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历史图书馆:太空——从日晷到登陆火星 [5-10岁]

亲亲历史图书馆:太空——从日晷到登陆火星 [5-10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史黛芬妮·勒迪,史蒂芬·弗拉迪尼 著,[法] 杰斯·保韦尔斯 绘,黄君艳 译
图书标签:
  • 太空
  • 历史
  • 科普
  • 儿童
  • 科学
  • 天文学
  • 探索
  • 宇宙
  • 航天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4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18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亲亲历史图书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5-10岁
  

★由法国资深儿童科普作家和法国一线插画大师合力创作,满满80页大信息量的太空主题通识启蒙图画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强烈推荐!

★专门为5-8岁儿童量身定制的通识启蒙书,知识讲解科学精准,文字简洁有趣,叙述节奏明朗轻快,场景式插图,童趣满满,符合儿童的阅读和接受心理。

★从古代世界各地的天文历法到近代的天文学的革新,一一涉及,扎实系统,为孩子推开太空博物馆的大门。

★儿童视角鲜明,结合小读者自身讲述关于太空的科普知识,让孩子们在时间轴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

★对关键词汇进行了变色处理,能够帮助孩子识记和理解。

★引导家长和孩子以轻松的方式共同学习,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孩子对于太空的种种疑问 激发孩子对宇宙空间的想象。

内容简介

  

《亲亲历史图书馆·太空——从日晷到登陆火星》,是从法国专业儿童科普出版社——米兰出版社(Editions Milan)原版引进的太空主题通识启蒙图画书。这册书用贴近儿童视角的编写方式、场景式的插图和简洁有趣的语言,沿着时间轴,娓娓讲述了人类探索太空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史前祖先仰望星空到希腊学者提出“地心说”、从巨石阵到伽利略天文望远镜、从古代中国的纸筒火箭到德国的V2火箭、从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到《月球旅行记》、从运载火箭到登陆月球、从航天飞机一直到太空旅行。

这册书将带着小朋友目睹一幕幕人类在征服太空的历程里每一个进步:来到3000多年前的英国,加入到“巨石阵”神秘的冬至庆祝仪式;潜入哥白尼的办公室,见证“日心说”的诞生;来到巴黎天文台,跟哈雷一起观测彗星;回到20世纪50年代,加入到对外星人的畅想时代;和加加林一起畅游太空;跟着阿姆斯特朗一起去探索月球,了解人类一步步实现升空梦想的艰难过程,激发对探索太空的无限想象。

这是一册非常优秀的儿童通识启蒙图画书。朴实生动的文字与场景式的插图相结合,使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全书插图均出自法国著名童书插画师之手,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又不失童趣,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亲近科学、感悟历史、打开想象。


  

作者简介

史黛芬妮·勒迪(Stéphanie Ledu),1966 年出生,住在法国维希市。最初,她在巴黎某出版社做编辑,之后在书店的儿童区工作,如今的她专注于写作。身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她不仅懂得书籍的世界,也懂得孩子的世界。她已经写作出版了一百部儿童百科书,所有作品均在法国米兰出版社出版,包括《亲亲科学图书馆》系列、《我的世界儿童百科》系列和《不平等的地图集》系列。

史蒂芬·弗拉迪尼(Stéphane Frattini),出生于法国戛纳,在非洲度过了他的童年。他一直保留着对自由的热爱和自在随意的生活态度。大学毕业后,他从事了一百多种职业,其中包括法国Canal Plus电视台游戏节目的编导、广告设计师、银行职员、披萨饼师傅……他为法国国际电台《神秘大师》栏目创作剧本,也同时在法国文化时事杂志《摇滚不起来的人》 和《他》杂志工作。之后转向儿童读物的写作,这是他的至爱的事业。迄今为止,他在米兰出版社出版了约五十本书,包括小说和科普读物。

杰斯·保韦尔斯(Jess Pauwells),2003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圣吕克学院。多年来,她一直以独立书商和独立插画师的身份活跃在媒体界。2010年起,她开始专门开始从事插画,并与法国的南方行动出版社,弗拉马里翁出版社,马尼亚尔出版社,米兰出版社,纳唐出版社,绿驼鹿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合作。

黄君艳,1980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法语系硕士。曾在2014-2015年之间在法国勒芒大学文学语言系担任访问学者。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业余从事法语儿童图书翻译工作。已出版的译作有:查理·佩罗《穿靴子的猫》(中国人口出版社);《小兔汤姆掉牙了》(北京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我的第1次》4册(新世界出版社);《玩具箱》、《彼得潘》、《魔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恐龙》(蓝天出版社)。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我一直乐于引导成年人读者以阅读的方式、尽可能去接近接近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并分享阅读的乐趣。

——本书作者史黛芬妮·勒迪

图书是时间的记录,阅读是空间的挪移。这是一座图书馆,也是时空转换的总开关,从微观到宏观,从工具到艺术,带领着孩子们向历史的纵深掘进,一起去探寻生命的足迹,经历绘画艺术的进程,体验从地球到太空的旅行。

——中国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 王志庚


穿越星辰大海:探索宇宙的奇妙旅程 你知道吗?我们头顶这片无垠的星空,从古至今,一直牵引着人类最深邃的目光和最宏大的想象。自打人类仰望星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之旅。这趟旅程,漫长而又充满惊喜,它从地面上简单的计时工具,一路延伸到浩瀚宇宙深处的壮丽篇章。 古人的智慧:用影子丈量时间与星辰 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复杂的仪器,但古人依然凭借着过人的智慧,观察着太阳的轨迹。他们发现了太阳东升西落,以及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的规律。于是,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日晷”诞生了。想象一下,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竖起一根木杆,当太阳光照射在木杆上时,它投下的影子就会在地面上划出一道弧线。通过这道影子的长度和位置,古人就能大致估算出一天的时间,甚至还能判断季节的变化。日晷,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人类最早的“天文台”,它让古人第一次开始思考时间和宇宙的关系。 再往前追溯,不同的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观星传统。例如,古埃及人会观察天狼星的升起,以此来预告尼罗河的泛滥,这对于他们的农业至关重要。古希腊人则系统地记录了星体的运行,并尝试用几何学来解释天体的运动,为后来的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古代中国有精密的浑天仪,用来观测和记录天象,对古代的历法和占星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古老的智慧,就像是一颗颗闪烁的星光,指引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前进。 望远镜的革命:窥探更遥远的宇宙 然而,人类的眼睛终究有限,能够直接看到的星空,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直到一种颠覆性的发明——望远镜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我们认识宇宙的方式。伽利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改良了望远镜,并勇敢地将它指向夜空。他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大卫星,还看到了银河中无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星星。这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望远镜,就像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它让我们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星云、星系,发现了宇宙的辽阔和深邃,也引发了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生命的猜想。 随着望远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地面上的大型天文台,到太空中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我们能看到的宇宙越来越远,越来越清晰。我们看到了遥远的星系,它们的光芒穿越了数十亿光年才到达我们的眼睛,这让我们得以窥探宇宙的过去。我们还发现了黑洞、中子星这些奇特的宇宙天体,它们的性质充满了神秘感,挑战着我们现有的物理学理论。 太空时代的序曲:从地球摇篮到火箭升空 人类的好奇心,永远不会满足于仅仅“看”。我们渴望“走出去”,去亲身感受宇宙的奇妙。于是,在20世纪,一个全新的时代——太空时代,拉开了帷幕。 一切的起点,是火箭。科学家们研究火箭的原理,如何利用强大的推力克服地球的引力,将人类送往太空。这其中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和艰难的实验,但人类从未放弃。终于,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正式迈入太空时代。 随后,人类又朝着更远的太空进发。1961年,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在太空中的一句话——“我看到地球了,它是蓝色的!”——成为永恒的经典,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登月壮举:人类的“一大步” 而人类在太空探索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无疑是登月计划。自古以来,月亮就承载着人类无数的传说和神话,而现在,它终于成为了我们可以亲身抵达的目标。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登月舱,留下了那句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他在月球上插上了美国的国旗,采集了月球的岩石样本,并用摄像机将月球的景象传回地球,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亲眼目睹了月球的模样。 登月,不仅仅是一次科学的壮举,更是一次人类精神的胜利。它证明了人类的勇气、智慧和探索精神,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从日晷上那一道淡淡的影子,到在月球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实践,经历了何等波澜壮阔的演变! 火星的召唤:下一站,红色星球 如今,我们的目光早已不止于月球。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目标。它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证据,以及它是否能够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为了探索火星,我们发射了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和火星车。它们在火星表面漫游,用相机记录下火星壮丽的地貌,用仪器分析火星的土壤和大气成分。这些辛勤的“太空工人”,不断地为我们传回关于火星的宝贵信息。 “好奇号”、“毅力号”……这些火星车就像是我们在遥远星球上的眼睛和双手,它们在火星上进行着精密的科学实验,寻找着关于火星历史和生命的线索。它们传回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火星上的峡谷、平原、干涸的河床,这些地貌痕迹,仿佛在诉说着火星曾经也拥有过丰富的地表水。 未来的日子里,人类更是计划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亲身去探索这颗神秘的星球。这将会是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壮举,它将再次刷新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将为人类的未来开辟新的可能性。 宇宙的奥秘,永不止步的探索 从古人利用日晷记录时间,到现代的火箭技术将人类送往遥远的星球,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每一次的发现,都像是一颗新星的诞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宇宙的广阔无垠,孕育着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这趟穿越星辰大海的旅程,充满了惊奇、挑战和无限的可能。它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好奇心、勇气和梦想的体现。每一次仰望星空,我们都能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并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继续前进,去发现更多属于人类的“星辰大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设计上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深谙儿童的视觉习惯和信息接收规律。细节之处彰显匠心,比如有些跨页的布局设计,极具戏剧张力,仿佛在引导读者的视线穿越时间与空间。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工具和飞船的插画风格处理,它们都有细微的区分,能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科技的演变。而且,这本书的文字用词选择也很有讲究,既保证了科学的准确性,又避免了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即便是面对像“近地轨道”这样的概念,也能用孩子能理解的比喻来解释。对于那些对技术细节感兴趣的孩子,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深度,而对于刚开始接触太空的孩子,它提供的导览也足够友好。这绝不是那种囫囵吞枣的快餐式读物,它鼓励孩子停下来,仔细观察图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它没有那种传统科普书的架子,读起来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在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使得原本可能显得遥远的“太空探索”变得亲切又触手可及。我注意到作者很注重逻辑的连贯性,从最基础的天文现象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人类飞天的梦想,最后引向宏大的火星登陆计划。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知识体系,不会感到思维跳跃或者信息过载。特别是关于火箭技术发展的部分,那种充满冒险精神和工程挑战的描述,成功点燃了我家孩子的好奇心,他现在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关于推力和轨道计算的“天才想法”。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读物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出色了,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

说实话,最初我担心这个主题对于五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过于宏大,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宇宙叙事,分解成了许多可以被孩子接受的小故事单元。比如,关于火星的介绍部分,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科学分析,而是从火星在我们夜空中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开始讲起,这种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非常自然。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似乎总有一种魔力,能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成孩子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实体或场景。比如用家里的某个物件来比喻某个空间站的结构,瞬间就能让孩子产生共鸣。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科普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充满好奇心的年纪,能够以最健康、最有趣的方式,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这份对想象力和科学启蒙的贡献,是无价的。

评分

我更欣赏这本书对“人”的关注,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冰冷的科学事实和日期。在讲述那些伟大的探险家和科学家时,书里似乎能捕捉到他们当时的心情和面临的困难。比如,描述早期宇航员在狭小空间里工作时的画面,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的勇气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本书很擅长捕捉那些“高光时刻”,但更让人动容的是对准备过程的细致描绘,让孩子们明白,每一次巨大的飞跃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无数人的努力和坚持。这种对奋斗精神的强调,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我家孩子看完后,对“坚持”这个词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他会把宇航员的形象和他自己想要完成的小目标联系起来,这绝对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它教会了孩子,探索未知需要极大的毅力。

评分

这本关于太空的读物简直太棒了!我家的那个小家伙,平时对书本兴趣一般,但一翻开这个,眼睛都亮了。里面的插图色彩鲜艳,细节处理得特别到位,那种仿佛能把人拉进宇宙深处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那些关于早期人类如何观测星空,从日晷到更复杂的计时工具的描述,虽然是给五到十岁孩子看的,但讲解得非常清晰,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感。我记得有一页详细描绘了古人如何利用影子来判断时间,图文并茂,连我这个大人都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文字量适中,不会让孩子产生阅读压力,总能在关键时刻配上一张极具冲击力的图片,帮助理解复杂的概念。看到孩子对着那些描绘早期天文观测的画面啧啧称奇,那种求知欲被激发出来的样子,真是太让人欣慰了。这本书不仅仅是讲太空,更是巧妙地将历史和科学结合在了一起,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今天对宇宙的认知,是经过了漫长的人类探索之路。

评分

正版,书面是那种硬板的绘本,没有味道,值得购买

评分

京东自营,值得信赖!

评分

京东买书很方便,借机囤了很多喜欢的书,快递也很贴心。

评分

孩子喜欢大海和恐龙,所以爱不释手,从宇宙起源开始,感觉有很多都是大人不知道的,还不错,就是画风有些幼稚

评分

趁做活动先屯着,以后再看。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还差两本,以后来凑齐

评分

宝贝很喜欢这套书,知识讲述全面,插画也很漂亮

评分

宝贝很喜欢这套书,知识讲述全面,插画也很漂亮

评分

还没看书的内容,不过,儿子喜欢这类交通工具,了解这些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