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大美中国”丛书疏理并建构了一部“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审美文化史”,为国内同类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神美隐现:史前˙夏商卷》为我们展现了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和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
习近平最近两次关于教育的讲话都提及了要重视中国基础教育中的美育。
在西方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一部全面展现我国传统审美力的丛书,对走出盲从西方审美标准的怪圈,重拾我们自己的华夏审美力是很有价值的。
《神美隐现:史前˙夏商卷》全书通过对我国史前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秦汉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全书文字通畅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从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难度。
陈炎,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副校长、著名美学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廖群,女,1959生于济南,祖籍湖南。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方向。
我一向对那些能够将枯燥历史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故事的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就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将历史人物、事件,甚至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够听到夏朝宫廷里奏响的编钟之声,看到商朝贵族在祭祀仪式上的庄重神情。作者在描述每一个场景时,都像是在讲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充满了张力,充满了情感。那些考古发现的细节,被巧妙地融入到叙事之中,一点点揭示出那个遥远时代的神秘面纱。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一些重要历史节点时,那种拨云见日般的逻辑推演,让人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为历史的复杂和精妙而赞叹。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在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完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纸质感,带着淡淡的亚麻纤维纹理,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某种史料残卷。整体色调偏向沉静的青铜绿和古朴的陶土红,上面雕刻着一些模糊却又充满力量的图腾式纹样,让人一看就心生好奇。打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没有丝毫廉价感。装帧牢固,哪怕经常翻阅,也不必担心书脊松散。书中的插图部分更是让人惊艳,虽然不是那种色彩斑斓的写实风格,但寥寥几笔勾勒出的甲骨文、青铜器纹饰,以及一些抽象的壁画风格图案,却有着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并且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为阅读体验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作者在版式设计上也颇为用心,文字间距、行距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十分舒适,不会有拥挤感。即使是作为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它也具备了很好的收藏价值和审美意义,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人名堆砌的纪录。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曾经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重新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我看到了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们的智慧与困境,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与挣扎。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让我对我们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感。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和古人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那个久远而又神秘的时代,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东西。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深入研究史料的基础上,还广泛借鉴了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了一次跨学科的整合。他对夏商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习俗的解读,都非常鞭辟入里,触及到了最核心的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史料模糊不清、争议较大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他不会轻易下定论,而是会呈现多种可能性,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让读者在跟随他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愉悦。它不是一本只告诉你“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引导你思考“为什么”和“如何是”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可以说是我近年来读到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之一。它既有学者般的严谨考究,又充满了文学家的细腻笔触。作者遣词造句,绝不落俗套,常常能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读者豁然开朗。比如,在描述夏朝早期政治格局时,作者用“如同巨石初坠,涟漪层层荡开”来比喻,一下子就将那种初创时期的不稳定与影响的扩散描绘出来。又比如,在探讨商朝的宗教信仰时,作者引用了大量古籍中的诗句和传说,将那些扑朔迷离的神话故事,解读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文字的节奏感也掌握得非常好,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沉婉转,随着内容的推进,情绪也自然地起伏跌宕。我常常会在某个句子前停下来,反复品味其精妙之处,甚至会因为一句精彩的叙述,而对整个章节的理解产生升华。
评分太贵,国家给农业、公用事业等等补贴,为什么不给文化类严肃的出版物补贴?短视啊!
评分品相很好,京东物流一直很速度,没有赶上活动买,不过因为很喜欢。
评分好书!最后两本买齐了。京东商城不错
评分家里书大多来自京东,又买了许多。慢慢看
评分在书店看到后,就立刻对它们长草了,马上下单,付款,比书店便宜太多了。之前由于送货信息一直没有变化,我还以为要过很久才能收到,没想到第三天晚上就到了,真的很开心。?
评分美育好书!信赖京东!
评分书是小32开精装,彩色印刷,看起来很不错
评分《辽史》一书因成书仓促,书中记事不完全、混乱之处颇多。《辽史补注》是陈述先生利用碑志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辽、使金的资料对《辽史》进行补注,成稿历时数十年。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正误、补缺、补歧义、存类事。本书除了钩辑资料、考订史实,还为《辽史》补“选举”、“艺文”等志,同时增补140余位辽人传记,并把古今解释契丹语的有关资料汇集在一起,成“国语解补”,@丰富了一向简陋的《辽史》内容。本书征引书目八百种以上,网罗宏富,编排有法,为“集辽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陈寅恪先生在早年为是书所撰序言中盛赞道:“《补注》之于《辽史》,亦将如裴《注》之附陈《志》,并重于学术之林。” 陈述先生的遗稿整理工作,一直受到学界关注。《辽史补注》是陈述先生极重要的遗著,始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到1992年先生去世之前才基本得以完成,可谓倾尽毕生精力。在此期间不断修改补充,其功力之深,在当代史学家中实属罕见。现在这部著作终于出版,希望可以弘扬学术,嘉惠学林。
评分在西方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一部全面展现我国传统审美力的丛书,对走出盲从西方审美标准的怪圈,重拾我们自己的华夏审美力是很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