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旅游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持续地进行着文化的涵化与整合。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对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以开展民族旅游和涉外旅游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云南丽江为个案,以旅游人类学独到的视角,对民族旅游场域中中外跨文化交流的内涵及其影响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藉此探讨中外跨文化交流影响下东道主的社会文化重构问题,包括该影响下东道主的族群关系、社会结构、民族文化变迁等问题。
作者简介
撒露莎,女,1985年2月生,安徽巢湖市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民族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人类学。现任中南民族大学讲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在《思想战线》、《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翻译发表西方旅游人类学论文多篇。主要学术代表作有《论人类学视野下的旅游真实性》、《旅游场域下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原乡丽江:丽江历史文化资源及旅游概况
第一节 环境、民族与历史
一 环境
二 民族
三 历史
第二节 丽江旅游文化资源
一 生活文化
二 大研古城
三 东巴文化
四 纳西古乐
五 民间歌舞
六 传统工艺
第三节 丽江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丽江旅游中的外国游客
第二章 好客的东道主:丽江的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
第一节 东道主的旅游规划
一 探索阶段(1981-1990年)
二 参与阶段(1990-1994年)
三 发展阶段(1994年至今)
四 丽江古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第二节 东道主的旅游开发
一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二 东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三 纳西古乐的保护与开发
第三节 东道主的旅游宣传
第四节 东道主旅游开发的效果
第三章 寻梦的海外游客:旅游动机及游客类型
第一节 后现代、怀旧、神话——海外游客的旅游动机
第二节 旅游仪式与通过礼仪:旅游仪式论质疑
第三节 海外游客的类型
第四节 何以选择丽江?
第四章 游客印象:从神话到现实
第一节 “第四世界”的文化
第二节 想象的异邦:香格里拉
第三节 丽江的“消失”与“重生”
一 “井喷”式旅游开发之后——丽江的消失
二 老外的无奈
三 丽江的“重生”
第五章 主客互动:旅游场域中的东道主与游客
第一节 交往与互动
一 旅游
二 投资
三 婚恋
四 工作
五 文化与学术交流
第二节 体验与欣赏
一 外国人眼中的古城丽江
二 丽江——外国人钟爱的城市
三 寻梦香格里拉
四 东道主的互动
第三节 偏见与冲突
第四节 合作与共融
一 架起中加友谊桥梁的丽江“小丫”
二 马来西亚古晋南市代表团的合作意向
三 泰王国公主诗琳通的访问
四 民间交流与合作
第六章 族群关系:跨文化交流中的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
第一节 观察与被观察——旅游中的族群互动
第二节 强势与弱势——不对等的族群地位
第三节 跨文化交流下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的强化
第七章 从建构到涵化:跨文化交流下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
第一节 旅游与目的地社会结构的重构
第二节 文化再生产理论与丽江的文化再生产
第三节 旅游真实性与外国游客对丽江真实性的认知
第四节 文化展演的前台与后台——文化真实与真实文化
第五节 文化涵化与传统的再造
结语 从跨文化旅游到全球化发展:丽江旅游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
二大研古城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是由白沙古乡、束河古镇和大研古城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并具有相当高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水平。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接踵而至,保护古城的认识和行动不断加强,特别在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至今兴盛的旅游热潮中,大研古城成为丽江旅游的标志性景点,成为丽江旅游的主要推手,古城也由此面临着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大研古城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丽江坝子中间,面积约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古城有13779人,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的古老城镇。纳西语称“依古芝”,意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可见大研是在经济交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市镇。
古城的初建史目前已难以考证,一般认为大约在南宋末年,木氏先祖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为“大叶场”。宋代末年,古城已初具村镇规模。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在丽江设军民总管府,府城就在今古城内。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丽江军民府,当时古城内居民已达千余户。明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访问丽江时,郡所已是“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木土司的宫室衙门则是“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滇藏贸易的发展,大研古城得到进一步发展,四方街享誉滇西北地区。民国时期,大研古城是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政府的所在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后,地方政府确定了“保存古城,另辟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历经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形态、城市文化景观、传统环境得以完整保存。古城既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聚居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活的载体。它“储存”了纳西族的语言、文化、服饰饮食、音乐舞蹈、节日礼仪、民间艺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大研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气候、水源等因素。它位于丽江坝子中间,四周远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盈盈,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后人把“大叶”附庸为“大研”。城址北依金虹山、狮子山,山体既挡住了西北方向冬季寒风的侵袭,又作为城市的依托,构成城市空间的起伏变化。城东南则是十里沃野,沐东风、迎朝阳。城中的玉河水网、面状水系及点状水系构成古城的生命之源和灵秀之本。
大研古城没有严谨对称的城市中轴线和方正的街道格局,在长期依山傍水的自然发展中,形成了以四方街为城市中心、沿四条主要干道和三条主河向外自由扩展的布局形式。在主干上自由分出许多分支,大街小巷,功能分明。这种城市格局的形成与丽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城的发展演变大体上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在狮子山东西沿西河一带,以木家院为中心形成一片;清代在北边的北门坡沿东河一带以流官衙门为中心形成一片;作为滇西北重要的商品和贸易集散地,为了适应商品经济、贸易集散的要求,在东西两河之间又形成了四方街一片。四方街前身为莲花池,据说木土司仿其府印之状,填池辟为市场,四方街暗喻“权镇四方”,几百年来一直是城中的闹市。但是在老百姓心中,它则有着“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之意。
……
前言/序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族旅游开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兴起,时至今日,民族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保护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路径,以至我国许多民族地区的发展言必称旅游,民族文化的保护唯旅游为指向,民族旅游的发展也的确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伴随着民族旅游事业的发展,学界对民族旅游的研究也从少到多、成果由少到多,民族旅游学、旅游人类学学科得到空前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长。今天的民族旅游学、旅游人类学,无论是学科领域的学者人数、学科建设的成就,还是学者的社会参与度、学术的实践影响力,均令人刮目相看,体现出极强的学科生命力和持续的学科发展力。势头强劲的学科发展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充分彰显出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学科提升的良性循环。民族旅游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不仅受民族学、人类学、旅游学重点关注,相关的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地理学乃至城乡规划、设计、美术等学科也均有涉足,呈现一种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态势,并越来越多地与国际对话,体现出较高的学科研究水平。
除了我们通常共识的民族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的特有功能之外,民族旅游也必然是一种多民族(族群)、多元文化的直接面对与互动,因而,跨文化交流是民族旅游的必然属性和特定内涵,是民族旅游场域下最为普遍的一种旅游文化。民族旅游为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过旅游,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在旅游场域中相遇、碰撞、交往、交流,自然会产生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和吸纳,进而发生文化变迁、整合与涵化,形成跨文化,交流特有的效果。民族旅游如何构筑一个丰富性、多样性和有序性的跨文化交流,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
旅游中的跨文化交流包括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包含中外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对旅游目的地(东道主)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在某些民族旅游深度开发的地区,甚至带来直接的社会文化重构。因此,民族旅游场域中的跨文化交流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
学界对民族旅游场域中跨文化交流的专门研究并不很多,特别是对其中中外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则更为少有。旅游场域中外跨文化交流何以展开?这种交流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族群关系带来何种影响?该影响以何种机制得以产生?东道主如何应对这种影响?都是该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撒露莎博士选取了这一颇有难度的主题开展研究,表现出年轻学者可喜的勇气,也体现出其值得称道的创新视角。
云南丽江是我国开展民族旅游较早和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丽江市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278.66亿元、378.79亿元、483.48亿元;海内外游客人数分别为2079.58万人次、2663.81万人次、3055.9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数量分别为99.67万人次、107.7万人次、114.54万人次;旅游外汇总收入分别为35768.98万美元、40578.98万美元、47853.36万美元。以丽江为个案开展中外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十分恰当。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文化重构:丽江旅游的人类学阐释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