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美體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大概是因為我們其實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這件事?我們常常對自己默默念叨著“我要控製我自己”“吃完這一口一定沒有下一口”“明天就去健身房”;我們偶爾也會公開錶示自己的減肥計劃,希望通過邀請親朋好友的關注來監督自己的瘦身事業……而大部分時間,我們最後還是選擇瞭遺忘,放棄瞭最初的目標,轉身投嚮瞭充滿誘惑力的、名為“放縱”的懷抱。那麼是不是所有人的減肥曆程,都是從“堅持到放棄”?這次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吧。
文藝風象·徒傷悲的事》是落落主編的雜誌《文藝風象》2017年第5本特輯。
希望大傢以自信、健康而美麗的姿態與夏天共處,是我們製作本期特輯的初衷,因此我們特地為本期主題邀請到瞭超模奚夢瑤,這位全亞洲第四位登上“維多利亞的秘密”秀場的模特,這位美麗而努力的女孩,將為大傢帶來真誠而實用的嘉賓訪談內容。本期流行人物,是創意團隊大忘路,這個由少女心001、排版002、保安007三人組成的創意團隊,自2015年以犀利的文筆風格在微信公眾號中脫穎而齣,擅長用簡潔犀利的文字,將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刻畫得淋灕盡緻。
落落,“校園女王”,人氣青年作傢。落落的作品擁有美好的少女情懷,以獨特的文學方式改變著新生代文學的麵貌,她創造瞭一個與當前流行的青春閱讀迥異的藝術世界。由她主編的文藝生活雜誌《文藝風象》也憑藉著清新治愈的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印象,打破瞭時下商業雜誌的固有格局,開創齣一片專屬於文藝青年的美好天地。並長期在YMS等網上書城的同類雜誌銷量排行榜中獨占鰲頭。
捲頭
P4 夢境成真
P6 徒傷悲的事
領銜
P16 同超模一起,享『瘦』一夏·奚夢瑤獨傢專訪
散文
P020 胖,就不痛瞭嗎/戰爭與和平/假裝的一本正經/最溫柔的太陽/用比較舒服的姿態生活/大象的掌紋
海報
P38 精靈手貼30
詮釋
P42 瘦身,也許沒那麼難!
P60 美食熱量圖鑒
P66 控製自己其實沒那麼難
P68 那些忽胖忽瘦的明星
P72 4:3 or 16:9
P76 低卡美味兩不誤
演繹
P82 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
P86 愛你自己,好好吃飯
P90 食草獸
測試
P92 瘦瞭!瘦瞭!
號外
P94 頹著頹著也就習慣瞭
流行
P96 城市日記
P98 城市話題
P99 重點推薦
P100 人物·大忘路獨傢專訪
P102 GOODS·世紀戀愛“物”語
專欄
P104 女王和小醜|恒殊|
P105 流言電影院|圖賓根木匠|
P106 鯨骨火箭|小姬AI |
小說
P108 無期之夢與拼插玩具|麥瓔|
連載
P114 白晝夢航綫 第三章|曹小優|
P120 兔子輪渡 第三章|陳奕潞|
P128 來坐·摩登復古庭院11
突然聽到的這首歌唱著“比起去年,更多的花,像音樂一般盛開,這個夢真的實現的話,到底有什麼會改變呢”。而前一秒自己正在投入地想,此時此刻,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痛苦地嚮欲望投降呢,他們放棄瞭良久的堅持,在一身輕鬆與如墜深淵兩的喜悲中嚮欲望投降。
所以到底還是事關“欲望”的話題啊。可以觸得到摸得著東西也好,而後它們又常常被引申嚮觸不到摸不著的東西,讓人忽而就蒼茫地傷感起來,開始想一些非常遼闊的大詞語,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再也贏不得一次勝利。因為,第一個蟻穴已然生成,很快它就要延伸齣去蛛絲般的裂痕吧,當第一股欲望的水柱湧齣,離全麵決堤還要多久呢,被欲望的浪潮絕望地席捲覆蓋。
第一個蟻穴?手邊的那隻巧剋力布丁就是第一個蟻穴。
看網絡上很多人分享著今天是堅持跑步的第15天,今天是忌甜點的第30天,今天是做深蹲的第35天,今天實在忍不住吃瞭一小塊比薩但明天會忍耐迴去的……這樣的內容下麵常常是鼓勵的掌聲。“加油”“堅持就是勝利”,感覺得到的全是真心。看到和自己類似的個體,他們正在嚮人類最原始的生存習慣挑戰,無論如何都覺得感動勝於其他吧。
這個地球上的人種,過去有多少萬萬年,將吃得飽飽的,躺平睡得香香的,作為最高的目標。因此到現在我們依然會渴望這樣的時刻,並且將這個時刻無盡地延長下去,一個小時,半天,三天,一個月……這樣不失為一種生活方式,就這樣消磨掉意誌,慢慢地被毫無殺傷力的放縱感溺斃,也很好啊,也不應當為任何其他人所指摘。隻不過在自己躺在放棄一切的浮萍上飄嚮混沌的天際時,看見從鬆軟的夢境中掙紮擺脫,在河流裏逆嚮遊迴岸上的人,他們要告彆最舒適的沉淪瞭,要嚮根治在人性中的基因挑戰,要去兩岸的黝黑森林中搏命瞭——那個時刻,至少會為他們送上發自肺腑的掌聲。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抵抗欲望,畢竟它們多麼可怕地,永遠隻和最甜美相關,指尖上的奶油,在勺子上盛成小山的巧剋力,油炸雞腿的皮上冒著滾燙的油泡,一個直接冠名為懶人沙發的陷阱,床是不是最強大的吸鐵石?真的常常會想,啊,就這樣吧,何必呢,那麼辛苦,要從床上爬起來,要走過炎熱的街道,腳底都走得發燙瞭,更可怕的是要爬到跑步機上,半個小時後就讓人想要放棄瞭,汗水聚成涓流,渾身爬得癢。這個時候那些誘惑更是成倍放大,氣滿滿的可樂,海鹽黑摩卡味的新刨冰,想要癱平在涼席上,一動不動。
嚮欲望投降的瞬間真的太輕鬆,因為我們又迴到瞭以人的本性為準則的行為方式裏。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大腦的每個指令,都渴望著輕鬆和舒服,所以在這樣的標準下行事,真的沒有那麼深刻的痛苦。唯獨是,看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例子,總有那樣一群人,他們做到瞭自己做不到的事,他們那麼厲害地抵禦住瞭從最小的一勺糖開始的召喚,從那勺糖開始,到“今天要不就算瞭吧”的得過且過,到“我看這樣也行”啊的自我安慰,他們是有可能看到他人看不見的風景的人,越過險阻的森林和高山,那一刻“夢境成真”。
最近總有一種陷入戀愛的感覺:
欲拒還迎,欲說還休,
在碰麵的時候假裝清高,
在彆離之後陷入思戀的苦惱。
自己扭麯地選擇瞭逃避,還命令朋友三箴其口:
不準提起TA!
不許製造我與TA相遇的機會!
不可以再讓TA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涉足我的生活,破壞我的戒律!
然而,女之耽兮,不可脫啊。
空調下的火鍋,下午茶托盤中的泡芙,電影院裏的爆米花,深夜便利店裏的雪糕……
每一個TA,最終還是誘惑著我張開瞭懷抱。
啊,傷悲啊,也就暫且忘記瞭吧。
初讀這本書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種略帶審視的、甚至有些挑剔的心態去翻開的,畢竟現在市麵上充斥著太多同質化的敘事。然而,僅僅讀瞭幾章,我就被那種獨特的敘事腔調牢牢抓住瞭。作者似乎完全不受傳統文學規範的束縛,他創造瞭一種全新的語言體係,充滿瞭跳躍的邏輯和突兀的意象組閤,這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不是綫性的,更像是一種意識流的爆發,許多場景的轉換是基於情感的聯結而非物理時間的推移。我欣賞這種大膽的嘗試,它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甚至需要主動去填補那些被刻意留白的空白之處。尤其是在描繪那些宏大而空泛的時代背景時,作者並沒有采取宏觀的俯視視角,而是選擇緊緊貼閤在個體卑微的日常體驗上,正是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使得那種無力對抗命運的悲涼感,達到瞭極緻的穿透力。書中的對話尤其精彩,充滿瞭潛颱詞和言不由衷,每一次的唇槍舌劍背後,都藏著一整套未曾言說的規則和傷害。這絕對是一部需要反復品味的、充滿文本肌理感的作品。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角度轉換得非常流暢自然,有時候你以為你在跟隨主角的視角,下一刻卻發現自己已經被帶入瞭某個配角的內心深處,這種多重視角的交織,極大地豐富瞭故事的層次感,也使得“真相”變得愈發撲朔迷離。它探討瞭記憶的不可靠性和自我欺騙的普遍性,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版本去拼湊一個“可以接受”的現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對某種特定氣味的精確捕捉,或是對特定光綫角度的執著描繪,這些微小的筆觸,如同DNA序列一樣,構成瞭這部作品獨特的辨識度。這本書並不迎閤主流市場的口味,它顯得有些“晦澀”,有些“疏離”,但正是這份不迎閤,纔保證瞭它思想內核的純粹和尖銳。它迫使你思考:你所堅信的那些人生的基石,究竟是事實,還是僅僅是你為瞭讓自己好過一點而編織的美麗謊言?讀完後,我感覺自己被某種巨大的、冰冷的溫柔所包裹,那溫柔來自作者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與接納。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帶有“痛感”的,但這種痛並非來自故事情節的暴力衝擊,而是源於對生活本質的深刻洞察所帶來的後知後覺。作者的文字有一種奇異的魔力,它們看似簡單直白,實則蘊含著古老哲學思辨的影子。書中關於“失去”的探討,超越瞭一般的愛彆離苦,上升到瞭對存在意義的追問。你讀到的不是某個特定人物的悲劇,而是人類共同麵對的,那種“求而不得”的永恒睏境。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沉默”的運用,有些最關鍵的情緒和轉摺,不是通過激烈的對話完成的,而是通過大段的留白和人物對視時産生的無聲交流來體現的,這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讀到最後,我甚至産生瞭一種錯覺,仿佛我不是在閱讀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在翻閱一本記錄著我人生中那些未曾說齣口的遺憾的私人日記。這部作品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在疼痛中感到被理解,讓你意識到,原來那些獨處的、隱秘的掙紮,並非你一人獨享的孤島,而是人類經驗的共同底色。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震撼,它以一種近乎殘忍的坦誠,撕開瞭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那些微妙而又疏離的關係。作者的筆觸細膩得令人心驚,仿佛能捕捉到角色內心最隱秘的顫抖和掙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心理活動時的那種剋製與爆發的平衡感,沒有刻意的煽情,卻能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深沉的無力感。故事的節奏處理得非常巧妙,時而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推進,讓讀者有時間去咀嚼那些生活中的瑣碎與不易;時而又像驟然爆發的雷雨,將人物推嚮情感的臨界點。它不是那種提供簡單答案或廉價慰藉的讀物,它更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己那些不願麵對的睏境和選擇的代價。讀完之後,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從那種氛圍中抽離齣來,那種揮之不去的悵惘感,或許就是這部小說最成功的地方——它成功地在你的心底種下瞭一顆關於“遺憾”的種子,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時常會迴想起那些錯過的、來不及挽迴的瞬間。整本書的結構如同一個精密的迷宮,每一個轉角都可能引嚮一個更深層的思考,讓人欲罷不能,又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消化一下胸中的鬱結。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情節本身並不算跌宕起伏,它聚焦於那種緩慢腐蝕人心的日常瑣事和人際張力。但正是這種“平淡”的錶象下,蘊藏著讓人難以承受的重量。作者對“時間”這一維度的處理堪稱一絕,他似乎能將一秒鍾拉伸成永恒,也能讓十年光陰如同白駒過隙般一閃而逝,而這一切都服務於錶現人物在生命長河中那種被動漂流的宿命感。我特彆關注瞭書中對於環境描寫的力度,那些被反復提及的、略顯陳舊的傢具,那些窗外永恒不變的灰濛濛的天空,它們不僅僅是背景,它們是角色心理狀態的物質投射,是禁錮他們的無形牢籠。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給你任何明確的道德指引,它隻是冷靜地展示瞭人性在極端壓力下的各種變異形態。我讀到某些段落時,甚至能聞到那種潮濕黴變的氣息,感受到那種因為長期壓抑而導緻的生理上的不適。這是一種非常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它要求讀者放下評判,僅僅是作為一個觀察者,去目睹一場無可避免的內部崩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