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美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大概是因为我们其实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件事?我们常常对自己默默念叨着“我要控制我自己”“吃完这一口一定没有下一口”“明天就去健身房”;我们偶尔也会公开表示自己的减肥计划,希望通过邀请亲朋好友的关注来监督自己的瘦身事业……而大部分时间,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遗忘,放弃了最初的目标,转身投向了充满诱惑力的、名为“放纵”的怀抱。那么是不是所有人的减肥历程,都是从“坚持到放弃”?这次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吧。
文艺风象·徒伤悲的事》是落落主编的杂志《文艺风象》2017年第5本特辑。
希望大家以自信、健康而美丽的姿态与夏天共处,是我们制作本期特辑的初衷,因此我们特地为本期主题邀请到了超模奚梦瑶,这位全亚洲第四位登上“维多利亚的秘密”秀场的模特,这位美丽而努力的女孩,将为大家带来真诚而实用的嘉宾访谈内容。本期流行人物,是创意团队大忘路,这个由少女心001、排版002、保安007三人组成的创意团队,自2015年以犀利的文笔风格在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擅长用简洁犀利的文字,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
落落,“校园女王”,人气青年作家。落落的作品拥有美好的少女情怀,以独特的文学方式改变着新生代文学的面貌,她创造了一个与当前流行的青春阅读迥异的艺术世界。由她主编的文艺生活杂志《文艺风象》也凭借着清新治愈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打破了时下商业杂志的固有格局,开创出一片专属于文艺青年的美好天地。并长期在YMS等网上书城的同类杂志销量排行榜中独占鳌头。
卷头
P4 梦境成真
P6 徒伤悲的事
领衔
P16 同超模一起,享『瘦』一夏·奚梦瑶独家专访
散文
P020 胖,就不痛了吗/战争与和平/假装的一本正经/最温柔的太阳/用比较舒服的姿态生活/大象的掌纹
海报
P38 精灵手贴30
诠释
P42 瘦身,也许没那么难!
P60 美食热量图鉴
P66 控制自己其实没那么难
P68 那些忽胖忽瘦的明星
P72 4:3 or 16:9
P76 低卡美味两不误
演绎
P82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P86 爱你自己,好好吃饭
P90 食草兽
测试
P92 瘦了!瘦了!
号外
P94 颓着颓着也就习惯了
流行
P96 城市日记
P98 城市话题
P99 重点推荐
P100 人物·大忘路独家专访
P102 GOODS·世纪恋爱“物”语
专栏
P104 女王和小丑|恒殊|
P105 流言电影院|图宾根木匠|
P106 鲸骨火箭|小姬AI |
小说
P108 无期之梦与拼插玩具|麦璎|
连载
P114 白昼梦航线 第三章|曹小优|
P120 兔子轮渡 第三章|陈奕潞|
P128 来坐·摩登复古庭院11
突然听到的这首歌唱着“比起去年,更多的花,像音乐一般盛开,这个梦真的实现的话,到底有什么会改变呢”。而前一秒自己正在投入地想,此时此刻,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痛苦地向欲望投降呢,他们放弃了良久的坚持,在一身轻松与如坠深渊两的喜悲中向欲望投降。
所以到底还是事关“欲望”的话题啊。可以触得到摸得着东西也好,而后它们又常常被引申向触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让人忽而就苍茫地伤感起来,开始想一些非常辽阔的大词语,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再也赢不得一次胜利。因为,第一个蚁穴已然生成,很快它就要延伸出去蛛丝般的裂痕吧,当第一股欲望的水柱涌出,离全面决堤还要多久呢,被欲望的浪潮绝望地席卷覆盖。
第一个蚁穴?手边的那只巧克力布丁就是第一个蚁穴。
看网络上很多人分享着今天是坚持跑步的第15天,今天是忌甜点的第30天,今天是做深蹲的第35天,今天实在忍不住吃了一小块比萨但明天会忍耐回去的……这样的内容下面常常是鼓励的掌声。“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感觉得到的全是真心。看到和自己类似的个体,他们正在向人类最原始的生存习惯挑战,无论如何都觉得感动胜于其他吧。
这个地球上的人种,过去有多少万万年,将吃得饱饱的,躺平睡得香香的,作为最高的目标。因此到现在我们依然会渴望这样的时刻,并且将这个时刻无尽地延长下去,一个小时,半天,三天,一个月……这样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就这样消磨掉意志,慢慢地被毫无杀伤力的放纵感溺毙,也很好啊,也不应当为任何其他人所指摘。只不过在自己躺在放弃一切的浮萍上飘向混沌的天际时,看见从松软的梦境中挣扎摆脱,在河流里逆向游回岸上的人,他们要告别最舒适的沉沦了,要向根治在人性中的基因挑战,要去两岸的黝黑森林中搏命了——那个时刻,至少会为他们送上发自肺腑的掌声。
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抵抗欲望,毕竟它们多么可怕地,永远只和最甜美相关,指尖上的奶油,在勺子上盛成小山的巧克力,油炸鸡腿的皮上冒着滚烫的油泡,一个直接冠名为懒人沙发的陷阱,床是不是最强大的吸铁石?真的常常会想,啊,就这样吧,何必呢,那么辛苦,要从床上爬起来,要走过炎热的街道,脚底都走得发烫了,更可怕的是要爬到跑步机上,半个小时后就让人想要放弃了,汗水聚成涓流,浑身爬得痒。这个时候那些诱惑更是成倍放大,气满满的可乐,海盐黑摩卡味的新刨冰,想要瘫平在凉席上,一动不动。
向欲望投降的瞬间真的太轻松,因为我们又回到了以人的本性为准则的行为方式里。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大脑的每个指令,都渴望着轻松和舒服,所以在这样的标准下行事,真的没有那么深刻的痛苦。唯独是,看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例子,总有那样一群人,他们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他们那么厉害地抵御住了从最小的一勺糖开始的召唤,从那勺糖开始,到“今天要不就算了吧”的得过且过,到“我看这样也行”啊的自我安慰,他们是有可能看到他人看不见的风景的人,越过险阻的森林和高山,那一刻“梦境成真”。
最近总有一种陷入恋爱的感觉:
欲拒还迎,欲说还休,
在碰面的时候假装清高,
在别离之后陷入思恋的苦恼。
自己扭曲地选择了逃避,还命令朋友三箴其口:
不准提起TA!
不许制造我与TA相遇的机会!
不可以再让TA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涉足我的生活,破坏我的戒律!
然而,女之耽兮,不可脱啊。
空调下的火锅,下午茶托盘中的泡芙,电影院里的爆米花,深夜便利店里的雪糕……
每一个TA,最终还是诱惑着我张开了怀抱。
啊,伤悲啊,也就暂且忘记了吧。
这部作品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坦诚,撕开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妙而又疏离的关系。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令人心惊,仿佛能捕捉到角色内心最隐秘的颤抖和挣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时的那种克制与爆发的平衡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故事的节奏处理得非常巧妙,时而如涓涓细流般缓缓推进,让读者有时间去咀嚼那些生活中的琐碎与不易;时而又像骤然爆发的雷雨,将人物推向情感的临界点。它不是那种提供简单答案或廉价慰藉的读物,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那些不愿面对的困境和选择的代价。读完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种氛围中抽离出来,那种挥之不去的怅惘感,或许就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它成功地在你的心底种下了一颗关于“遗憾”的种子,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时常会回想起那些错过的、来不及挽回的瞬间。整本书的结构如同一个精密的迷宫,每一个转角都可能引向一个更深层的思考,让人欲罢不能,又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消化一下胸中的郁结。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转换得非常流畅自然,有时候你以为你在跟随主角的视角,下一刻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带入了某个配角的内心深处,这种多重视角的交织,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也使得“真相”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它探讨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和自我欺骗的普遍性,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版本去拼凑一个“可以接受”的现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对某种特定气味的精确捕捉,或是对特定光线角度的执着描绘,这些微小的笔触,如同DNA序列一样,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辨识度。这本书并不迎合主流市场的口味,它显得有些“晦涩”,有些“疏离”,但正是这份不迎合,才保证了它思想内核的纯粹和尖锐。它迫使你思考:你所坚信的那些人生的基石,究竟是事实,还是仅仅是你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而编织的美丽谎言?读完后,我感觉自己被某种巨大的、冰冷的温柔所包裹,那温柔来自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情节本身并不算跌宕起伏,它聚焦于那种缓慢腐蚀人心的日常琐事和人际张力。但正是这种“平淡”的表象下,蕴藏着让人难以承受的重量。作者对“时间”这一维度的处理堪称一绝,他似乎能将一秒钟拉伸成永恒,也能让十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般一闪而逝,而这一切都服务于表现人物在生命长河中那种被动漂流的宿命感。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于环境描写的力度,那些被反复提及的、略显陈旧的家具,那些窗外永恒不变的灰蒙蒙的天空,它们不仅仅是背景,它们是角色心理状态的物质投射,是禁锢他们的无形牢笼。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给你任何明确的道德指引,它只是冷静地展示了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各种变异形态。我读到某些段落时,甚至能闻到那种潮湿霉变的气息,感受到那种因为长期压抑而导致的生理上的不适。这是一种非常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要求读者放下评判,仅仅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去目睹一场无可避免的内部崩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带有“痛感”的,但这种痛并非来自故事情节的暴力冲击,而是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所带来的后知后觉。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们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古老哲学思辨的影子。书中关于“失去”的探讨,超越了一般的爱别离苦,上升到了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你读到的不是某个特定人物的悲剧,而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那种“求而不得”的永恒困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沉默”的运用,有些最关键的情绪和转折,不是通过激烈的对话完成的,而是通过大段的留白和人物对视时产生的无声交流来体现的,这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读到最后,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在翻阅一本记录着我人生中那些未曾说出口的遗憾的私人日记。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让你在疼痛中感到被理解,让你意识到,原来那些独处的、隐秘的挣扎,并非你一人独享的孤岛,而是人类经验的共同底色。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其实是抱着一种略带审视的、甚至有些挑剔的心态去翻开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同质化的叙事。然而,仅仅读了几章,我就被那种独特的叙事腔调牢牢抓住了。作者似乎完全不受传统文学规范的束缚,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体系,充满了跳跃的逻辑和突兀的意象组合,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不是线性的,更像是一种意识流的爆发,许多场景的转换是基于情感的联结而非物理时间的推移。我欣赏这种大胆的尝试,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甚至需要主动去填补那些被刻意留白的空白之处。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宏大而空泛的时代背景时,作者并没有采取宏观的俯视视角,而是选择紧紧贴合在个体卑微的日常体验上,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那种无力对抗命运的悲凉感,达到了极致的穿透力。书中的对话尤其精彩,充满了潜台词和言不由衷,每一次的唇枪舌剑背后,都藏着一整套未曾言说的规则和伤害。这绝对是一部需要反复品味的、充满文本肌理感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