第5章錳酸鋰
5.1錳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37
5.1.1錳酸鋰的結構137
5.1.2錳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37
5.2錳酸鋰的製備方法139
5.2.1固相法139
5.2.2軟化學法140
5.3錳酸鋰的改性141
5.3.1錳酸鋰的摻雜143
5.3.2錳酸鋰的錶麵包覆145
5.4生産錳酸鋰的主要原料及標準149
5.4.1電解二氧化錳150
5.4.2化學二氧化錳153
5.4.3四氧化三錳154
5.4.4其他錳化閤物155
5.5錳酸鋰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155
5.5.1錳酸鋰生産工藝流程156
5.5.2錳酸鋰生産工藝參數157
5.6錳酸鋰的産品標準159
5.7錳酸鋰的種類與應用領域160
5.7.1層狀LiMnO2160
5.7.2層狀Li2MnO3161
5.7.3尖晶石結構Li4Mn5O12162
5.7.4尖晶石結構5V正極材料162
5.7.5錳酸鋰的應用領域163
參考文獻164
第6章鎳鈷錳酸鋰(NCM)三元材料
6.1鎳鈷錳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67
6.1.1鎳鈷錳酸鋰的結構167
6.1.2鎳鈷錳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71
6.2鎳鈷錳酸鋰的閤成方法174
6.2.1高溫固相閤成法175
6.2.2化學共沉澱法175
6.2.3溶膠-凝膠法176
6.3鎳鈷錳酸鋰的改性177
6.3.1鎳鈷錳酸鋰的摻雜177
6.3.2鎳鈷錳酸鋰的錶麵包覆178
6.4生産三元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181
6.5三元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184
6.5.1計量配料與混閤工序184
6.5.2燒結工序185
6.5.3粉碎分級工序186
6.5.4閤批工序186
6.5.5除鐵工序186
6.5.6包裝工序187
6.6三元材料的産品標準187
6.7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的種類與應用領域189
參考文獻190
第7章鎳鈷鋁酸鋰(NCA)材料
7.1鎳鈷鋁酸鋰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193
7.1.1鎳鈷鋁酸鋰的結構193
7.1.2鎳鈷鋁酸鋰的電化學特徵196
7.2鎳鈷鋁酸鋰的閤成方法202
7.2.1高溫固相法202
7.2.2噴霧熱分解法203
7.2.3溶膠-凝膠法203
7.2.4共沉澱法204
7.3鎳鈷鋁酸鋰的改性205
7.3.1離子摻雜改性206
7.3.2鎳鈷鋁酸鋰的錶麵包覆206
7.4生産鎳鈷鋁酸鋰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209
7.4.1前驅體生産所用原料標準209
7.4.2材料燒結所用原料標準212
7.5鎳鈷鋁酸鋰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214
7.5.1前驅體生産工藝流程214
7.5.2NCA材料燒結工藝214
7.6鎳鈷鋁酸鋰的産品標準217
7.7鎳鈷鋁酸鋰材料的種類與應用領域218
參考文獻220
第8章磷酸鹽材料
8.1磷酸鹽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222
8.1.1磷酸鹽材料的結構222
8.1.2磷酸鹽材料的電化學特徵227
8.2磷酸鹽材料的閤成方法236
8.2.1LiFePO4的閤成方法236
8.2.2LiMnPO4的製備方法240
8.2.3LiMnyFe1-yPO4的製備方法243
8.3磷酸鹽材料的改性247
8.3.1磷酸鹽材料的摻雜247
8.3.2磷酸鹽材料的錶麵包覆250
8.3.3磷酸鹽材料的納米化255
8.4生産磷酸鹽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257
8.5磷酸鹽材料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258
8.5.1草酸亞鐵路綫259
8.5.2氧化鐵紅路綫261
8.5.3磷酸鐵路綫263
8.5.4水熱工藝路綫266
8.6磷酸鹽係材料的産品標準271
8.7磷酸鹽材料的種類與應用領域272
8.7.1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272
8.7.2儲能電池273
參考文獻275
第9章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及其生産工藝
9.1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特徵281
9.1.1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結構281
9.1.2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電化學特徵282
9.2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閤成方法284
9.2.1共沉澱法284
9.2.2固相法285
9.3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改性285
9.3.1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錶麵包覆285
9.3.2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與鋰受體型材料復閤286
9.3.3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錶麵改性286
9.3.4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其他改性手段286
9.4生産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主要原料及標準286
9.5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生産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287
9.5.1沉澱工藝的參數288
9.5.2燒結工藝的參數292
9.6富鋰錳基固溶體材料的應用領域294
參考文獻294
第10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測試方法
10.1正極材料的化學成分分析297
10.1.1鈷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297
10.1.2鎳鈷錳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04
10.1.3錳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07
10.1.4鎳鈷鋁酸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11
10.1.5磷酸鐵鋰的化學分析方法312
10.1.6微量單質鐵的化學分析315
10.2正極材料的理化性能指標測試315
10.2.1粒度測試315
10.2.2比錶麵積測試316
10.2.3振實密度測試317
10.2.4XRD測試317
10.2.5掃描電鏡測試318
10.2.6透射電鏡測試319
10.2.7X射綫光電子能譜測試319
10.2.8元素分布測試320
10.2.9X射綫吸收譜測試320
10.3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指標分析321
10.3.1容量測試321
10.3.2電壓測試322
10.3.3循環測試323
10.3.4儲存性能測試323
10.3.5倍率測試324
參考文獻324
第11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展望
11.1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技術路綫之爭325
11.2正極材料發展的展望332
11.2.1高電壓鈷酸鋰334
11.2.2高鎳正極材料335
11.2.3高電壓磷酸鹽材料339
11.2.4高溫型錳酸鋰材料341
11.3未來正極材料的發展方嚮342
11.3.1多鋰化閤物正極材料342
11.3.2利用氧離子的氧化還原344
11.3.3鋰硫電池345
11.3.4鋰空氣電池346
11.4工業4.0在鋰離子電池材料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347
11.4.1工業4.0簡介347
11.4.2工業4.0在鋰離子電池材料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349
11.4.3鋰離子電池材料製造工業4.0未來發展路綫圖351
參考文獻353
索引355

前言/序言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最新一代二次電池,廣泛應用於移動通信和數碼科技,近年來也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未來對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的需求難以估量。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關鍵材料,我國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大國,有些材料品種如磷酸鐵鋰、鈷酸鋰、三元係材料的産量已居世界首位,但生産技術水平及産品質量與日韓等鋰離子電池生産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科技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為我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生産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特彆是為廣大從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生産的技術人員編寫可用於指導實際生産且通俗易懂的專業書籍。
本書作者根據自己在高校從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的成果與在企業任職期間積纍的豐富生産實踐經驗,係統總結瞭正極材料閤成的理論基礎,如材料閤成的熱力學分析、反應動力學模型,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材料性能與電池製造之間的關係。在生産實踐方麵,對原材料選擇與標準建立、生産工藝流程優化、生産設備選型與設計、産品性能錶徵與標準建立、産品應用分析等方麵進行瞭係統分析與總結,在正極材料産品研發與生産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使研發人員能麵嚮生産和市場,即研發成果能轉換成産品和商品,從而實現科研成果嚮生産力的轉換;對生産一綫的技術與管理人員而言,本書的內容能加深他們對産品生産工藝與質量管理的理解與控製,為企業生産綫設計、技術改造、産品研發、市場推廣提供指導。
本書由鬍國榮教授擔任主編,並與杜柯副教授和彭忠東副教授閤作編寫,其中鬍國榮編寫第3、4、6、7、8、10、11章,杜柯編寫第1、2、9章,彭忠東編寫第5章。鬍國榮教授團隊的曹雁冰博士、曹景超博士、段建國博士、梁龍偉博士協助編寫瞭部分章節。此外,本書編寫過程中也得到瞭許多企業的支持:江蘇南大紫金鋰電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虞蘭劍高級工程師、楊濟航高級工程師和陳玉工程師協助編寫瞭第3.1、3.4、11.4節,湖南新天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匡萬兵總經理、譚峻峰總工程師協助編寫瞭第3.5節,湖南濛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化驗室主任鬍杏梅女士協助編寫瞭第10.1節,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新龍博士協助編寫瞭第4.3節,廣東TCL金能電池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佟健工程師協助編寫瞭第10.3節。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國傢科學技術學術著作齣版基金、化學工業齣版社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瞭中南大學劉業翔院士的支持與鼓勵,也得到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立泉院士的指導與支持。本書編寫過程中,四川浩普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先鋒乾燥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宜興市宏達通用設備有限公司、湖南清河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江蘇張傢港市日新機電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為本書提供瞭許多有用的素材,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創新驅動未來能源 本書深入剖析瞭推動現代能源革命核心要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最新進展與挑戰。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及電動汽車、便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的飛速發展,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成為瞭關鍵的研發熱點。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涵蓋從基礎原理到前沿生産工藝的各個維度。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正極材料的科學內涵 本部分將係統闡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設計理念與性能錶徵。我們將從晶體結構、離子擴散動力學、電子導電性、電化學反應機理等方麵,深入解析不同類彆正極材料(如層狀氧化物、尖晶石氧化物、聚陰離子化閤物等)的內在特性。通過詳細的理論推導和案例分析,讀者將深刻理解材料的微觀結構如何決定宏觀電化學性能,包括比容量、充放電倍率、循環穩定性以及安全性。此外,還將探討錶麵改性、摻雜改性等策略如何優化材料性能,以及它們對界麵反應和副反應的影響。 第二部分:性能探索——前沿材料的機遇與挑戰 聚焦當下最受關注的幾種正極材料體係,本書將進行詳盡的討論。 層狀氧化物(如NCM、NCA): 作為目前商業化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我們將深入分析其能量密度、電壓平颱、成本等方麵的優勢,並著重探討鎳含量提升帶來的高能量密度潛力以及由此引發的安全性挑戰,如熱穩定性下降等。同時,也將介紹抑製容量衰減、提升循環壽命的策略。 富鋰錳基(LLMO)氧化物: 這種新型材料因其高理論容量和潛在的低成本優勢而備受矚目。我們將詳細介紹其獨特的電壓平颱退化現象、氧析齣風險等關鍵問題,並探討通過結構設計、元素摻雜、錶麵包覆等手段來剋服這些挑戰,實現其商業化應用的可能性。 尖晶石氧化物(如LMO): 盡管能量密度相對較低,但其優異的結構穩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使其在某些特定應用中仍具競爭力。本書將分析其在高溫循環穩定性方麵的優勢,並介紹如何通過改性來提升其能量密度。 聚陰離子化閤物(如LFP、LMFP): 以磷酸鐵鋰(LFP)為代錶的聚陰離子化閤物,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長循環壽命和較低的成本贏得瞭市場。本書將深入解析其獨特的橄欖石結構如何賦予其優異的穩定性,並探討通過摻雜(如引入錳)提升其能量密度的研究進展。 其他新型材料: 此外,本書還將對近期湧現的其他新型正極材料,如固溶體、單晶材料、硫化物等進行前瞻性介紹,分析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特點,以及潛在的應用前景。 第三部分:生産實踐——高效、綠色、可控的製備工藝 理論性能的突破離不開先進的生産工藝。本部分將聚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工業化生産,從原料選擇、閤成方法到後處理,進行全麵的梳理。 經典閤成方法: 詳細介紹固相反應法、共沉澱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溶劑熱法等主流閤成技術,分析各自的工藝特點、優缺點以及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現代生産工藝: 重點探討如何實現大規模、高效率、高均一性的生産。我們將介紹連續化生産技術、微反應器技術、噴霧乾燥技術等,以及它們如何提升産品質量和降低生産成本。 後處理與改性技術: 深入解析錶麵包覆、粒徑與形貌控製、摻雜技術等後處理手段在優化材料性能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這些工藝如何與前序閤成過程相結閤。 綠色與可持續發展: 關注生産過程中的環保問題,介紹如何通過優化工藝、迴收利用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實現正極材料生産的可持續發展。 質量控製與錶徵: 強調工業生産中的質量控製體係,介紹必要的錶徵手段(如XRD、SEM、TEM、BET、ICP-OES等)在監控生産過程和評估産品質量中的重要性。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深度結閤: 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貼近實際的工藝介紹。 內容全麵而前沿: 涵蓋瞭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經典與最新研究進展。 邏輯清晰,易於理解: 結構安排閤理,語言錶述清晰,適閤科研人員、工程師、研究生以及對鋰離子電池技術感興趣的讀者。 注重實際應用: 強調材料性能與生産工藝之間的相互關係,為解決實際生産中的問題提供指導。 本書的齣版,將為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對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的深入剖析,我們旨在推動新一代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與應用,為構建可持續的能源未來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關注可持續發展和新能源技術的普通讀者,我對鋰離子電池的瞭解僅限於它的廣泛應用。然而,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為我揭示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正極材料的奧秘。我希望能夠瞭解到,構成電池“心髒”的正極材料到底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為什麼不同的正極材料會有不同的性能錶現,比如續航裏程的長短、充電速度的快慢等等。我也對“生産工藝”這個部分非常感興趣,我想知道這些復雜的技術是如何將原材料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池的,其中是否涉及什麼有趣的技術故事或者重大的技術突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初步認知,理解它們在推動綠色能源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相信這本書的“精”字,意味著它會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信息,讓我能夠從一個更深的層麵去理解和欣賞這項偉大的技術。

評分

初翻這本書,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其嚴謹的學術風格和詳實的文獻引用。這不像是一些市麵上浮光掠影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深入到材料科學和電化學的底層邏輯。我一直對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如何從實驗室走嚮工業化生産的整個過程感到好奇,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闡述,我寄予厚望。我希望它能清晰地勾勒齣不同正極材料(比如鈷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等)的性能特點、優勢劣勢,並且深入剖析導緻這些差異的微觀機製。例如,為什麼磷酸鐵鋰具有優異的安全性,而三元材料能夠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這背後的電化學原理是什麼?此外,生産工藝部分,我期待能看到詳細的工藝流程圖,以及對關鍵工藝參數(如燒結溫度、氣氛控製、粒徑分布調控等)對材料性能影響的深入分析。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提升材料穩定性和循環壽命的改性技術,以及在大規模生産中如何控製成本、減少環境汙染的方法。這本書的“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這幾個關鍵詞,準確地抓住瞭我想要瞭解的核心,我希望它能提供給我一套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夠為我未來的研究或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住瞭。作為一名對新能源技術充滿熱情的設計師,我雖然不直接從事材料科學的研究,但我深信理解核心材料的原理和性能對於我進行更具前瞻性的産品設計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標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涵蓋瞭我最為感興趣的幾個方麵。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瞭解到各種正極材料的“語言”,比如它們是如何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來儲存和釋放能量的,以及不同材料在能量密度、功率輸齣、循環壽命、工作溫度範圍以及成本方麵存在的差異。我也對“生産工藝”部分感到非常好奇,我想知道這些神奇的材料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嚮大規模工業化生産的,其中涉及哪些關鍵的技術難題,又有哪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為我揭示這些技術背後的邏輯,讓我能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在未來的産品設計中,更好地把握技術趨勢,設計齣更符閤市場需求、更具創新性的産品。這本書的“精”字,讓我相信它在內容的嚴謹性和專業性上一定有所保障,能讓我獲得紮實的知識。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它相當厚實,這通常意味著內容非常豐富。我是一名在新能源領域工作的工程師,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接觸到鋰離子電池的各種材料,但總覺得在正極材料這一塊的理論基礎和最新進展上有所欠缺。這本書的標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恰恰是我目前最需要補強的部分。我尤其看重“原理”和“性能”這兩個詞,這意味著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各種正極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的深入講解。例如,不同晶體結構(層狀、尖晶石、橄欖石等)對離子擴散、電子導電以及應力釋放的影響。同時,對於“生産工藝”的強調,也讓我看到瞭它在實用性方麵的價值。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當前主流的正極材料是如何通過不同的閤成路徑(固相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共沉澱法等)製備齣來的,以及每種方法在成本、效率、産品一緻性等方麵的優缺點。我也很想瞭解在工業化生産中,如何通過精細的工藝控製來優化材料的粒徑、形貌、比錶麵積等關鍵參數,從而提升電池的整體性能。這本書的“精”字,預示著其內容的專業性和深度,我期待它能成為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參考。

評分

這本書我期待瞭很久,終於到手瞭!包裝非常精美,紙質也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封麵設計也很專業,一看就是經過精心打磨的。我一直對新能源技術,特彆是鋰離子電池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作為電池核心組成部分的正極材料,其原理、性能以及如何生産齣高質量的材料,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標題非常直接地指齣瞭它的核心內容,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正極材料的種類,詳細解釋不同材料的晶體結構、電化學反應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的。同時,生産工藝部分更是關鍵,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原料選擇、閤成方法(例如固相法、液相法、溶膠凝膠法等)、形貌控製、錶麵改性等方麵的詳細介紹,瞭解工業化生産中會遇到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精”字,也暗示著它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都會有很高的水準,相信它會成為我學習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得力助手。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固態電解質、高鎳三元材料、富鋰錳基材料等前沿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它們在大規模儲能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前景。

評分

我是一名對電池技術充滿熱情的研究生,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全麵介紹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讓我眼前一亮,它所涵蓋的“原理”、“性能”、“生産工藝”這三個方麵,正是我希望深入學習的內容。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深入理解不同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電化學行為及其與宏觀性能之間的內在聯係。例如,關於鈷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等主流材料,我希望能夠詳細瞭解它們的充放電機理、理論容量、電壓平颱、循環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特點。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生産工藝”的介紹,我希望能夠看到從原料選擇、預處理、閤成方法(固相法、液相法、氣相法等)、後處理(如包覆、摻雜、退火)到材料錶徵的完整鏈條。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提高材料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先進生産技術,以及在工業化大規模生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瓶頸和解決方案。這本書的“精”字,讓我相信它能夠提供高質量、深入的知識,幫助我夯實基礎,為將來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及時雨。作為一名在電池材料領域工作的初級研究員,我一直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在正極材料這一塊存在一些斷層。特彆是關於不同正極材料的微觀結構、電化學反應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性能權衡,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得到係統的梳理和深入的解答。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諸如尖晶石結構的錳酸鋰、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鐵鋰、層狀結構的鈷酸鋰、鎳鈷錳酸鋰以及富鋰錳基材料等,不僅要解釋它們的結構特點,更要剖析這些結構如何影響鋰離子的嵌入/脫齣動力學、電子導電性以及結構穩定性。此外,關於“生産工藝”的章節,我更是翹首以盼。我希望能夠看到不同閤成方法的優劣分析,例如固相法、液相法(包括共沉澱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微波法等)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細節,以及如何通過工藝參數的優化來控製材料的粒徑、形貌、比錶麵積和摻雜/包覆情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精細的工藝控製來提升材料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這本書的“精”字,預示著其內容的深度和專業性,我相信它將為我提升專業技能、解決實際研發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被其精煉而專業的標題所吸引:《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作為一名在化工行業從事相關研發的工程師,我深知正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原理、性能和生産工藝的復雜性與重要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當前主流及前沿的正極材料,如鈷酸鋰、磷酸鐵鋰、三元體係(NCM、NCA)、富鋰錳基材料等,並深入剖析它們的晶體結構、電化學反應機理,以及這些微觀特性如何轉化為宏觀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特彆地,我關注書中對“生産工藝”的詳細闡述,希望能瞭解到不同閤成方法的原理、優缺點、關鍵工藝控製點以及工業化生産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例如,如何通過精細的粒度控製、形貌調控、錶麵包覆或摻雜來優化材料性能,如何在高成本效益下實現規模化生産,以及如何解決生産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這本書的“精”字,預示著其內容的深度和專業性,我期望它能夠為我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幫助我提升在正極材料研發和生産方麵的專業能力。

評分

讀完這本書的簡介,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新能源汽車和儲能係統中的關鍵技術。我是一名長期關注科技發展的科技愛好者,尤其對能源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鋰離子電池作為當前最主流的儲能技術,其正極材料的研發和生産直接決定瞭電池的性能和成本。這本書的標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精準地擊中瞭我的好奇心。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各種正極材料的“前世今生”,它們的化學組成、晶體結構以及在電化學反應中的角色。我希望能夠理解為什麼不同的材料會錶現齣不同的充放電麯綫、能量密度和功率特性。同時,我也對“生産工藝”部分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揭示工業界是如何將這些理論上的材料變成實際可用的電池組件的,包括原材料的提純、閤成方法的選擇、粒度控製、形貌調控以及錶麵改性等一係列復雜而精密的步驟。我尤其希望能夠瞭解一些最新的、能夠突破現有技術瓶頸的生産工藝,以及它們如何為下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發展鋪平道路。這本書的“精”字,也讓我相信它不會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會提供深入的、專業的見解,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奧秘。

評分

這本書的到來,填補瞭我學習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知識空白。作為一名高校的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我一直渴望能夠接觸到更深入、更實際的材料科學內容。這本書的標題“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原理性能與生産工藝)(精)”正是我一直苦苦尋找的目標。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各種正極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的關係,例如,層狀氧化物、尖晶石氧化物、橄欖石結構材料等,它們的晶體結構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影響鋰離子的擴散路徑、電子導電性和結構穩定性。我尤其期待能夠深入理解不同材料的電化學反應機理,以及這些機理如何決定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此外,關於“生産工藝”的闡述,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不同閤成方法(如固相法、液相法、氣相法等)的詳細介紹,以及如何通過工藝參數的調控來優化材料的粒徑、形貌、比錶麵積和純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工藝案例,展示如何通過精細的生産控製來剋服材料的缺點,提升電池的整體性能。這本書的“精”字,預示著其內容的深度和專業性,我相信它將成為我深入研究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寶貴財富。

評分

實用的一本書

評分

實用的一本書

評分

理論和實踐結閤的書

評分

專業書籍,學習學習。

評分

好評

評分

理論和實踐結閤的書

評分

理論和實踐結閤的書

評分

專業書籍,學習學習。

評分

實用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