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試驗研究方法

選礦試驗研究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章曉林 著
圖書標籤:
  • 選礦學
  • 礦物加工
  • 試驗研究
  • 選礦方法
  • 工業分析
  • 流程設計
  • 實驗室研究
  • 礦産資源
  • 工程技術
  • 冶金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024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769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4
字數:50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具有較強的係統性和廣泛的實用性,既可作為大專院校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礦石選礦科研、生産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工人參考。
1.《選礦試驗研究方法》作者從事礦物加工教學研究10餘年,有較為豐富的選礦技術經驗和教學經驗。
2.《選礦試驗研究方法》包含各種選礦技術的闡述及具體的實例,對本科生的培養,尤其對礦物加工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有重要的作用。
3.《選礦試驗研究方法》書末對選礦試驗優化設計及數據處理進行瞭詳細闡述,使讀者選礦廠設計有概括瞭解,對其日後工作有較好幫助。

內容簡介

《選礦試驗研究方法》共分11章,分彆介紹瞭選礦試驗研究的目的和任務、選礦試驗研究的程序和階段以及選礦試驗計劃的擬訂;試樣的采取和製備;工藝礦物學研究及選礦試驗方案的確定;重選試驗;浮選試驗;化學選礦試驗;磁選和電選試驗;脫水和過濾試驗;半工業試驗和工業試驗;選礦試驗優化設計;試驗結果的處理及試驗報告的編寫。
本書具有較強的係統性和廣泛的實用性,既可作為大專院校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礦石選礦科研、生産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工人參考。

作者簡介

章曉林,昆明理工大學,副係主任,副教授,於2007年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同年底留校從事礦物加工方麵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雲南省礦業協會專傢,《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審稿專傢。研究方嚮為復雜難處理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及輕金屬等資源的高效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工作。自2001年起,師從有名的選礦專傢張文彬教授,在復雜難處理銅、鉛、鋅選礦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取得瞭一定的研究成果。主持或作為主要參與人之一參與科研共15項,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國傢青年基金“矽質難浮氧化鋅礦誘變活化浮選機理研究”已於2015年12月通過結題驗收。作為發明人之一申請國傢發明專利10項,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於2013年度獲雲南省技術發明特等奬一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緒論
1.1選礦試驗研究的目的和任務/001
1.1.1地質找礦勘查工作中的選礦試驗/002
1.1.2選礦廠設計前的選礦試驗/003
1.1.3生産現廠的選礦試驗/003
1.2選礦試驗研究的程序和階段/003
1.3選礦試驗計劃的擬訂/005
復習思考題/005
第2章試樣的采取和製備
2.1礦樣的代錶性和對采樣的要求/006
2.1.1礦樣的代錶性/006
2.1.2采樣的要求/007
2.1.3試樣的質量要求/009
2.2采樣設計的要求/010
2.2.1采樣點/010
2.2.2采樣點的正確布置/010
2.2.3配樣計算/011
2.3采樣施工要求/013
2.4礦床礦樣的采樣方法/013
2.4.1影響采樣方法的因素/013
2.4.2采樣方法/014
2.5選礦廠取樣/018
2.5.1取樣原則/018
2.5.2選礦廠物料的取樣/019
2.6礦樣的製備/022
2.6.1研究前試樣的製備/022
2.6.2試驗試樣的加工製備/026
復習思考題/028
第3章工藝礦物學研究及選礦試驗方案的確定
3.1礦石性質研究的內容和程序/029
3.2礦石物質組成研究方法/031
3.2.1元素分析/031
3.2.2礦物組成分析/033
3.2.3礦石物質組成研究的其他方法/037
3.3礦石工藝性質的測定/039
3.3.1粒度分析/039
3.3.2選礦物料水分的測定/048
3.3.3礦石可磨度的測定/049
3.3.4礦石密度和堆密度的測定/054
3.3.5摩擦角和堆積角的測定/057
3.4元素的賦存狀態與可選性的關係/058
3.5礦石的結構構造與可選性的關係/060
3.5.1礦石的結構/060
3.5.2礦石的構造/063
3.5.3礦石結構、構造與可選性的關係/065
3.6選礦産品的考察/066
3.6.1選礦産品考察的目的和方法/066
3.6.2選礦産品單體解離度的測定/068
3.6.3選礦産品中連生體特性的研究/069
3.6.4浮選工藝流程控製/070
3.7有色金屬硫化礦選礦試驗方案示例/073
3.7.1硫化礦選礦試驗研究/073
3.7.2某銅鉛鋅硫化礦分選方案/078
3.7.3其他有色金屬硫化礦選礦試驗方案/080
3.8氧化鉛鋅礦選礦方案示例/081
3.8.1氧化鉛鋅礦/081
3.8.2混閤鉛鋅礦的選礦案例/083
3.8.3氧化鉛鋅礦的選礦方案/087
復習思考題/089
第4章重選試驗
4.1概述/090
4.2重選可選性/090
4.3重選試驗方法及工作原理/091
4.3.1試樣的準備/091
4.3.2試驗方法及原理/092
4.4重選試驗設備及操作/097
4.4.1重選試驗設備/097
4.4.2重選設備的操作/102
4.5重選工藝因素考察/105
4.5.1考察內容/106
4.5.2考察方法/106
4.5.3操作方法/107
4.5.4測定方法/108
復習思考題/110
第5章浮選試驗
5.1概述/111
5.1.1浮選的發展/111
5.1.2浮選的目的/112
5.1.3浮選的分類/112
5.1.4浮選工藝流程/114
5.2純礦物浮選實驗/117
5.2.1純礦物試樣的製備/117
5.2.2礦物與水溶液界麵性質的測定/117
5.2.3純礦物浮選設備及操作/119
5.3浮選試驗設備及操作/119
5.3.1浮選試驗準備/120
5.3.2浮選試驗/121
5.4浮選條件試驗/122
5.4.1磨礦細度試驗/122
5.4.2調整劑試驗/124
5.4.3捕收劑試驗/129
5.4.4起泡劑試驗/133
5.4.5浮選時間條件試驗/134
5.4.6礦漿濃度試驗/134
5.4.7粗精掃選次數試驗/134
5.5實驗室浮選閉路試驗/134
5.5.1閉路試驗操作/134
5.5.2閉路試驗數據處理/135
復習思考題/136
第6章化學選礦試驗
6.1概述/137
6.2化學選礦的應用/138
6.3焙燒試驗/140
6.3.1實驗室磁化焙燒試驗/141
6.3.2氯化焙燒試驗/143
6.4浸齣試驗/145
6.4.1浸齣試驗的步驟/147
6.4.2浸齣試驗設備和操作/147
6.4.3攪拌氰化浸齣試驗設備和操作/149
6.4.4浸齣條件試驗/150
6.4.5細菌浸齣/151
6.5浸齣液的處理/153
6.5.1固液分離/153
6.5.2置換沉澱/157
6.5.3離子沉澱/158
6.5.4溶劑萃取/160
6.5.5離子交換/165
6.5.6電解法/167
復習思考題/169
第7章磁選和電選試驗
7.1概述/170
7.1.1物質的磁性及分類/170
7.1.2礦物的磁性及分類/171
7.1.3礦物的電性/171
7.1.4礦物磁性和電性的測定/172
7.2磁選工藝/177
7.2.1磁選基本條件/177
7.2.2礦石磁性的分析/178
7.2.3磁選試驗的目的、要求和意義/181
7.2.4磁選試驗的準備/182
7.2.5磁選機/183
7.2.6流程試驗/195
7.3電選工藝/195
7.3.1電選試驗的目的、要求和程序/195
7.3.2電選試驗的準備/196
7.3.3電選機/197
7.3.4檢查試驗和工藝流程試驗/198
7.4磁電選工藝因素考察/198
7.4.1影響磁選的因素/198
7.4.2影響電選的因素/199
復習思考題/202
第8章脫水和過濾試驗
8.1概述/203
8.2物料中水分的賦存形態/203
8.2.1化閤水分/203
8.2.2結閤水分/203
8.2.3自由水分/204
8.2.4毛細管水分/204
8.3脫水試驗/205
8.3.1非均勻混閤物中顆粒的實際沉降試驗/205
8.3.2沉降試驗/206
8.3.3試驗步驟和方法/207
8.3.4繪製沉降麯綫和計算濃密機麵積/208
8.4過濾試驗/211
8.4.1試驗設備/211
8.4.2試驗操作/214
8.4.3試驗內容/214
復習思考題/215
第9章半工業試驗和工業試驗
9.1概述/216
9.2半工業試驗/216
9.2.1單機試驗/216
9.2.2實驗室連續性試驗/217
9.3工業試驗/226
9.3.1試驗準備/226
9.3.2新設備的工業試驗/226
9.3.3設計新選礦廠進行的工業試驗/227
9.3.4現廠工藝流程改革試驗/228
9.3.5工業試驗的取樣和檢測/228
9.4選礦工藝流程考察/232
9.4.1選礦廠考察的目的和分類/232
9.4.2流程考察的工作內容/233
9.4.3流程考察中的取樣/233
9.4.4試樣處理/233
9.5選礦工藝流程計算/233
9.5.1質量流程的計算/233
9.5.2礦漿流程的計算/236
9.6金屬平衡錶的編製/237
9.6.1理論金屬平衡錶的編製/237
9.6.2實際金屬平衡錶的編製/237
復習思考題/238
第10章選礦試驗優化設計
10.1試驗方法的分類/239
10.2統計檢驗/239
10.2.1變量的數量錶示/240
10.2.2隨機誤差的分布規律/243
10.2.3t檢驗/243
10.2.4F檢驗/244
10.3多因素組閤試驗/245
10.3.1多因素全麵試驗法——全麵析因試驗/245
10.3.2多因素部分試驗法——部分析因試驗/254
10.4多因素序貫試驗法/258
10.4.1最陡坡法/259
10.4.2二次迴歸試驗設計/264
10.4.3小結/270
復習思考題/271
第11章試驗結果的處理及試驗報告的編寫
11.1試驗誤差分析/272
11.1.1試驗誤差的錶示方法/272
11.1.2誤差的來源及處理方法/274
11.2試驗結果精確度/276
11.2.1精確度/276
11.2.2有效數字及其試驗數據的錶達/277
11.3試驗結果的計算/278
11.4試驗結果的錶示/279
11.4.1列錶法/279
11.4.2圖示法/280
11.5試驗結果的評價/281
11.5.1分離效率的計算/282
11.5.2圖解法/288
11.6試驗報告的編寫/289
11.6.1試驗報告的種類和基本要求/289
11.6.2試驗報告的基本格式及編寫方法/290
11.6.3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290
復習思考題/291
附錄
選礦藥劑種類及其適用礦石/292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教育部大力提倡應用型人纔培養,各高校積極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綜閤改革等本科教學工程建設,在此背景下,化學工業齣版社會同貴州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東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高校規劃齣版一套“應用型本科規劃教材”。
選礦試驗研究是評估礦産資源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主要依據。不同地區的礦石,其礦物成分韆差萬彆,使得選礦工藝和參數條件也各不相同,這也是選礦廠建設不能照搬其他選礦廠工藝流程的重要原因。選礦試驗成果不僅對選礦設計的工藝流程、設備選型、産品方案、技術經濟指標等的閤理確定有著直接影響,而且也是選礦廠投産後能否順利達到設計指標和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通過選礦試驗研究,有針對性地找齣礦石選彆的最佳工藝參數和流程,將選礦成本降到最低,充分利用礦産資源,使礦山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選礦試驗資料是選礦工藝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為設計提供依據的選礦試驗,必須由專門的試驗研究單位承擔。選礦試驗報告應按有關規定審查批準後纔能作為設計依據。在選礦試驗進行之前,選礦工藝設計者應對礦床資源特徵、礦石類型和品級、礦石特徵和工藝性質,以及可選性試驗等資料充分瞭解,結閤開采方案,嚮試驗單位提齣試驗要求,在“要求”中,一般不必詳述試驗單位通常都應做到的內容,而應著重提齣需要試驗單位解決的特殊內容和主要問題。
“選礦試驗研究”這門課程以實驗課為主,課堂講授學時數相對較少。書中內容既涵蓋瞭選礦學的基礎知識,能夠滿足課堂教學需要,又適當列舉瞭選礦案例,能夠為學生進行科研實踐提供一定地指導。本書較為全麵地介紹瞭礦石可選性研究的最新基本知識、理論以及相關分析測試手段,並結閤國內外選礦技術應用、實際案例分析等對礦石可選性研究做瞭進一步論述。全書共計11章,適閤48學時左右(含實驗教學)的教學使用。
本書由昆明理工大學選礦教研室負責編寫,參加編寫工作的有章曉林、徐瑾、申培倫、王其宏(第1章、第2章、第3章),張英(第4章、第11章),劉丹(第5章、第6章),邵延海(第7章、第10章),劉建(第8章、第9章),全書由戈保梁統一審核、校驗,章曉林負責統稿。
在成書的過程中,得到瞭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文稿的校對過程中,研究生申培倫、王其宏、景滿、武魯慶付齣瞭很大努力,在此錶示感謝,同時還參閱瞭大量的網絡資源、文獻資料,也嚮資料的作者,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切希望同行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8月
《礦物加工過程中的數值模擬與優化》 本書深入探討瞭礦物加工過程中數值模擬技術的應用及其優化策略。礦物加工,作為將有用礦物從共生礦石中分離提純的關鍵環節,其效率和經濟性直接影響著整個礦業産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傳統的經驗主義和單因素試驗方法在麵對日益復雜的礦石類型、精細化的選礦指標要求以及環保約束下,其局限性日益凸顯。數值模擬技術的引入,為理解和優化選礦過程提供瞭前所未有的強大工具。 本書首先對礦物加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種物理化學過程進行瞭係統梳理,包括但不限於顆粒的破碎與磨礦、浮選中的錶麵化學反應與氣泡附著、磁選中的磁場分布與顆粒受力、重選中的流體動力學與密度分選等。針對這些過程,本書詳細介紹瞭當前主流的數值模擬方法,如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在磨礦介質運動和浮選藥劑分散模擬中的應用;離散元法(DEM)在模擬顆粒碰撞、破碎以及物料在設備中的流動特性方麵的作用;以及有限元法(FEM)在分析設備應力、磨損等方麵的潛力。 在介紹完基礎的數值模擬理論和方法後,本書將重點放在如何利用這些模擬結果來指導選礦過程的優化。書中詳細闡述瞭基於模型的優化策略,包括參數反演、靈敏度分析、以及通過數值模擬進行的工藝流程設計與改進。例如,通過CFD模擬浮選槽內的流場和藥劑濃度分布,可以優化攪拌器的轉速、進料位置和給藥方式,從而提高浮選迴收率和精礦品位。DEM模擬可以幫助理解磨礦過程中介質填充率、介質尺寸和磨礦時間的協同作用,進而優化磨礦倉的設計和操作參數,降低能耗,提高磨礦效率。 此外,本書還關注瞭如何將數值模擬與實際生産數據相結閤,構建更準確、更具預測性的模型。這包括數據采集、模型校準、以及基於實時數據的模型更新等技術。通過集成多種模擬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構建虛擬的選礦廠,在數字世界中進行工藝流程的模擬、故障診斷和預警,從而實現選礦過程的智能化與自動化。 在具體的應用案例部分,本書選取瞭不同礦種(如銅、金、鐵、磷等)的選礦過程,通過詳細的數值模擬和優化實例,展示瞭該技術的實際價值。這些案例涵蓋瞭從單一設備優化到整個選礦廠流程設計的各個層麵,為讀者提供瞭可操作的指導和藉鑒。 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礦物加工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師、研究生以及對礦業自動化和智能化感興趣的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數值模擬在現代礦物加工中的關鍵作用,掌握相關的模擬技術和優化方法,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産和研發中,從而推動礦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書力求以清晰的語言、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為讀者搭建一座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共同探索礦物加工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對選礦試驗研究的深刻見解。他提到,選礦試驗研究不僅僅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創新和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礦産資源和市場需求。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礦物可浮性試驗”的章節。這項試驗是浮選工藝設計中最基礎也最關鍵的一步,直接關係到能否有效分離目標礦物。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進行各種類型礦物的可浮性試驗,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捕收劑、調整劑,如何控製試驗過程中的pH值、溫度、藥劑濃度等,以及如何準確地測量和評估礦物的可浮性參數。此外,書中關於“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與優化”部分也引起瞭我的高度關注。在實際的試驗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隨機誤差和係統誤差,如何通過科學的統計方法來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識彆關鍵影響因素,並對試驗結果進行優化,是提高試驗質量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統計分析工具和方法,例如如何運用SPSS、Origin等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圖錶繪製,如何進行方差分析、迴歸分析等,從而更準確地評估試驗結果的可靠性,並為工藝優化提供科學依據。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來說,不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它將幫助我更係統、更深入地掌握選礦試驗研究的精髓。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一種沉靜而專業的藍色調,配以簡潔有力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我最近恰好在進行一項關於礦物分離效率優化的研究,一直苦於缺乏係統性的方法論指導,所以當我在書店偶然翻到它時,感覺像是找到瞭救星。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作者的序言,字裏行間流露齣對選礦技術深厚的理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序言中提及瞭選礦技術的曆史演進,從古老的重力選礦到現代的浮選、磁選等,以及它們在不同礦種中的應用。作者強調瞭試驗研究在選礦工藝開發和優化中的核心地位,指齣瞭科學閤理試驗設計的重要性,包括如何確定試驗參數、如何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以及如何解讀試驗結果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生産指導。他還簡要介紹瞭書中將涵蓋的幾個關鍵章節,例如不同選礦方法的原理、設備選擇、試驗流程設計、以及針對常見選礦問題的解決策略。讀到這裏,我已經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選礦試驗的每一個細節,幫助我們剋服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提升研究的科學性和指導性。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如何進行大規模試驗和工藝放大的部分,這對我目前的項目至關重要,希望書中能有詳盡的論述和實用的案例分析,能為我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藉鑒,推動我的研究更上一層樓,最終實現更高效、更經濟的礦物資源利用。

評分

我對礦産資源的高效利用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而選礦作為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的源頭,其試驗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深入瞭解的渴望。我在閱讀其序言時,注意到作者強調瞭試驗研究的“科學性、係統性和經濟性”原則。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操作,更包含瞭研究設計和資源效益的考量。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選礦試驗設備與操作規程”的詳細介紹。作為一名理論知識相對紮實的學習者,我深知實際操作中的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我希望書中能詳盡地介紹各類選礦試驗設備(如浮選機、搖床、磁選機等)的結構原理、操作要領、維護保養方法,以及如何根據礦石特性選擇閤適的設備類型和規格。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試驗結果的錶徵與評價”部分非常感興趣。如何科學地評估一個選礦試驗的成敗,不僅僅是看迴收率和品位,更需要綜閤考慮經濟成本、環境影響等多種因素。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通用的評價指標和方法,以及如何將試驗結果與工業生産實際相結閤,進行科學的判斷和決策。這本書的齣版,無疑將為我提供一個寶貴的學習平颱,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選礦試驗研究的各個環節,為我未來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自信地投身於礦産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事業。

評分

最近我一直對礦物分離技術在現代工業中的作用感到好奇,特彆是那些能夠高效提取有價值元素的選礦工藝。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讓我覺得,它可能會提供一些深入的洞察。我翻閱目錄時,被“試驗單元操作的優化”這一章節所吸引。我猜想,書中會詳細介紹如何對選礦過程中的各個單元操作,比如破碎、磨礦、篩分、分級、浮選、重選、磁選等,進行獨立的試驗研究和優化。對於破碎和磨礦,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如何選擇閤適的破碎度和磨礦細度,以獲得最佳的粒度分布,並減少過磨現象。對於浮選,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如何優化藥劑體係,包括捕收劑、起泡劑、抑製劑、調整劑等,以提高目標礦物的迴收率和品位。我還對書中關於“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質量控製”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解釋的指南,以及如何運用統計學方法來評估試驗結果的顯著性,識彆關鍵影響因素,並確保試驗結果的重現性和推廣性。這本書的齣版,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選礦技術、掌握科學試驗方法的研究者和工程師來說,無疑都將是一份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它能夠幫助我們更係統、更全麵地掌握選礦工藝的設計與優化之道,從而為礦産資源的有效利用做齣貢獻。

評分

作為一名對材料科學領域充滿熱情的學生,我對各種材料的加工和應用過程都抱有濃厚的興趣。選礦,作為一種對礦物進行分離和提純的關鍵技術,其背後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和精妙的試驗方法。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引起瞭我的注意,它預示著我將有機會深入瞭解這一過程的科學性。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礦物組分與結構分析”的內容。瞭解礦物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錶麵性質等,是進行有效選礦的前提。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各種分析手段,例如X射綫熒光光譜(XRF)分析、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分析等,並解釋這些技術如何幫助我們識彆目標礦物和雜質礦物,理解它們之間的嵌布關係。此外,書中關於“浮選動力學與模擬”的部分也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浮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動力學過程,理解其內在機理對於優化試驗設計和預測工業應用效果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浮選動力學模型和模擬方法的介紹,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理解藥劑吸附、礦物捕收、泡沫分離等過程,從而指導試驗參數的優化和工藝流程的設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將為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選礦過程中的科學原理,並為我未來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寶貴的知識和方法論支持。

評分

讀完這本書的引言部分,我感覺我的選礦研究思路豁然開朗。我一直覺得,選礦工作雖然重要,但其中的試驗研究環節往往是難點,很多時候感覺像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準確地抓住瞭這一核心。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的研究思路,讓我覺得這本書具有很強的係統性和指導性。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如何進行礦物性質分析的部分,例如如何準確地測定礦物的粒度、硬度、磨蝕性、錶麵性質(如疏水性、親水性)等,這些參數直接決定瞭後續選礦方法的選擇和試驗參數的設定。我非常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試驗操作規程和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這樣對於初學者來說,能夠大大降低學習難度。此外,關於浮選試驗的部分,我尤其關注。如何閤理選擇和調整藥劑(捕收劑、起泡劑、調整劑等)的種類和用量,如何優化泡沫的性質,如何控製礦漿的pH值和濃度,這些都是浮選工藝成功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不同礦石特點,進行係統性藥劑篩選和工藝參數優化的方法和案例。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需要不斷進行工藝優化和技術改進的選礦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它將幫助我們更科學、更高效地開展選礦試驗研究,從而提升選礦效率,降低生産成本,實現礦産資源的更優開發和利用。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個在選礦行業摸爬滾打瞭多年的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曾幾何時,也為瞭某個礦石的選礦指標而夜不能寐,絞盡腦汁地設計各種試驗方案,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有些方嚮性的錯誤導緻資源的浪費。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就直擊瞭我的痛點。我仔細瀏覽瞭目錄,發現它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具體操作的方方麵麵。例如,關於物料性質的分析,書中應該會詳細講解如何測定礦物的粒度分布、密度、可浮性等關鍵參數,以及這些參數如何影響選礦效果。我還特彆留意到關於不同選礦方法——如浮選、重選、磁選——的試驗設計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針對不同礦石特性,選擇最閤適的選礦方法,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試驗流程,例如如何確定捕收劑、抑製劑、起泡劑等藥劑的添加量和方式,如何控製pH值、溫度、攪拌強度等操作參數。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數據分析和結果解釋的指導,如何通過統計學的方法來評估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如何識彆影響試驗效果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將試驗結果推廣到工業生産中。我對書中關於試錯成本的控製和如何避免重復勞動也有濃厚的興趣,因為這直接關係到研究的效率和經濟效益。這本書的齣版,無疑將為廣大選礦工作者提供一個係統、科學的學習平颱,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進行選礦試驗研究,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踏實、專業的感受,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這個標題,則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我是一名在選礦廠工作的工程師,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各種技術難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往往離不開試驗研究。我一直認為,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完善,而試驗研究正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礦石性質分析與預選”的詳細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首先需要瞭解礦石的成分、結構、嵌布情況等,纔能有針對性地設計選礦工藝。我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常用的礦石分析技術,例如化學分析、光譜分析、顯微鏡觀察、X射綫衍射(XRD)分析等,以及如何解讀這些分析結果,並將其應用於指導選礦試驗的設計。此外,書中關於“不同選礦方法的試驗應用與優化”的部分也引起瞭我的極大興趣。例如,在浮選工藝中,如何根據礦石的特性選擇閤適的捕收劑、起泡劑、抑製劑等藥劑,以及如何通過試驗來優化這些藥劑的添加量和組閤,以達到最佳的選礦效果,這都是我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挑戰。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和實用的技術訣竅,幫助我們更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提升選礦效率和經濟效益。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們這些基層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一份及時的“及時雨”,它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選礦試驗研究的方法,提升我們的技術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評分

作為一名初入選礦領域的學生,我一直對這個看似古老卻又充滿活力的行業充滿好奇,但同時也感到一絲迷茫,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我學習中的空白。它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雖然聽起來有些專業,但當我深入閱讀瞭目錄和前言後,我發現它用一種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選礦試驗研究的大門。書中關於基礎選礦原理的闡述,我相信會幫助我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不同選礦方法的原理講解,例如浮選的錶麵化學理論、重選的密度差分離原理、磁選的磁性差異分離原理等等,這些都將幫助我理解各種選礦方法背後的科學依據。更令我興奮的是,書中對試驗設計和實施的詳細指導。我一直認為,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鞏固,而這本書正是提供瞭這樣一條清晰的路徑。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從零開始設計一個選礦試驗,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試驗設備,如何準備試驗樣品,如何控製試驗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以及如何準確地記錄和分析試驗數據。我也對書中關於常見選礦問題的解決策略部分非常感興趣,例如如何處理低品位礦石、如何提高迴收率、如何降低能耗等等,這些都是我在實際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相信這本書能給我提供有效的指導和解決方案,幫助我少走彎路,更快地掌握選礦試驗研究的精髓。

評分

對於一個長期在選礦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來說,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如何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的生産力,而這恰恰離不開科學嚴謹的試驗研究。這本書的標題——“選礦試驗研究方法”——深深地吸引瞭我。我在瀏覽目錄時,發現書中內容非常詳實,涵蓋瞭從礦石特性分析到試驗方案設計,再到數據處理與結果解讀的全過程。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試驗方案設計”這一章節,我認為這是整個試驗研究的靈魂所在。如何根據不同的礦石類型、目標産品要求以及現有的技術條件,來製定一套既經濟又高效的試驗方案,一直是睏擾我的難題。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係統性的方法論,例如如何采用正交試驗、響應麵法等優化設計技術,來最大限度地減少試驗次數,提高試驗效率,同時又能準確地找到最佳工藝參數組閤。我還對書中關於“關鍵試驗參數的控製與優化”部分抱有極大的期待。例如,在浮選試驗中,藥劑的種類和用量、礦漿的pH值、溫度、充氣量、攪拌強度等都會對選礦指標産生重要影響。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準確控製這些參數,以及如何通過試驗來優化這些參數的具體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項。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將為我們這些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不斷解決各種選礦難題的技術人員,提供一份寶貴的工具書,幫助我們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