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赵朴初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一生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地追求进步、探索真理,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赵朴初传》全面、详尽地讲述了赵朴初先生出生于四代翰林与佛门之家,以其渊博的知识,极深的佛学造诣,出色的领导才能,在长期的佛教领导工作中,提出了佛教“三圆融”、“报四恩”等重要主张,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教的恢复发展与复兴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过人的智慧,大力开展中外友好交流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活动,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贡献,人称其为20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他大力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把佛教的精神思想圆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之中……
《赵朴初传》内容详实、独特,文字流畅,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及书法墨宝,并由一诚法师、传印法师、智慧法师倾情作序,学诚法师题写书名,堪称*完整、*真实、具感染力的赵朴初先生人生传记。
作者简介
倪强,1938年生,河北涞水县人,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曾任公安部政治部负责人、二局主要负责人。调中佛协后,曾任中国佛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务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兼教务部主任和南京金陵刻经处主任。曾多次到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开展联谊活动。退休后曾撰写和编辑出版了《赤子佛心赵朴初》、《赵朴初墨迹选》、《赵朴初墨宝精选》等书。
黄成林,1939年4月生,河北固安人。专科毕业。1999年从承德民族师院附中退休,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多年来,教耕之余,笔耕未辍,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随笔、译品之类。近年来,广泛涉猎了佛学著作,研读了一些佛教典籍,并撰写了一些著述。
目录
序言一·一诚
序言二·傅印
序言三·智慧
前言
第一章 儒佛一脉诗书传家
一、状元公赵文楷
二、四代翰林
三、状元府
四、世太史第
五、赵公馆
六、父亲赵炜如
七、母亲陈仲碹
第二章 喜降人间茁壮成长
一、呱呱坠地
二、返状元府
三、鱼的故事
四、敢于担当
五、才思敏捷
六、哑姐默初
七、打抱不平
八、俭是美德
九、佛缘殊胜
十、志存高远
第三章 苏沪求学转瞬七载
一、关氏姐弟
二、姨舅之爱
三、选择学校
四、良师益友
五、建同乡会
六、声援“五卅”
七、中途辍学
第四章 觉园疗养皈依佛门
一、参加护法
二、暂别觉园
三、皈依佛门
四、广结挚友
第五章 慈善济民鞠躬尽瘁
一、抢救伤员
二、收容难民
三、送“垦荒”者
四、救助河南
五、办教养院
六、建少年村
第六章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一、拒绝合作
二、巧妙安排追悼会
三、为鲁迅送葬
四、参与创建“民进”
五、编《大藏经》
六、太虚大师圆寂
第七章 奋发工作喜迎解放
一、一首催人奋进的短诗
二、成立宣传队
三、保护地下党干部
四、组建学生纠察队
五、欣见“胜利之师睡马路”
第八章 万象更新勇挑重担
一、上海小聚
二、北上参政议政
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临救会”
四、经历“三反”
五、筹建民进南京分会
六、顾廷龙求援与陈市长索字
第九章 工作需要定居北京
一、和诗盛赞新中国
二、筹建“佛协”
三、“刻经处”与“三时学会”
四、圆瑛大师示寂
五、定居北京
第十章 铺和平路架谊桥梁
一、送日药师佛
二、纪念鉴真
三、舍利赴缅巡展
四、佛牙在锡兰
五、在印开盛会
六、复兴佛诞地
七、与国王的佛缘
八、中泰两大盛事
九、参加开罗亚非团结大会
第十一章 抑恶扬善爱憎分明
一、支持抗美援朝
二、拥护根本大法
三、怒斥达赖叛国集团
四、狠批卡比尔
五、弘扬佛教正信
六、《京都宣言》伸张正义
七、声援越南南方佛教徒的斗争
八、《某公三哭》振民心
九、长诗盛赞红旗渠
第十二章 亲朋挚友情意无尽
一、父亲离世
二、同道郑颂英
三、教友丁光训
四、文友谢冰心
五、学者梁漱溟
六、战友雷洁琼
七、楷模周总理
第十三章 十年浩劫雪压青松
一、特殊年代的“快乐学院”
二、对陈老总尽一份责任
三、“文革”中的外事工作
四、横眉冷对“四人帮”
第十四章 剪除四凶拨乱反正
一、难忘一九七六
二、离京调研
三、访日十八天
四、鉴真首次回国省亲
五、共筹佛教复兴
六、率团访美
七、荣膺中佛协会长
八、举办展览,为教正名
第十五章 续佛慧命重振宗风
一、佛教的春天
二、放歌五台
三、殷殷劝公
四、护持普陀
五、关爱中华首刹
六、光孝重光
七、新建弘法寺
八、东林中兴
九、天坛大佛向北京
十、灵山大佛耀神州
十一、“相国”回归
十二、少林重振
十三、峨眉更秀
十四、柏林重兴
十五、九华新貌
十六、建玄奘三藏院
十七、佛指再现
十八、石经冠世
十九、“刻经”回生
二十、三湘树新风
二十一、尼泊尔建中华寺
二十二、藏传佛教得春雨
二十三、南传佛教展新容
二十四、不拘一格育僧才
二十五、倡导“人间佛教”
二十六、提出“佛教是文化”
二十七、坚持佛教“三圆融”
第十六章 悲心深愿慈济群生
一、义卖赈灾
二、播撒爱心
三、兴教助学
四、胜似家人
第十七章 同道情深高山仰止
一、与十世班禅大师
二、与一诚法师
三、与传印法师
四、与学诚法师
五、与清定法师
六、与明暘法师
七、与真禅法师
八、与隆莲法师
九、与觉光法师
十、与星云法师
十一、与宏船法师
十二、与大西良庆长老
第十八章 文化传承视为己任
一、一份提案三封信
二、书法驰名四海
三、诗歌享誉五洲
四、翰墨广结善缘
五、当代中华道德楷模
第十九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喜迎香港回归
二、心系祖国统一
三、揭批“法轮功”
四、怒斥北约暴行
五、“黄金纽带”构想
六、人在米寿之年
七、床板、鸡蛋、滑竿
八、坚持“反求诸己”
九、故乡情比海深
十、仁者养生之道
第二十章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一、举世同声哀悼
二、逝者风范长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赵朴初传》:
一、状元公赵文楷
数九寒天,地冻三尺,早晨山上山下一片白霜,偶尔天空飞过几只因冻馁而沉默的瘦麻雀、地上窜出几只孤零零的野兔,这个世界才显出些许生气。
太阳刚刚从东边露出苍白的脸,只见从安徽省太湖县玉望村走出一支送行的队伍。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进京赶考的贫穷举子,穿着蓝色的棉衫。他贫寒,家中时有断炊之虞,所以川资都是由亲戚、邻里周济的。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赴京参加会试了,前三次均名落孙山。队伍踽踽而行,已经离开村口二三里路了。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妻子默默地走在人群里。一个远房弟弟替他挑着一对油漆过的黄色木书箱。五六个同榜中举的举人也来送行,他们谈的自然是有关考试的事情。几个孩子蹦蹦跳跳,不时捡起路边的石子向远方抛去。
不少富家子弟准备考试都是在京城租房长年居住,几乎都有书童相伴。而他,平日要干些文书、塾师之类的事,挣钱养家。而京试时间大都安排在春天,称为“春试”,所以从安徽的大别山区赶往京城,只好隆冬时节出发,一路晓行夜宿,到京城才能不误考期。
分别的时候到了。举子接过书挑子放到自己肩上,独自三步一回头地慢慢向前走去。其他人原地站着一动没动地目送远行人。
前面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小木桥,他担担走过后,桥突然垮塌,众人看后大惊,纷纷跑了过去七嘴八舌地议论,都认为是不祥之兆,主张不去参加明年的考试,以后再做打算。举子本人也心生狐疑,是去还是不去,一时拿不定主意。
此时,举子的母亲高声说道:“古人打仗有破釜沉舟之说,我儿此去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吉星高照、金榜题名。好兆头啊,好兆头!踩断旧桥换新桥,脱下蓝衫换紫袍。”
听完母亲的话,举子担担毅然前行。
数月后,他顺利通过会试。殿试结束,被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
此位状元公正是本传传主赵朴初的六世祖赵文楷。
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他是赵氏家族史上一个承上启下,有开天辟地之功的关键性人物。赵文楷之后,接连又有三代翰林问世,从而使赵氏宗族形成世代相袭的良好家风。在此环境中,赵朴初——这一经天纬地人物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
赵文楷高中殿试一甲一名开科状元,嘉庆皇帝赐诗褒奖:
赐赵文楷
丙辰吁俊典依前,教养菁莪六十年。
寿宇作人昭化洽,金阶选士听胪传。
榜悬龙虎彤墀进,云护旌旗紫轪连。
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嘉庆皇帝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对新科状元赵文楷寄予的厚望。其原因何在呢?这还得从当时大的政治环境说起。
乾隆晚年,政治窳败、官员贪腐、社会矛盾激化已见端倪。年迈的乾隆力不从心,发誓:在位时间决不超过祖父康熙。于是他在嘉庆一年(1796年),85岁时,禅位于永琰,改元嘉庆。乾隆本人做了太上皇。宰相和珅趁乾隆身体逐渐衰微,大权独揽。嘉庆帝一切看在眼里,但又投鼠忌器,只能不露声色、韬光养晦、积累人脉、以待将来。嘉庆钦点出身寒微、毫无背景的赵文楷为状元还有另外一层缘由。那些豪门出身的学子,其家庭和当朝宰相和坤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能放心地把哪个作为左膀右臂呢?
四年后(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和珅自尽,并一举将和家抄没,竟得白银两亿三千多万两,相当大清国十年赋税的总和。所以有“和砷倒、嘉庆饱”之说。
和珅在相位时,对“三鼎甲”状元赵文楷、榜眼汪守和、探花帅承瀛极尽拉拢利诱之能事。据杨钟羲《雪桥诗话》记载:“介山通籍时,和相欲使为弟子,适广东学政出,日,一甲三人谁来我门,即以此与之。介山及汪巽泉(守和)、帅仙洲(承瀛)皆不往。”后来和砷使人转送钱财,均被拒收。从而可以看出赵文楷等三人的正直清廉和政治远见。
对六世祖殿试高中榜首一事,赵朴初一次回乡时对身边人说:“我也常想,这样的穷乡僻壤,怎么就能考出个状元?”对此,不同人的回答会见仁见智:风水先生一定说,阳宅祥瑞或坟山灌气;星相学家会说,文曲星下凡;而慈善家会说,前几代人积德行善,福荫后世……但众所周知,一个人成才乃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和本人努力的结果。孩子出生后受父母、家庭的影响,再后求学、工作,受师友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乃至人生观。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个人的努力起决定性作用。“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古今概莫能外。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赵文楷的幼年和童年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
赵文楷之父赵学浩(字佩两,号恪亭)自幼读书非常刻苦,小小年纪便有文名。平时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写文章挥笔而就,但乡试屡屡不中。其著作有《艺制》百篇和《西蜀游草》二卷(不存)。因父亲赵像贤(字崇义,号一泉)为官清廉,乐善好施,无钱照顾家人,所以赵学浩生活清苦,以为人教书谋食,年仅40而殁。生长在这个家庭的赵文楷,从小就记忆超人,初露才华,胸怀大志。6岁时,祖父从四川回家,对赵文楷说:“听说你上学两年来很用功、进步快,但不知实际怎样?”赵文楷说:“请您老人家出题。”祖父指了指窗外落在树上的一只百舌鸟。聪明机敏的孙子马上吟出一首《咏百舌鸟》:
桃花红未了,百鸟闹春晓。
能做百般声,枝头压众乌。
祖父大喜过望日:“吾儿当魁天下矣。”
7岁时,赵文楷作《咏荷花》诗:
一叶复一叶,千枝更万枝。
昨夜沾雨露,开遍凤凰池。
……
前言/序言
赵朴初同志生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亲密的朋友赵朴初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赵朴初同志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后,任上海安通运输公司、上海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赵朴初同志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他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爱国宗教界的代表。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朴初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年轻的赵朴初同志亲眼目睹了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广大农民蒙受苦难,从而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他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300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上海沦陷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新四军联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陆续送往苏南、苏北等地参加抗战。1938年他参加了职业界救亡组织上海益友社并担任理事长,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星二聚餐会及其核心组织星六聚餐会,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抗战胜利后。赵朴初同志痛恨国民党反动独裁的黑暗统治,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了上海的解放。50年代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赵朴初同志在担任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期间,为华东地区和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安定群众生活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同志号召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周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在民族危亡时刻,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赵朴初同志义无反顾地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站到一起,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情操。
赵朴初同志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同志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赵朴初同志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朴初同志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问答》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经过漫长的求索,他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最能代表中国劳苦大众的意志和利益,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社会。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初同志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充分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指出: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徒则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积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他告诫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干涸的。赵朴初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赵朴初同志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和工作,坦诚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他积极促进全国各宗教界的团结和稳定。他热情支持十世班禅为发展藏传佛教文化,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境外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他积极拥护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报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十一世班禅,并热情关心十一世班禅的培养教育工作。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朴初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1951年,赵朴初同志代表中国佛教界主动送观音像给日本佛教界,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随即,日本佛教界发起了护送中国二战时期在日殉难烈士骨灰归回祖国的活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赵朴初同志多次以团长身份出席禁止原子弹氢弹保卫和平的大会。1961年3月,他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前应邀参加泰戈尔诞辰百周年纪念大会。当场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某些反华势力突然发动的恶意攻击,赵朴初同志维护国家尊严的举动,赢得场内一片掌声和各代表团的热烈祝贺,陈毅副总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62年,赵朴初同志倡议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日本佛教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广泛宣传中日友好传统。1980年,他推动和组织了鉴真和尚塑像回中国探亲活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往来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1993年,赵朴初同志提出佛教是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黄金纽带”的构想,得到韩国和日本佛教界一致认同,轮流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召开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宗教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联系广泛的积极作用,向世界人民广泛宣传了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赵朴初同志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开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联系,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1999年7月,当李登辉逆世界和平之潮流,悖中华民族统一之意志,公然鼓吹“两国论”时,已届耄耋高龄、久卧病榻的赵朴初同志,郑重发表谈话,严厉谴责李登辉的
赵朴初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朴初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