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頻技術及應用

數字音頻技術及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明 著
圖書標籤:
  • 數字音頻
  • 音頻技術
  • 音頻處理
  • 信號處理
  • 音樂技術
  • 錄音工程
  • 聲音設計
  • 音頻應用
  • 多媒體技術
  • 音頻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7411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1882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概念清晰、深入淺齣、通俗易懂、難易適中、適閤教學。在介紹信源編碼時,不是簡單地復製國際標準,二是著重講述人咧的聽覺特性、壓縮編碼的原理及方法,各種標準的産生背景、特點及應用領域。
★ 實用性強,適用麵寬。能滿足大多數院校的教學需求。

內容簡介

本書從基礎理論到專業知識,從基本原理到實際係統和仿真設計,從簡單到復雜,深入淺齣、圖文並茂、有案有例、係統地介紹瞭音頻信息處理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簡要算法。本書共有十章,包括緒論、音頻信息處理與識彆係統、音頻信息采集與數字化、音頻信息變換、音頻信息編碼、音頻信息濾波、音頻信息增強、音頻信息的信噪分離、音頻信息的分割與閤成、音頻信息的編輯。
本書可以作為從事通信與信息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信息技術與電子工程、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技術、自動化與智能化、生物醫學工程等方麵的教學、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目錄

前言1
第1章緒論4
1.1.序言4
1.2.聲學基礎6
1.3.人類聽覺感知基礎10
1.3.1.人類聽覺感知係統10
1.3.2.人類聽覺感知的特性12
1.3.3.人類聽覺感知效應13
1.3.4.人類聽覺感知力與評價14
1.4.音頻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14
1.5.本章小結16
第2章音頻信息處理與識彆係統18
2.1.音頻信息處理與識彆係統結構18
2.2.音頻信息處理與識彆硬件係統19
2.3.音頻信息處理與識彆軟件係統21
2.4.音頻信息處理軟件係統23
2.5.音頻信息識彆軟件係統24
2.6.本章小結26
第3章音頻信息采集與數字化28
3.1.概述28
3.2.聲音傳感器28
3.3.前置放大器31
3.4.A/D模數轉換器35
3.5.音頻信息采樣39
3.5.1.等間隔周期的綫性采樣40
3.5.2.非等間隔非周期的非綫性采樣43
3.6.音頻信息量化45
3.6.1.等間隔綫性量化函數45
3.6.2.非等間隔非綫性量化函數46
3.6.3.非等間隔自適應量化函數47
3.7.音頻信息的描述48
3.7.1.時間域描述48
3.7.2.頻率域描述49
3.7.3.軟件域描述49
3.8.音頻信息文件格式49
3.9.本章小結51
第4章音頻信息變換55
4.1.正交變換55
4.2.傅裏葉變換56
4.2.1.一維連續傅立葉變換56
4.2.2.二維連續傅立葉變換57
4.2.3.一維離散傅立葉變換57
4.2.4.二維離散傅立葉變換58
4.2.5.矩陣與快速傅立葉變換59
4.2.6.快速傅裏葉變換60
4.2.7.傅立葉變換的性質61
4.3.餘弦變換63
4.3.1.一維連續餘弦變換63
4.3.2.二維連續餘弦變換64
4.3.3.一維離散餘弦變換64
4.3.4.二維離散餘弦變換65
4.3.5.矩陣與快速餘弦變換66
4.4.沃爾什變換68
4.4.1.一維沃爾什變換68
4.4.2.二維沃爾什變換72
4.4.3.快速沃爾什變換。73
4.4.4.沃爾什變換的性質74
4.5.哈爾變換77
4.5.1.一維哈爾變換77
4.5.2.二維哈爾變換80
4.5.3.哈爾函數的性質81
4.5.4.快速哈爾變換81
4.6.Gabor變換83
4.6.1.一維連續Gabor變換83
4.6.2.一維連續Gabor變換的另一種形式85
4.6.3.一維離散Gabor變換86
4.6.4.二維連續Gabor變換86
4.6.5.二維離散Gabor變換87
4.6.6.Gabor變換的性質87
4.7.小波變換88
4.7.1.一維連續小波變換89
4.7.2.一維離散小波變換92
4.7.3.二維連續小波變換94
4.7.4.二維離散小波變換95
4.7.5.快速小波變換95
4.7.6.小波變換的性質96
4.8.KL變換98
4.8.1.KL變換98
4.8.2.KL變換的性質100
4.9.希爾伯特變換100
4.9.1.連續信號的Hilbert變換100
4.9.2.離散信號的Hilbert變換102
4.10.本章小結103
第5章音頻信息編碼106
5.1.概述106
5.2.霍夫曼編碼106
5.3.仙農-範諾編碼110
5.4.算數編碼113
5.5.行程編碼116
5.6.LZW編碼117
5.7.餘弦變換編碼120
5.8.小波變換編碼122
5.9.矢量量化編碼124
5.10.預測編碼127
5.11.PCM編碼130
5.12.子帶編碼131
5.13.國際編碼標準132
5.14.本章小結135
第6章音頻信息濾波140
6.1.概述140
6.2.低通濾波141
6.2.1.理想低通濾波141
6.2.2.指數低通濾波142
6.2.3.梯形低通濾波143
6.2.4.高斯低通濾波144
6.2.5.巴特沃爾斯低通濾波145
6.3.高通濾波145
6.3.1.理想高通濾波145
6.3.2.指數高通濾波147
6.3.3.梯形高通濾波148
6.3.4.高斯高通濾波149
6.3.5.巴特沃爾斯高通濾波150
6.4.帶通濾波150
6.4.1.理想帶通濾波150
6.4.2.指數帶通濾波152
6.4.3.梯形帶通濾波153
6.4.4.高斯帶通濾波154
6.4.5.巴特沃爾斯帶通濾波155
6.5.帶阻濾波156
6.5.1.理想帶阻濾波156
6.5.2.指數帶阻濾波157
6.5.3.梯形帶阻濾波159
6.5.4.高斯帶阻濾波159
6.5.5.巴特沃爾斯帶阻濾波160
6.6.梳狀濾波161
6.6.1.理想梳狀濾波161
6.6.2.指數梳狀濾波161
6.6.3.梯形梳狀濾波162
6.6.4.高斯梳狀濾波162
6.6.5.巴特沃爾斯梳狀濾波163
6.7.頻域濾波器的參數164
6.8.復原濾波166
6.9.時域濾波169
6.9.1.均值濾波169
6.9.2.中值濾波170
6.9.3.微分濾波171
6.9.4.積分濾波172
6.9.5.微分積分濾波172
6.9.6.綫性組閤濾波173
6.9.7.高斯-拉普拉斯濾波173
6.9.8.Gabor濾波174
6.10.卡爾曼濾波174
6.10.1.卡爾曼濾波175
6.10.2.擴展的卡爾曼濾波176
6.11.本章小結178
第7章音頻信息增強181
7.1.概述181
7.2.時間域增強181
7.2.1.加減增強181
7.2.2.乘除增強182
7.2.3.綫性增強182
7.2.4.指數增強182
7.2.5.對數增強183
7.2.6.冪函數增強183
7.2.7.高斯增強183
7.2.8.巴特沃爾斯增強183
7.2.9.平滑增強184
7.2.10.銳化增強184
7.3.頻率域增強185
7.3.1.加減增強185
7.3.2.乘除增強185
7.3.3.綫性增強186
7.3.4.指數增強186
7.3.5.對數增強186
7.3.6.冪函數增強187
7.3.7.高斯增強187
7.3.8.巴特沃爾斯增強187
7.3.9.平滑增強187
7.4.直方圖增強189
7.4.1.概率統計直方圖189
7.4.2.時域幅度直方圖增強190
7.5.模式增強196
7.5.1.加減增強197
7.5.2.乘除增強197
7.5.3.綫性增強197
7.5.4.指數增強198
7.5.5.對數增強198
7.5.6.冪函數增強198
7.5.7.高斯增強199
7.5.8.巴特沃爾斯增強199
7.5.9.平滑增強199
7.5.10.銳化增強200
7.5.11.微分銳化增強200
7.5.12.微分積分銳化增強200
7.6.特殊效果增強200
7.6.1.延時增強201
7.6.2.迴聲增強迴聲201
7.6.3.混響增強203
7.6.4.調製增強205
7.7.本章小結207
第8章音頻信息的信噪分離208
8.1.概述208
8.2.時間域分離208
8.2.1.微分信噪分離208
8.2.2.積分信噪分離209
8.3.頻率域分離209
8.3.1.高通濾波譜減信噪分離210
8.3.2.低通濾波譜減信噪分離210
8.3.3.帶阻濾波譜減信噪分離210
8.4.變換域信噪分離211
8.4.1.直方圖變換信噪分離211
8.4.2.Gabor變換信噪分離212
8.4.3.小波變換信噪分離214
8.5.噪聲對消215
8.5.1.噪聲模型216
8.5.2.噪聲對消220
8.5.3.RLSE算法224
8.6.本章小結225
第9章音頻信息的分割與閤成228
9.1.概述228
9.2.端點檢測的分割228
9.2.1.功率譜單閾值法229
9.2.2.局部最小平均功率法230
9.2.3.功率譜雙峰榖點法232
9.2.4.功率譜多峰榖點法234
9.3.包絡檢測的分割236
9.3.1.檢波法包絡檢測237
9.3.2.低通濾波法包絡檢測238
9.3.3.極值定理法包絡檢測240
9.3.4.包絡檢測目標分割244
9.4.Gabor濾波和變換的分割244
9.4.1.Gabor濾波的目標信息分割245
9.4.2.Gabor變換的目標信息分割246
9.5.小波變換的分割247
9.6.幅度閤成249
9.6.1.加性閤成249
9.6.2.乘性閤成250
9.6.3.綜閤閤成250
9.6.4.調製閤成251
9.6.5.捲積閤成251
9.7.頻率閤成252
9.7.1.加性閤成252
9.7.2.乘性閤成252
9.7.3.綜閤閤成253
9.7.4.捲積閤成253
9.8.變換閤成254
9.8.1.對數變換閤成254
9.8.2.Gabor變換閤成255
9.8.3.小波變換閤成255
9.9.本章小結255
第10章音頻信息的編輯258
10.1.概述258
10.2.綫性編輯258
10.3.非綫性編輯260
10.4.算術編輯262
10.5.本章小結271

前言/序言

聲音,自從宇宙形成以來,就形成於宇宙,就存在於宇宙。不過,那些聲音是自然聲,例如風聲、雨聲、雷電聲;浪聲、水聲、爆炸聲等。聲音,自從動物形成以來,就産生於動物界,就存在於動物界。一些聲音是動物聲,例如鳴叫、會話、歌唱、運動聲等。一些聲音是人類聲,例如語音、歌聲、讀書聲;笑聲、哭聲、呼叫聲等。還有一些聲音是人造聲,例如樂音、鍾聲、機器聲等。
聲音的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自從動物形成以來,就産生於動物界,就存在於動物界。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聲音感知,是動物的聲音傳感細胞、組織或器官。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聲音傳輸,是動物的發聲細胞、組織或器官。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聲音處理,是動物的神經細胞、組織、器官或大腦。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聲音識彆,也是動物的神經細胞、組織、器官或大腦。聲音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的能力,隨著動物的進化、進步、升級而增強。人類是進化最大、進步最快、級彆最高的動物,具有最強的聲音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的能力。
迄今為止,最早的最原始的聲音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仍然存在於動物界,進行於動物界。但是,隨著宇宙的進化,動物界的發展,人類世界和人類社會的快速進步和高速發展,與時俱進的現實化和現代化,最早的最原始的聲音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已經不能適應宇宙的進化,已經不能適應人類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需要高深的理論、先進的方法、高級的手段、嶄新的設施進行聲音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去適應世界的變革,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去解決社會的問題,去維係人類的生成。因此,聲音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的研究具有不可缺少的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社會價值。
音頻信息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最早的恐怕要算是1876年3月10日美籍英國人亞曆山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的貝爾電話(Bell Telephone)。貝爾電話是把聲音轉換成音頻電信號,音頻電信號通過金屬綫從電話發送端傳輸到電話接收端,在電話接收端,再把音頻電信號轉換成聲音。貝爾電話包含瞭音頻信息的感知和傳輸功能,但還沒有音頻信息處理和識彆功能。貝爾電話也是最早的有綫通信係統(Cable Communication)。後來,貝爾電話經過不斷的研究、改進、創新,發展成瞭當代的電信網絡電話和電信網絡通信(Telecommunication)。如今的電信網絡電話和通信具有高級先進的聲電轉換和電聲轉換,強大的智能化的音頻信息傳輸、處理、識彆、存儲功能。貝爾有綫電話也發展成瞭當代的無綫電話(Wireless Phone)和移動電話(Mobile Phone)。如今,移動電話比電信電話功能更強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盡管當代的電信電話和移動電話非常先進,非常高級,非常智能化,但是,它們仍然需要繼續研究,不斷創新,嚮前發展,更先進更智能地滿足人類更高更多更美好的需求。
音頻信息存儲,最早的恐怕要算是1877年8月15日美國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的留聲機(Gramophone)和唱片(Microgroove)。愛迪生留聲機是把聲音轉換成波形軌道存儲在介質唱片上,被稱為留聲,即錄音。迴放時再從介質唱片上讀取軌道波形轉換成聲音,被稱為放聲,或放唱。愛迪生留聲機隻有聲音的存/取功能,還沒有聲音的傳輸、處理和識彆功能。愛迪生留聲機當時也被稱為說話機。後來,愛迪生留聲機經過不斷的研究、改進、創新,發展成瞭當代的有綫無綫電聲音視網絡係統。如今的有綫無綫電聲音視網絡係統具有高級先進的聲電轉換和電聲轉換,強大的智能化的音頻信息傳輸、處理、識彆、存儲功能。盡管當代的電聲音視係統非常先進,非常高級,非常智能化,但是,它們仍然需要繼續研究,不斷創新,嚮前發展,更先進更智能地滿足人類更高更多更美好的需求。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音頻信息的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當前,海量音頻信息感知的速度、精度、靈敏度、分辨率、質量、自動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等還不夠高,海量音頻信息的傳輸、處理、識彆的速度、精度、效率、自動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等還不夠高,海量音頻信息的存儲空間和存儲容量還不夠大,存取的速度、自動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等還不夠高。因此,音頻信息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探索、研究、創新、開發不能停滯不前,需要繼續不斷的努力。音頻信息的感知、傳輸、處理、識彆、存儲中,音頻信息的感知和存儲是音頻信息的源頭和尾閭,音頻信息的識彆是終極目標,音頻信息處理是實現終極目標的關鍵,音頻信息傳輸是連接音頻信息感知、處理、識彆、存儲的橋梁。因此音頻信息處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

《數字信號處理導論:原理、算法與工程實踐》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字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通信、醫療到娛樂、工業控製,數字信號處理(DSP)作為支撐這些應用的核心技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數字信號處理知識體係,涵蓋其核心理論、關鍵算法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我們不僅僅是介紹概念,更注重培養讀者理解信號處理的內在邏輯,並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數字信號處理的基礎理論 本部分是理解整個數字信號處理體係的基石。我們將從信號的本質齣發,逐步引入數字信號的特點和優勢,並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數學原理。 第一章:信號與係統概述 信號的定義與分類: 我們將首先明確什麼是信號,並從連續時間信號與離散時間信號、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等角度對其進行分類。理解信號的類型對於後續的處理至關重要。 係統的定義與分類: 接著,我們將探討係統如何對信號進行處理,並從綫性與非綫性、時不變與時變、因果與非因果、穩定與不穩定等角度對係統進行分類。 基本信號的分析: 重點分析一些基礎信號,如單位衝激信號、單位階躍信號、指數信號、正弦信號等,它們是理解更復雜信號的基礎。 捲積運算: 捲積是信號與係統理論中最核心的運算之一。我們將詳細講解一維和多維捲積的定義、性質及其在係統響應計算中的作用。 第二章:離散時間信號的分析 序列的錶示與運算: 介紹離散時間信號(序列)的數學錶示方法,以及加法、乘法、移位、翻轉等基本序列運算。 能量與功率的計算: 針對離散時間信號,講解能量和功率的計算方法,並區分能量信號和功率信號。 周期序列的分析: 深入分析周期序列的性質,包括基本周期、傅裏葉級數展開等。 狄拉剋衝激函數與剋羅內剋衝激函數: 講解離散時間係統分析中重要的離散衝激信號(剋羅內剋衝激函數)與連續時間衝激信號(狄拉剋衝激函數)之間的聯係與區彆。 第三章:離散時間係統的分析 綫性時不變(LTI)係統: LTI係統因其優良的數學性質,是信號處理中最重要的一類係統。我們將重點研究其特性。 差分方程描述: 講解如何用差分方程來描述LTI係統的動態行為。 單位脈衝響應: 單位脈衝響應(Impulse Response)是LTI係統的“指紋”,它完全錶徵瞭一個LTI係統。我們將深入分析其計算、性質以及與係統輸入輸齣的關係。 係統函數: 引入係統函數(System Function)的概念,它是LTI係統在Z域的錶示,為係統分析提供瞭更強大的工具。 因果性與穩定性分析: 基於差分方程和係統函數,講解判斷LTI係統因果性與穩定性的條件。 第四章:傅裏葉分析 連續時間傅裏葉變換(CTFT): 介紹將連續時間信號分解為無窮多個復指數信號之和(積分)的方法,理解信號的頻域特性。 離散時間傅裏葉變換(DTFT): 擴展傅裏葉分析至離散時間信號,揭示離散信號的頻譜特徵。 傅裏葉級數(FS): 分析周期信號的頻譜,理解其由一係列離散頻率成分組成。 離散傅裏葉變換(DFT): DFT是DFTFT的采樣形式,是計算機處理信號的理論基礎。我們將詳細講解DFT的定義、性質及其在數字信號處理中的核心地位。 頻率采樣與頻譜混疊: 探討對連續信號進行采樣時,為瞭獲得無失真的頻譜信息,需要滿足的奈奎斯特采樣定理。 帕塞瓦爾定理: 解釋該定理在能量和功率分析中的應用。 第五章:Z變換 Z變換的定義與性質: Z變換是處理離散時間信號和係統的重要數學工具,它能夠將時域的差分方程轉化為代數方程,極大地方便瞭係統分析。我們將詳細介紹Z變換的定義、收斂域(ROC)及其各種重要的數學性質。 逆Z變換: 學習如何從Z域的函數恢復到時域的序列,包括部分分式展開法、長除法等常用方法。 係統函數的Z域錶示: 結閤Z變換,深入分析LTI係統在Z域的錶示——係統函數,並利用其進行係統分析。 因果性與穩定性判斷(Z域): 利用Z變換和收斂域,更直觀地判斷係統的因果性與穩定性。 利用Z變換分析LTI係統: 講解如何利用Z變換求解LTI係統的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從而獲得係統的完全輸齣。 第二部分:數字信號處理的關鍵算法與技術 在掌握瞭基礎理論後,本部分將聚焦於實現信號處理功能的關鍵算法和技術,以及如何在實際中應用它們。 第六章:采樣與量化 采樣定理(奈奎斯特-香農采樣定理): 深入闡述為什麼需要以高於信號最高頻率兩倍的速率進行采樣纔能避免失真,並解釋其理論依據。 采樣過程中的頻譜分析: 分析采樣後信號的頻譜,理解混疊現象的産生原因。 過采樣與欠采樣: 探討這兩種采樣技術的應用場景與優缺點。 量化誤差: 講解數字信號處理中,由於模數轉換(ADC)過程中將連續信號離散化引入的量化誤差,以及如何減小量化誤差的影響。 采樣率轉換: 介紹插值(提高采樣率)和抽取(降低采樣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第七章:離散傅裏葉變換(DFT)與快速傅裏葉變換(FFT) DFT的計算與性質迴顧: 簡要迴顧DFT的定義和重要性質。 FFT算法: FFT並非一種新的變換,而是計算DFT的一種高效算法。我們將重點介紹Cooley-Tukey算法等經典的FFT算法,理解其“分治”思想,以及如何大幅度降低DFT的計算復雜度。 FFT的應用: 探討FFT在頻譜分析、相關計算、捲積計算等方麵的廣泛應用。 周期捲積與綫性捲積: 講解在FFT框架下如何計算綫性捲積。 第八章:數字濾波器設計 濾波器的基本概念: 介紹濾波器的作用,即根據頻率選擇性地通過或衰減信號的某些頻率成分。 IIR濾波器設計: 講解無限脈衝響應(IIR)濾波器的設計方法,包括雙綫性變換法、脈衝不變法等,以及它們的特點。 FIR濾波器設計: 講解有限脈衝響應(FIR)濾波器的設計方法,包括窗函數法(矩形窗、漢寜窗、海明窗等)和頻率采樣法,以及它們的特點。 濾波器性能指標: 介紹通帶、阻帶、過渡帶、衰減度等濾波器設計的關鍵性能指標。 濾波器類型: 介紹低通、高通、帶通、帶阻等基本濾波器類型。 第九章:數字濾波器實現 直接型結構: 講解FIR和IIR濾波器直接型結構的實現方式。 級聯型和並聯型結構: 介紹如何將濾波器分解為更小的單元進行實現。 規範型結構: 討論各種規範型結構(如Canonic form)在硬件實現中的優勢。 有限字長效應: 考慮實際數字係統中,由於係數和運算的有限精度所帶來的誤差,以及如何減小其影響。 第十章:自適應濾波器 自適應濾波器的概念: 介紹自適應濾波器能夠根據輸入信號的統計特性自動調整濾波器係數,以達到最優的濾波效果。 最小均方(LMS)算法: 詳細講解LMS算法的原理、收斂性分析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RLS算法: 介紹遞歸最小二乘(RLS)算法,並與其進行對比。 自適應濾波器的應用: 探討自適應濾波器在噪聲消除、迴聲消除、信道均衡等領域的應用。 第三部分:數字信號處理在工程中的應用 本部分將把理論與算法的知識融會貫通,展示數字信號處理在各個工程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幫助讀者理解其強大的生命力。 第十一章:通信係統中的數字信號處理 數字調製與解調: 講解ASK, FSK, PSK, QAM等常見的數字調製技術,以及相應的解調方法。 信道編碼與解碼: 介紹糾錯編碼的基本原理,如漢明碼、捲積碼、Turbo碼等,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均衡技術: 講解如何使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來補償信道引起的信號失真。 多用戶接入技術: 簡單介紹CDMA, OFDM等技術中涉及的信號處理原理。 第十二章:語音信號處理 語音信號的産生與感知: 簡述語音的産生機製以及人耳對聲音的感知。 語音信號的特性: 分析語音信號的短時特性,如基頻、共振峰等。 語音編碼: 介紹用於減小語音數據量但保持語音質量的編碼技術,如PCM, ADPCM, CELP等。 語音識彆: 講解語音識彆係統的基本框架,包括聲學模型、語言模型等。 語音閤成: 介紹將文本轉換為語音的技術。 第十三章:圖像與視頻信號處理 數字圖像的基本概念: 介紹圖像的采樣、量化、錶示方法。 圖像增強與復原: 講解平滑、銳化、去噪、去模糊等圖像處理技術。 圖像分割: 介紹將圖像劃分為不同區域的方法。 圖像壓縮: 講解JPEG等有損和無損壓縮算法的原理。 視頻信號處理基礎: 介紹視頻的幀、場等概念,以及視頻編碼的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其他領域的應用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如心電圖(ECG)、腦電圖(EEG)信號的分析與處理。 雷達與聲納係統: 脈衝壓縮、目標檢測等。 地震信號處理: 地震波的分析與解釋。 儀器儀錶與測量: 數字信號采集與處理在各種測量設備中的應用。 結語 數字信號處理是一門充滿活力且不斷發展的學科。本書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核心算法,並領略其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希望本書能激發您對數字信號處理的濃厚興趣,並為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們鼓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結閤實際案例和工具,動手實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對數字音頻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可能性充滿好奇的讀者。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數字音頻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案例,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原理層麵。例如,在電影和電視領域,數字音頻技術是如何被用來創造震撼的音效,提升觀眾的沉浸感?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其背後的技術實現?另外,對於現代音樂産業,數字音頻技術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從錄音、混音、母帶處理到發行,數字音頻是如何貫穿始終,並且對音樂作品的最終呈現産生影響?我還對數字音頻在遊戲開發中的應用很感興趣,例如如何通過數字音頻技術來構建逼真、動態的遊戲音效,增強玩傢的遊戲體驗。這本書能否為我打開這些應用場景的大門,是我非常期待的。此外,我也想瞭解一些新興的數字音頻技術,比如基於人工智能的音頻閤成,或者一些更高效的音頻壓縮算法,它們在未來可能帶來的變革。這本書能否讓我對數字音頻技術的未來發展和廣泛應用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是我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

評分

作為一名在音頻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拓寬視野、更新知識的書籍。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更多地在於它能否提供一些關於數字音頻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例如,人工智能(AI)在音頻領域是如何應用的?AI是否能夠輔助音樂創作、自動進行混音母帶處理,甚至生成全新的音樂?如果這本書能夠對這些方麵有所涉及,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我還對音頻編解碼技術的最新進展感興趣,比如在保證音質的同時,如何實現更高的壓縮效率,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流媒體和高分辨率音頻的需求。另外,對於數字音頻的版權保護和數字水印技術,我也有一定的瞭解需求,這在當前數字內容泛濫的時代尤為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相關的技術介紹,讓我瞭解如何在數字音頻作品中嵌入和提取信息,以保護創作者的權益。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觸及數字音頻領域的更深層次和更廣闊的未來。

評分

最近我開始對數字音頻處理中的一些高級技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顯著提升音質和音頻效果的技術。比如,我聽說過一些關於音頻修復和降噪的算法,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在實際的音頻後期製作中,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技術來處理錄音中的雜音、背景噪音,甚至是修復一些損壞的音頻片段?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內容,提供一些實用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技巧。另外,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日益普及的今天,沉浸式音頻技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書中是否會涉及到3D音頻、空間音頻的原理?例如,如何通過音頻來模擬聲音的方嚮感、距離感和空間感,讓聽眾獲得更逼真的聽覺體驗?這對於我希望為我的遊戲項目製作音效非常有幫助。我還對音頻效果器的原理很感興趣,特彆是延遲(Delay)、混響(Reverb)和均衡器(EQ)等,它們在數字領域是如何實現的,又有哪些參數可以調整來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這方麵的深入講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參數介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是否能夠讓我輕鬆理解復雜的概念,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我並非科班齣身,但對數字音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數字音頻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應用的書籍。比如,書中是否會用圖解或者生動的比喻來解釋采樣和量化的過程?對於音頻信號在數字域的錶示,是否會通過清晰的圖示來幫助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地掌握數字音頻的知識。另外,如果書中包含一些實際操作的指導,例如如何使用常見的音頻編輯軟件來實踐書中所講的技術,那就更完美瞭。例如,如何在軟件中實現基本的音頻濾波,或者如何進行簡單的音頻降噪處理。即使書中不直接提供軟件操作教程,但如果能夠通過理論講解,讓我能夠舉一反三,理解如何在軟件中應用這些技術,那也將非常有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簡潔的綫條勾勒齣聲波的律動感,配閤深邃的藍色背景,一眼就給人一種專業而又不失藝術氣息的感覺。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更是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是一位對音樂製作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數字音頻背後的原理,掌握更專業的技術,從而提升我的創作水平。市麵上關於數字音頻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淺顯,缺乏深度。我特彆希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數字音頻技術,並且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書籍。比如,我一直對音頻采樣率、量化深度這些基礎概念的實際影響感到好奇,它們究竟是如何影響最終的音質?還有,在數字信號處理中,濾波器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不同的濾波器類型又有什麼優缺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解釋這些概念,並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闡述,讓我能夠真正理解“為什麼”。此外,對於音頻編碼格式,如MP3、AAC、FLAC等,我也希望能瞭解它們各自的技術原理、壓縮效率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優勢,這對於我選擇閤適的格式來保存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至關重要。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這些奧秘,是我非常關注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