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

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浙江古籍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中国书法
  • 李邕
  • 李思训
  • 名碑
  • 篆刻
  • 艺术
  • 历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104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64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历代名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
字数: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思训碑》,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为唐睿宗“桥陵”陪葬墓群神道碑之一。碑主李思训为唐宗室李孝斌之子,青绿山水画家,碑文为李思训的生平。行书。碑额有篆书四行十二字,碑文行书三十行,每行七十字。此碑下部多漫漶,上截亦石花满布,有宋拓本传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再现的就是这部名碑书法作品。黑底白字,旁有注译。

内页插图


《中国历代名碑:李邕李思训碑》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碑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镌刻着时代的风貌。本册《中国历代名碑:李邕李思训碑》精选了两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的代表性碑刻作品,旨在为读者呈现唐代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并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中国历代碑刻艺术的认知。 碑刻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碑刻,作为一种集书法、雕刻、文字内容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是官方文告、功德颂扬、历史记载的重要载体,更是书法艺术得以保存、流传的重要途径。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以碑刻形式留下墨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碑刻的价值体现在: 书法艺术的瑰宝: 许多古代碑刻集结了当时最顶尖的书法家的杰作,其笔法、结体、章法,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和学习中国书法不可或缺的范本。 历史文献的见证: 碑刻上的文字内容,往往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雕刻工艺的典范: 碑刻的雕刻技艺同样精湛,从石材的选择、字体的设计到最终的雕刻 execution,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巧思。 文化传承的纽带: 碑刻将先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凝固于石,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后人进行对话,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李邕:北海神龙,意态雄健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号苏台老监,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以其独特的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邕的书法,以行书和楷书最为擅长,其风格雄健奔放,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结体开张跌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李邕的书法艺术,受到了王羲之、欧阳询等名家的影响,但他并未泥古不化,而是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书法,笔画肥厚而有筋骨,转折处常带方折,给人以顿挫之感,字体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尤其是在行书创作中,他笔势连绵,一气呵成,犹如神龙摆尾,矫健有力。 在本册中,我们将重点展示李邕的代表性碑刻作品,例如: 《李思训碑》: 此碑立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由李邕撰文并书。碑文主要记述了画家李思训及其家世。李邕在此碑中的书法,充分展现了他“北海神龙”的美誉。其字形开阔,笔画饱满,笔势雄健,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起笔处往往有飞白,收笔处则锐利有力,仿佛刀砍斧劈。结体疏朗,左右映带,纵横穿插,极具变化。整碑风格豪迈奔放,气势雄浑,是李邕行书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岳麓山石刻》 (若有收录): 岳麓山石刻是李邕在贬谪期间所书,虽然年代略有不同,但其风格依然保持着雄健奔放的特点。这些石刻字形奇伟,笔势跌宕,充分展现了他晚年书法的沉着痛快。 通过欣赏李邕的碑刻,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笔势如龙,回翔跳踬”的艺术风格,以及其书法中所蕴含的豪迈气质和不屈精神。 李思训:画圣笔下,书法亦绝 李思训(653年—716年),字建国,又字尚古,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被后世尊为“山水画鼻祖”和“画圣”。李思训在绘画上的成就卓著,其青绿山水画法,设色鲜明,金碧辉煌,开创了一代画风。 然而,李思训的艺术才华并不仅限于绘画。在本册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与他相关的碑刻,例如: 《李思训碑》(由李邕撰文并书):虽然碑文内容是李邕所写,但碑本身与李思训紧密相关。通过碑文,我们得以了解李思训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虽然碑文本身是李邕的书法,但其内容的载体,恰恰证明了李思训在唐代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其他可能收录的与李思训相关的碑刻: 如果有收录其他与李思训有关的碑刻,例如刻有其作品或与其生平相关的文字,我们将一并展示,以期更全面地呈现这位艺术巨匠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李思训本人在书法上的造诣虽然不如李邕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作为一位全面的艺术家,其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无疑也会体现在其生活中的笔墨之中。通过与李邕的碑刻并置,我们也能从侧面感受到唐代大家风范的传承与交融。 《中国历代名碑:李邕李思训碑》的亮点 本册《中国历代名碑:李邕李思训碑》的编排与内容,旨在为读者带来多方面的阅读体验: 高清精美图版: 精选高质量的碑刻拓片,力求呈现原碑的每一个细节,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欣赏笔画的精妙和雕刻的质感。 详实考证的碑文释文: 提供准确的碑文释文,并辅以必要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碑文内容,深入了解碑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深入的艺术评论: 邀请书法和美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李邕的书法艺术和李思训的艺术成就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论,提供专业的鉴赏视角。 历史文化背景梳理: 详细介绍碑刻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帮助读者将碑刻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中进行理解。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对这两位大家代表性作品的展示,不仅让读者领略了唐代书法艺术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提升艺术修养。 结语 《中国历代名碑:李邕李思训碑》不仅仅是一本碑刻图录,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通过对李邕雄健奔放的书法和李思训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呈现,我们得以窥见唐代盛世的风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希望本册能够成为您探索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碑刻文化的重要指南,为您带来一段难忘的艺术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真是让我惊喜连连,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我原本只是因为对唐代书法和绘画感兴趣,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没想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首先,其装帧和纸张的质感就非常出色,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有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这在当下快餐式出版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便让我沉醉。书中对李邕的《李思训碑》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碑文拓片展示,更是融合了多位学者的考据和评论。我尤其欣赏的是,它没有止步于单纯的文字解读,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还原碑文书写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文人雅士的交往,以及李邕本人的人生经历。了解到他在书法上的独特造诣,以及他与李思训这位山水画巨匠之间的潜在联系(虽然书中也承认这种联系是后人推测居多),为这块碑文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评分

当我翻开《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时,我以为自己即将开始一段枯燥的碑文学习。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大错特错。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温度”。对于李邕的书法,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技术分析,而是从他的生平经历出发,去解读他的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的。我能体会到他在仕途上的起伏,以及这种经历如何转化成他笔下雄浑恣意的力量。而对于李思训的山水画,书中同样充满了感性的描述。它不仅仅介绍其画作的技法,更着重于描绘出画作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我仿佛能够透过文字,看到那壮丽的山河,感受到那悠远的意境。书中对“金碧山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梳理,更是让我对中国山水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明白了李思训在这个领域里不可替代的地位。

评分

我必须说,《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别致,它没有生硬地将李邕和李思训割裂开来,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视角,将二者在文化意义上进行关联。对于李邕的书法,书中并非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着重于挖掘其书法的精神内核。我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大丈夫”的气概,一种不畏权贵的坦荡。而对于李思训的山水画,书中同样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它并非仅仅介绍画作本身,而是着重于探讨李思训的艺术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如何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北方山水”与“南方山水”风格差异的论述,这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的编纂者真是用心良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碑文的图录,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史和艺术史的剪影。当我翻到关于李思训的部分,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并非简单罗列李思训的画作,而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画风演变,以及与其他画家的技法差异,来突显李思训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对于《李思训碑》本身的分析,更是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得对碑文的解读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碑文的保护和流传过程的介绍,这让我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它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的风雨,以及无数文化守护者为之付出的努力。这种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也体现在了书籍本身的品质上,印刷清晰,细节呈现到位,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敬畏之情。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传递。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李邕书法的解读,它没有使用过于枯燥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李邕书法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我能感受到他那种“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磅礴气势,也理解了他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自信与洒脱。而对于李思训的介绍,书中同样充满了人文关怀。它并非仅仅将李思训视为一个孤立的艺术家,而是将他置于唐朝繁荣的文化背景下,去探讨他的艺术创作是如何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北宗”山水画的论述,以及李思训在此中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流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当我阅读《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唤。《李邕李思训碑》的解读部分,让我对李邕的书法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并非简单地堆砌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了李邕书法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我能感受到他笔下的力量,那种雄浑与洒脱并存的气质。而关于李思训的部分,书中同样展现了其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它并非仅仅罗列李思训的画作,而是通过对其艺术风格的分析,以及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进行探讨,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唐代山水画”的整体梳理,这让我对唐朝那个辉煌的艺术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传承。《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在解读李邕书法时,没有止步于对笔墨技巧的分析,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人生故事和时代背景。我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磅礴的生命力,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斗志。而对于李思训的介绍,书中同样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艺术的浪漫。它不仅仅展示了李思训的绘画成就,更探讨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和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金碧山水”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这让我对这一画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白了李思训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

我得承认,初拿到《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时,我对其内容有过一些预设,以为就是简单的碑文图片和一些技术性的书法讲解。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这本书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将历史人物、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关于李邕的书法,书中不仅仅描述了其笔法、结字等技术层面,更着重于挖掘其书写背后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比如,书中提到李邕曾受贬谪,而他的书法却在逆境中更加雄浑,这种“不屈”的精神,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令人动容。而对于李思训的介绍,也同样精彩。它并没有局限于“李思训”这个名字本身,而是将其置于唐朝那个辉煌的艺术时代,去探讨他的艺术思想是如何孕育,又是如何影响了后世。书中对不同时代对李思训的评价和解读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历史视角的变迁,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一本好的书籍,能带你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李思训碑》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这是谁写的,写了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字斟句酌,分析其用笔的力度、墨色的变化,以及章法布局的匠心独运。我反复阅读关于碑文背后典故的讲解,那些关于唐朝朝堂上的政治风云、文人间的诗酒唱和,都随着碑文的字句一一浮现,仿佛我亲历了那个时代。而关于李思训的部分,书中对其山水画的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并非简单地介绍几幅画,而是从构图、设色、笔墨等方面,层层剥茧,揭示出李思训“金碧山水”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青绿山水”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这让我对这一画种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评分

这本《李邕李思训碑/中国历代名碑》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能够将看似独立的两个艺术事件——一块碑文和一位画家——巧妙地串联起来,并赋予它们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李邕书法的深度挖掘,它并非简单地停留在对字形的描摹,而是尝试去还原李邕书写时的心境和意图。了解到他在书法上追求的“雄健”风格,以及这种风格是如何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呼应的,让我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关于李思训的部分,书中同样展现了其对艺术的深刻洞察。它并非仅仅罗列李思训的画作,而是通过对其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影响的分析,来展现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独特贡献。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青绿山水”这一画种的深入探讨,这让我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色彩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