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双语译丛》包括由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 中庸》两种,辜鸿铭的儒学英译语言精练,词意精达,并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辜鸿铭对儒学的翻译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儒学的经典。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儒学英译读本。
辜鸿铭(1857.7.18-1928.4.30),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大儒。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李大钊 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罗家伦 辜鸿铭的《论语》版本,用字和造句的深刻和巧妙,真是可以令人拍案叫绝。
林语堂 (辜鸿铭)英文文字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 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毛姆 这里还住著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辜鸿铭,前去拜会这位哲学家是我这次可算是艰苦跋涉的旅途的目的之一。他研究西方哲学目的就是为了佐证他的一贯观点:即儒家学说已经囊括了所有的智慧。他对儒家哲学深信不疑。儒家哲学已经满足了他所有的精神需求,这就使得所有的西方学问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日本汉学家清水安三 辜鸿铭的国学功底在于具有高瞻远瞩地批判、理解中国思想的眼光,他探究其精髓、 特征及伟大功绩之所在,并指陈它的缺失,是相当充分的。在比较衡量西方文化及其思想的领域中,他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并非纯粹的国学家,但他只要具备理解、批判中国文化并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的能力,就足够了,因为除此之外的研究,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
哈佛大学博士艾恺 在战时与战后欧洲悲观与幻灭的氛围中,与泰戈尔、冈仓等成为东方著名的圣哲者的,是辜鸿铭,不是梁漱溟或梁启超。在那时代,辜氏极受欢迎,他的书是欧洲大学哲学课程所必读,译成了多种欧洲语言。西方客人竞相走访,敬聆教诲。
出版说明
从古至今,“四书”在中国的地位自不待言。在层出的注、疏、译、解诸多版本中,有一位大儒的诠释不同以往——他用英文注译《论语》《大学》《中庸》,可以说是近代讲解儒学的经典。
这位大儒姓辜,名鸿铭,人称“清末怪杰”,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辜鸿铭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辜氏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致力使西方人了解孔孟哲学,尊重中国文化。他先后翻译了儒学经典著作“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大学》,自称该译本是为“受过教育的有头脑的英国人”而译,其译作在西方知识分子中流传甚广。
近代中国典籍外译数量不少,然而受读者欢迎的并不多见。较为著名的英译作品,如翟里斯《聊斋志异》《长恨歌》、理雅各《诗经》《楚辞》等,大多是由西方的传教士完成的。但是,外籍汉学家英译的中华经典并不能正确地阐释中华文化。辜鸿铭认为,“他们(汉学家)的文学训练还很不足,完全缺乏评判能力和文学感知力,不但误解了中国文化,而且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为了消除这种偏见,辜鸿铭决定翻译儒家经典,从而开启了中国人自己翻译典籍的历史。
辜鸿铭的儒学英译语言精练,词意精达,并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以评注的方式对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不管是中国读者,还是西方读者,均能从辜氏译本中找到与自身语言相适的阅读方式,并在另一种语言中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
辜鸿铭以高深的英文造诣释译儒经,堪称两种语言的经典合流。此次出版将《论语》《大学》《中庸》的原本与辜鸿铭英译本集于一体,并将辜译本中的英文评注翻译为中文。双语互应,为读者阅读经典“四书”之《论语》《大学》《中庸》提供另一种语境。
崇文书局
2017年4月
这套《论语》(套装上下册)(汉英对照)的质量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从书本的装帧设计到内页的印刷排版,都显得十分考究。我之前就对《论语》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原著有些晦涩难懂,因此一直没有真正深入阅读。这套汉英对照的版本正好解决了我的痛点,英文翻译的质量非常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汉字翻译成英文,而是力求在传达原文思想的同时,也保持语言的艺术性。我喜欢它对一些哲学概念的翻译,非常精准且易于理解。而且,书中的注解也十分到位,很多历史典故和人物背景的解释,都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阅读,感受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以及他对学生们的教诲。我相信,通过这套书,我一定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汲取养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评分这套《论语》套装(上下册,汉英对照)真的是一次非常超值的购入体验。我之前一直想读《论语》,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付诸实践,这次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这套评价很高的版本。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包装所震撼,厚实的书盒,精美的封面设计,都体现出出版方的用心。打开后,上下两册的厚度与长度都恰到好处,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最让我惊喜的是汉英对照的版本,这一点在市面上很多《论语》版本中并不常见,或者即使有,翻译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套书的翻译质量非常高,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语言流畅,易于理解。我尝试着对照着阅读,发现原文的精炼与英文的铺陈相结合,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每一个字句的含义,甚至能体会到一些原文中微妙的语气和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概念的注解,这些注解深入浅出,能够帮助我这个初学者快速掌握核心思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感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以及他关于学习、修身、处世的教诲。这套书不仅是一本经典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终于收到心心念念的《论语》(套装上下册)(汉英对照)了!这套书的外观设计就非常吸引我,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而《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之所以选择汉英对照的版本,是因为我希望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孔子的思想,既能体会原文的精髓,又能通过英文的解读来拓宽我的视野。拿到书后,我仔细翻阅了一下,发现它的翻译质量非常出色,英文部分的遣词造句既精准又优美,能够很好地传达出原文的意境。而且,书中对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典故也做了详细的注释,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我喜欢它纸张的质感,也喜欢它字体的大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套书中,领略到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深刻见解,以及他关于教育、政治、伦理等方面的智慧。我相信,通过阅读这套书,我一定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购入这套《论语》(套装上下册)(汉英对照)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但当实体书展现在我眼前的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显得物超所值。包装严实,书本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令人惊喜,触感温润,字迹清晰。我尤其看重的是它的汉英对照功能,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英文都有一定基础,又想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我尝试着对照阅读了几段,发现英文翻译相当到位,既保持了原文的古朴韵味,又用现代语言进行了流畅的阐释,很多原本觉得难以理解的句子,在对照英文后茅塞顿开。书中的注释也十分详尽,对于一些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哲学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避免误读。我一直对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他关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治学理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充满好奇。我相信,通过这套书,我不仅能更直接地接触到《论语》的原貌,还能通过双语的对比,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的内涵。
评分这部《论语》套装(上下册,汉英对照)终于到手了!迫不及待地翻开,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瞬间就把我拉回了书店里,当年我就是被这套书的装帧所吸引,沉甸甸的两册,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我最看重的是它的“汉英对照”形式,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又对原文望而却步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对照着阅读,发现原文的简洁凝练,在英文翻译下,竟然也能传递出别样的韵味。英文部分的译者功力深厚,既保持了原文的精神,又易于现代读者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意象和典故的注解,让原本晦涩的句子变得生动起来。虽然我才刚刚开始阅读,但已经能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这套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